选课季 | 2018年春季学期通识核心课程预告
课 程 预 告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 通识核心课程 课程介绍
2018年,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将迎来8门新的成员;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除了诸多广受欢迎的经典好课,“科学与方法”版块的大大丰富,也将成为课程内容的一大亮点。
本学期即将推出的21门核心课程将分为五个板块:中国文明及其传统、西方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人文与艺术,及科学与方法。在本篇推送中,每门课程均附上了基本信息和课程介绍,不少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好课也附上了往期内容链接,可供查阅与回顾。
快打开这份预告单,一起来充实你的选课列表吧!
2018年春季学期核心课程预告
以2003年版本科生教学手册修订为标志,北京大学开始了通识教育改革,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从2015年开始,北大教务部推出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系列,旨在探寻更具成效的教育方式,将通识教育改革继续推进下去,并在过去两年内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2018年,音乐与数学、普通统计学、演示物理学、普通生物学(A)、明清经济与社会、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文明的根基)、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公法与思想史等8门课程加入了通识核心课的总名单,其中4门数学、物理、生物类课程这一学期就会走进大家的学习生活。随着通识核心课的覆盖面和丰富程度的不断提升,选修核心课将让越来越多的同学们直接成为文理综合、学科交叉理念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下面就将分中国文明及其传统、西方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人文与艺术,及科学与方法五个板块,对21门通识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分别作简要的介绍,以期方便感兴趣的读者对这些课程获得初步的了解。
中国文明及其传统
《四书》精读
授课教师:哲学系 杨立华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结合课程的具体进度,安排两次课堂讨论。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就课程中间的疑难点做专门的研讨。
往期链接:
《四书》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核心和精要的部分,对于中国文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和影响。本课程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读本,结合其它的古代注本,精选《四书》中最为重要的章节,作详尽的讲解和阐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家的核心经典,有更为切近和直接的认识。对于弘扬中国固有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坛经
授课教师:哲学系 周学农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为主,要求选课学生阅读指定文本并写作报告。
往期链接:
《坛经》是佛教禅宗的根本性典籍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程以敦煌本《坛经》为主要资料,参照后代流行的各种版本,进行详细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及其文化特点。同时,介绍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培养阅读古代文献、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的能力。
孔子与老子
授课教师:哲学系 王博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大班上课,隔周小班讨论。小班讨论25分,3篇小论文占75分。
往期链接:
本课程将通过对老子和孔子基本思想的系统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最重要的两个思想传统,以及传统内部的丰富性和张力,了解以思想对话形式展开的中国哲学问题。增加学生有关中国哲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中国古代史(下)
授课教师:历史学系 张帆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鼓励并督促选课同学加强课下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感受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魅力,要求同学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往期链接:
本课面向非历史专业本科生,以中国古代后半期(960年-1840年)政治史、制度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引导同学加强课下阅读,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孔子问礼图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授课教师:历史学系 邓小南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使用PPT教学并提供课件网页与参考书下载网页。要求课下阅读5种相关学术书籍,提供一份读书摘要,2500字左右,40分。期末闭卷考试,60分。
往期链接:
本课强调基础,突出前沿,不求面面俱到的讲述,以传授人文精神为主要关怀,强调基础,突出前沿,立足于对古代中国进行宏观而切近的观察,引导同学思考中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从中国历史中去了解历史的中国,从中体味严谨的学术规范,领悟鲜活深邃的思想境界,培养同学对人类、对国家命运的关怀,逐渐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
考古学与文史重建
授课教师:考古文博学院 孙庆伟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选课同学课下阅读本课程必读书目。
往期链接:
古史重建是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使命。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在重建上古史领域作出了瞩目的贡献。本课程拟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首先树立正确的古史观和古史框架;再通过系统讲述相关考古发现,利用考古和文献的二重证据,来讲述考古学重建的中国上古史。
中国历史地理
授课教师:城市与环境学院 韩茂莉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闭卷考试。
往期链接:
这门课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各个部门,如政区变化与地方行政制度、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河湖水系变化与环境、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与空间结构等,带领同学了解中国历史时期重大政治、军事活动的空间基础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帮助同学认识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国情。
西方文明及其传统
圣经释读
授课教师:外国语学院 高峰枫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
往期链接: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对于圣经中的重要篇章有深入了解。课堂选读的内容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士师记》、《撒母耳上》、《约伯记》、《路德记》、《约拿书》、以及《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的全部内容,最后介绍英文钦定本圣经的翻译和特点。讲课过程中,将介绍近现代圣经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结果。课堂使用的圣经注本为The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授课语言为中文,阅读材料为英文。
西方政治思想(中世纪)
授课教师:哲学系 吴飞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教师授课、文献阅读。
往期链接:
本文是对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继续,将以类似的方式讲述中世纪基督教时期的政治思想演变。
图为奥古斯丁
科学与方法
演示物理学
授课教师:物理学院 穆良柱、李湘庆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手工制作30%,实验录像制作30%,期末实验考试40%。
往期链接:
课程采取以实验贯穿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具体作法是,精选若干演示试验,组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題,讲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学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获得一个初步而准确的整体印象,作为今后自身扩展科技知识的基础。
普通统计学
授课教师:数学学院 耿直老师
学分:3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期末闭卷考试。
本课程是专为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的通选课,是无需高等数学基础而能介绍许多实用数据分析方法的课程。除了介绍常见统计学的内容外,还将介绍许多非统计系学生一般学不到的内容,如聚类分析、列联分类、非线性回归建模与预报等。本课程每人一台含有专用统计程序的计算器,文理科学生学起来非常生动有趣。特别是本课程的练习题都是真实的观测记录,它们是由任课教师多年收集的来自经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近二十个不同学科的社会报告,统计局公告及科学文献记录。此外,学生还在本课程中通过自己的统计实验来验证许多数学规律,如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及Monte-Carlo计算等。
普通生物学(A)
授课教师:生命科学学院 佟向军老师
学分:3
教学方式: 讲授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同学们对生命科学有一个全面、系统,同时又较为深入和专业的理解,并了解当前生命科学的某些重要进展。课程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生命是宇宙最伟大的创造,是化学元素间最复杂的组合,也是物质最辉煌的存在方式。普普通通的原子,组合为细胞这种结构后,就可以进行自主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就可以产生与自己相似又非完全相同的后代,生生不息并不断演化,形成了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命是最伟大的奇迹!这些普普通通的元素是如何维持生命的存在,如何保证生命的延续,又如何促成生命的演化呢?本课程将会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的、同时又不失通俗易懂的回答。
博雅班讨论班:批判性思维(下)
授课教师:生命科学学院 李沉简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讨论班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4个小时,课外阅读、思考和写作每周约2-5个小时。
博雅班的宗旨是师生共同探讨:
1.启发学生对人类思想文化宝库经典瑰宝的深入理解和由衷热爱;
2.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3.帮助学生建立对各个领域的根本性问题的理解和欣赏;
4.获得具有思维深度的宽广视野。
实验心理学
授课教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耿海燕、吴艳红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课程主要由主讲教师讲授为主(70%),以学生报告、讨论为辅(30%)。
往期链接: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为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课程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等一般研究方法,然后选择注意、知觉、视听觉、记忆、思维、意识、心理语言学、情绪与归因等主要过程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
人文与艺术
音乐与数学
授课教师:数学科学学院 王杰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教学由以下部分构成:任课教师现场讲授、基于微信群组的小组讨论、基于微信群组的问题讨论与答疑、课程音音响库与视频库资料支持、根据教学内容进展专设音乐问题讲解、课后作业及自主研究题等。
往期链接:
希望通过介绍音乐与数学(也包括一些声学方面的知识)之间密不可分、却又为常人所不知的关系,以期探讨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与数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互动,比较两者的思想方法之异同,打通文理界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佛教艺术和考古:南亚与中国
授课教师:考古文博学院 李崇峰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讲授15次,组织学生讨论3-5次。
我们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对经典著作的深度阅读,与广大青年学生一道研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源流。具体内容以时代为纲,拟从建筑、雕塑和绘画三重视角讲授佛教艺术的题材、样式及内涵,重点介绍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演变,打通南亚、中亚与中国的佛教艺术,使选课学生加深对文明传统的理解,具备跨文化的视野,认识问题背后的历史渊源,为下一步的专业教育铺垫基础。
西方美术史
授课教师:艺术学院 丁宁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以课堂授课为主。授课过程配有大量精美的幻灯资料和记录片,有些是教师在欧洲实地拍摄的。另外,有专门的网上课程特区:http://wah.bdwm.net/。
往期链接:
西方美术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的存在与发展见证了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和更迭,是物化形态与精神表达的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蕴涵了让后世感受和理会内中丰富而又鲜活的精神力量的价值。西方美术史十分迷人,尤其是其中的经典作品,常常令人倾倒,难以忘怀。所谓“经典”(classical)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我觉得,无论是学文还是学理的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一点美术史,这是感受和理悟人类第一流的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大学国文
授课教师:中文系 赵彤、李杨、程苏东、张丽华 等多位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本课将采取课堂讲授、讨论与写作形式相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课堂讲授占60%,讨论点20%,写作点20%。
往期链接:
“大学国文”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汉语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本课程将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在中外文学作品赏读,汉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以及口才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培养与训练。
国学经典讲论
授课教师:中文系 吴国武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文献阅读、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部分占50%,文献阅读部分占30%,互动讨论部分占20%。
往期链接:
本课程以汉文古书和国学经典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以古书读法和经典训练为导向,以经、史、子、集四部经典及其学问为架构,讲授和讨论传统中国经典的文本形态、成书流传、内容结构、学术旨趣和文化价值。课程立足于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文献学和学术史并重的专业训练,培养研读国学经典的综合能力,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精神、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克孜尔石窟中心柱式洞窟
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
授课教师:政府管理学院 路风老师
学分:3
教学方式: 本课正式上课的时间全部是课堂讲授。本课没有固定教材,全部课件由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撰写。由于授课教师的工业研究仍在继续,所以每年的授课内容会根据研究进展而调整。
为了使本科生从世界性的和历史性的视野去理解工业发展的意义,本课将首先介绍自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之后,国际工业领导权的兴衰交替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本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对一系列当代中国工业发展案例的介绍,包括汽车、民用航空、核电、高速铁路、半导体显示器、机械装备等工业。
中国社会:结构与变迁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周飞舟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60%),另有小班讨论(30%)、作业(10%) 。
往期链接:
以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视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关于中国社会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和经典文献,使学生形成对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这种基本认识包括:(1)对中国意识形态和文化精神的总体性了解;(2)对中国社会结构和变迁特征的总体性把握;(3)对中国社会中社会行动者的行动逻辑能够进行实证性的社会学分析。
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
授课教师:历史学系 昝涛老师
学分:2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和经典导读为主(75%),视选课规模安排讨论(10%),并安排两次观看视频资料(15%) 。
往期链接:
本课程将从文本和历史的角度讲述伊斯兰教与现代政治的关系。同时,也将就与现代社会/政治有关的重要专题展开讨论,如土耳其模式问题、世俗主义问题等。本课 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经典的介绍和导读)、伊斯兰文明史、中东现代史、世俗化问题、当代伊斯兰复兴。另外,在本课程中还将涉及中国的伊斯兰教问题。
编辑 | 石可可
图文 | 通识联播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