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55集(附文字档)

请点击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百家姓》

第55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4月27日

好,我们来看到我们的这个讲义。我们礼拜二谈到第二百三十五个姓氏班姓,在第十七页。班姓我们在历史的部分已经谈过了。我们看到堂号。堂号里面这两个堂号都跟班家有关,而这班家其实都围绕着在汉朝的时候父子兄弟三人。我们看到堂号有两个,定远堂跟汉书堂。定远堂的典故,就出自于班家的其中一位子弟,就是班超。班超出使西域有功,后来受封为定远侯。所以后来班超的子孙就以这个为典故,称为定远堂。再来汉书堂是跟班彪的典故有关。班彪我们在下面也会谈到他比较详细的内容,所以比较详细的部分我们就留在后面来细说。因为班彪班固还有他的一个女儿班昭,他们父子父女联手完成《汉书》的编纂,所以后来子孙就以汉书堂为典故,来纪念这几位对于文化上的贡献。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在谈到他们班家父子兄弟之前,我们看到还有另外一位女性叫班婕妤。班婕妤的本名已经不是很详细,没有文献记载,只知道后来她在宫廷里面的爵称是婕妤,因此我们在文献上面就称她为班婕妤、班婕妤。班婕妤大家看到她姓班,其实跟我们刚刚提到的班彪、班固,他们是有血缘的关系,所以班婕妤是班固、班超跟班昭的祖姑。祖姑其实就是,应该怎么讲?姑奶奶吗?应该是姑奶奶的意思。所以换句话说,她是班彪的什么人?如果她是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班彪又是他们三个人的父亲,所以班婕妤是班彪的谁?对,姑姑。
所以我们对于人伦的称谓,尤其现在台湾社会,已经进入到比较小家庭的都市化的一个结构,人口都很单纯,所以很多年轻人对于这种人伦称谓其实不太熟悉。我来请教大家,大家我想应该接触寺里面的课程比较多,对于传统的文化比较了解,我来询问大家,如果是爸爸这边的亲戚,譬如说你的伯伯叔叔,他们的孩子,请问是各位的堂兄弟姐妹还是表兄弟姐妹?很好,是堂。如果是妈妈那边的亲戚,舅舅阿姨,他们的孩子我们是表兄弟姐妹还是堂兄弟姐妹?是表兄弟姐妹。好,再来,这个比较难,如果是姑姑,姑姑的孩子是表兄弟姐妹还是堂兄弟姐妹?姑姑,姑姑是爸爸这边的亲戚,所以是堂还是表?爸爸这边的亲戚,这个时候很多年轻人就会被混淆了,对不对?不要被混淆了,因为姑姑是嫁出去的,所以嫁出去之后,她跟你就不是同一个祖堂,在同一个祖堂里面祭祀祖先的,所以还是表兄弟姐妹。如果在古代,基本上同姓不婚的状况之下,其实就看姓氏就很清楚了,跟你同姓的是堂兄弟姐妹,因为是同一个祖堂里面祭祀祖先;不跟你同姓的就是表兄弟姐妹,表其实就是有外面的意思,所以我们讲表里、表里,所以表跟里是讲衣服的外面那一层布跟里面这一层布,表就有外的意思,那也就是不跟你同姓的称之为表兄弟姐妹。可是现在用这个原则有的时候又不太精准,因为现在大家没有对同姓婚姻这么的忌讳了,所以有的时候可能是同一个姓氏有婚配的情况。但是大原则就是,如果是嫁出去的,大概就是属于表;跟你同一个祖堂的,父亲这一边的,大概就是堂兄弟姐妹。
好,再来,还有比较难的,我问一下大家,你的伯伯的太太我们称什么?伯母对不对?那你妈妈跟你伯母她们互称为什么?对,没有错,是妯娌。好,来,这个字很多人不会写,写一下,妯娌我们在台湾话闽南话里面,我们叫做同姒仔妯娌。还有另外一个状况是反过来,你阿姨的先生,我们要称姨丈对不对?你的姨丈跟你的爸爸,他们的关系是什么?闽南话叫做大小仙,可是正式的人伦称谓叫什么?叫做连襟。有听过?好,来,连襟,来写一下,这个就很多人都会被问倒了,好,连襟兄弟,像这个就比较难一些些。
再请教一下,你的舅公是你的什么关系?舅公,很多学生都会说舅公就是舅舅的爸爸,舅公。舅舅的爸爸你要叫什么?叫外公,对不对?所以你就被那个字给误导了,所以舅公是谁?是爸爸的舅舅或妈妈的舅舅,都叫舅公,对不对?了解了?所以这个也很容易被误解。
好,我们再回来。所以班婕妤其实跟班家是有血缘的关系。班婕她是汉成帝刘骜的妃子。所谓的妃子只是一个泛称。其实班婕妤刚入宫的时候,她在宫里面的爵位是少使,后来才逐渐的升迁到比较高的位阶,称之为婕妤。当然在后宫的佳丽里面,她有这个爵称其实就比照我们宫廷里面的这些大臣一样,爵称愈高代表她的地位愈殊荣。当然在后宫也有所谓的薪饷,讲薪饷是现在的讲法,其实就是俸禄,如果你的爵称愈高,你的俸禄、待遇、排场也就更为完整。所以我们就称她为班婕妤、班婕妤,班婕妤其实是很有才能的人,所以在后宫其实早年的时候,年轻貌美,很受到汉成帝的喜爱,不过到了比较年老色衰之后,当然汉成帝后宫如此的庞大,有这么多的佳丽,所以慢慢的她也不被重视,所以就被称之为打入冷宫。可是班婕妤还是希望能够挽回汉成帝对她的喜爱,所以她也留下了一些诗作,其中有一首是现在保留下来,而且从她的字里行间最能够看出来,班婕妤希望透过这个诗作,来挽回汉成帝的心思的一首作品,叫作《怨歌行》。《怨歌行》又称之为《团扇歌》,这里面的一个意境就是她把自己比喻为团扇。扇子我们都知道,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随身携带,闷热的时候可以拿来摇一摇,可以扇扇风,可是到了秋天以后,天气渐渐的凉爽了,那扇子还用不用得到?就用不到了,可能就摆起来,就收起来了。所以班婕妤就以团扇自喻,皇上,我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你就好像团扇一样随身携带,我就跟着你到处去游历,现在年老色衰了,就好像扇子遇到了秋天冬天一样,已经用不着了,所以你就把我搁到一边去。所以她用这一首诗,用这个比喻,来唤醒汉成帝对她的一个重视,可是效果当然没有那么好,后来班婕妤还是没有得到汉成帝的宠幸,晚年大概也就没有这么多的记录了。所以在史料上面,我们就看不到她晚年的状况是如何。
好,我们看到下面,从第二第三第四,这四位都是我们班家的人物。首先我们看到班彪。班彪其实他早年的时候刚好跨越了西汉到东汉,所以他在政治上面事实上是有一些依附的状况,因为在西汉晚年的时候王莽篡汉,班彪他又不愿意留在朝中,所以他原本刚开始的时候是去依附隗嚣。隗嚣这个人我们在前几次隗姓的时候曾经提到他。他在隗嚣割据势力里面,其实他也知道隗嚣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势力,他也希望隗嚣不要再继续割据一方,希望能够让他还是依附于汉室,所以就写了一篇《王命论》来感化隗嚣,不过最后隗嚣还是没有受到认同,所以后来他还是自己维持割据的势力。班彪后来又辗转离开了隗嚣之后,去为大将军窦融来做事,而后还劝窦融能够支持光武帝,窦融果然后来还是听了班彪的建议,去支持了光武帝。所以后来窦融他们家族在东汉早期的时候,是一个很庞大的势力,而且也跟光武帝他们结了亲家。所以外戚的势力,导致他们窦家在东汉初期的时候,可以说是举朝震动,可以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地位。也因为如此,班彪逐渐就在朝堂之中有了一些作为,后来因为生病的关系就被免官了。免官之后,班彪因为他自己有很丰富的学识,想说因为自己生病,没有办法从事行政工作,那就可以把早年想要写史著述这样的心愿,再继续把它完成,所以他就写了《史记后传》六十几篇,来补足司马迁《史记》的不足,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写,一路写到了汉武帝为止,所以后半段的西汉的历史事实上是没有把它补完的,所以班彪主要是接着汉武帝之后的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他来继续完成,所以称之为《史记后传》。班彪大概完成了这个部分之后,后来天不假年,就往生了。所以后来修撰的工作就由他的儿子班固来继续完成,班固其实是延续他父亲的基础,继续完成撰史的工作。
好,我们看到第三位班固。班固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家里面家学渊源,所以很年轻就非常有才华,九岁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就可以写诗歌,十六岁的时候就进入到太学博览群书。后来在太学的学习历练,让他学识更为的饱满。后来在他的父亲往生之后,班固就觉得应该要继续他父亲的工作,所以就开始认真的来接续他父亲修撰《史记后传》的工作,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本书。后来因为他是专门在撰写西汉的历史,后来就定名为《汉书》。所以这本书就是我们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只讲一个朝代的历史,这个称之为断代史。《史记》不一样,《史记》刚刚跟大家提到了,它是从三皇五帝一路往下写,写到西汉的汉武帝为止,所以它跨越的时间有两千多年,跨越了好多个朝代,所以像这样的历史性质我们把它称之为通史,因为它贯通了好多个朝代。所以第一部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我们看到第十八页,在这期间其实班固他的修撰的工作,其实维持了二十多年,可是他并不是一路都是很专心的来修撰《汉书》,而是他还在朝中还有其他的职务,所以他就利用官余的时间,来撰写《汉书》。他曾经也随着窦宪去北伐匈奴,这位窦宪其实就是窦融的家族。班固在跟窦宪去北伐匈奴的时候,他也随军出征,而且在大败北单于之后,也写下了一篇《封燕然山铭》。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也是一个赋体的文章,所以也是班固的代表作。
这边的大败北单于,我要请教大家,大败北单于是汉朝的部队打赢了,还是北单于的部队打赢了?大败北单于,所以是谁打赢了?是汉朝的部队。所以我们汉语其实很有意思,我们讲大胜北单于是谁胜?是我们胜,对不对?大败北单于就是打败对方,所以还是我们胜。大胜跟大败其实很有意思,其实都是讲自己赢,只是我们要看前后文的语境,才能够判断到底是谁胜谁负。
好,后来,当然这个事情,是朝廷非常重要的一个在外交拓展上面的胜利,窦宪也因此受到非常大的称扬。不过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功业之后,难免骄傲之情就浮现出来了,所以窦宪也因此而擅权,最后导致被杀。因为班固是随着窦宪一路打下江山来,所以班固也受到了株连,最后是被打入牢狱之中,最后是在牢狱之中往生。往生时才六十一岁,也算是非常年轻。可是这本书其实在班固被打入牢中之时,《汉书》其实大部分已经完成了,可是还有小部分没有完毕,所以往生的时候,《汉书》就很可惜,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后来才由朝廷来召请班固的妹妹班昭来把它补完。所以班固的《汉书》其实是他们家三位接力完成的,由父亲班彪、班固完成大部分,由班昭来最后做完结,所以是三人接力完成《汉书》。但是我们在写《汉书》作者的时候,还是以主要的作者为优先,所以一般我们都说班固写《汉书》,其实这是因为它主要还是由班固完成,实际上来讲是三人接力。《汉书》刚刚提到,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而且在史学的评价上面是非常的崇高。班固自己又是辞赋家,所以他在《汉书》的遣词用字,也变成是大家可以研究的一个对象。所以在我们史学上面,就把《史记》、《汉书》,还有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称之为前四史,前四史因为是我们正史的前四部,而且又是很重要的中国正史的奠定的基础,所以后续很多人就专门来研究这前四史,所以在史学的研究上面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刚刚提到班固是辞赋家,他也被后世称为汉赋四大家之一。汉赋四大家,其他的三位大家其实也蛮熟悉的了,就是司马相如,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声;再来就是扬雄,扬雄的扬我要跟大家特别说明一下,他那个扬是飞扬的扬,是手,挑手旁,很多人会把它写成木易杨是不对的;第三位其实我们在先前张姓的历史名人曾经介绍过他,他不仅是一位辞赋家,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历法学家,张衡,这个衡是平衡的衡,所以再加上班固就是汉赋四大家。班固在他的赋作里面最出名的就是《两都赋》,《两都赋》,他描述的这两都就是当时的国都,就是洛阳还有西汉的国都长安,所以被称之为《两都赋》。《两都赋》也开创了所谓的《京都赋》的体例,因为后来还有什么《三都赋》,其他都是仿照班固的《两都赋》,所撰写赋的作品,所以他也开创了一个这样的风潮。除此之外班固还是一位经学理论家,他撰写了一本书叫做《白虎通义》。《白虎通义》其实是在东汉的时候,所召开的一个全国性的经学会议,当时的经学家统统召集在白虎观。观是道观的观,观赏的观破音念作四声,观。在这边召开了一个全国的经学会议,把这些经学家在几天讨论的内容,把它笔记下来,最后就把它编写成为了《白虎通义》。所以这一次的一个经学会议,是在中国经学史上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集会,有很多经学的问题,在这个地方都得到了普遍的讨论,而且也充分的去来做辩论,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学会议的一个记录。
大家会觉得说,经学可以通过辩论,可以经过讨论,来做订定吗?当然可以。其实很多的经学上面的理解的误差,还是因为版本的问题,因为先前我们曾经提到今文经跟古文经,今文经跟古文经其实内容大体是相同的,只是有一些字句因为版本的差异,所以你有你的写法,我有我的版本,所以经过经学的讨论,到底我们要用哪一个版本比较好,比较正确,这个就是可以被讨论出来的。当然还有一些是立场的问题,立场的问题那当然讨论起来的话,双方之间你来我往,就更加的犀利了,可是基本上要有沟通才能够有对话的机会。所以虽然说在讨论之后可能彼此还是有自己的立场,不过有对话总是比没有对话更好,所以这样的一个场合,也让今文学家跟古文学家有一个对话的平台。
其实在西洋,《圣经》其实也有好多次所谓的讨论。在罗马帝国的时候,其实有这个文献来记录。罗马帝国的皇帝就召开了《圣经》版本的一个讨论会。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通行版的《圣经》,也是几次《圣经》的会议讨论出来之后所定下来的版本。所以古今其实在东西方都有这样的措施,也是希望让一些重要的典籍可以化解歧见,来化解纷争。这个是一个对话的场合,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它的重要性。
再来,第四位是班超。班超是班固的弟弟,是班昭的哥哥。班超其实跟他的兄长一样,其实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很好的才华,而且他口齿很犀利,口才很好。早年比较年轻的时候在职场里面,他主要是在官府里面担任抄写文书的工作。班超认为,如果他的才华只用在这个地方,感觉好像是大材小用了,所以刚好东汉那时对于西域的开拓,朝廷非常的积极,很用心,所以班超就自愿请调到外交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有句成语叫投笔从戎,其实就是讲班超自动请调,希望到外交的场合去。他到了西域去之后,一方面以外交的方式来斡旋西域诸国,如果有一些西域的小国有一些军事上冲突的时候,他也率兵来平乱,所以在外交跟军事上面他都有很好的建树。更重要的是他也曾经随着窦固北击匈奴,窦固就跟刚刚的窦宪还有窦融都是同一个家族,所以在外交事务上面有非常大的建树。而且他在西域平定了五十几个国家,当然有外交的方式,也有军事的方式来平定。所以后来官至西域都护,而且还封了定远侯,所以在文献上面我们也称他班定远。外交长年因为驻守在西域,到了晚年的时候因为年纪老迈,他想我年纪这么大了,再留在西域,也没有办法再多为朝廷来贡献,而且他也希望可以让年轻人来接续这个工作,所以他就请调回来中原。请调回来中原之后,朝廷就让他担纲射声校尉。射声校尉大家看到射声,就觉得官名很特别,其实射声校尉是当时汉朝的皇帝,他禁卫军有八个校尉其中的一个校尉。校尉他主管什么?各位看到有射对不对?所以可以猜想一下,他是主管哪一个兵种?弓箭手,所以他是弓箭手的指挥官。为什么弓箭手要叫射声?原来它的意思是说,他们禁卫军弓箭手训练很精良,可以听声辨位,所以听到哪一个地方有声响,弓箭就可以马上射到目标,所以射声校尉其实是弓箭手的部队。不多久就往生了。
最后我们看到第五位班昭。班昭又称之为班姬,其实就是刚刚提到班固跟班超的妹妹。班昭十四岁就嫁给同郡的一位曹世叔为妻,后来大家就称他为曹大家。大家我们要把它读为大姑。哪个姑?就是刚刚讲到姑妈、姑奶奶、姑婆的姑。为什么称她叫曹大家?因为她家庭的熏养,所以非常有才华,跟一般女性的状况不太一样。因为一般在古代的话,女性比较没有机会接受学习的机会,因为班家是书香世第,所以班昭从小也是跟他的兄长一样,也就接受了很完整的学习。所以她嫁给了曹世叔之后,她后来也受到朝廷的召请,多次入宫去担当后宫的皇后、贵人、这一些妃妾的老师,所以她在后宫就被这些妃妾们称为大家,所以曹大家、曹大家是对她的一个敬称。大家这个用法其实还蛮有意思的。后来我们在宋朝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宋朝的时候我们称皇帝,称宋朝的皇帝有一个别称,称之为大官,称宋朝的皇后就叫做大家。用法其实就是从汉朝的这个大家的用法延续下来的。而且这个大官跟大家的用法,到了现在在台湾,我们闽南话里面还有保留这个用法。我们闽南话里面称公公婆婆怎么称呼?我们称公公叫做大官,称婆婆叫做大家,就是大官跟大家,就是大姑。所以这个用法事实上是有它的一个传承用法,很有意思。所以曹大家也因为她有学养,而且她的兄长班固撰写《汉书》没有完成,所以后来朝廷就召请她来补完《汉书》最后几个篇章。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班家三、四位,其实在中国的文化上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好,我们来看到下面一个姓氏,第二百三十六,仰姓。仰这个姓氏真的是非常少见,它的源头我们来看一下。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舜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做仰延。仰延是一位精通乐理的大臣,他把五弦琴改制为二十五弦,本来五弦弹出来的音阶是蛮受限制的。可是把它改成二十五弦之后,个音阶可以更加的宽广,而且弹拨起来声音更加的动听。舜也因此搭配二十五弦的新弦乐器,所以还亲自撰写了一篇乐章,叫做《九韶》。后来因为仰延有这样琴制的变化,所以被后世尊为乐神。各位应该都知道,孔夫子在删诗书作礼乐的时候,其实他对于诗经里面有一些篇章,他是有一些更动的。而且他还跟弟子讲,叫大家平常的时候不要去听郑国的音乐、卫国的音乐,因为他们说郑声还有卫声是怎么样?是靡靡之音。为什么会说它们是靡靡之音?因为郑国跟卫国他们的音乐属性,跟其他的国家还不太一样,怎么说?各位猜想一下,靡靡之音意思是说,让人家会陶醉其中无法自拔。什么样的音乐演奏会让你愈听愈想听,愈听愈入迷?是节奏比较缓慢的还是节奏比较轻快的?应该是哪一个?节奏比较轻快的,对不对?音色的变化比较多元,音阶的广度是比较广阔的,所以它的音色变化才会让人觉得很投入。怎么样的乐器演奏起来可以让节奏很明快,而且很多变化?哪一种音乐的属性?是管乐器还是敲击乐器,还是弦乐器?应该是弦乐器。你看古琴,或者是我们现在讲的像古筝、琵琶,或者是西洋的吉他,这种弦乐器它弹起来可以速度很快,节奏很快。所以弦乐器事实上是比较多变化的,所以学者他们就有一个推论,为什么郑声、卫声会让孔夫子认为是靡靡之音?他们推论,郑国跟卫国的音乐他们大量使用弦乐器,所以听起来特别的好听。郑跟卫为什么会特别去运用弦乐器?因为在春秋时代,郑国跟卫国是交通要冲,而且他们土壤又很肥沃,所以他们的商业是特别繁荣的。商业繁荣的时候,大家因为口袋里面有钱,有时候做生意的场合,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做生意的场合会在哪里谈生意?歌楼楚馆。在歌楼楚馆有音乐来助兴的时候,大家总是喜欢酒过三巡之后,听一些比较轻快的音乐放松心情。如果你又演奏比较节奏缓慢的,比较低沉的,喝了酒之后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怎么谈生意?所以在这样商业活动比较频繁的卫国跟郑国,就孕育了这种音乐的多样性。所以就是孔夫子讲的,听久了以后会很入迷,所以会有靡靡之音,大概还是跟弦乐器的发展有关。后来仰延的子弟就以仰做为姓氏,就变成是现在后来仰姓的主要来源。仰姓还有另外一支是出自于赢姓。秦惠文王有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做卬,卬在古文里面它可以通仰,所以后来卬就以仰为姓氏,所以就流传下来另外一支仰姓的来源。
好,我们看到堂号有一个乌竹堂。乌竹堂的典故是跟宋朝的仰忻有关。这个字很多人都不会念,很多人都有边读边,把它读成仰斤,事实上要把它念作忻,心脏的心这个读音。仰忻这个人非常的笃行而且力学。五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往生了,他又非常的孝顺母亲,所以亲自背着土来筑母亲的坟墓,而且就循古礼在坟墓旁边建屋来守墓。因为在古代我们讲守父母之丧要三年,其实这个三年不是足足三年,是二十五个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两年二十四个月,到第三年多一个月二十五个月,就可以算是守三年之丧了。守三年之丧,并不是说你在家里面披麻戴孝守丧,不是,是要在父母亲的坟墓旁边盖一个小茅寮,住在这里面,白天的时候要跪在父母亲的坟头,来思念父母,晚上的时候就在小茅寮来休息,家里面的亲人要帮你送饭菜来,当然吃得很简单,睡得也很简陋,所以二十五个月守丧期满之后,往往都是骨瘦如柴,所以古人认为这才是一种孝行的表现。为什么是三年?因为古人认为,父母亲在养育我们的时候,你看前三年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自理自己的生活,各位小baby的时候,父母亲要把屎把尿,要喂奶,要换尿布,大概到了三岁的时候,你大概可以自己活动了,慢慢的你才能够自己独立生活。我们要回报父母亲三年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没有条件的就要守这三年之丧,这是古人的一个观念,守丧三年。所以仰忻就在父母亲的旁边建屋来守墓,很特别的是他母亲的坟墓旁边,居然生出了白色的竹子,一般我们竹子是什么颜色?青绿色,居然长出了白色的竹子,而且这个竹子上面还栖息了乌鸦,所以这个故事后来就流传开来,就称之为慈乌白竹,来表彰他的孝行。乌鸦其实在中国传统会认为它是一个孝顺的禽鸟,因为乌鸦会反哺它的父母亲。因为大部分的鸟类在父母亲喂养之后,它能够自己独立生活了,它就离开自己的父母亲的巢穴,自己去独立生活了。只有乌鸦会一直照料父母亲,到父母亲往生为止,所以这是在古人里面他们非常称赞的一种禽鸟。所以慈乌白竹也表彰了仰忻的孝行,所以后世子孙就立堂号乌竹堂,来纪念他的事迹。
谈到竹子,其实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民居,大概都有这样的一个设计理念。我们在题词里面有一个题词叫做竹苞松茂。竹苞松茂就是庆贺人家新居落成,盖房子落成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竹苞松茂来庆贺他。为什么特别是竹苞松茂?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民居,大概在四周围都会有一些美化绿化,在南方因为竹子多,所以我们大概是用竹子比较盛行;在北方的话,因为纬度比较高,天气比较凉,所以在民居的四周围经常会种松树,所以它是美化绿化的一种设计概念。竹苞松茂的苞跟茂其实都是茂盛的意思,也就是说,种在你新居旁边的竹子、松树,都可以长得很茂盛。那换句话说,你这个地方地灵人杰,连植物都可以长得很茂盛,那你们这一家子人住在这个地方,一定怎么样?出入平安,子孙繁盛,所以用这个来做为一个寓意,寓意你们家就可以跟竹子跟松树一样很茂盛。
谈到民居的美化绿化,在我们台湾传统的三合院,大部分都是种竹子,因为在中国南方,包括台湾,竹子是比较普遍的植物。一般我们在台湾的这种三合院,如果可以选择坐向的话,大概都是坐北朝南,ㄇ字型的,ㄇ字型的三合院的开口都是朝南方,屋背是朝北方。为什么会这么坐向?其实很简单,因为大部分冬天的时候寒风是从北方吹来,所以我们屋背朝着北方,冷风比较不会灌进来。如果反过来,如果那个ㄇ字型的开口是朝北方,冬天的时候风灌进来,正堂,左右的厢房就是冷风飕飕,那就非常的冷。所以它转个向,朝南方的话,因为我们中国包括台湾是在北半球,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比较偏南方的,所以可以把温暖的阳光,可以把它引进到房子里面来,夏天的时候吹南风,所以暖风可以贯穿到房子里面,也比较温暖,所以它有它的设计。在北方屋背的地方经常我们都种竹子,种竹子来做为一个屏障,所以它的功能是很多元的,在屋背北方的地方种竹子,还可以遮风,可以挡风,因为北风吹过来很冷;再来它可以防盗,因为屋背这个地方大概比较少人出入,所以你种满了竹子,如果小偷他要从这个地方穿过来比较不容易,所以它可以达到防盗的功能;第三个,竹子还有什么功能?它还有食用的功能,就近就可以采摘笋子,所以它是一个多功能的设计。好,我们看到历史名人有一位仰瞻。这位仰瞻是明朝的官员。仰瞻也曾经担任过大理寺丞。大理寺到底是负责什么样的业务?各位看到这个寺,大家不要认为说它跟佛教的佛寺有关,不是,大理寺其实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官职了,而且从西汉就已经有大理寺了。各位知道,佛教进入中国是在哪个朝代?东汉的时候。所以在西汉之前,其实中国的佛教还没有正式的进入到东土来。所以这个寺原本的意思跟佛寺是没有关联的,这个寺其实是衙署,衙署就是我们讲衙门或者是官署,所以大理寺其实就是主管大理的衙署衙门。大理是管什么?各位看到理对不对?看到理的话,其实就跟什么有关?跟司法审讯有关,所以大理寺丞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司法院院长,所以就是跟司法审讯有关。在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这个人干政非常的嚣张跋扈,所以很多的文武百官都去依附王振,就唯独仰瞻跟大理卿薛瑄就不去。后来王振就要来整肃他们两个人,所以当时两个人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有一些冤假错案,难免都有一些误判的情况,王振就藉此来打击他们两个人。所以后来仰瞻就被下狱,被判刑戍边大同,大同就是现在山西省的大同市,在现在来讲是属于比较北方的一个城市,在当时明朝,大同这个地方已经算是蛮北边,已经靠近边疆了,所以等于是判他去戍守边疆的意思。后来辗转仰瞻又被起复,又被召回来朝廷中央,后来就担任大理寺少卿,也是因为他在司法审讯上面,非常的细心,非常的严谨,所以朝廷还是把他召回,给他重新再次任官的机会。
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七,秋这个姓氏。秋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相传少昊的后代有一位秋伯,秋伯的后代就以秋为姓氏,就绵延至今。这是一个来源。另外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周朝还有设一个职官是司寇。司寇先前跟大家报告过了,他就是主管司法方面。司寇的另外一个别称又叫做秋官,秋官司寇的后代就以秋官的秋为姓氏,所以这是另外一个来源。
为什么会用秋官?其实我们在十三经里面有一本《周礼》,《周礼》其实就有谈到这六个卿大夫的官名,它就是按照天地春夏秋冬来排列,所以秋官是属于司法审讯,所以司寇又称为秋官。为什么要用秋来代表司寇来代表司法?因为刚刚提到了,秋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凉,植物就会开始掉叶子,动物就会逐渐进入到冬眠。所以古人面对四季的递转,他也有很深刻的观察,他认为秋天的时候就是天地给予肃杀之气,所以植物才会落叶,这一些动物才需要进入冬眠。大家会认为说,天地不是非常有仁德之心吗?为什么还要有秋天,还要有冬天?为什么不要四季如春?其实也是一个生物的循环,如果都是生生不息,那惨了,大地怎么样去负载大量的植物、动物的繁衍?到最后就会完全没有办法负荷,大家都同归灭亡,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生命的周期,有生就有死,有长就有灭。所以秋跟冬进入到一个肃杀的气氛,其实就是一个生命的循环,因为有老化,有死亡,才会有新的生命,才会有茁壮,所以循环到了秋、到了冬,就是一个自然的节候所反应。你看司法也是一样,司法如果你是有罪责的,那我们当然要给予惩处,最严重的要给予死刑,所以它跟春夏秋冬四季里面的秋天,就是比较符合节候的特征,所以才给它秋官这个别名。大家会想说老师,冬天呢?冬官,冬天也是,冬天比较起来比秋天还更严格,因为冬天北方下大雪,所有的动物都冬眠,为什么不用冬官?为什么冬官会跟司空有关?刚刚我们提到司寇是跟秋天,冬官就是司空,空就是空间的空。先前我们讲过,司空其实有另外一个写法,就是司工,对不对?工人的工,工程的工。冬天为什么会跟司空有关?在古代,其实大型的工程,当然都是要征召百姓一起来完成,征召百姓来完成这些大型的工程,譬如说筑城墙,修筑道路,挖水沟,这些工作由老百姓来担纲。什么季节来征调他们来做这个工作最好?当然是冬天,为什么?因为春耕、夏耘、秋收,这三个季节大家都要从事农业生产,如果这个时候你把老百姓请来,田里面的庄稼谁来生产?就会影响到民生经济,所以就只有在冬天的时候,因为大家农忙已过,这个时候才能够征调民力来从事大型的公共工程。所以冬天为什么会跟司空联结?最主要还是跟当时的生活运作有密切的关联。
好,我们再往下看。再来,还有秋姓第三个来源就是春秋时代,春秋时代有鲁国的贵族,名字叫做仲孙秋,仲孙秋的后代有一位就是名字叫做秋胡,所以秋胡的子孙就慢慢的以秋为姓氏。
谈到秋胡,我们下面历史名人就有提到他,我们来看一下。秋胡刚刚提到他是仲孙秋的后代,原本应该也是鲁国的贵族。秋胡因为新婚不久之后,就被朝廷派到陈国去从事外交的工作,到了陈国去担任外交工作,长期在那边驻点,五年之后才回家。当时新婚不久他就离开了,所以他对于新娘子其实也没有很熟悉。因为当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不久对太太也没有太长时间的相处。再加上五年的时间,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五年其实如果人的生命来讲,也算是蛮长的时间,人的体态相貌都会转变。所以当秋胡五年之后要回来了,结果就调戏了路旁的采桑女,采桑女他也不认识她,于是就调戏她,就很轻薄的对待这一位女性。回家之后,他的母亲就把他的太太请出来相见,结果太太才发现,原来在路上调戏她的男性,居然是她的先生,对于一个妇女来讲,这是极大的羞辱,所以秋胡的太太因此去投河自尽而亡。所以这告诉我们,其实男女大防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当然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说二十一世纪了,男生跟女生其实可以更开放的有一些互动。当然我觉得开放的互动,很公平的来对待彼此,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尊重的概念。可是开放的互动可以有比较多元的接触,那个是大原则,可是还要有最后的一道红线,这一道最后的红线,其实就是男生跟女生不能够有过分亲密的行为,尤其言语的轻薄,动作的轻佻,那个都是非常严肃的。当然,有一些场合可以稍稍的有一些弹性,譬如说拍照的时候,有些人会说征得女性的同意,我们是不是可以搭个肩,或者是做一些什么比yeah动作,当然就是无伤大雅,但是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男生跟女生都一样。至于说在其他的时间,我想还是要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分际,不可以逾越。所以这个观念,其实中国传统就非常的严守这个规范,所以秋胡的太太也因此觉得她万分受辱,因此投湖而亡。
我们再回来看到堂号。堂号有一个鉴湖堂,鉴湖堂我们就会想到,清朝末年有一位女性的革命先烈秋瑾,她就自号为鉴湖女侠,所以秋瑾的族人就以此立为堂号来纪念秋瑾。
秋瑾的事迹我们看到下面的历史名人。秋瑾是清末的一位女性,这一位女性其实她虽然是女儿身,可是她的心胸却跟男生一样,她认为女生也可以跟男生一样,可以建功立业,所以她有比较豪情壮志的胸怀。而且她也在那个时代提倡男女平等,算是在近代的历史上面,提倡男女平权平等的一位先锋。这位秋瑾自小也就非常的认真学习,后来还自费留学日本,去接受日本当时引进西洋的一些学问。秋瑾后来就辗转接触革命的一些团体,当时也参加了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等,所以后来她就跟徐锡麟他们组织了一个光复军,准备要来起义。可是在起义之前,后来这个事迹就败露了,就被清朝廷,清朝的朝廷给逮捕,最后就被判刑,就往生了。所以秋瑾的故事,虽然说她在生的时间很短,可是她的气节,她的事迹,的确让后人非常的感动。尤其她又是一位女性,在当时能够挺身而出的革命先烈,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女性的这一些革命先烈更是稀少。所以秋瑾的故事能够流传于后世,就是因为她有这样的气节,值得我们来学习。
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二百三十八,仲姓。仲,先前我们讲过伯仲叔季,它是兄弟的排行。在星期二的时候,我们还谈到了中国古代还有所谓的抢婚制度,所以有学者认为,抢婚制度也因此留下了仲这个标记,在兄弟排行里面特别去标举二哥,就是因为有抢婚的仪俗。没想到仲其实它也是个姓氏。
我们看到历史,仲姓在台湾跟大陆都没有进入到百大。不过仲这个姓氏可是源远流长,上古的时代黄帝有一名曾孙叫做帝喾,帝喾当时辅佐他有八位才能的贤才的大臣,在《左传》里面称他为八元。元字本来就是首的意思,所以我们讲元首、元首,这个元、这个首其实都有第一的意思,最重要的意思。所以八元意思就是说,这八位大臣都是人群之中的佼佼者,都是排第一名的,都是很优秀的。这八元里面就有两兄弟仲堪跟仲熊,辅佐帝喾治理天下。后来这两兄弟的子孙就以仲为姓氏。这是第一支来源。第二支来源就是据说黄帝还有另外一个后代,名字叫做奚仲,奚仲的子孙仲虺辅佐商汤治理天下,所以仲虺后来就以仲为姓氏。这个是第二个来源。仲虺的虺就是后悔的悔那个读音,后悔的悔这个读音。再来第三个来源是到了春秋时代,宋庄公跟鲁桓公都有儿子以仲为名,所以后代也纷纷以仲为姓氏。宋国的国姓是子姓,鲁国是姬姓,所以这两位国君的儿子后来辗转变成仲姓的来源,可是他们一个是从子姓派生,一个是从姬姓派生,所以仲姓的源头就有蛮多元的发展。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讲到仲姓就一定要讲到仲由。谈到仲由大家不太认得他,但是讲到他的字大家就知道了,他是子路,又称之为季路,是孔夫子非常活跃的学生。我们在《论语》里面经常看到子路的一些发言。子路这个人的个性很有趣,他这个人就是一根肠子通到底,是一个很直的人。所以孔夫子有的时候对他也是既爱,又有一点受不了。怎么说?因为每一次孔夫子就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发表意见,每一次都是子路第一个举手,选我,选我,选我,所以通常都是他第一个抢先发言。孔子就每次都说,好,既然你举手了,那就你先讲,所以好像在几次的对话的记载里面,都是子路率先发言。他很直率,没有心眼,所以孔夫子对他很喜欢,当年周游列国的时候他也把子路带在身边。子路是鲁国人,他也是孔门四科十哲之一。仲由是属于政事科,也就是说,他后来的发展主要是在政事上面,就是有去担任国家朝廷的一些职官。后来子路在孔夫子这边学成毕业之后,就到了卫国去任官。
卫国在当时就发生了父子两个人争位的情况,我们看到第四行。卫国有一位国君就是卫庄公,卫庄公的名字叫做蒯聩,有没有看到第四行?那两个字都比较少见,蒯聩,蒯聩就是卫庄公,庄就是庄敬自强的庄,庄子的庄。本来蒯聩是国君,后来就被驱逐,所以蒯聩就出奔跑到了齐国去,国君出奔,国内不可以一日无君,所以后来大臣就立了蒯聩的儿子卫出公姬辄来担任国君,他的父亲在齐国流亡,儿子就立为国君。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卫庄公以齐国的势力又回来卫国,跟他的儿子卫出公来争夺国君的位子,所以后来父子两个人就争位。父子两个人争位,其实不是只有父子两个人而已,还有他背后的一些大臣、卿大夫,所以是两股势力在拉扯。子路当然是卫出公的大臣,所以就跟卫庄公的部队交战,交战的过程里面两人打得难分难解,在厮杀的时候子路的帽子帽带,帽带就叫做缨,各位看到第四行倒数几个字有个缨,缨就松脱了,松脱之后帽子就掉在地上。子路就跟对方说暂停,暂停一下,不要动,我要来捡帽子。捡帽子还要绑帽带,结果在绑帽带的时候,就被对手袭击,就因此而往生。因为子路骁勇善战,杀了很多卫庄公的部队,所以卫庄公很生气,就把他的遗体剁成肉酱。后来孔夫子听说子路被剁成肉酱之后,之后他终身就再也不吃肉酱,因为会想到子路。
子路在战斗的时候喊暂停来绑帽带,这个事情后来就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说子路过于迂腐,当然,子路为什么要喊暂停?因为他是士大夫,士大夫行住坐卧都有他的仪节,战斗的时候帽子也不可以随便,所以他就谨守了士大夫的仪节,所以他跟对方喊暂停,他也想对方也是士大夫,所以理论上来讲的话,我做这个动作你应该不意外,所以我喊暂停你应该要遵守的,结果没想到你偷袭我,所以就有另外一方的意见是说,是对方的不对,子路这么做是维持了士大夫的仪节。那就有两种声音了,一个说子路迂腐,一个说对方不守仪节,那当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样的悲剧的确让孔门弟子非常的惋惜,因为子路虽然说个性比较直率,可是他在为官的仕途上面,表现其实都很好。
我们看到第二位仲子陵。仲子陵是中唐时代的人物,他也是一位经学家,专研《礼记》,而且他专研《礼记》,对于礼法的条分缕析非常的精到,所以每一次在朝堂里面,在议论礼法的时候,其他的大臣都被他驳倒,所以名闻朝廷。仲子陵其实最重要的一个著作,就跟《礼记》的研究有关,就是《五服图》,五服图这个字在第四行,五服图。五服是哪五服?就是我们在古代亲人往生的时候,我们要依据我们跟往生者的关系,我们要穿不同的丧服,所以在古代有所谓的五服。
这五服我们简单的写一下,这五服从最重的丧服开始,这个字念作ㄘㄨㄟ,斩衰,一样,这个也是念作ㄘㄨㄟ,这个字不念ㄑㄧˊ,这个字要念作ㄗ,齐衰,大功,小功,最轻的丧服是缌麻,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衰其实就是我们讲披麻戴孝的麻。它为什么是最重的丧服?因为是父母亲往生的时候,为人子为人媳妇的要穿斩衰。斩字的意涵就是,因为父母亲仓促往生,所以我们赶制孝服,所以为人子为人媳的,他穿的孝服是来不及制作,所以只能够草草来制作,因为赶着要办丧事,赶着要去守丧,所以它那个是没有缝边的,所以叫做斩衰。斩就是斩断麻草,没有修边,所以叫斩衰。
第二层的叫做齐衰。就是祖父母往生的时候我们穿的。齐衰就是有缝边,它旁边有修齐,所以齐虽然说是念作ㄗ,不过那个字的本来的意思就是齐,整齐的齐。依序是大功,小功,缌麻。我们刚刚讲过了,斩衰要服丧三年,最轻的的丧服缌麻是服丧三个月。我记得我们以前小时候,我们祖父往生的时候我们都还要戴孝,就是丧事已经办完了,我们回到学校去,放完丧假了,回到学校去我们还要戴孝,就是我们会剪一段黑布,我记得好像是黑布,就别在袖口这个地方。我记得男生是别左边,女生别右边,表示说你家里面办丧事。所以同学看到你这边有挂了一个黑布白布,有些可能是剪那个麻别在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家里面办丧事,就不可以跟你开玩笑嘻嘻哈哈。到了现在,我发现好像有很多学生跟我请丧假回家,回来之后好像也就没有这种习惯了,也就没有再戴孝了,所以这个风俗习惯也逐渐的在简化。不过在中国古代的话,这个丧服丧礼是非常隆重的,因为养生送死,尤其往生的亲人,他们离开人世是非常不舍的事情。尤其如果你是世家大族,那更是繁文缛节,因为它是一个权力转移的关键时期,所以它透过很多的仪节,来调节我们哀伤的情绪。还有很多的时候,有一些权力还有财富的转移,都在这个时候要开始来做交接,所以自古至今都一样,在这个时候经常都会有什么?分财产的纷争。所以为什么在古代丧礼要拉得很长,要很隆重?就是希望能够给我们这些子女,如果你在财产的转移上面有一些纷争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你还穿着孝服,不要忘记了你的父母亲尸骨未寒,所以你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要跟你的兄弟争财产,争得脸红脖子粗,是希望能够达到一些克制的效果。现在不是,现在我们都办得很简单,甚至于堂而皇之就在灵堂前打架,然后还互告。其实礼仪的流失,也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实在是令人不胜感慨。
我们看到仲子陵不仅在礼学上面非常的精到,而且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赋家。刚刚我们讲过班固是汉赋四大家。其实赋这个文体源远流长,从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宋玉,一直到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到宋,其实赋都有它的变化。唐朝其实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所以我们现在想到唐朝的文学,我们会想到最代表唐朝的文学形式是什么?诗。可是在诗很盛行的唐朝,其实其他的文体也是一样在发展,所以它一样也有赋,只是它已经不是最主流了,这样可以理解。在唐朝的时候,诗因为格律化的要求,所以它有一些对仗的要求,平仄的要求,押韵的要求,这样的要求其实也影响了赋,所以赋到了唐朝的时候也受到了律诗,受到了格律的影响,它逐渐转变为所谓的律赋,所以它也有押韵的要求,也有声律的要求。所以律赋在中唐时候,算是以仲子陵最为杰出,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后来仲子陵也尝试着从律赋,慢慢的来做一些赋的形式上转变,所以他慢慢的给它散文化,慢慢的跳脱律赋的一个规范。所以到了唐晚期的时候接到北宋,这个时候的赋的变化,我们有一个大致上的区分,就已经进入到所谓的散赋,散文赋。像北宋最有名的几篇赋,其实就是散文化的赋。苏东坡有两篇很有名的赋,《赤壁赋》,《赤壁赋》有前有后,前后《赤壁赋》,你看它的字句有没有很整齐?没有,长长短短,押韵,有的时候有押,有的时候没有押,所以它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散文赋。所以也是从仲子陵开始来做散文化的过渡,所以他在文学史上面也有他的贡献。
好,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三十九伊这个姓氏。伊这个姓氏,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算是少见的姓氏。传说伊姓的始祖就跟尧有关。尧到底是姓什么姓氏?先前我们曾经讲过尧是姓祁,姓这个祁。可是在文献上面也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他是姓伊,所以就有两个说法。所以有一些书就说,干脆就把它们连在一起,说尧姓伊祁或祁伊,我们看到。据说尧出生之后寄养在伊长孺的家中,所以尧也有姓伊。另外一个说法是说尧出生在伊水边,所以后来就纪念他所出生的地方,所以也姓伊。尧的后代有一部分就有继承伊这个姓氏,就变成现在伊姓的主要来源。还有另外一个来源,是商汤的左右手伊尹,伊尹等一下我们也会再提到他,所以他的子孙也以伊为姓氏。
我们看到堂号。堂号任圣堂其实也是跟伊尹有关,因为孟子曾经称赞伊尹是圣之任者也,他称赞孔子,还有称赞子产,都有在他的书里面有提到,所以圣之任者,于是子孙就以这句话为典故,所以称为任圣堂。圣之任者是什么意思?任就是责任的意思,把天下做为自己的责任,所以孟子对他有这样的赞誉。

关于伊尹的故事我们就留待等一下,下一节课再跟大家一起来讨论。好,我们就先到这边,休息一下。


《百家姓》往期回顾: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4集

《百家姓》第2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8集(附文字檔)

《百家姓》第3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4集(附文字档)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