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 | 罗征启的魅力使我奔赴深圳特区

方新阳 新三届 2021-04-24


        老编的话:1980年代的中国,是意识形态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是思想如白云苍狗、精神在雪地撒野的时代。每次读到追忆1980年的图书,如柳红《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査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王学典《怀念八十年代》,张立宪《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等,都令人心潮澎湃、激情燃烧。我们特辟“致敬”栏目,邀约追忆1980年代的文图稿件,以此向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致敬,向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每一个里程碑事件致敬,向曾经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每一个弄潮人致敬。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方新阳,1948年生,既是老三届又是新三届,中国工商银行高级经济师。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30年前南下开发深圳经济特区,10年前退休成为深圳市博物馆自愿者讲解员


       

      几天看了《夭折的接班人》,感慨万千,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偶遇罗征启,和他彻夜长谈的情景。

     

     1984年4月,我在中共中央党研室任党委秘书,跟随廖盖隆常务副主任出差到广东,作为部长随员第一次享受了一回可乘飞机的司局级待遇。当年机票140元,坐的是飞长航线较大的苏式伊尔18型。公干完后我请了几天假,去探望出差在深圳的父母。

  

     宝安原只是个人口三十余万的农业县,而深圳只是两万人的通往香港的关口小镇。1978年习仲勋(1965年曾被下放到广东)平反后被派到了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他专门到宝安县考察调研后向中央请示汇报,主动向国家提供改革开放的实验基地。


   1979年1月30日,分管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副主席在袁庚报告的附件地图上划了一个圈,2月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广东省宝安县出口加工区,同期批准宝安县改副地级市。3月5日建市的会标为:把深圳建成出口加工区、旅游、边防城市。

图为深圳建市大会


  4月30日分管科技文教工作的邓小平副主席知道了后说,还是叫特区好。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在叶剑英委员长主持下,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从此名正言顺的叫作深圳经济特区了,后来又被国家定为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


    我到深圳时,当年全国最高楼的深圳地标国贸大厦刚封顶,春节前邓爷爷也曾来视察过。它三天建一层楼的奇迹,被誉为“深圳速度”。蛇口工地上矗立着在国内引起争议的“时间就是金钱”的标语牌,“泥头车”从身边争先恐后地驶过,听说驾驶员的“计件奖”最高是工资的三、四倍,怪不得呀。 

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1979年7月9日蛇口开工

 

  深圳的地名土得很,什么“南头、蛇口、沙头角”,听着都瘆得慌。街上出现了外资银行,但没有了国营粮店,很多店铺里摆放着琳琅满目、来路不明的粮油商品。我在饭馆里吃了一盘饺子喝了一听啤酒,买单时要收港币或外汇券,我对老板说:“凭什么?没有!” 他说:“饺子就付人民币吧,但本市没有啤酒厂,是用港币就近从香港进的货。” 他又叫来个人帮我换港币,国家牌价是24元人民币兑换100元港币,黑市价为36,高了50%。


     我一不做二不休换了一些港币,办通行证跑了一趟沙头角。沙头角一街两制,中间有中方武警和港方警察巡逻,两边商铺林立,都是卖金饰、电器、服装、食品等小商品的,港方店铺都挂个遮光的帘子,可能是保护入店中方顾客购港货的隐私。国内几十元的折叠伞卖十元港币,内地稀罕的电子表才十来元……差价有大有小,怪不得出现了不少投机倒把一夜爆富的“倒爷”!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绝对能做好大项目,但闯禁区的风险难以预料。


     第二天晚上我赴约去李哥们儿在通心岭的住处,这是个分期建设的多层福利房新区。进门后我看出这是套使用面积百来米的四居室新房,装修、家私都简单实用。


    小李来深圳时间不长,是刚成立的深圳大学党委书记罗征启的秘书,这是罗书记新分的房,李秘书随住并兼管家。他说老罗出差今晚回不来,并打开冰箱取出食品和啤酒来,我们坐在厅里边饮边聊。


  正聊在兴头上,罗书记开门进来了,他笑着对小李说:山中无老虎,你猴子称大王了!这是我首次偶遇罗征启,他五十来岁,精明敏捷,平易近人,没官架子,无师道尊严,热情健谈。 

罗征启

 

  他向我了解了党研室和北大学生的一些简况后,为我感兴趣的深大创建新思路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对我有问必答。我对他建校创新的思路归纳如下:


  1,1984年当年建校边招师、招生边开学。充分利用毗邻港澳英语人才资源,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一律全开英语课。第二学期后,每具备一门专业课教学条件就多开一门课。


  2,校址避开市中心罗湖区,选择能多批地具有发展空间的较远的南山区。向社会开放,诚邀中外命名赞助校内各项设施,不设围墙,不办“大而全”的小社会。


3,精简党务岗位。全校只在校党办设岗五名,并鼓励兼职教学和科研;由各级党组织选出来的各级行政人员兼职党务工作。第二年罗征启带头以校长岗位兼职党委书记,即不设党委书记岗位。


  4,“学工结合”。在校学生可兼职校工、教务等,可承包校后勤服务的部分项目。中学学历的职工可以免试入校成人教育学院学习,但必须一视同仁考试及格才能获得学历。


     夜深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一见如故的罗兄家。


    老罗的这些建校创新思路震撼了我,作为我国最早的“留美幼童”“海归”,我的祖父方伯樑1906年重建唐山路矿学堂时,就是当年建校边招师、招生边开学的,也是新生第一学期一律全开英语课。祖父方伯樑把培养创新意识列为办学宗旨,使该校办成为中国第一所理工大学。真是时光穿梭回七十多年前了。


  选择滩涂地建校,深大师生从此享尽无敌海景的学研乐园。真是富有远见卓识啊。


  赵紫阳总书记力主党政彻底分家未果,罗征启却精简了大多数的党务岗位,成功实践了用政务岗位兼党务岗位。


  蒋南翔复职教育部长后宣布,一切回到十七年。没想到他的“得意门生”罗征启,却离经叛道实行了“工学结合”的教育革命。老罗使旧教育创新回旋到更高的位置上,为缩小“脑体差别”迈进了一步。


     1984年初我的父亲离休后,被人民银行总行聘为考察组组长,率队赴广东省,现正在深圳。看到他和母亲离开了一线工作后,身体和精神都好多了,我很欣慰。过了多年后我才知道,他在深圳完成了四项任务:考察港澳货币对特区的影响,是否需要设“特区币”?考察总行第三梯队后备干部推荐人选,人民银行与工商银行分设的工作,人民银行特区分行的机构设置。考察组最后提出了四项建议,为特区金融改革奠定了基础。


     罗征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思想魅力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回京后,因为我的妻子曾舍弃考大学来支持我读完大学,现在她考上了天津南开大学,轮到我要在京带孩子来支持她的学习。我就在她毕业三年后,舍弃了马上被提任副处长的机遇,决定到特区去,从头开始,从科员做起。


     三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特区的惊人发展,深圳GDP由占香港的千分之二,到去年超过了香港和广州,已经成为创意之都、创新之城和创业宝地,即将进入世界先进科技新城之列。以梁湘、李灏、罗征启、马化腾等为代表的创业家为特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也为特区的建设献出后半生——人生足矣。 

深圳市委原书记王荣和先进志愿者代表在一起


方新阳阅览室

我曾一次又一次与大学擦肩而过

我在北大荒被北京的馅饼砸中了

周总理批示:“何许人也?胆大妄为!”

父亲一边打仗一边印钞票

我的祖父,中国首批留学生方伯樑


图文均由作者提供,本号获作者许可推送



致敬1980年代

杨继绳:罗征启与陈元出国

翁永曦忆杜润生:“守住底线,敢讲真话”

林毅夫 :朗润园里的孔夫子

改革老将徐景安为中国再出发指点"路标"

 詹国枢:胡耀邦为啥左右为难

成曾樾:1983年胡耀邦激赞个体户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

詹国枢:我为什么佩服万里

孟晓苏:我给万里当秘书的日子

朱嘉明:程秀生与"中心"故人点滴

蔡晓鹏:九号院·杜润生·中央一号文件

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功之臣

何维凌侧写:他有一颗动荡不羁的灵魂

周其仁:在江湖与庙堂之间

周其仁:三次近距离观察赵紫阳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黄晓京:物非而人是——旧信札的记忆

帮着"摸石头"的人——回忆张少杰

肖玉环:告别白南生

肖玉环:长歌当哭  送君远行

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

1980年取消反革命罪的第一声

谭启泰:风,吹灭了蜡烛,吹旺了篝火

钟健夫:1980年代政治激情与《南风窗》

周其仁:纪念杨小凯

朱学勤忆杨小凯:有一件事我抱憾终生

杨小凯: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

蔡晓鹏:最难风雨故人来

郭凡生:追寻我们共同的理想

徐建:中国缺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律师

吴思:思想的创造力

记者内参让副总理公开做检讨,

中央由此取消副总理级专机

少达:与肖晓琳道别

雷颐:精神启蒙远未完成

张宝林:大保,永远的学长和老兄

胡舒立:大真无争张善炬

马小冈:走下莫干山

胡舒立:缅怀一位值得尊崇的长者

姜波忆范敬宜:老范,我好想你呀!

范蔚萱:好汉与书生

鲁晓晨:新闻人虽力薄而努力不懈

胡舒立:黎海波的胸中丘壑

祁林一路走好,天堂没有杀戮没有伤害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

林晨:我在新华社三十年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庞松:党史研究的小风波记事

郝荃汪建熙:财金侠侣

杨宾:岁月峥嵘忆当年

骆小元 忆会计行业:筚路蓝缕三十年

吴小军:回望校园三十秋

宋毅:初到中央团校的日子

徐世平:三十年如烟往事

郭少达:在废墟里推动变革

高永伍: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亲历记

黄清水:30年前农村大包干采访追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少达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