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俯卧位通气的细节与实施

新冠肺炎 淋床医学 2023-11-22

俯卧位通气的细节与实施

ARDS是肺内或肺外非心源性因素导致的肺泡膜通透性增加,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小气道陷闭和肺泡萎陷。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容积减小、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及通气血流比失衡。临床表现为顽固性的低氧血症及进行性的呼吸窘迫。CT表现为不"均一性"的肺水肿、肺不张及"婴儿肺"或"小肺"。根据柏林标准,重度ARDS[氧合指数<100 mmHg]患者病死率高达46.1%。机械通气是ARDS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得到一致认可的机械通气手段包括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及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因其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器械及药物,不增加医疗花费,同时几乎不发生不可预防的致死性并发症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

1.促进塌陷肺泡复张:

ARDS主要病理改变为重力依赖区域的小气道陷闭和肺泡萎陷不张,非重力依赖区域肺泡过度通气。俯卧位通气时,胸腔内负压由背侧向腹侧逐渐减小,背侧胸腔内负压增大,跨肺压增大,促进背侧肺泡重新开放。腹侧胸腔内负压减小,跨肺压减少,腹侧通气量减少,但仍能维持腹侧肺泡开放(图1)。同时,俯卧位后,解剖位置上位于心脏下方受心脏压迫的肺叶体积缩小,部分被心脏压迫的萎陷肺泡复张。俯卧位通气患者需要镇静甚至肌松,有利于膈肌松弛,跨膈压降低,促进部分背侧肺泡复张,增加气血交换面积。

2.改善通气血流比:

俯卧位时肺内血流重新分布,腹侧区域血流增加而背侧区域血流减少,同时腹侧区域通气减少而背侧区域通气增加,通气血流比明显改善。

3.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

俯卧位时,背侧肺通气区域由重力依赖区转变为非重力依赖区,顺应性增加。腹侧通气区域由非重力依赖区转变为重力依赖区,顺应性下降。但背侧通气区域肺顺应性增加较腹侧通气区域肺顺应性下降明显,肺泡通气更"均一",总的肺顺应性增加。肺顺应性增加较胸壁顺应性下降明显,故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增加。

4.利于痰液引流: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体位及镇静肌松药物的使用,深部痰液难以得到有效引流,俯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痰液引流更为充分。

5.俯卧位通气对循环系统影响:

俯卧位通气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氧合,从而降低肺血管阻力,降低右心室后负荷。另外,俯卧位时腹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及左心室后负荷增加。通过上述机制,俯卧位通气可增加有心脏前负荷储备功能患者的心输出量。

二、俯卧位通气的适应证

1.符合ARDS诊断标准(柏林标准)重度ARDS诊断:


PaO2/FiO2≤100 mmHg(PEEP≥5 cmH2O,FiO2≥0.6)。

2.ARDS诊断早期:

≤48 h。

三、俯卧位通气的禁忌证

四、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方法

1.操作前准备工作:

2.操作过程:

3.俯卧位通气效果的评估:

4.俯卧位通气时间:

5.停止俯卧位通气的指征:

五、注意事项

六、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七、研究进展

重度ARDS患者早期进行俯卧位通气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得到临床医生的一致认同,然而,能否改善病死率及预后一直存在争议。直到近年来,对ARDS病理生理改变有了更多的认识,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联合小潮气量(潮气量≤8 ml/kg)肺保护性通气能改善病死率才得到证实。这一结论让人们意识到俯卧位通气能改善病死率的可能机制是改善应力和应变,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但在全世界范围内,为ARDS患者实行俯卧位通气的医生仍然很少。Bellani等通过调查全世界50多个国家400多家ICU发现,实行俯卧位通气的重度ARDS患者仅占16.3%,这可能与缺乏统一系统的操作标准有关。因此,建立规范的俯卧位通气操作标准可能会促进俯卧位通气这一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为重度ARDS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俯卧位通气不仅适用于重度ARDS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在患者耐受性好、呼吸机管路通畅、面罩佩戴合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使用。但目前关于无创通气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缺乏大样本的研究。ARDS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施行俯卧位通气能否获益仍需进一步研究。

俯卧位通气是目前能降低重度ARDS病死率的少有治疗手段之一,且操作简单,不增加医疗费用,不产生致死性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规范地操作,尽量避免操作不当产生的并发症。

引用: 罗红, 张晗. 俯卧位通气的细节与实施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 (9): 666-668.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不能口服,如何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

新冠肺炎药物:阿兹夫定和Paxlovid临床用药指引(同济药学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第一版)

院内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要起诉,医院要承担责任?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辞职,吊销执业医师证?

抗新冠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如何用?
北京协和医院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PDF可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手册(华西医院PPT版)
王小亭、张丽娜、刘大为: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再认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可能机制及治疗对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栓防治相关国内外指南概览
谨防新冠肺炎“伤心”十大危险时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防治药物使用(思维导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解读
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的同质化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超声应用专家共识(战时应急稿)

新冠肺炎CT早期征象与鉴别诊断

血液来源治疗制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气胸的临床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失衡与免疫调节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肺外临床表现
病毒性感染中毒症——一个亟待重视的概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相关研究进展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流程的专家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与低钠血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其他相似肺疾病的鉴别诊断(28例胸部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症处置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炎发病机制
COVID-19患者神经损伤的途径、临床表现和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发的皮肤表现
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同时接种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沉默性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常见慢性疾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风险的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电图表现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的研究进展

重型与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支持策略与选择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关注细胞因子风暴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外生命支持应用时机及模式选择的专家建议

体会总结: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器官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管理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理健康:从生理机制到社会影响

拯救脓毒症运动关于成人COVID-19的ICU管理指南:第一次更新

重磅发布:“新十条”后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居家治疗及返岗建议
美国感染科医生:得了新冠肺炎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脏表现和治疗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及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脏损伤机制及临床认识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吗?
实用临床问答:儿童发热的30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肝脏损伤的预防及诊疗方案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实操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儿童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策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糖尿病是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关注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
新冠肺炎后遗症是个谎言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临床实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医学全流程管理
杜斌、邱海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创通气还是有创通气?
刘又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关注问题之我见(13条答疑解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院前急救转运方案(附视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附PDF文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更新11处核心要点
释疑: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抗病毒药“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是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的专家共识解读
不同人群的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调适(10个视频)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现状、危险因素与关键防护措施
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核酸检测的Ct值是什么?
文献速览 | 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抗体能在体内待多久?
病例学习:新冠肺炎患者,罕见同时纵隔气肿和心包积气?

病例分享:肺CT呈典型磨玻璃,此时此刻,不得不考虑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消化内镜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压氧治疗的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透析质控专家共识2022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