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北美电动化提速,中国零部件发起新一轮出海

陈玮玮 盖世汽车社区
2024-11-28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随着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延长新能源车税收抵扣并扩大补贴范围,北美新能源市场增长将全面提速,而从《美墨加协定》到《通胀削减法案》,严格的本土化要求将深刻重构北美汽车供应链格局。



鉴于这一背景,盖世汽车重点从产业现状和出海进展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企业对北美新能源市场的开发策略建议,报告总结如下:


产业现状


美国近年力促汽车产业回流,IRA法案加速北美电动化进程,2030年北美新能源渗透率预计突破50%。


• 地缘层面:北美三国优势互补,基于《北美自贸协定》、《美墨加协定》、《通胀削减法案》等形成了贸易、经济、政治的战略组合体;


• 供应链趋势:美国主导首次将劳工标准与原产地规则建立起联系,以期汽车产业链回流。IRA法案延长新能源车税收抵免并扩大补贴范围,全面提升供应链本土化要求;


• 新能源市场北美新能源渗透尚未到达10%拐点,当前纯电为主,特斯拉销量遥遥领先。北美传统车企纯电平台开发进度落后,补能体系将接入特斯拉网络,加速北美电动化进程;


• 零部件领域:美国车企主导本土动力电池产能规划,中国电池企业探索多种方式入局。北美传统零部件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巨头以投资并购为主要手段推进转型;


• 充电基础设施:当前美国充电基建短板在于私人桩与直流快充桩,未来家充将成为绝对主流;


• 市场展望:2030年北美新能源渗透率预计突破50%,充电桩有望超3000万根。


出海进展


车企进入北美发达市场难度较高,零部件出海投资掀起新浪潮。


• 整车企业:中国乘用车出口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但北美发达市场较难进入。受制于法规门槛与政治风险,自主品牌对美国、加拿大出口较少,暂无北美建厂规划;


• 零部件:传统零部件企业布局较早并配套北美车企巨头,近年赴美建厂动作以电池企业为主。受特斯拉墨西哥建厂计划带动,相关国产配套供应商掀起前往墨西哥投资的新浪潮。


策略建议


整车企业重点拓展智能电动汽车出口,零部件企业考虑依托特斯拉布局墨西哥。


• 整车企业:


①针对美国市场重点拓展智能电动汽车出口贸易,美系背景合资企业可考虑借助美方经销渠道,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换标出口;


②针对墨西哥市场重点推动小型BEV和燃油车整车出口以及本地化项目建设同步发展,并利用墨西哥产能辐射拉美市场;


③针对加拿大市场重点拓展新能源车出口贸易模式。


• 零部件企业:


①跟随特斯拉墨西哥新工厂进行本地化配套布局,并拓展至其它整车厂,满足北美和南美市场需求;


②电池企业考虑以技术授权等新型合作模式进入美国,以规避IRA法案限制获得补贴;


③电池及上下游产业链可发挥墨西哥锂矿资源优势,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链,并为国内车企电动汽车进军北美和南美市场提供更强支撑。



北美区域经济以美国为核心,联合加拿大、墨西哥形成贸易、经济、政治的战略组合体,三国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意愿强烈。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到《美墨加协定》,美国主导首次将劳工标准与原产地规则建立联系,新增劳动价值含量要求,意图重构产业链,推动汽车产业的本地生产。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延长新能源车税收抵免有效期并扩大补贴数量,同时将补贴金额与电池关键原料和电池部件的来源地挂钩,旨在助力“美国制造”,增强美国在电动车和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包含SUV与皮卡在内的北美乘用车市场规模正常约为2000万辆,随着半导体等零部件供应持续恢复,今年上半年北美车市销量回暖,同比大涨28.1%。北美市场以美国为核心,2023年电动化率8.3%,处在拐点前夜。



相较于特斯拉,底特律三巨头对纯电平台的投入均较晚,当前主销BEV车型仍基于原有油车平台设计。通用纯电平台车型于2022年量产,已推出车型定位高端;Stellantis 2024年推出BEV,福特2025年基于纯电平台推出下一代野马Mach-E。



在美国充电桩补贴政策吸引下,特斯拉宣布开放充电网络并迅速吸引多家车企加入,美国充电标准不统一的障碍有望扫清,加速电动化进程。



/ 获取完整报告 /


欢迎扫码订购

盖世汽车研究院年度服务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2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3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4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5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6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7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8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9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10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2版)

11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12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13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2版)

14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15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16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17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2版)

18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19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20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21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22

ADAS产业报告(2022版)

23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2版)

24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25

人机共驾时代HMI发展趋势(2022版)


自动驾驶

1

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2

汽车智能底盘报告(2023版)

3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业报告(2023版)

4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5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6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7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8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9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10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11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12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2版)

13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4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5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2

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3版)

3

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

4

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2023版)

5

车身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 (2023版)

6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3版)

7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8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9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10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11

氢燃料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2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2022版)

13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14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15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6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2版)

17

动力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8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19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国内市场分析

1

2023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

2

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2023版)

3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4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5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2022版)

6

2022年国内疫情对汽车产业发展影响评估


海外市场分析

1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分析报告

2

东南亚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3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4

4月德国新能源市场分析

5

澳大利亚汽车市场:4月中国品牌表现与电动化趋势

6

4月泰国市场:三家中国车企进入前十,比亚迪蝉联新能源销冠

7

5月挪威市场:销量增长16%,消费者转向成本考量

8

5月澳大利亚市场:中国品牌高速增长,比亚迪Atto 3销量超Model 3

9

5月以色列新能源市场:中国车企市占率43.3%,比亚迪蝉联第一

10

5月泰国市场:四家中国车企进入前十,比亚迪蝉联新能源销冠

11

6月欧洲市场:乘用车预估129万辆,新能源预估30.8万辆

12

6月澳大利亚市场:“中国制造”高速增长,名爵、长城进步显著

13

6月以色列新能源市场:特斯拉第一,比亚迪第二

14

7月澳大利亚市场:上汽名爵ZS销量进入前三

15

7月以色列新能源市场:中国车企表现亮眼,市场份额飙升至49.4%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盖世汽车研习社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世汽车社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