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智联招聘李强:从打破壁垒,到内生重塑,雇佣关系走向新的维度

编辑部 数字营销市场 2022-08-28


这是本刊的第1385篇原创文章


职场生存焦虑加剧,雇佣关系如何紧密相连成为“共同体”?


这不仅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赋能,更是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价值驱动。在新型的雇佣关系中,企业、员工、招聘平台都要不断打破壁垒,才能真正实现雇佣双方的相互赋能和互利共生。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人力资本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尤其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人才竞争与就业形势发生了多变性。对于个人而言,需要不断打破认知壁垒,磨练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学习实现技能的升级迭代;对于企业而言,应寻找有动能、学习能力强的个人,并最终实现企业和个人的相互赋能。


作为深耕人力资源领域27年的智联招聘,参与和见证了27年来每一次技术革新与社会进步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市场变迁。同时,智联招聘通过深入洞察这一市场上雇佣关系的内在肌理变化,实现了更多人才和机会的有效精准对接。


近日,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接受专访,他从人力资源服务者的视角透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创新力量,畅谈疫情下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因,以及如何打造完整的求职生态闭环。


内向求索、修炼定力、重塑新生,看似是一场打破雇佣壁垒的较量,更像是一场“内卷化”时代的就业生态变革。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




01

内向求索,打造“云选才”产品矩阵



疫情重塑了就业市场的格局。在线招聘平台作为就业的启动键,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开始,就业市场持续回暖,在第四季度复苏至1.95(CIER指数),达全年最高。将目光放到今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1春节后第二周,应届生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121.1%,高于全平台10.9个百分点,企业纷纷开放更多岗位机会以吸收新鲜血液。



同时,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同时间内应届生求职行为更为踊跃,求职人数同比增速143.1%,远超全平台的106.6%,应届生就业市场存在一定就业压力。


李强认为,节后就业岗位虽然在逐渐开放,但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大学生、海归群体、中高龄群体就业问题仍需关注,人岗错配、信息不对称依旧是难点。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


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李强补充道:“智联招聘通过发力技术算法,协助政府等相关部门不间断开展就业帮扶行动等,支持年轻人在各领域施展才干。此外,我们也在助力加速产学研融合,在校期间为大学生群体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


基于人才矩阵的搭建,智联招聘在2020年采用了“云选才”的模式,旨在打破地域空间限制,为企业节约招聘和雇主品牌宣传成本,实现效果导向的目标。


李强解释:“智联招聘早在2019年7月起便开始布局视频面试相关产品。疫情期间,智联招聘迅速对“三空产品”(空中宣讲会、空中双选会、空中面试)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优化,为雇佣双方提供安全、无接触的线上视频面试产品,缓解疫情中的就业燃眉之急。”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智联招聘就举办了1200场空中双选会,70多万家企业参与,发布职位数280万个,报名学生人数达到330万人。


疫情期间,智联招聘在求职、招聘环节率先上线视频化产品,为雇佣双方提供安全、高效的无接触面试。2021年初,智联招聘推出直播招聘产品,为雇佣双方建立平等、高效的沟通平台。关于智联招聘的核心竞争力,李强说到:“智联招聘作为国内人力资本生态的领导者,截至目前平台上拥有2.3亿职场人用户、616万家企业用户,日均活跃用户630万人次以上。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技术和算法,让更多合适的人岗相遇并牵手”



Talking data《在线招聘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智联招聘以“综合型招聘”占据人力资本市场主流,同时在PC端品牌渗透率和移动端月活跃度都名列行业前茅。



02

修炼定力,打造人才闭环生态链


如何提升人岗匹配效率,是招聘平台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为了提供更好地线上招聘服务,智联招聘在不断创新,基于大数据优势,利用AI技术实现精准推荐和匹配,提升招聘效率与用户体验。


谈及用户体验,李强认为:“技术的维度,雇佣双方都对人岗精准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招聘平台需要迎合市场,提供更专业、细致的服务。智联招聘作为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充分发挥着平台数据优势与技术实力,从宏观、微观双向视角给予人才调配支持,构建了庞大的数据标签体系。”目前,求职者端和企业端的标签均达到数百个属性,且不断累加,并通过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技术让条件偏好互相匹配的对象快速相遇。


5G技术的发展,雇佣双方的交互需求更为高频与高效。智联招聘以有温度、有效果的场景重构与技术加持,持续加码智能技术创新和专业服务,特别是以视频技术为依托基础设施升级渗透产业,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等固有问题,让雇佣双方看到彼此的价值。


2021年初,智联招聘上线直播招聘产品,为雇佣双方建立平等、高效的平台。李强说到:“去年疫情期间,智联招聘为企业端用户免费提供多类招聘服务、职业测评工具与线上课程,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力,通过视频产品成功将求职招聘场景转至云端。”这也就是说,线上面试成为疫情下的刚需,也让视频化的面试路径顺势“出圈”。




2021年,智联也进行了全新的品牌升级,更强调人格化、强调有温度与有效果的连接、强调人的价值。


李强补充道:“从前,当我们谈到求职者与企业的交点,最具像化的敲门砖是一纸简历,是学历、毕业院校等单一维度的指标,因此人才的判断标准单薄,导致多元的人才被埋没。而智联招聘在新推出的直播面试产品更有温度,赋予人才动能与话语权,助其主动出击,以立体、透明式的方式呈现雇佣关系双方,摆脱简历束缚,进行更多维度、更真实的互动。”

在竞争激烈程度两极分化的当下,如何才能吸引高端人才的聚集?李强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注重自身企业文化的建立,形成尊重员工的氛围。近年来,996、职场中年危机等话题成为热点,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价值观与人才尊重感。


在新的就业背景下,人才更加注重技能提升,以及企业对自身的增值作用。李强指出,企业应迎合人才技能需求,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为员工打造持续的成长空间。


智联招聘《2021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数据显示,在今年“金三银四”招聘旺季,61.2%受访者表示更看重企业文化和员工福利,52%因追求劳逸结合而抵制996工作制。


李强解释:“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员工福利,亦或者是996工作制,都需要运营好‘人才流量池’,建立健康、合理的薪酬体系,为从业者提供系统的成长路径。”



03

塑造新生,打造“多元化”就业平台


直播招聘新形式适应年轻一代的个性话需求。


5G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年轻群体的触媒习惯,求职行为发生了改变,要求更高频、直接、高效的沟通,追求自我价值的认可与实现。直播面试打破单一简历束缚,求职者可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展示自我,打破单一具象化的简历的束缚,让有能力者脱颖而出。


随着企业数字化、精细化运营的大趋势,智联招聘将持续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李强说到:“智联招聘一直将帮助年轻职场人的职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智联招聘先后协办团中央“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线上就业服务季活动、“情系荆楚 就有未来”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 并携手央视新闻举办“职达春天-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直播等多项公益行动,为百万名学子提供就业支持。


智联的年轻化营销传统由来已久,在2016年曾举办过“ON FIRE 青春音乐奇妙夜”,借助演唱会让年轻求职者勇于表达自我,奇妙夜的IP也顺势延续下来,并先后举办“FIND YOURSEIF,乐活理想奇妙夜”、“这不是妄想艺术展”、“晓饭局”等等系列活动,探讨年轻职场人,新锐中产等不同群体的求职观。



李强补充道:“近年来,智联招聘陆续入驻了抖音、B站、视频号等年轻人聚集的社会化传播平台,推出了品牌拟人化视频《乘风破浪的智联招聘》,联动食品品牌推出《职场新味》视频,并在智联招聘APP的职Q社区发起UGC话题征集,让用户参与其中,与年轻用户群体进行情感沟通。”



与此同时,智联招聘还发力培训领域,满足用户自我提升需求。李强介绍:“智联招聘开发出线上直播、学习项目、在线课堂+在线学习平台、智选课堂公开课等线上培训形式,帮助企业成为员工成长的985和211。”


对于智联招聘来说,未来远不止于想象。关于2021年整个人才供需市场的发展与规划,李强从三个方面给予的期待:


1.配合稳就业政策,助力重点群体顺利就业。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多达909万,数量再创新高,智联最大的期待还是能配合国家稳就业的工作,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匹配自己的价值,让企业能顺利发展。智联也将会深耕科技力,依托大数据让人岗匹配更迅速,更准确。


2.“信息视频化,视频超高清化”是招聘的新趋势。智联招聘在今年年初推出了“直播面试”的产品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而在视频面试、直播面试之后,智联招聘同样期待出现新的“视频化求职”形式满足人才供需市场双方的需求,智联招聘也会持续探索“视频求职”的实现形式。


3.职场人关注技能提升,扩展职业生涯。根据智联招聘《2020雇佣关系趋势报告》,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61.6%的职场人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另有60.2%的职场人在主动加强专业学习。也希望更多的职场人能选择合适的渠道提升自己,扩展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在线招聘行业其实蕴藏着更大的机遇与活力。李强在采访中表示,招聘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数字化转变,智联招聘更是如此。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招聘行业将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报名参与


【2021专题策划】
生态闭环专题:
挥刀斩断外链的社交平台,终会变成困住自己的“生态围墙”丨①
平台生态闭环化进行时,品牌厉兵秣马丨②
生态建设与平台可持续发展丨③

新消费品牌专题:
新消费品牌,迎来当打之年丨①
新消费品牌,新形象设计丨②
新消费品牌如何赢得市场,品牌常新丨③

数据围墙专题:
品效协同的困境仅仅是数据“围墙花园”吗?丨①
数据隐私保护时代下的营销新前沿丨②
数据“围墙花园”:不怕墙内锁春色,墙外亦能传芬芳丨③

女性力量专题:
“她力量”崛起,品牌如何打好“女性营销”这张牌?丨①
一种正在重塑品牌和营销的力量丨②
做好自己的定位和品牌表达,比一味取悦女性更重要丨③


母婴专题:
母婴市场如火如荼,蓝海之路有多远丨①
丁香妈妈:助力科学育儿,做母婴赛道的刚需平台丨②
完达山王利:坚守初心,让母婴市场更纯粹丨③
妈妈网宋喵:母婴早阶人群的独特商业价值和消费通路设计丨④

品牌忠诚度专题:
专访谭北平:重新思考品牌忠诚,让品牌建设更简单丨①
品牌忠诚的消解和品牌关系的重塑丨②
在共情与共建中塑造品牌忠诚丨③
品牌话语再造:挽救大江东去的品牌忠诚丨④

李宁专题:
李宁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大林天地于林:从新疆棉闹剧,看国潮品牌崛起
国货自强,好品牌不只标榜爱国

康养产业专题:
康养产业:不确定环境下的确定机会丨①
公众认知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是中国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丨②
康养产业全龄化推进的难点与解决路径探析——以广西为例丨③

小中心化专题:
专访孙银:细分市场创新,是品牌积累创新力和造血力的最好场所丨①
圈层至上,品牌传播正逐渐“小中心化”丨②

二次元营销专题:
进击的二次元,崛起的品牌二次元营销丨①
品牌二次元的营销三问丨②
专访 | 中国电信:解锁二次元营销 打造年轻消费者的数字派对丨③

中国品牌日专题:
中国消费者从文化自信走向品牌自信丨①
中国品牌的借势与造新之路丨中国品牌日专题②
品牌建设预算呈下行趋势,品牌自信何来?丨中国品牌日专题③


END



撰稿刘照龙

责任编辑 | 王钰祺

审核主编 | 王林娜





想加入更多优质社群
请加下图左下方啸啸微信

2021年《国际品牌观察-数字营销》
杂志新刊已上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入微店选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