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鼎资本:硬科技领域的“爆款”挖掘者

若风 融中财经 2022-11-30
导读THECAPITAL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

未来几年,依旧是硬科技投资的黄金时代。


本文共4254字,约6.1分钟

作者 | 若风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四月初的北京,已经开始有了入夏时的干爽和燥热。

临近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在西城的一个创业园中,等到了赶回来接受采访的新鼎资本创始人张驰。

简单寒暄几句后,张驰便开始热情地跟我们介绍着公司刚安装的激光电视,丝毫不见结束完一整天会议的疲惫感,只见他一边介绍着最新激光电视的功能特色,一边兴致勃勃的聊着对这个新项目市场前景的看好。很显然,投资圈人称“啃哥”的张驰,又挖到了“宝藏”。

“啃”代表着一种执着、不怕苦的钻研精神,人如其名,张驰对项目的钻研和投资热情,也让其在行业内获得了“啃哥”的称号。不同于大众印象中投资人西装革履、精英范十足的样子,张驰给人的感觉明显更加“接地气”,但在采访过程中,对方清晰的逻辑思考和严谨的语言表述,以及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趋势把控,又无不体现着这位新锐投资人的实干和踏实。也可能天蝎座的特质,就是低调务实。

作为小鹏汽车最早期的投资人之一,4年获得数倍投资回报率,张驰显然开局就押中了宝。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鼎同期投资的还有威马汽车,也是或将上市的项目之一。

除此之外,寒武纪、亿华通、阿尔特、云从科技、海光信息、屹唐半导体等明星项目背后,也都有新鼎资本的加持,凭着不俗的退出成绩,新鼎资本在硬科技这条黄金赛道上,已经找准了自己的投资节奏和制胜之道。而随着科创板的开闸,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内,新鼎资本将迎来自己的丰收时刻。

01

政策方向第一,投资行动第二


“等风口、风险大、投资周期较长且早期投入回报不成比例。”这些特点,使得硬科技投资成为全球公认的投资难题,甚至很多经验老道的投资人都在项目面前举棋不定。

然而,成立仅六年的新鼎资本,却已经在硬科技赛道遍布棋子。涉及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及商业航天多个领域,投资案例从寒武纪到云从科技、从小鹏汽车到亿华通、阿尔特汽车,从第四范式到影谱科技、星环科技,从屹唐半导体到海光信息等,均为已上市或者即将发行或者已申报上市的企业。

随着重磅布局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赛道接连成为风口,人们才惊觉这些明星项目背后,都有着同一家新锐投资机构——新鼎资本,为何能频频押中爆款?在投资领域越来越熟稔的张驰,显然,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心里已经有了一套缜密精准的研判、投资逻辑。

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下注,是不少投资人秉持的谨慎打法。所以最开始,张驰基于过往对医药项目的投资经验,从生物医疗领域先行切入,投出了成大生物、泽生科技、东方略、民祥医药、合佳医药等知名医药类企业。

但自2017年以后,随着新药研发、原研药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生物医药领域一下子成了资本的“香饽饽”,医药类项目的估值也水涨船高,项目同质化严重带来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并不看好市场这种“狂热”的张驰,依据政策导向和市场趋势,对投资方向做出了调整:从单一关注生物医药领域,扩展到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及商业航天等领域。

最开始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张驰便率先投资了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当时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机时代之后,下一个风口很可能就是新能源汽车,如同智能机取代功能机,新能源汽车将取代燃油汽车一样,但是趋势摆在眼前,真正敢投资的人还是很少。”

从200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拉开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的序幕;到2009年-2012年期间,国家实施“十城千辆”工程,开始区域试点;直到2015年,《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发布,正是开启全国推广,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达到高峰期。在“双碳”目标和“十四五”数字经济、智能化发展的紧迫需求下,对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已箭在弦上。

而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的背后,是对这个行业重视和前景的双重肯定,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新鼎资本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和市场趋势,决定从最贴近消费者的新能源车企开始投资,在调研完整个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后,于2017年投资了小鹏和威马。在创立早期,资本并不丰裕的情况下,以专项基金all In的状态,持续追加至上市。

由此可见,新鼎资本奉行“长期主义”的投资内核,但也可以看出敢于下注的背后,是对政策导向和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控。

关于这一点,张驰也有特意提及,“我们选赛道的策略之一就是紧跟国家政策,当国家开始频繁发布政策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赛道的重要性和前景可观。但除此之外,进场的时间点也非常重要,太早了,等不来风口;太晚了,等大家都看明白后,项目估值就会太高,所以据新鼎资本的观察,一般在国家政策发布后,市场真正热起来、资本开始涌入,还需要一两年时间。因此,我们一般会在政策发布差不多的时间点,合适的估值进场。”


02

投资,关键是投“人”


遵循这个策略,围绕在大的政策方向和市场趋势下,新鼎资本以产业链思维持续布局,逐渐从贴近消费者端的车企项目,往产业链上游投资布局:在中游投资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项目亿华通,固态锂电池项目清陶发展,以及汽车设计公司阿尔特;再往上游,投资了半导体装备产业的龙头企业屹唐半导体、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寒武纪、泛芯片设计公司公司紫光展锐等。此外,新鼎资本还投资了自动驾驶及路端设备企业希迪智驾,自动驾驶项目驭势科技,以及无人车项目智行者科技等。

而除了对赛道的投资选择、进入节点、产业布局,深有心得外,在项目的选择和投资策略上,新鼎资本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

在项目的评判选择上,“人”的重要性被张驰放在了第一位,在项目的评估占比上,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

“这一点,在新鼎资本所有的投资项目中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毕竟,伟大的公司都是人干出来的,所以,创始人非常关键,包括创始人的从业经历、有无创业经验,带领团队的能力等等都是考核标准。另外,对于创始人技术或者学术背景出身的创业公司,尤其在硬科技领域一般都是科学家出来创业,这个我们一定要看团队组成,是不是有市场型人才的加入,团队成员是否互补、意见是否统一等都是衡量标准。”张驰说道。

除了最核心的考核点,对于项目的盈利模式,能否有自我造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众所周知,硬科技项目前期资金项目投入巨大,所以新鼎资本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会有两个重要考核准则:一,有没有自我造血能力,如今的资本很难再选择一味烧钱的项目,企业能养活自己、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融资应该是为了扩产,而对于产品还没研发出来、仍在烧钱的项目,会谨慎选择;二,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跑的通,短期内烧钱的项目可以考虑,例如学术出身的创始人,一定要把产品做好,项目暂时造血能力不够,但盈利模式已经想好,有长远的市场规划,暂时烧钱项目也可以接受。

最后一点,选择产业足够大,能做出头部的高成长性“潜力股”。

在新鼎资本看来,企业发展的成长性和稀缺性是投资的核心,只要企业的天花板和营收空间足够大,就不怕暂时低迷,价值投资可以穿越一切周期。这也决定了新鼎资本,在标的选择上,只投细分赛道上靠前的项目,看准后持续加码跟投,保持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

当然,这或许与新鼎资本以项目基金起家的基因有关。“我们在早期创立阶段,资金还不够充裕的情况下,集中火力、单点突破才是最有利的投资方式。所以,这反过来也减少了新鼎资本的容错机会,对待项目投资必须更加谨慎,一但在长期研究、深度尽调后,看准的项目就会一直跟进投资,反复追加。”

就在发行了150只基金后,逐渐积累出来的投资成绩,也让新鼎资本足够自信,“只要项目足够好,其实不用担心投资人不接受。目前,中国很多头部基金和我们模式类似,逐步在做一些好项目的专项项目基金。”张驰说道。

03

硬科技投资,仍在黄金时代


目前,新鼎资本已经广泛布局于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及商业航天等领域。而在不知不觉的坚持中,新鼎资本在硬科技领域的布局开始收获:

2020年,新鼎资本新增投资规模25亿元,新增投资项目近20个,当年上市企业5个;2021年,新鼎资本新增投资规模近30亿元,新增投资项目20多个;目前,累计投资规模已经突破90亿元,投资项目60多个,管理基金150多只。

从投资项目来讲,新鼎资本投资的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小鹏汽车、威马汽车、亿华通、阿尔特、氢璞创能、国富氢能、中储国能、智行者、驭势科技、希迪智驾、格陆博科技、泽景电子等,生物医药类领域有泽生科技、长风药业、东方略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有云从科技、第四范式、影谱科技、星环科技、浪潮云等;芯片半导体领域有寒武纪、屹唐半导体、紫光展锐、地平线、海光信息、集创北方、京微齐力、泰科天润、长鑫存储、灵汐科技、锡产微芯、中星微电子、华进半导体、得一微电子等,商业航天领域有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其他领域还有中科航星、欣奕华、祥云股份、中建信息等。

在张驰看来,未来几年依旧是硬科技投资的黄金时代。

“就在去年,新鼎资本还重仓了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两个火箭公司,各投了一个多亿;但是卫星项目一直没敢投,我们认为卫星赛道起来需要时间;商业航天我们也在关注,行业确定性还没有那么强,但我们认为下一个政策要推的市场很可能会是商业航天。另外,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虽是救命药,但相对来讲,它不像这些科技项目这么容易卡脖子,没有那么着急,估值就会涨的慢,只有国家越重视、越着急的行业估值才涨的快。”

新鼎资本当前的主要布局,还是围绕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个领域。这也是新鼎资本未来5年持续看好的领域,在张驰看来,“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货量才367万辆,而今天的国产化率还不到20%,预计今年的出货量会突破500万辆,所以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保持50%左右的增长;而集成电路行业也是千亿市场,基本上每年也可以保持30-50%的增长。”

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张驰也坦言,A股下跌以及疫情反复,确实会对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带来诸多严峻的挑战:首先,从投资端来看,不少Pro-IPO项目估值已经开始缩水,降到7成或者6成,上市有一定的破发概率;从募资端来看,A股下跌带来的资本套牢,也会造成一定的募资难题,而一些烧钱的芯片、自动驾驶公司经营会出现困难。

今年,投资策略上,新鼎资本也开始做出一些调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项目专项基金投的情况就已经相对减少很多,尽量以组合基金的形式降低投资风险,对于信任度更高的客户,还会做一些盲池基金。”
但市场永远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张驰认为,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核心还是要找到优质资产做价值投资,宁缺毋滥,形成良性投资闭环后,才能有更高的抵御行业周期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欲入读者群关注融中财经回复关键词“入群”
融中热搜
【专刊】盛景十五年:赋能中国新经济企业成长
【专刊】嘉御资本 |【专刊】达晨财智
【专刊】歌斐资产 |【专刊】诺亚控股
【专刊】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
【封面】李开复和“硬核”创新工场
【封面】东方富海 |【封面】同创伟业 
【围炉对话】融中朱闪对话北极光邓锋
融中朱闪: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预测
王忠民:在新经济周期中,LP和GP要做好风险配置、风险识别和风险补偿

来自上海创投圈的30封信-PE篇

让我们铭记2022年的春天-VC篇

深圳拿到了尚方宝剑 | 中国顶级VC,杀入孵化领域

疫情下没有躺平的投资人|美元VC陷入流动性陷阱

中国创投,凛冬将至|VC围猎合成生物

早期项目有多卷?头部基金互拉黑名单,“我的项目不许他家投”|PE/VC崛起横琴|这个赛道成投资人新宠

2022第一个死亡的赛道:投资人逃离社区团购

IPO之王:高瓴32个IPO抢当状元

“投后管理”才是今年PE/VC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圈没有二代接班|碳中和|创投大佬追求“生命科学” 


GP观察

CMC资本 | CVCA | 澳银资本 | 北极光北汽产投 

 博裕资本 | 达晨财智复星国际 | 高瓴资本高榕资本

国科投资 | 红杉中国 | 洪泰基金 | 华盖资本 | 华平投资

华兴资本 | 基石基金 | 凯联资本 | 雷石投资 | 启赋资本

深创投 | 盛世投资 | 顺为资本 | 钛信资本 | 天图投资

温氏投资 | 星纳赫资本 | 一村资本 | 毅达资本 |盛景嘉成

盈科资本 | 元明资本 | 源码资本 | 远洋资本中科创星


人物

曹德云陈玮 | 何伯权 | 贾康雷军 | 刘庆峰 |刘昼

米磊 | 倪泽望 | 邵红霞 | 沈建光 | 沈南鹏 | 盛希泰 

宋向前 | 索继栓 | 唐宁 | 田源 | 王航 | 王忠民

卫哲 | 肖冰 | 叶卫纲 | 殷哲 | 俞敏洪 | 张磊 | 张琼

彭志强 | 赵丰 | 左丁 | 王石


公司

爱尔眼科 | B站 | 碧桂园 | 承泰科技 | 地平线 | 国电高科

国星宇航 | 华大基因 | 康希诺 | 旷视科技 | 马泷齿科

奈雪的茶 | 宁德时代 | 瑞幸咖啡 | 闪送 | 商汤科技

尚品宅配 | 神策数据 | 数据宝 | 数码大方 | 思必驰

微脉 | 微医 | 蔚来 | 沃尔德 | 西少爷 | 小马智行

新瑞鹏 | 亿纬锂能 | 影谱科技 | 云从科技 

智行者 | 自嗨锅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