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是怎样的继承人?
【李晶专栏】
你希望孩子是怎样的继承人?
原创作者|李晶
原创作者|李晶(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
图片来自网络
“富不过三代”,这对不少成功人士似乎就是个魔咒。尤其当他们看着整日花天酒地却丝毫不思进取的孩子,时常会冒出“我的事业由谁继承?我拼命挣钱意义何在?”的感慨。
很多事业有成的父母为了培养可以信赖的接班人,会把孩子送到欧美国家学习。然而,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太小就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与父母感情淡薄;还有一些孩子出国前已经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国外独自一人的生活只会让他们更加难以约束。
客观地说,这些问题在各种各样的家庭中都会出现,但富贾与名人的挫败感更加强烈的原因,是他们会亲眼看着自己历尽艰辛积累的财富和名声被孩子一点点挥霍殆尽却毫无办法,并对自己曾经被别人羡慕的成功人生心怀沮丧。
因为个性不同、际遇不同,我们不能期望孩子一定能够承袭父母开创的事业,父母也未必会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但从社会角度,父母总会希望孩子给人正面与向上的形象;从家庭角度,总会希望孩子有能力保护财富并善加使用。当然,如果孩子不仅能够继承父母物质与精神上的财富,还能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就更加难得。
那么,作为一位事业有成的父母,你希望孩子继承什么?又该为此做出怎样的努力呢?
1
控制财富的无价值消耗
量入为出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也是对孩子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训练。因为家境优越而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享受是正常也是正当的,但如果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律满足,就存在很大问题了。
有人觉得挣钱就是要给孩子花的,但这种想法反而会害了他。如果从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对他提出的任何消费要求都不予拒绝,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期望他长大后自然而然学会自我控制是很难想象的。
不懂节制的孩子,经常冲动消费,而不会考虑消费带来的满足感会持续多长时间。所以对孩子的消费请求进行适当限制,不是舍不得给孩子花钱,而是教会并提高他比较、鉴别、舍弃和选择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孩子不仅可以懂得控制财富无价值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学会管理欲望、管理情绪,进而管理自己的人生。
2
善于管理财富
与普通家庭不同,巨大财产的管理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因此,作为财产的拥有者,还应该拥有一定的金融知识与经验,以及寻找和辨别可靠资产管理者的能力。
今天,企业家的后代可以自己接管企业,也可以委托职业经理人。对于流动资产,可以自己亲手管理,也可以请专业人士代为打理。但不管哪种方式,都离不开专业人才。
分辨周围人的真假虚实,判断一个人有真才实学还是仅仅花拳绣腿,这些都需要具备高情商。除了极少数人在这方面天赋异禀,更多人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
在富有的家庭中,提高孩子情商最需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不要过于关注孩子。如果所有人都看孩子的脸色,他就会习惯为所欲为,而不会关注他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但反之,孩子就会看别人的脸色,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判断别人的所思所想。
二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新闻报道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人用钱或关系给孩子“铲事”,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因此让孩子从小在解决问题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长大后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问题,承担重大责任。
3
有效使用财富
发挥财富效能是个大话题,但方向大约分为保障企业运营、发展个人兴趣以及支持社会慈善三个方面。
所谓“能挣会花”。能否将资金合理分配,能否发挥每一笔资金的最大效能,考验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而这种素质需要从小培养,而且只能通过培养获得。
在经济富裕的家庭,通常只要孩子要求合理,就会随时给孩子钱,而且只多不少。之后也不太关注钱的用途,以及剩余资金的处理。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很难积累管理金钱的经验,也缺乏统筹资金的能力。而如果父母每月给孩子固定数量的零用钱,并要求记账,并教他怎样管理余钱,他就会逐渐掌握理财的能力。
“乐善好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做慈善也有很大的学问。比如使人好逸恶劳的施舍,违背了公平原则;要求被资助者公开隐私,有沽名钓誉之嫌;对慈善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会给居心叵测者以可乘之机;而只有给人以恰当的、乐于接受的帮助,才是真正的慈善之道。
要想拥有这样的觉悟与能力,绝不是带着孩子去探望弱势群体、或让他给山区的孩子捐书捐钱就能教会的,而是要让他把慈善与公益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上课外班一样定期参加,如此才能提高他对这个事业的理解与认知。
财富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享受与依靠,但对于另一些人是责任与担当。 如果希望你创造的财富可以在继承者手里发挥更大的价值,那就把他培养成为有责任心、使命感,有足够的能力掌控、甚至发扬的人吧!
(本文为李晶原创,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