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庭园细见VOL.6|京都・醍醐寺三宝院庭园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引言

庚子年荷月,应作家洁尘之邀,东京大学胡昂教授在轻安讲授「日本庭园细见」。一个周日的午后,他怀揣着15万字讲义,471幅精致“书页”步入洁尘书房,由此开始了四期共20小时的集中讲义。讲述循日本庭园的千年流变之线,赏名园、论名家、析名作。或回游、或坐观、或舟游了22座名园,拜谒了那些时代剧人物与作庭巨匠。蛰伏于这些主题,流淌于细节中的则是更为内核的观看态度、美学意趣与哲思构想。
时隔一年,这堂课在许多参加者心中仍记忆犹新,未能参加的朋友也多次表达了遗憾。本公众号将摘选集中讲义精华篇章,以系列推文形式面向广大读者,借此分享与传播庭园文化。



安土桃山时代的庭园


安土桃山时代(公元1573年-公元1603年)


织田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秀吉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由于秀吉的权力中心在京都附近的桃山城。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统治时期被称为安土桃山时代。


这两个以日本制霸为目标的封建领主,既无心于追溯平安时代的优雅也无心于参禅。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佛教影响减弱,而世俗性和现实性突出。他们力图表现权力和统治,新兴的建筑形式,城郭高大威武,城郭殿馆规模壮大,是以高墙深壑围合的军事堡垒。相比之下,丰臣秀吉比起织田信长更加重视物质的享乐,虽然他没有兴建新的大型的私人园林,却把规模较小的用于观赏的庭园纳入城郭殿馆之中,建造了醍醐寺三宝院庭园,池泉鉴赏式庭园由此诞生了。在安土桃山时代,庭园主要有池泉鉴赏式庭园和露地茶庭,池泉鉴赏式庭园的代表作是醍醐寺三宝院庭园和二之丸庭园,而露地茶庭的代表作是千利休的待庵



圣宝建上下醍醐


贞观十六年(公元874年),来自奈良的一位僧人圣宝在京都周边的群山中寻找建立新寺庙的理想处所,登京都东南郊的笠取山眼前忽然出现——白发皓首老翁。老翁捧起地下涌出的泉水边饮边赞叹道:“呜呼,醍醐味!”僧人对老者说,自己打算在这里修建精舍,弘扬佛法。老者回答,这个山头自古就是诸佛菩萨云集的地方,愿将此山献给僧人,并永远守护佛法。这便是醍醐寺的初始之地。这座以味道命名,又值得我们玩味的名寺,便是由这一口醍醐味的水井开始的。“醍醐”现代已经成了冷僻字,但如果细究“醍醐”二字,大有学问。在《大般涅经·圣行品》记道: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生酥,从生酥到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佛教中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五味中醍醐为五味之最,世间至高的美味。


圣宝在泉井附近建立了两座佛堂,一座供奉准提观音,一座供奉如意轮观音。


· 上下醍醐(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上醍醐”,以西国三十三观音圣地第十一处巡礼寺的准胝堂为中心,五大堂(不动堂)、药师堂(国宝)、开山堂(重点保护文物)、如意轮堂(重点保护文物)、清泷宫拜殿(国宝)等众多被指定为国宝、重点保护文物的殿堂散布在其周围。“上醍醐”名声大噪之后,来此礼佛的人数激增,而笠取山山势险峻,着实无法为新的塔堂开辟出新地,再者数量庞大的参拜客给山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隐患。为了应对“上醍醐”参拜的饱和状态,山西麓便开辟出一片新地以兴建第二伽蓝,这便是“下醍醐”的由来。“下醍醐”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三宝院、灵宝馆以及金堂和五重塔所在的伽蓝。


· 醍醐寺三宝院(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醍醐寺的壮大离不开皇家的青睐,创寺僧人圣宝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平安时代中后期,圣宝接管宫中佛事、统辖京畿诸寺,成为了一名权力空前巨大的僧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小的醍醐寺被醍醐天皇选做“御愿寺”。其子朱雀天皇也在此皈依,并为父亲建了一座佛塔,这便是下醍醐的五重塔。五重塔在天历五年(951年)完工。塔身高38米,塔顶相轮高13米,为醍醐寺也是京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它是京都府下最古老的建筑物,其内部的壁画,也被认为是日本密教绘画的始祖。


下醍醐地区另一座有故事的建筑物,是位处伽蓝核心的金堂。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被这座巨大歇山檐的佛堂所震撼,但金堂作为下醍醐的灵魂所在,却命途多舛,公元926年落成之后两度毁于大火。现在的金堂是是丰臣秀吉的命令从纪州(和歌山县)的汤浅移建而成的,于公元1600年完成。主要部分完全保存了平安末期的风格。于是,下醍醐就拥有了两座“平安建筑”。


时代的错乱,正是下醍醐伽蓝的奇妙之处。除了上述的“平安建筑”之外,这里还有桃山时代的开山堂、如意轮堂;室町时代的清泷宫拜殿;平安时代的药师堂等等。一座寺院里容纳了千年的时光,每一个时代都在这里留下了身影。漫步在下醍醐,仿佛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快感,因为仅需移步百米,便可越遍千年。


三宝院庭园空间布局


三宝院庭园面积5280平方米。园北为建筑群,有秋草间、敕使间、泉殿、表书院、纯净观、主殿。建筑群有进有退,外檐观赏廊道曲折贯通。高台距地面较高,故很少人入园,只是坐在檐廊下的平台上静静观赏。作为池泉鉴赏式庭园,三宝院庭园中虽有桥有路,环绕全园,但并非为游览而设置,无法步入其间游玩。


· 醍醐寺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日本庭园的源头在中国,可观赏庭园的方式却大相径庭。有别于中国园林的步移景随,日本园林多以静观为主,从室内往外看,好似在看一幅浩瀚无边的风景照片。而三宝院庭园和大多数日本庭园又不太相同,不仅适合坐观。三宝院庭园在表书院建筑的一侧,从表书院内一端缓步走到另一端,一侧的庭园如同一幅展开的长卷,三段小瀑布、亭榭、池塘、岛屿、山石等景观相继入画,光影变幻中仿佛走过了几个世纪。

· 醍醐寺三宝院(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1)掘池建岛。三宝院全园以水池为中心,为了与中部主园相续,主殿边的小庭园也用曲流与中部池泉相通,成为水院,十分有趣。水池中置三个小岛,中岛做成龟岛,邻近又建鹤岛,东面还筑有一个小岛,于是构成一池三岛的形式。中岛的形状宛如乌龟的甲壳,故名龟岛。枝干粗壮雄伟的五叶松覆盖着整个岛屿,这棵松树是树龄600年以上的名树,显示着龟的“静寂感”。鹤岛:紧邻龟岛西侧的岛屿是鹤岛,这颗松树是五叶松,对面左侧的石桥相当于鹤的脖子。仿佛仙鹤随时准备飞向天空,显示出仙鹤的“跃动感”。龟岛鹤岛,长寿的寓意和对成仙得道的蓬莱的憧憬。


· 掘池建岛和筑山理水(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2)筑山理水。三宝院园林所筑的山,为“富士山”的缩景,用白色的苔藓表示山顶的雪。在三宝院中筑山明显,近景用水池小岛为主景,远景以筑土山、瀑布为主景。正面土山上堆置了三尊石,称为须弥山石组,显出佛家味道。东面堆土成高大土山,上面堆石成小水池,构成曲流,依水建枕流亭,似有一些文人意趣。中间水池环绕土山,形成山环水绕的格局,这是其他园中不太明显的地方。


(3)架桥作庭。三宝院虽只三岛,用桥数量却很多,东面小岛用二桥,南面小岛用四桥。桥的形式也多样,有半月形的土桥、木板桥、自然石板桥、规则石板桥等。在主殿前面平铺细砂、上面划地铺苔藓,用青苔与白砂表现酒葫芦,酒杯和酒,形成五个有象征意义的小岛,被称为“苔庭”。显得富有生气,形成与中部石景不同的形象。而西部秋草间前的白砂庭,则更显出了在色彩、构图上的对比。


· 架桥作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架桥(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三宝院庭园细节赏析


虽是寺院园林,但由于丰臣秀吉的参与,三宝院庭园用石显示出武家园林的特征。园林用石巨大,数量众多,全园用景石达700多个,采用中庭竹石组、石灯笼、石桥、藤户石等。三宝院用石组象征权威和富贵形态,许多石头都是从聚乐第中运来的,表书院对面的守护石、藤户石是其中的最大者。


藤户石是从聚乐第移来的名石“藤户石”,在作庭翌日搬入园内,并竖立在庭园的重要位置。当时庭园的设计是为了配合后阳成天皇行幸时会见他人的御殿,并在建造庭园时首先竖立藤户石,两侧配有侧石的三尊石组(象征中尊和左右侍像的三尊佛石组)表示阿弥陀三尊。藤户石不仅是庭园、更是整个金刚轮院的“主人石"。即便从见不到阳光的御殿上座位置,也能眺望庭园景色中心的藤户石。换言之,藤户石是作为对应来自上座的视线景色而设置的,名副其实。


· 藤户石、贺茂三石(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在水池的前面有三颗形状奇异的石头,名为贺茂三石。将醍醐寺旁的贺茂河形象以“贺茂三石”来加以阐述,左侧的石头表示“贺茂川水流湍急”,中间的石头表示“贺茂川的淤塞状态”,右侧的石头表示“河水裂开水花四溅的样子”。如此,白砂庭更显出了在色彩、构图上的对比和变化,同时表达了敬畏自然的象征寓意。


· 三宝院庭园细节赏析(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位于庭园东南的建筑物就是茶室“枕流亭”。一般茶室的出入口为“跪行口”,而枕流亭则为“贵人口”,不必弯腰即可出入。内部分为三个房间,从南向北依次为上段间、中段间和水屋间。柱子使用的是棕榈木及栗子木等珍稀木材。


在奥宸殿东北角上的是茶室——松月亭。其特征是在江户末期建造的四张半榻榻米大的面积和东面的圆窗。南侧有竹廊与小门,上面是用细板与芦苇做的山形屋顶。


· 松月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面对着庭园建造的表书院,虽然称作书院,但是回廊上围绕栏杆,西南角建造了泉殿,是引进了平安时代寝殿的建筑样式的别具风格的建筑物。有下段间、中段间和上段间,下段间别名又叫“扬舞台间”,掀去榻榻米可以当作能乐的舞台。上段间、中段间比下段间高出一段,可以从较高的位置俯视观看能乐和狂言。


总之,三宝院庭园是桃山时代的代表作,不论平面构图、还是用材用工,都是寺院园林与武家园林相结合的产物,是多位造园家相继塑造而成的精典。始于一汪清水的醍醐寺,让无数才能杰出的人为其付出了一生。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的毕生奉献,醍醐寺才有了今日的大寺风范。或许,醍醐寺的魅力正如其名中的“醍醐”一样,需要艰苦的磨练才能觅得一二。



END


往期回顾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5|京都·银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4|京都·龙安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3|京都·鹿苑金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2|京都·天龙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宇治·平等院庭园



「建筑文化」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20 | 也门境内顺应自然的「求心型聚落」

聚落探访VOL.19 | 客家人的建筑艺术——遵循风水文化的「八卦城堡」

聚落探访VOL.18 | 摩洛哥山谷里的「泥土结晶」

聚落探访VOL.17 |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荒野之家」

聚落探访VOL.16 |  印度尼西亚的「岛上住居」

聚落探访VOL.15 |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14 | 墨西卡利岛上的「符号之城」

聚落探访VOL.13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神灵之家」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