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现场!发现山西高平鹿宿佛堂沟石窟

人文旅行者 文博山西 2022-10-18


NEWS

发现


近期,

山西省高平市发现一处北魏形制石窟群,

该石窟群包括6处石窟,

其中4处首次被外界发现。

经初步判断,

该石窟群开凿时代为北魏至唐中期,

已有千余年历史,

石窟造像雕刻精美,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新发现的石窟群,

位于高平市丹朱岭西麓山脚下鹿宿村的沟谷中,

石窟分别开凿在断崖或者巨石上,

雕像题材主要有:

坐佛、立佛、胁侍菩萨、护法力士、供养人等,

造像风格为北魏后期至盛唐时期,

部分石窟局部尚存供养人题名。



新发现的石窟

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金石研究院研究员刘勇表示,

其地处太原至洛阳古通道以西,

为近年新发现石窟中的佼佼者。

从形制上看,

反映了北魏后期从大同迁都洛阳时期

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元素,

以及数百年间晋东南地区

中古石窟文化的延续性,

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据高平市文物局副局长申志国介绍,

据专家判断,

新发现的石窟应该属于北魏时期,

造型风格和高平市另一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羊头山石窟不一样,

研究价值很大 。



据了解,

高平市将着手对石窟采取保护措施。



这处石窟群是怎样被发现的?

现状如何?

接下来推出的是,

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金石研究院研究员刘勇

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文章:


发现鹿宿佛堂沟石窟

文 / 图 刘勇


东西向的丹朱岭是长子和高平界山,也是长治盆地和晋城盆地天然的分界,自然环境优越。丹朱岭南麓是沁河最大的支流丹河的发源地。高平西北部鹿宿村边曾有小河汇入丹河源头。鹿宿村北的自然村佛堂沟在森林环绕之中。公路尽头的山谷如世外桃源般的寂静,这里隐藏着一处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中古石窟群。

 

在下佛堂沟村北茂盛的山林中约行20分钟,首先看到林地中一座开凿在巨石上的石窟,可称为1号窟。此窟在岩石西侧面开凿,开凿面上雕出瓦垄和椽,下雕铺作层,斗拱形制为简单的一斗三升,斗拱之间雕直臂叉手。


铺作层下居中为窟门,高约95厘米,宽约60厘米。门两侧圆石柱柱头上雕有凤鸟,窟门上为尖拱火焰纹楣,内雕莲花、缠枝纹。窟门两侧各雕一威猛的护法力士。均有头光,双目突出,高肉髻,身披帛,胸前打结自然下垂,执金刚杵一类神器,左手握拳。窟门左侧力士下部残,右侧力士踏一神狮。

 

鹿宿佛堂沟石窟1号窟外观


窟内略呈方形,长195厘米,宽218厘米。正壁上雕三佛,头部均较为丰满,衣饰简洁,其中左侧两坐佛高度近似,有头光,手印亦同,左手与愿印,右手说法印。右侧坐佛佛坛较前二佛佛坛低约20厘米,无头光,双手交于腿上。正壁三佛造像可能为唐以后补雕而成,来历待考。窟内其他壁面有明显凿痕,未见造像痕迹。


1号窟窟门尖楣和仿木铺作层


1号窟窟门上的仿木构铺作层和窟门左右力士像,北魏风格显著。正壁不规整的三佛造像形式罕见,可能为唐代以后补雕。


1号窟内三佛造像


自1号窟前行约50米,来到一处山间平地,居中一独立岩石,南壁开窟,即2号窟。窟门高约1米,宽70厘米。内部宽210厘米,长180厘米。窟门柱和火焰纹楣类似1号窟,门侧左右各一护法力士,风化严重。其他壁面上雕多个小佛龛。


2号窟正壁居中上中下三龛


2号窟外观


窟内正面北壁居中雕上、中、下两龛,上龛内为一佛二菩萨像,中龛内为二佛并坐像,下龛内为一坐佛二菩萨像。东、西壁居中也雕上、中、下三龛,上为一佛二菩萨像、中为菩萨立像,下为一佛二菩萨像。上龛体量大,下两龛较小。三壁居中龛内坐佛均有明显秀骨清像、褒衣博带风格,北魏迁洛后主流造像样式。其他壁面均为满雕排列整齐的佛像,为千佛模式。小佛龛排列直到顶部,窟顶居中雕莲花藻井。


此窟是名副其实的千佛窟。佛龛之间依稀可见功德主题名,大部风化,可见程、侯、司徒等姓氏。这座精美的小石窟,也是多个佛教徒家族联合发愿修建而成。


2号窟莲花藻井


岩石西侧平整壁面上有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像,风格同窟内三壁居中佛龛。壁面残存个别供养人题名。


比较之下,1号窟最初开凿相当于云冈石窟二期,2号窟开凿时间稍晚,相当于云冈三期。

 

2022年8月16日上午,丹朱岭地区阴雨,我和村民深入佛堂沟谷底。我们在雨中前行,过松林后下到沟底。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外界人士进入这一沟底秘境,发现崖壁上现存四座石窟,接续沟谷上方的两座石窟,依次自外而内,我将在谷底的4座石窟标号为3-6号窟。


3号窟门和外立面


首先遇到的是在一处沟边断崖上开凿的3号窟。此窟坐东朝西,壁面平整后开凿,窟门为正方形,高约1米,宽70厘米,雕出仿木门框,无火焰纹门楣和圆拱尖楣龛形,门左右各一孔武有力的力士,脚踩怪兽,已风化。窟内进深狭窄,长约180厘米,宽约210厘米,未见造像痕迹。


3号窟的最大特点是窟门上的一组主题石雕。居中是高大娑罗双树之下须弥座上的坐佛,左右各一胁侍菩萨立像,菩萨左右外侧上方、下方各雕出一组听法者。壁面东侧还有数人牵马而来。这是依据佛教教义中描述佛祖在娑罗双树下禅定为各方弟子、天龙八部最后讲法的场景,随后佛祖即涅槃。这一场景为佛本行故事的重要内容,在佛寺壁画中多有体现,但在石窟的雕刻中罕见,特别是将其雕于外壁窟门上方外立面上,显然具有重要寓意,是开凿者特意为之,在断崖边上的此窟面积狭小,内部或有涅槃像已风化,也可能曾为禅窟。从形制、风格上看,此窟应为唐代开凿。根据最显著的双树主题特点,此窟可称为双树窟。


爬梯进入4号窟


下到沟谷底部,看到绝壁之上一窟,即4号窟。进入石窟需攀爬8米高的长梯,攀援崖壁才得进入。这也是多年来首次有外界考察者进入此窟。观察后发现,原窟门已毁,后代信众以其他地方的条石料充当门板。因此在沟底仰望窟门和附近壁面,很容易将此窟误为后期石窟。现存窟门高约1米,宽约75厘米,已非最初形制。内部总长325厘米,宽220厘米。其中后室长88厘米。


4号窟坐西朝东,内部风化严重,但可清分辨出本为前后室格局,前室南壁风化严重,北壁上可见居中可见一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组合,四周又雕若干小佛龛,靠近窟门一侧的龛内雕一坐佛二胁侍菩萨,菩萨身形婀娜。窟顶居中藻井雕一大莲花,周围满雕小佛龛。部分龛内亦雕一坐佛二胁侍造像组合。


4号窟后室造像为弥勒和弟子、胁侍五尊


4号窟北壁残存造像


前后室之间的隔断位置岩石风化,有痕迹可见。隔断内侧两壁上雕造像,风化严重,似为力士。后室正壁居中为高大的倚坐像、二弟子、二胁侍菩萨像组合。左右壁上对称造像应为立佛,有头光。


后室正壁五尊造像体量较大,高1米5左右,由于岩体雨水侵蚀,造像表面泛青绿色,更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一般认为倚坐像为唐代弥勒佛像,结合造像形制,可以确定4号窟为弥勒主尊,此窟可称为弥勒窟。

 

继续前行,在沟底崖壁上看到5号窟。此窟坐北朝南,向崖壁内侧开凿约80厘米后平整壁面,在当中雕出窟门,高约140厘米,宽133厘米,近正方形,门外左右侧各雕一高大护法力士。北侧力士早年被盗毁。力士外侧面的岩壁上各雕一菩萨立像,岩体坍塌,仅存窟门西侧尚存力士上半身痕迹可见。窟门上方壁面上雕众僧人像、功德主像礼佛场景,部分像侧有题名,因雕刻较浅,风化严重,大多难以识别。


5号窟外观


5号窟门外侧力士像


5号窟南壁


5号窟内三壁三龛,风化严重,内雕造像应为一坐佛二胁侍组合。南壁胁侍残存头部可见宝缯为折角下垂式。龛柱头上雕回首凤鸟,圆拱火焰纹楣。窟顶雕莲花,众多小佛龛环绕周围。窟内三壁其他壁面满雕排列整齐的小佛龛,内雕一坐佛。千佛信仰在北魏后期广泛流行,结合造像风格,此窟应为北魏后期开凿。这是一座千佛主题石窟,可称之为千佛窟。


6号窟窟门


再前行一段,在岩壁上看到6号窟。此窟坐北朝南,窟门长方形,高137厘米,宽87厘米。圆拱尖楣,柱头上雕回首凤鸟,左右侧雕护法力士各一,有头光。


6号窟北壁三坐佛像


窟内平面方形,长、宽均为225厘米。内部三壁造像,北壁正壁雕出三尊须弥座上的坐佛,左右两侧坐佛似乎稍倾向正中坐佛。东西两壁靠近正壁位置各雕一弟子一胁侍,此与三尊坐佛像合起来,成为七尊组合。


6号窟西壁造像组合


东西两壁居中龛内雕一坐佛二胁侍,造像身形较瘦长,褒衣博带服饰。龛外靠近窟门一侧又各雕一立佛像。


窟顶雕出逐层收窄的方形藻井,居中似曾有镶嵌物宝珠。


壁上有小佛龛,亦为圆拱尖楣。部分壁面存功德主题名,风化严重,可识别有赵、贾等姓氏。


6号窟内残存部分题名


此窟主尊为罕见的三坐佛像组合。结合形制,主体最初应开凿于北魏后期,为云冈三期造像风格。进入此窟内部回声明显,可称之为回声窟。

 

鹿宿石窟现存6座石窟,沟上两座,主体为北魏后期开凿。沟里四座,有北魏后期、盛唐时代特征,且四窟均各有鲜明的形制特点。


在沟底5号窟左侧、6号窟右侧崖壁上可见若干风化严重的佛龛。鹿宿石窟2号窟、5号窟、6号窟内外均有部分功德主题名保存,姓氏分布较多,可见中古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的情形。鹿宿石窟主体开凿时代自北魏后期延续到唐中期,跨越3个世纪,正是中古石窟开凿活动的繁盛期。

 

自鹿宿佛堂沟向北即是丹朱岭,在高平什善村附近,长子龙泉村以南的道边也有一处北魏后期石窟,现命名为丹朱岭石窟。中古时可能有古道翻越丹朱岭西部山区,鹿宿佛堂沟石窟和丹朱岭石窟即均在古道沿途。


刘勇(左)在沟底5号窟前和鹿宿村民交流


佛堂沟地名暗示了石窟的存在。这里的石窟是近年来我在考察中新发现石窟中的佼佼者,现状情况整体上不亚于羊头山石窟,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目前风化严重,应尽快给予保护措施,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为文化传播和文旅资源做基础工作。


高平、长子两地界山丹朱岭是晋东南中古石刻文物集聚区,艺术风格涵盖自云冈石窟二期和三期自唐中期,堪称山西中古民间石窟艺术宝库。丹朱岭地区中古石刻文物以羊头山石窟最著名,鹿宿佛堂沟石窟、丹朱岭石窟、釜山石窟、满公山石窟、高庙山石窟、石堂会石窟、北遇仙山石窟、建宁造像碑、张壁摩崖造像等星罗棋布,新发现的鹿宿佛堂沟石窟是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刘勇,男,北京人。历史文化学者,人文旅行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古代史专业魏晋南北朝方向,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金石研究院研究员,山西省民宿文化协会顾问。


出版有《发现最美古中国 山西秘境》 《金石证史 三晋碑志中的历史细节》《单于归来 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考察访古文章见各类报刊。倡导人文旅行,实践感悟历史、知行合一的旅行人生。人文考察足迹遍及山西全境119个县市区。 


刘勇出版的著作


文/图| 刘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废黜皇帝.海昏侯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唐晋|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