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月的11本书(上):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凌迟

云也退 云也退 2023-02-17



10月的11本书(上)

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凌迟


11

《学问生涯》

/(美)道格拉斯·格林伯格、斯坦利·N.卡茨 编

吕大年 等译

书中的第一篇就值回价格了:妙语连珠的梅纳德·迈克,示范了“如何做到谐而不谑寓教于乐拿同时僵卧孤村不自黑”等等。在他之后,劳伦斯·斯通、卡尔·休斯克等都端正许多,一板一眼地讲自己做学问的经历,接着进入朱迪丝·施克莱时间,画风又活泼起来,施克莱有些话活脱就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口吻:“我一入校,就有一位老师的太太单刀直入地质问我:为什么在理应相夫教子的年纪想进研究生院念书?她们认为,我应该参加她们的女红俱乐部……”

 

这本书是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开办的“学问生涯”系列讲座的精选集,每一篇摘一段出来,都能看出作者平时是不是爱读小说,是不是喜欢在叙述中插入场景,是压抑着性情,尽量按学术的标准说话,还是乐于让性情自然流露。

 


10

独居日记

/(美)梅·萨藤 著

杨国华 译

读萨藤时经常会想起多丽丝·莱辛,两个人都因为精神上的独居而专注地写自己的事情,也都一笔一画地描绘自己受到的折磨。像这些句子都是莱辛也很乐意写的:“热烈的爱情只属于年轻人,人到了四十岁,生命的一半多已去,从这个年龄起任何深沉热烈的情感都是荒唐可笑或是大逆不道!”还有“搞创作是多么寂寞……从开始写这样一部长篇起那持续的不安、担忧、绞尽脑汁到后来疯狂的希望,最后竟落得这么一个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

 

常常觉得萨藤在对自己凌迟——当她把自己失眠、失调、黯然神伤的细节写下来的时候。但她好像还能减负似的,用不停歇的内卷,思考自己为何如此,何以如此,如何不如此,等等,直到耗干笔芯里最后一滴墨,脑中最后一个想说的字。像是死牢里的囚犯给自己挖出了一条地道,明知方向是向下,可她还是在往下挖。

 


09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美)伊娃·霍夫曼 著

胡洲贤 译

不住zoom in和zoom out,不停地把视线从整体拉到局部再拉回到整体,前一分钟是在观察一群人的面貌,观察市容,体会气氛,后一分钟就去找一个具体的人,跟他聊身世、家常和对现状的看法,再从话语延伸到对时代背景的种种补叙。

 

这本游记的写法就是如此,很标准,是《纽约时报》书评版主编应有的样子,它成功的地方,一是的确抓住了同一体制下的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各国表现出的差异,二是基本上避开了从自由社会来到禁锢社会时很难掩盖的那种掺杂了傲慢的惊奇。看看作者对布加勒斯特一个广场上人群的描写,会觉得近在跟前:

 

“到处都是漫无目的聚集的男人。这里唯一生动的色彩是几名妇人身上穿的便宜、刺眼的布料,其所构成的俗丽,或许是为了弥补周遭的一切吧。”“布加勒斯特人的脸孔苍白、暗淡、早衰,身体经常呈现怪异的扭曲……他们神情木然,缺少敏锐性,缺乏表现力。”

 


08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

/(英)奥兰多·费吉斯 著

曾小楚、郭丹杰 译

《耳语者》的作者的另一本书,章节在收束时有了更多的“顿”的动作,选材有了更多的详略意识。俄国也是老帝国,但比起中国人,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亚欧之间首鼠两端,这让他们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欢迎,而从彼得大帝经托尔斯泰,越是爱国恋土的精英,就越是博学,兼采众邦文化,通达诸国语言。

 

主角还是那些人:普希金、莱蒙托夫、赫尔岑、托翁、陀翁、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拉赫玛尼诺夫、普罗柯菲耶夫、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肖斯塔科维奇,一直到侨民代表纳博科夫。为费吉斯这部文化史大书提供书写资源的,还是那些第一流的文化精英,偶有“前普希金时代”的人物如阿克萨科夫或列斯科夫。实际上,纳博科夫在书中是有一点点出戏的,他书写的俄式思乡,把侨民的文学创作吸纳进俄罗斯文化的努力,总是有强扭的味道。

 


07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英)昆汀·贝尔 著

萧易 译

昆汀·贝尔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小圈子的回忆,真有种把自己当外人的劲头。明明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都要设法找到一个身在事外的立场,用完全的“与我无关”来确保描述的准确和克制。他甚至没有热情去引导读者去形成对伍尔夫的看法(虽然实际上还是引导了),像帕斯捷尔纳克写的,热情是一个“灰发证人”,三两下打晕扔到养老院去。

 

我给这本书写了代序,满详细了,这里只想说,以伍尔夫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之脆,莱奥纳德·伍尔夫同她婚配,之后还一起办出版社什么的,一步步都权衡好了得失,真挺勇敢的。反例是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里写的那一对:男主高估了自己对精神崩溃症的承受力,结果葬送了预期中的幸福。

 


往期回顾

9月11书(上):一个政体可以承载多少嘲讽的目光

9月11书(下)| 给苦命的恋情增加一点点优雅

8月11本书 |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却原是自己的亲妈

人性的善良天使,或撒加的两副面孔

看书 | 美国人的西部经验:在自然读书会上的讲话

看人 | 伍迪·艾伦,最纯种的犹太人

看书 | 任性地活下去,就是你的圆满

看书 | 一匹马走进酒吧,和一个我喜欢的翻译故事

7月11书:“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与苦难相处”

至爱书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6月11书 | 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瞪眼

看书 | 普鲁斯特和普华永道是不一样的

至爱书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至爱书 | 《象棋的故事》:哪来的什么“自由的颂歌”?

至爱书 | 《受害者》:犹太人的头脑风暴

5月10本书:有个帝国江河日下,有个半岛沧海横流

看书 | 再见,菲利普·罗思

看书 | 帕慕克先生的礼拜X午睡时刻

4月的11本书:亲爱的,留住一切是有难度的

看书 | 你是文艺青年,你要学会加戏

看人 | 高尔基150岁:托尔斯泰家门口的流浪汉

看书 | 时间不中止,就像地名不会消失

看书 |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然后呢?

看书 | 让他活着,就是杀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书 | 平行世界里那只悬而未决的猫

看书 | 叔本华: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厌世才能传世: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怎样的帝王将相值得被书写?

就像昆德拉说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图

斯文·赫定今天153岁生日,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

普通读者 | 基布兹里的爱与自由

光荣与浪漫,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

看书 | 11本新书,我选的,以及波兰人的三驾马车

看书 |“一个人功成名就后,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书 | 赵松评《自由与爱之地》: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

看书 | 干什么都是行当,包括干那些专门让人消失的事

看书 | 下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没有比出版更伟大的事业了

看书 | “我们对狗开枪”

至爱书 | 《死亡的时代》

看书 | 自恋始于照镜子:浅交往为何盛行于我们的时代?

天生一个雷马克,腰缠万贯的流亡者

看书 |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诺奖作家库切:自律、孤僻,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 检书

当躲闪成了艺术,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书 | 让我遗忘你,非洲

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现在都是奢侈品

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 检书

看书 |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才会是幸福的

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看书·特别版 | 你来到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书 | 孤独的更新版,仍是孤独

看书 |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

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请问上帝,鸟头侏儒是怎么回事?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看书 | 黑人如何写黑人 ——从《土生子》到《地下铁道》

看书 | 没人想说一说这世界真正的安排

云也退:他的书揭示了蓝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只怕你不会读

看书 | 李敬泽《青鸟故事集》: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艺术


本文系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