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致远《江南女》

朝鲜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江南女

[朝鲜] 崔致远


江南荡风俗,

养女娇且怜。

性冶耻针线,

妆成调管弦,

所学非雅音,

多被春风牵。

自谓芳华色,

长占艳阳年。

却笑邻家女,

终朝弄机杼,

机杼终劳身,

罗衣不到妆。


《江南女》是新罗诗人崔致远在中国唐朝为官期间用汉语所作的一首诗歌。崔致远12岁离开朝鲜来中国学习,之后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曾受唐代皇帝的厚爱,入朝为官。27岁时,他以唐使身份回国。
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崔致远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对唐代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颇为不满,对上流社会不事生产、养尊处优的生活,予以揭露和抨击。《江南女》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崔致远在江南见到江南民俗,写下了《江南女》这首反映晚唐江南上层妇女生活的诗。该诗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南方上层社会的女子好逸恶劳、无所事事的寄生生活,特别是在诗的结尾,通过对下层劳动妇女的辛勤劳动与痛苦的生活处境的描写,加深了对贵族妇女骄奢淫逸和空虚无能的讽刺。
全诗共12句,诗人选取了“耻针线”、“调管弦”、“笑邻女”三个事实,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荡”、“娇”、“怜”、“冶”的江南贵族妇女形象。首句描写当时江南上层社会的风气空虚放荡;第二句写生活在其中的贵族妇女过着懒惰奢华的生活;第三句写她们对正常生活劳动的轻蔑和反感,甚至连普通的女红也不愿意学,不愿意做,爱慕浮华,不愿劳作。接下来五句,进一步渲染上层社会女子的奢侈腐化。她们注重的只是装饰打扮和调弄管弦,喜欢的音乐也是些低俗的曲调,过着春情荡漾的放荡生活。她们把自己比作像花一样漂亮,她们像生活在艳阳下的花一样,总是过着好日子。
诗歌的最后四句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以“笑邻女”这个事件,通过富家女对贫家女的嘲笑,与贫家纺织女的生活对照,突出了邻家贫女终日辛劳的摆弄机杼,织布成匹,却难以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而只能身着粗布褐衣的辛酸。一个“笑”字把富豪女轻薄骄奢的丑态写活了。这使人不禁联想到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而与另一首“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的《蚕妇》),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整首诗歌语言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沓敷写。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生动。讽刺和对比的手法运用得巧妙而有力。(凌 喆)



乌姆鲁勒·盖斯

在当时的地位 5世纪,近东有两个强大的国家:都城分别设在马达茵和君士坦丁堡的萨珊波斯国和拜占庭罗马帝国。两个国家都竞相争夺近东地区,扩充自己的政治势力范围,力图渗人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渗人阿拉伯半岛北部,拉拢那里的埃米尔,以扩大影响。那时,阿拉伯人也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国家:沙姆的迦萨尼王国和伊拉克希拉的莱赫米——蒙泽尔王国。前者倾向于罗马,后者则与波斯结盟,并在其支持下统治着阿拉伯半岛的一部分,特别是纳季德的巴克尔·本·瓦依勒地区。
5世纪中叶,在纳季德出现了一个年轻的阿拉伯国家,它的国王们是南阿拉伯人中的肯达人。在土伯尔人做希姆叶尔国王的时代,他们曾担当国家的某些要职。哈珊·本·土伯尔在阿拉伯地区不断地扩充势力范围,委任外号叫“吃蒺藜者”的希吉尔·本·阿慕尔·肯迪任纳季德国王。他到那里以后,在巴克尔人的援助下打败了莱赫米人,独掌政权。在希吉尔之孙哈里斯时代,肯达国王的权力得到加强,领土也大大扩张。这位哈里斯觉察到波斯国王嘎巴日对希拉国王蒙泽尔·本·麦乌赛玛不满,于是就竭力奉承、讨好嘎巴日,目的是想谋取希拉国的王位。嘎巴日喜欢哈里斯,也愿意让他当希拉国王,他废黜了蒙泽尔,委任哈里斯统治莱赫米人。于是哈里斯权势大增,各部落相继表示效忠于他,听命于他的统治。哈里斯任命他的儿子希吉尔(诗人乌姆鲁勒·盖斯之父)统治阿萨德人和埃脱方人;他的儿子苏莱哈比统治巴克尔·本·瓦依勒人;他的儿子姆阿迪·凯利卜统治盖斯人和基那奈人;他的儿子赛里迈统治泰格里卜人和奈米尔·本·卡西特人。
当嘎巴日之子艾努·舍尔汪科斯鲁 [1] 于531年登上萨珊波斯王位时,恢复了莱赫米人的势力,让蒙泽尔重新登上了希拉国王的宝座。哈里斯带着家眷逃跑,蒙泽尔带兵追赶,将他杀死。蒙泽尔对他的儿子们也不放过,赛里迈和苏莱哈比被杀害。阿萨德人对诗人之父希吉尔也表示不满,停止向他纳贡。希吉尔派兵威胁他们,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囚禁了一批名流显贵,直到阿萨德的诗人阿比德·本·艾布拉斯出来求情,他才释放了他们。但是阿萨德人重新发动叛乱,杀死了希吉尔。这样,曾经和希拉王国进行生死存亡斗争的肯达王国,随着他的死也就消亡了。希吉尔的儿子乌姆鲁勒·盖斯奋起抗争,力图恢复失去的王位和那份继承权,但他的努力失败了。
然而,他用宝剑没有得到的东西,用笔却得到了。他用诗歌建立了一个不朽的王国。他是阿拉伯诗歌的魁首,所有作诗者无不拜倒在他的威望和影响下。他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扣人心扉,他的想象力任意驰骋。
诗人的生平乌姆鲁勒·盖斯生于纳季德,自幼在宫中过着毫无节制的、放纵的生活。他擅长作诗,诗作自然,主要描写他的游乐嬉戏、爱情冒险,有不少淫词荡语。他的父亲禁止他作诗,因为这不符合国王们的传统。他不听,于是被放逐。青年被迫从王宫中出走,在他周围聚集着一群放浪之徒,还有塔依部落、巴克尔·本·瓦依勒部落的失意之士,他们从一地流亡到另一地,沿途纵马田猎、寻欢作乐;在溪边、在草地吟诗弹奏,开怀痛饮。
诗人在鲜花盛开的沙姆戴蒙地区,或者在也门地区,正兴高采烈地玩奈尔德棋,突然听到父王被杀的消息。于是他叹道:“父王从小把我抛弃,却要我长大为他复仇。今日虽然痛饮,明天却醉不成,莫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好去干正事!”于是,他放弃了游乐生活,准备为父王复仇,夺回失去的王位。阿萨德人听到乌姆鲁勒·盖斯在准备力量,就派人同他讲和,以阿萨德人一个家庭的所有性命,或交付罚金作为讲和条件。阿萨德人一方面提出有孕妇要分娩,请求宽限日期,另一方面想做好打仗的准备。当时,乌姆鲁勒·盖斯出于对阿萨德人的恻隐之心,同意了。不久,他在泰格里卜部落和巴克尔部落的援助下向阿萨德人发起了猛烈进攻。后来,这两个部落认为他已经达到复仇目的,便撤兵回营。但是,他并没有看到他所希望的那样,让阿萨德人血流成河,甚至连一滴血也没有看到,更没有夺回由于父王之死而失去的王位。
阿萨德人求助于希拉国王蒙泽尔三世。诗人投奔表兄弟阿慕尔·本·杏德,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用诗歌颂扬他。蒙泽尔知道后,派人去捉拿他,他逃到也门,求助于亲属希姆叶尔人。他在这儿聚集了一些希姆叶尔人和其他部落中的亡命之徒,再次向阿萨德人发起了攻击。
蒙泽尔一再要追捕他,派兵进犯希姆叶尔人,乌姆鲁勒·盖斯的人被击溃。诗人带着部分希姆叶尔人、他的女儿以及肯达国王世代相传的盔甲逃跑了,他被迫过着流亡生活,从这一地迁徙到另一地,不是求助于这个埃米尔,就是投靠那个埃米尔。在塔依部落,诗人与恩姆·琼杜芭结婚,后来又将她休弃。他在流亡生活中备尝艰辛屈辱。那些飞毛腿和亡命徒也时刻地算计他。最后,他只得投靠太马的赛茂埃勒,请求他给沙姆迦萨尼王国埃米尔哈里斯写信,为他到君士坦丁堡向罗马皇帝求援提供帮助。赛茂埃勒答应了他的请求。乌姆鲁勒·盖斯把女儿、武器、盔甲存放在赛茂埃勒处,自己便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寻求查士丁尼大帝的保护去了。
罗马大帝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但他没有立即援助这位阿拉伯王子,而将此事托付给埃塞俄比亚国王,指使他与阿拉伯人联合起来一起进攻波斯人。虽然罗马大帝企图通过援助这位肯达王子来扩大自己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同时也抵御波斯人及其代理人蒙泽尔的势力,但是他的这个计谋并未实现。乌姆鲁勒·盖斯极为失望地从罗马首都返回,当他到达安卡拉城时,浑身长满了天花似的疮,于540年死去,由此,诗人又被称做“长疮者”。
关于诗人的葬地,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一些评论家就以此否认诗人的存在。然而,这一点并不足以否定一个人的存在。传说之所以这么混乱,是因为古人缺乏正确记载手段,又因为在伊历2世纪初,诗人传记的撰写者缺乏科学精神。我们应当注意,关于诗人的事迹并不只是阿拉伯人才提到,罗马历史学家也曾记载了诗人到君士坦丁堡去的情况,他们称他为“盖斯”。
作品乌姆鲁勒·盖斯的诗歌大部分已经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是一部小集子,它包括二十五首长诗和一些短诗,由东方学学者迪·斯兰于1837年在巴黎第一次印行,随后巴特留斯和艾布·伯克尔·本·阿绥姆大臣分别于1865年和1890年在埃及注释并出版,哈桑·辛杜比于1930年收集、整理并加译注在埃及出版,此外还有多种其他版本。最著名的长诗有三首,即悬诗、拉姆韵基诗 [2] 和巴乌韵基诗。其中悬诗的起句是:
让我们停下来哭泣,
眼前黄沙漫漫无边;
在戴胡里和豪迈里, [3] 
把亲人和遗舍怀念。
悬诗是用“长律”写成的八十行诗。注家颇多,其中沼兹尼和泰布利吉两个人的注释最有名。
乌姆鲁勒·盖斯创作这首悬诗是在“达拉吉尔基曰”这一天,他碰见热恋的堂妹——苏莱哈比之女欧尼宰正与一群少女游玩。诗人为她和少女们宰杀了骆驼,随后就一段一段地吟咏他创作的诗,描述这件事并插入对被害父王生前生活的种种回忆。因此这首悬诗是他热恋欧尼宰的产物,是他酷好狩猎、玩乐的产物。
他的悬诗内容可分三大部分:
1.凭吊遗址及与之有关的回忆、哀泣(1-8行)。
2.描写爱情冒险,特别是“达拉吉尔基日”(9-42行)。
3.描写流亡中所遇:夜晚(42-46行),狼群嗥叫的山谷(47-50行),骑猎(51-68行),闪电(69-70行),洪水(71-80行)。
这首悬诗具有其他任何悬诗所达不到的广泛声誉,阿拉伯人,特别是古阿拉伯人把它当作创作和审美的标准,甚至说:像“让我们‘停下来哭泣’”那样有名,像“让我们‘停下来哭泣’”那样美。至于这首诗的声誉所在,我们将在对乌姆鲁勒·盖斯诗歌的研究中看到。
无疑,有些归于乌姆鲁勒·盖斯的诗并不是他作的,因为它与诗人的气质、风格,或与当时时代精神和传统迥异。这是伊斯兰初期或阿拔斯时代诗人的伪作。他们在古诗中增加了许多东西,原因有的是出于学术上的引证,有的是出于党派纷争,有的是为了取悦于哈里发;其次,古诗的传诵者并不经常忠于自己传诵的内容,他们损害了古诗,随心所欲地增删;此外,阿拉伯人中有许多假“乌姆鲁勒·盖斯”,他们给自己取名叫乌姆鲁勒·盖斯,他们也写诗。因此,他们的诗和乌姆鲁勒·盖斯的诗混在一起是不奇怪的。假如我们翻开诗集,就会发现许多混乱的诗句是与这位迷茫君王的生平和气质难以吻合的。
不能因为他诗集中有伪作,我们就否定他的全部诗作,也不能采取像某些东方学学者和塔哈·侯赛因博士那样的态度。侯赛因博士认为:首先,诗人是也门人,应该用也门语写作,而他的诗歌却用古莱氏语写成;其次,他认为描写同少女游乐更可能是诗人法拉兹达格,而不是乌姆鲁勒·盖斯;此外,他还认为关于爱情的描写是诗人欧默尔·本·艾比·拉比尔所创造并垄断的一门艺术。然而,所有这些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乌姆鲁勒·盖斯生长在纳季德,纳季德语是阿德南语,他主要是以古莱氏语为规范的语言写作的;此外,乌姆鲁勒·盖斯的诗,特别是悬诗,早在法拉兹达格和欧默尔·本·艾比·拉比尔之前就为人所熟知;再者,法拉兹达格曾经抱怨过自己的诗太粗犷,希望它变得细腻些,以便写好情诗;而欧默尔·本·艾比·拉比尔的大部分诗歌都是短诗而不是长诗,只是在经过多次锤炼、技巧娴熟后,他才写出了《拉乌韵基诗》。他的诗歌明快轻盈,但是音律短促。
诗中表现出的个性乌姆鲁勒·盖斯是个非常富有感情的诗人,喜欢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保留地向别人倾吐内心的隐秘,不受品行、良心和信仰的约束。他作诗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披露胸襟。它时而像淙淙泉水那样静静流淌,重复着曾使诗人欢快或忧伤的那些记忆的回声,时而又像爆发的山洪那样卷带着末朝君主悲哀的怒号。他的长诗中有一行行描绘自己的诗句,这些诗句都是用同一诗律,同一韵脚写成的,如果集拢起来,就构成了诗人生活的缩影。他的诗既是放荡玩乐的自白、流亡生活的回忆、悲愤心灵的写照,又是忧伤、沉痛的呻吟,也是末朝君主悲怨的咏叹。
乌姆鲁勒·盖斯在父王被杀前,作为自然之子在沙漠中长大,沙漠中的一切给他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狩猎、酗酒、调情中度过的,因此他这时的诗歌可以分为描写爱情和自然两个部分。
在爱情诗中,他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他的情诗具有一种为历代诗人模仿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是指爱情的冒险,叙述诗人与钟情者(欧尼宰或法特梅)之间的对话,往往以少女对诗人的突然出现感到惊讶,并含情脉脉地嗔怪他开始。这是诗人独创的一种风格,表现出他对女性心理的深刻了解,用描写、叙述和对话相结合的形式回忆过去的种种享乐和放荡的生活,当然,这都没有超出我们了解的诗人的道德和生活习惯。诗句中充满精美描绘和炽热感的,具有音韵的语言非常协调、和谐。乌姆鲁勒·盖斯在情诗中常常不厌其详地描写性欲和女性美,同时还擅长描写女性的惶恐、小心谨慎的心理。这种爱情是赤裸裸的自然主义的爱情。诗人的语言和他的生活一样,是完全不加掩饰的淫词荡语。
在他的情诗里同时还有私语、责备、希望、哀求、自傲和温柔的诗句,如他说:
法特梅呀你慢些离去,
我享不尽这缱绻春意;
如果你决心和我分手,
临行前也要甜甜蜜蜜。
难道你当真不知?
我的心儿已被爱情摄走,
无论你怎么驱使,
它都会百依百顺。
然而,在玩乐的外衣下,诗人心中深藏着由王室享受生活变为在荒原四处流亡生活以后的悲哀。他看到爱情转瞬即逝,感到虽然有欢乐,但是玫瑰花开不长。他触景生情,利用诗句倾洒热泪,涤荡内心深处的悲伤:
让我们停下来哭泣,
眼前黄沙漫漫无边;
在戴胡里和豪迈里,
把亲人和遗舍怀念。
这如泉的泪珠儿啊,
虽把我的心怀宽解;
那荒漠的疏疏残迹,
又怎能把恋人追还?
他的自然诗是他在沙漠中颠沛流离,与群兽为伍生活的写照。他骑着快马,带着矫健的猎犬,迅雷般地捕捉野驴。在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时返回住地,一路上登山涉水,跨越沟壑。他把这一切都写进诗中,作为这一生活的见证,作为充满着游乐、痛苦、经验以及世态炎凉的动荡不安的事件的记录。他的诗中提到国王们的享乐生活、狩猎、带厨师,还提到丝绸、珠宝、香料、镜子和其他奢侈品,这明显地表现出诗人的王室特征,只有像肯达国王的儿子乌姆鲁勒·盖斯这样阶层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鉴于自然诗对阿拉伯古代和近代文学具有的特殊重要性,鉴于它在乌姆鲁勒·盖斯诗集中占有突出地位,因此有必要在后面详细地进行介绍。
肯达国王被害和王室坍塌,给诗人内心以深刻的影响,他觉得前途未卜。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决心的、勇敢而坚定的人,他要恢复失去的吃喝玩乐的生活和肯达王室的尊严,这种远大的抱负鼓舞他忍受艰辛,为此置生死于不顾:
把那泪水擦干,
不要悲伤哭泣;
要么重新收拾旧山河,
要么是无悲无怨地死去。
他四处奔走,时而富足,时而贫困,时而受到款待,时而遭受屈辱,时而充满希望,时而理想破灭。他的诗是他奋起复仇和为恢复王朝而努力的反映,是对支持者的赞颂和感谢,同时也是对阿萨德人的威吓。就这样,他的诗由要求恢复王朝的呼声和对崩溃王朝的哀鸣变成了向命运屈服和在自尊和青春尚未泯灭的情况下带上苦行僧的色彩:
游子远行把故土思恋,
浪迹天涯我倦飞知还;
巍巍王廷再不复存在,
赫赫帝业早烟消云散。
无情岁月能把坚岩摧毁,
我怎能希望它变得柔软?
他的诗是自己各个时期生活的写照,也是激动时和失意时的希望的回声。
自然诗人乌姆鲁勒·盖斯环境迫使乌姆鲁勒·盖斯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他在大自然中度过了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自然界中的动物和静物成了他本身的组成部分,成了他的亲密伴侣,他细心观察它的奥秘。他既能看到它的宏大之处,也能看到它的细微之点,既能看到广阔的原野,也能看到帐篷四周像明珠般的动物的眼睛。他热爱自然,自然在他心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诗中对自然作了许多描绘。
他描写的对象包括活生生的自然界,特别是骏马和骆驼,同时还描写野牛、野驴、猎犬、鸵鸟等,他也描写无声的自然现象,如夜晚、及时雨、闪电等。乌姆鲁勒·盖斯是个天赋诗人,具有很高的表达能力,擅长描绘。他的天赋、敏锐的感觉、广博的见闻和精细的观察,使他成了这门艺术的高手。照赛义德·诺法尔的话说,他描写的基础是“对包罗万象的大自然的爱,真实而不夸张,语言和内容朴实而无雕饰,简明而不繁赘,词句精细达意,想象和谐人理,整个描写十分严密”。
诗人的想象是现实主义的。他选取人所熟知的景物,从一个或两个方面加以描绘,能表现出所描绘之物的全貌和细节,简约而开阔,这种诗的“摄取”比任何解释都更加有力。诗人以极大兴趣选取和描写入所熟知的景物,是因为这些景物在诗人心中引起,而在别人心中不曾引起的感情,他以与众不同的感觉感触到它的各种现象。因此,他能卓越地表现它们,而又带有自己的特色。描写的景物经诗人的剪裁赋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经过描绘,本来不引入注目的外界景物变得更加新颖,本来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变得更加引起人们的兴趣。乌姆鲁勒·盖斯的描绘与机械的描摹有很大不同。从描写他跨坐的骏马的所有动作和体态中可以感到他对它的深挚感情。
有时可以在诗人描写的对象中感觉到一种忧伤、思虑,这是因为诗人把内心的情感写进了自然景物之中。于是,自然景物也带上哲理、思想,这是他哲理、思想的反映。因此,他所描写的自然界,有一种忧伤、沉郁的情调:
夜,垂下它黑沉的天幕。
像大海汹涌的波涛,
卷带着无穷的忧思。
它伸开那硕大的身躯,
巨人般压抑在大地,
考验着我的耐心和勇气。
啊,漫漫的夜,
何时能熬到天明——
天明的情景,
不会比黑夜更愜意。
这一切都表现出乌姆鲁勒·盖斯是个天才的自然诗人,他能将为人熟知之物加以点化、再创,简洁而细致。尽管如此,他的描写仍然是精彩的诗的“摄取”。
乌姆鲁勒·盖斯的艺术在乌姆鲁勒·盖斯的诗中,语言运用自如,诗歌朴素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这艺术不是建立在严密的思维逻辑上,不是建立在诗歌结构的统一上,而是他的诗比较自由,有的只是感情和记忆的逻辑,不受拘束的生活的逻辑;它也不是建立在奇异的想象的具有学术气的刻意描绘及构造色彩的雕琢上。诗人的艺术灵感来源于他贝督因式的和哈达拉式的两种不同生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表达力。他给表现物涂上交织着文明纤细和原始纯清的色彩。他诗歌的美首先表现在比喻上,也表现在借喻、转喻上。比喻是基本因素,是借喻的基础。
乌姆鲁勒·盖斯喜欢用比喻。它运用自如,不做作,故而显得很自然,其素材来自贝督因环境或奢靡生活。比喻成为诗人在各种场合表达最细微、最广阔的或是最浅显和最深刻的内容的手段。比喻使诗句真实细致、色彩鲜明:
骏马矫捷的四蹄,
如水中参苔的滑石。
它有羚羊般的细腰,
有如风般鸵鸟的健腿,
它像胡狼攫食样迅猛,
似狐狸纵跳般轻盈。
当它颈汗淋淋、飞驰林野,
耳边会响起呼呼的啸声。
乌姆鲁勒·盖斯在比喻中惯用象征手法喻示,并恰到好处。诗人对事物进行喻示,在比喻中留下隐约成分,从而增强了比喻的美和影响力。由于他的想象力,通过喻示即能了解被描写事物的细枝末节,然后又将从喻示中了解的一切,用喻示的语言表达出来。它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力仔细思考被喻之物的全部细节,方才能达到诗人所了解的程度。比方他说:
前冲后突进攻退却,
那骏马浑身都是勇力;
犹如山洪骤然暴发,
从岩颠冲下一方巨石。
他的比喻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具有这种特点。他还有许多创新,扣人心弦。从古以来,人们倍加赞赏地传诵,不断对它进行注释和评论。诗歌中,把女人比作闺中之蛋,把轻盈的步履比作水沫,把骏马比作野兽的羁绊,等等,比比皆是。
乌姆鲁勒·盖斯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从诗句和诗体中迸发出的音律上,这诗句和诗体本身表现出诗人原始而开化的生活,蕴含着欢悦、忧伤、思恋、冲动、愤怒和激情。诗句和诗体的音律性有助于表现内容,这全部的诗歌咏叹表达出诗人不同生活时期和不同内心倾向时的状况。
诗人对他的诗句和韵脚精雕细镂,巧妙安排。其结构与诗人内心的收缩张弛吻合协调。当内心充满忧伤和生活重压时,诗歌用长诗律,哀婉慨叹之声从连续的梦魇般的诗句中发出来,在对夜晚的描绘上表现尤为突出。当骑士精神支配着他时,诗句便作猛烈的爆发跳动。当父王被害的消息传来,诗中惶恐之状可见,音律节拍暂时平缓,继而爆发出阵阵深沉震响的旋律,这是命运、惊惶、恐吓的声音。旋律优美的诗歌伴随着乌姆鲁勒·盖斯的一生,这是诗人心灵的各种声音。然而这旋律中不是没有某些噪音的,这是由于使用了某些不当之词,或是由于使用了人所周知的蒙昧时期的所谓诗歌“通行证”,即用“麦法尔伦”代替“麦法伊伦”以凑成长诗律所致。
不朽的乌姆鲁勒·盖斯:乌姆鲁勒·盖斯的声誉极高,并且经久不衰。这声誉超越了时代和疆界。他的诗由阿拉伯语译成多种文字。“让我们停下来哭泣”的作者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他的诗长时间来一直是阿拉伯诗歌的典范。形成这种声誉的原因很多,我们只提一提最重要的方面。
乌姆鲁勒·盖斯诗中包含的人类感情和内心独白扣动着每个地域、每个时代的人的心。他的“让我们停下来哭泣”是在死亡面前对爱的最伟大呼声,这呼声在每个为记忆和希望而激动的心中引起深远反响。他在自然诗中抒发这永恒的人类感情,把自然和人类心理紧密联系起来,全部诗歌跳动着人类的这种感情,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就是那曾影响他诗作精美的不够妥帖的描写,也随着他诗歌的不朽而长存。
乌姆鲁勒·盖斯是阿拉伯诗歌,特别是自然诗歌的鼻祖。他开创了蒙昧时期的诗歌的一代新风,是第一个缅怀遗址的人,或确切地说是第一个长时间在遗址面前悼念和哭泣的人——尽管如他诗中所述,在他之前还有伊本·哈扎姆。他以这一风格而闻名,许多古诗人步其后尘,直到距今不久前还保有其影响。也可能是乌姆鲁勒·盖斯使阿拉伯诗歌诗律多样化,在此之前诗歌大部分是拉吉兹体,或类似拉吉兹体。他也是最早运用比喻、借喻等修辞手法的人。他丰富了阿拉伯诗歌中关于沙漠、动物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后来者保留了一份丰富的遗产。不同时代的诗人有意无意从“迷茫君王”这一源泉中吸取养料。受乌姆鲁勒·盖斯影响的人有两种:根据自身特点,从其诗中寻求某种灵感,再加以发展、创新,一举成名,如伊斯兰时期的欧默尔·本·艾比·拉比尔,阿拔斯时期的艾布·努瓦斯和伊本·鲁米;对他的某些诗句或长诗,从总的方面或就某一方面,特别在风格和表达方面进行模仿,但是,这些人在借鉴、创新、成就上又各不相同,如蒙昧时期的祖海尔、塔拉法,阿拔斯时期的布赫图里,复兴时期的艾哈迈德·邵基,他借用了这位蒙昧时期的诗人的许多描绘,如在《克娄巴特拉之死》中描写战舰:
海面战舰像奔驰的骏马,
不断前冲后突进攻退却。
历史价值使乌姆鲁勒·盖斯不朽的还有其诗歌的历史价值。他的诗是那段历史时期的见证,他提到许多地名,描写雨、洪水、沙漠动物,从而成了保存许多历史事件、地理知识的记录。它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状况,例如罗马和波斯的斗争以及肯达人和其他阿拉伯人的情况;还使我们了解到那时阿拉伯社会,特别是上层贵族及其纨袴子弟们的嗜好,如狩猎和奢靡的生活等,以及阿拉伯人具有的勇敢、忠诚、慷慨等品质,尽管当时的社会存在许多腐化现象。其次,它还使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盛行的宗教和某些宗教传统。在文化方面,从他的长诗中可以知道当时的科学非常落后,人们只能在枣椰树叶上写字。
乌姆鲁勒·盖斯在其生前和死后都是阿拉伯伟大的诗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鼻祖。近代自然诗和他有着紧密的联系。



推荐阅读:

博尔赫斯诗5首

斯坦尼斯拉夫·巴朗扎卡诗2首

鲁达基诗4首赏析

瓦尔特诗4首赏析

阿塔希叶《善与恶在习惯与欲望中间连为一体》

哲米勒《布赛娜!你占有了一颗忠贞的心》

马杰农《有人对我说》

沃尔肯施泰因《我心在极度快乐中年轻》

赛莉玛·茜尔诗4首

尼约丽·米里奥斯凯特诗7首

内扎米诗5首赏析

萨迪诗3首赏析

艾德温·摩根诗11首

博尔赫斯《IN MEMORIAM A.R.》

戴夫·史密斯诗4首

琳达·格蕾格诗5首

普希金《寄西伯利亚》

雅努什·苏伯尔诗9首

阿米亥诗27首

杰玛·戈尔加诗9首

瑾·瓦伦丁诗2首

亥每·沙丙士诗5首

迈克尔·朗利诗6首

帕斯卡·葩蒂诗8首

沙比尔·巴努海《are you the river oram i》

约翰·古什洛夫斯基诗5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17首

唐纳德·霍尔诗30首

帕斯卡·葩蒂诗2首

乔伊·哈尔乔诗2首

莎朗·奥兹诗2首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9首

约翰·海恩斯诗2首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诗7首

佩索阿诗22首

托尼·巴恩斯通诗10首

唐纳德·霍尔诗歌8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3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5首

布罗茨基《静物》

扎加耶夫斯基诗3首

马克因·森德茨基诗7首

谢默斯·希尼诗29首

帕韦泽诗4首

尼娜·凯瑟诗3首

罗伯特·明希尼克诗4首

简·肯尼恩诗17首

海蒂·格雷寇诗2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3首

H.M.恩岑斯贝格尔诗4首

范妮·豪诗8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7首

乔治·欧康奈尔诗9首

唐纳德·霍尔诗5首

谢默斯·希尼诗7首

伊利亚·卡明斯基《音乐疗法》

朱丽亚·哈特维格诗7首

帕韦塞诗8首

马婷·拜勒恩《蜘蛛桥梦》

帕韦泽诗9首

谢默斯·希尼诗4首

伊利亚·卡明斯基诗4首

罗伯特·戴纳诗3首

露易丝·格吕克诗5首

欧文·莱顿诗2首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6首

艾赛尔·雅恩丝玛诗5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6首

哈特·克兰诗8首

耶麦《诗人与鸟》


岁月芙蓉殿 关山龙虎台 东廵志更远 谁挽八鸾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