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扁线和油冷只是驱动电机创新的起点

王健 盖世汽车新能源
2024-11-28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驱动系统,对整车的动力性能、续航能力和能量补充等方面的表现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近年来涌现了许多产品和技术,旨在使驱动电机更加高效、功率密度更高、成本更低。针对这一趋势,盖世汽车以市场和产业趋势以及创新性技术为重点,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最新的产业布局,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主要有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其中,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永磁体作为励磁源,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励磁损耗,提高了效率,经常被选作新能源汽车的主驱动电机(约90%的新能源汽车采用)。相对而言,交流异步电机在励磁方面使用的是磁场感应原理,因此在励磁损耗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不需要使用永磁体,因此不存在高温退磁现象,其在新能源汽车中更多扮演辅助驱动的角色,主要用于提供额外的动力支持和辅助驱动需求。



围绕驱动电机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高可靠性和低成本趋势,美国能源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2025技术发展路线图》要求:到2025年,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到50 KW/L,成本降低到3.3美元/KW。同样地,中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也提出了乘用车驱动电机: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质量功率密度分别达到5 kW/kg、6 kW/kg和7 kW/kg,成本则要求低于28元/kW、25元/kW和20元/kW。这些目标的设定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提高驱动电机的性能和竞争力,同时降低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普及和发展。



根据市场状况,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推动了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的规模化增长。2023年上半年的装机量超过了330万套,同比增长41.7%。在TOP10企业中,弗迪动力表现出色,市占率达到了35.5%,特斯拉、日电产、联合电子和蜂巢传动等企业紧随其后。



根据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分布情况,目前搭载的峰值功率范围涵盖了从30kW以下到200kW以上。具体来说,100kW-150kW功率段的电机占据了最高比例,达到了40%,这些电机主要搭载于A级和C级SUV以及B级轿车上。而那些功率超过150kW的电机则通常用于C级及以上轿车和B级SUV上。值得一提的是,A0级和A00级车型基本上选择了60kW以下的功率段电机。



目前,驱动电机的产业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800V、扁线、油冷和高转速等方面。特别是在扁线电机领域,许多整车厂已经开始全面切换至扁线电机的规划。例如,比亚迪乘用车计划100%采用扁线电机,东风马赫电驱也将全系采用扁线电机。大众、埃安、吉利和小鹏等车企同样在计划自制扁线电机。此外,本报告重点分析的汇川联合动力、方正电机、卧龙电驱和易唯科等电机供应商也已经正式开始供应扁线电机。预计到2025年,整个新能源电驱动领域的扁线电机渗透率将超过90%。



在驱动电机创新方面,由于永磁体占据整个驱动电机成本的30%以上,再加上永磁体价格受全球原材料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大以及欧美资源禀赋的不足,致使许多欧美企业纷纷转向研发(无稀土的)电励磁电机,以规避潜在的瓶颈风险。如宝马、马勒、法雷奥和纬湃科技等知名企业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的电励磁电机方案。特斯拉也在其新一代特斯拉电机中采用了无稀土方案,来摆脱对稀土的依赖。



除此之外,围绕轴向磁通电机、轮毂电机、碳包覆转子、新型定子油冷技术以及纳米晶-非晶导磁材料等方向也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方案。


总之,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市场前景广阔,其在效率、功率密度和成本方面的不断提升,以及产业的创新和布局,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 获取完整报告 /


欢迎扫码订购

盖世汽车研究院年度服务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2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3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4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5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6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7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8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9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10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2版)

11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12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13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2版)

14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15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16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17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2版)

18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19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20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21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22

ADAS产业报告(2022版)

23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2版)

24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25

人机共驾时代HMI发展趋势(2022版)


自动驾驶

1

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2

汽车智能底盘报告(2023版)

3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业报告(2023版)

4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5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6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7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8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9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10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3版)

11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12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13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4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5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2

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3版)

3

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

4

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2023版)

5

车身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 (2023版)

6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3版)

7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8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9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10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11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2023版)

12

氢燃料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13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14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15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6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2版)

17

动力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8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19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市场分析

1

2023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

2

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2023版)

3

东南亚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4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5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

6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7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2022版)

8

2022年国内疫情对汽车产业发展影响评估

9

俄乌局势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分析


其他

1

汽车产业碳中和行动与思考(2022版)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盖世汽车研习社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世汽车新能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