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空气悬架由高端走向大众,国产替代正当其时

宋姣 盖世汽车新能源
2024-11-28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车企内卷的加剧,空气悬架的需求大幅增加。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库,2023年,国内标配空气悬架的新车销量约为56.4万辆,渗透率达2.67%,而2022年只有23.8万辆,渗透率仅1.2%,搭载量同比增幅高达137%。同时,配置空气悬架车型的价格区间也不断下探,目前已降至25万元以内,空气悬架正从高端走向大众。


基于此背景,盖世汽车研究院从行业概况、产业链与市场格局,代表厂家三个维度对空气悬架产业进行研究,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汽车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主要功能是缓冲、减振和导向,主要由弹性元件(弹簧)、减振元件、导向机构(控制臂&推力杆)构成,核心部件为弹簧和减振器。弹簧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共同决定了底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随着用户对舒适和操控的追求,汽车悬架逐渐从非独立向独立、从被动向主动演变。



空气悬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动悬架,由空气供给系统(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分配阀)、减振系统(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电子控制系统(车身高度/加速度传感器+ECU控制器)三大系统组成。与传统悬架相比,空气悬架最大区别在于弹性元件的升级,并新增电子控制系统及气泵等部件,赋予悬架智能动态调节功能,结构更为复杂。空气悬架优势明显,可针对不同道路情况和使用需求灵活改变悬架状态,与新能源汽车适配性更强。



空气弹簧和电控减振器是空气悬架的核心部件。空气弹簧用于调节车身高度,多腔式空气弹簧可根据运动模式调整弹簧刚度,是空气弹簧升级方向。电控减振器阻尼可调节,用于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行驶平顺性。主流的电控减振器有CDC可变阻尼减振器和MRC电磁减振器两种方案,目前CDC减振器更为普及。空气弹簧对车身进行“稳态控制”,CDC减振器进行“瞬态控制”,二者往往配合适用,共同协作提升性能。“空气弹簧+CDC”的空悬系统已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的主流配置。



市场趋势上,在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需求,以及车企拆分采购和国产厂商成本下降等因素驱动下,空气悬架有望加速渗透,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技术趋势上,智能化发展加速,空气悬架进阶为具有路面预瞄功能的“魔毯悬架”,可结合车辆感知系统提前扫描路况,主动判断。全主动悬架采用主动液压减振器,相比空气弹簧对车身调节速度更快,可实现四轮独立精准控制,如原地跳舞、过弯反向侧倾、加减速时不俯仰、三轮行驶等,目前少数主机厂已量产,是未来发展方向。在高度自动驾驶领域,悬架将与制动和转向集成于底盘域控制器,实现车辆横向、纵向、垂向的中央协同控制,全面提升整车性能,部分厂商如理想、蔚来、采埃孚已开发出底盘域控产品。


空气悬架产业链上游是各零部件商,主要包括空气弹簧、减振器、空气供给单元、控制器ECU等;中游是系统总成,包括大总成和小总成(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空气供给单元总成);下游为主机厂。上游空悬零部件市场海外供应商布局比较全面,国内供应商在目前车企拆分空气悬架供应的趋势下,逐步实现各个零部件的定点突破。中游空悬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格局尚未形成,本土空悬供应商孔辉科技、保隆科技具有先发量产优势。


国内厂商在空悬业务布局较晚,但孔辉、保隆、中鼎、拓普等几家核心公司已具备相应技术实力,并通过绑定新势力车企快速上量,一些潜在企业如天润工业、奕力电磁、正裕工业正积极布局空气弹簧、电磁阀、CDC减振器等空悬零部件市场,国产替代前景可观。


/ 获取完整报告 /


欢迎扫码订购

盖世汽车研究院年度服务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4版)

2

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2024版)

3

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4版)

4

智能汽车全景天幕产业报告(2024版)

5

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2024版)

6

车载T-Box产业报告(2024版)

7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3版)

8

软件定义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9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3版)

10

智能汽车HMI产业发展趋势(2023版)

11

智能驾驶及座舱SoC芯片行业报告(2023版)

12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报告(2023版)

13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4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5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16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17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8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19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20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3版)

21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22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23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24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25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26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27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28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29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30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31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自动驾驶

1

自动驾驶感知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2

高精地图与定位报告(2023版)

3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3版)

4

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5

汽车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3版)

6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业报告(2023版)

7

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8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9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10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11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12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13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14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15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2版)

16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7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8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大圆柱动力电池产业研究报告(2024版)

2

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3

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4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5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6

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3版)

7

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

8

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2023版)

9

氢燃料电池产业研究报告 (2023版)

10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 (2023版)

11

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产业研究报告 (2023版)

12

车身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 (2023版)

13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3版)

14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15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16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17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18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19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20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21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国内市场分析

1

2023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

2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3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海外市场分析

1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分析报告

2

东南亚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3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4

中东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5

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世汽车新能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