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76 : 大菩薩在布施頂髻、眼睛、耳鼻时所作的善根回向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卷第二十七 十廻向品第二十五之五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乞者連膚頂髻。如宝髻王菩薩。胜妙身菩薩。及餘无量諸菩薩等。菩薩是時見乞者來。心生欢喜。而語之言。汝今若須連膚頂髻。可就我取。我此頂髻。閻浮提中。最为第一。作是語時。心无动乱。不念餘业。捨離世間。志求寂靜。究竟清淨。精勤質直。向一切智。便執利刀。割其頭上連膚頂髻。右膝著地。合十指掌。一心施與。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在前面的经文中,布施給一切众生的是外財,現在他布施給一切众生的是內財——身心性命、頭目骨髓。如今所布施的是他連著頭皮的頂髻。我們在佛殿上看到佛的頭上有一團黑色、高聳起來像個小肉山者,就是肉髻頂相,是諸佛三十二相之一。菩薩也有这种肉髻頂相,是修行的功德所成就;菩薩如遇有人向他乞求肉髻,他也不会吝惜。好像從前有位宝髻王菩薩、胜妙身菩薩以及无量数的菩薩,他們都能把自己的肉髻布施給乞求的人。

修布施的大菩薩,當他要布施連皮膚的頂髻時,見到有人來乞求肉髻,这時他生起大欢喜心,而对來乞的人說:你現在如果需要連著頭皮的頂髻,可以在我的頭上來取。我这個頂髻,在南閻浮提中是最美好,堪称第一。他口中这样說時,心中一點也不慌乱,毫不为了要捨去这個頂髻而痛惜。他甚么想不想,把一切都放下了,世間上的一切,他都捨離了。一心立志求寂靜禪定之乐,希望得到眞正的清淨。精进勤奮修学佛道,三业清淨,遠離二障——煩惱障、所知障,品質端正,直心不阿,唯求趨向一切智慧。於是便手執鋒利的刀子,把自己頭上的頂髻,連同頭皮一齊割下,捧到乞者的面前,右膝跪在地下,双手合掌,恭恭敬敬的連膚頂髻,惠施給这位來乞求的人。

正念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行。发大欢喜增上志乐。於諸法中。意善開解。不取於苦。了知苦受。无相无生。諸受互起。无有常住。是故我应同去來今一切菩薩。修行大捨。发深信乐。求一切智。无有退轉,不由他教。善知識力。菩薩摩訶薩作是施時。以諸善根如是廻向。所謂愿一切众生得无見頂。成就菩薩如塔之髻。愿一切众生得紺青发。金剛发。細輭发。能滅众生一切煩惱。愿一切众生得潤澤发。密緻发。不侵鬢額发。

菩薩在这時一心不二,正念三世諸佛和菩薩所修的行門,生大欢喜心,同時增長了自己的志愿能成就之乐。对於諸佛所說的法理,过去有不明白的,現在忽然在心意中都明白了。雖然割下了頂上的肉髻作为布施,但並不以为受了苦。因为菩薩懂得「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苦本來是沒有自体的,也沒個「相」和「生」,它根本就是空的。就是其他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它們雖常常互相生起,並不是時時都存有作用的。因此我——菩薩——应該隨同往古來今所有三世的諸位菩薩們,一同修行大布施的法門,举行大布施的无遮大会,发大喜大捨的无量心,深信唯有奉行諸佛的教理,才是眞正的法乐。一心上求佛智,不怕受任何苦難,也不退失我的愿心。我这种決心,不是受了善知識的督导,或者是藉善知識的力量勉強才做的,面是我自己发心,乐意行这种大布施。

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頂髻的時候,以他修積的功德善根,对众生作这样的廻向:我愿一切众生得无見頂——不能見到他的頭頂,形容高不可仰,唯有佛才有这种无見頂相的庄严。希望众生修行的功德,能夠成就像菩薩那样如宝塔的髻。又愿一切众生得生天青色的頭发,或者生像金剛样希有的頭发,或者是生細而柔軟的頭发,能把众生八万四千种的煩惱都滅尽。又愿一切众生的頭发油光水滑,光可鑑人,既細密而又精緻,也不侵入到兩鬢,不会與鬍子連在一起,看起來有條不紊,很有次第,非常順眼。

愿一切众生得柔軟发。尽於鬢額而生发。愿一切众生得如卍字发。螺文右旋发。愿一切众生得佛相发。永離一切煩惱結習。愿一切众生得光明发。其光普照十方世界。愿一切众生得无乱发。如如來发。淨妙无雜。愿一切众生得成应供頂塔之发。令其見者。如見佛发。愿一切众生皆得如來无染著发。永離一切暗翳尘垢。是为菩薩摩訶薩施連膚髻時善根廻向。为令众生其心寂靜。皆得圓滿諸陀罗尼。究竟如來一切种智。十种力故。

菩薩又愿所有的众生,頭发柔軟得像絲一样,恰好生長在鄰近耳尖及眉梢之处,面額之上,不高不低,整齊均勻又很適称,顯得天庭飽滿,兩鬢光潔。菩薩为什么希望众生的頭发柔軟而不侵呢?因为頭发的軟硬,可以顯出一個人的個性是和善还是固執。個性固執的人不大容易與人合作,因为有強硬的脾氣。頭发柔軟的人,性情和善些。我們修学道的人,最好少耍個性使脾氣,自己要時常注意,儘量控制自己的脾氣,減輕煩惱和瞋恨。又愿一切众生的頭发像卍字,发紋自然向右边旋轉。諸佛的頭发,就是像螺紋样向右旋的。諸位!如果我們長了一頭好頭发,那就是我們已蒙受了菩薩給我們廻向的利益。出家人一定不在乎頭发的好壞,以为我們都已剃除了頭发,好壞无關緊要;其实不然,我們雖不需要長发,但兩分長的頭发还是有。能有紺青潤澤,柔軟密緻的短发,也是頭部的庄严。佛是大沙門,他不也有一頭的右旋螺紋发嗎?當他在雪山入定時,不是还有鳥在他的頭发中築巢孵小鳥嗎?菩薩发愿是等念冤親,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內。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像佛一样的頭发,永遠離開八万四千种的煩惱結習——結習就是一般人的小毛病。人无大病,就有小病;沒有小病,就有毛病,这就是結習。

譬如人們在個人生活中,各有各的偏好,有的嗜好某种飲食和滋潤,有的嗜好穿著、娛乐等。總之,貪瞋痴慢疑都是众生的結習,能夠永離这些壞習性,就永離了一切煩惱結習。又愿一切众生得到非常光明的发,这种光不僅可以鑑人,甚至可以普照十方世界。又愿一切众生有一頭不紊乱的頭发,所謂万縷青絲,纖毫不乱,根根順理成章,絕对不会有乱七八糟糾纒不清的現象;都是清淨妙好,其色純一无雜,好像佛的頭发一样。又愿一切众生能夠成就应人天供养的頂塔之发,令任何看見就如見到佛的頭发一样。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如佛一样的清淨而沒有少許染汚的頭发,永遠離開一切像眼翳一样的黑暗尘垢。以上这些愿言,就是修布施的大菩薩,他施連膚頂髻時,所作的善根廻向。为了使一切众生的心,常在寂然清淨定中,不生其他妄念,都能得到道无不圓、德无不滿的种种陀罗尼。總持的咒力,和眞实的佛的一切种智,以及佛的十种大威神之力。

諸位善信!菩薩发愿,一次又一次,愿愿无穷,愿愿无尽,为救众生,愿愿周詳,永无止境。所以称为愿海,其深不知底,其广无有边,他看到众生從不淨中生,從不淨中死,永在不淨中流轉,因之他发愿把众生由不淨中救拔出來,使令众生都能得身心清淨。菩薩怜愍我們愚痴,沒有智慧,儘做些顚倒事。他又发愿教化众生,令我們開智慧,睜開心眼,在佛光普照之下,享受无上法喜。菩薩又見我們矇瞶无知,苦乐不分,故開示我們要認識境界,对於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能处之泰然。遇逆境時,要忍耐打破苦的關頭;处順境時,也不留戀,明白一切无常。面臨任何境界,都有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定力。有轉變境界的毅力和決心,才能免除煩惱痛苦。尤其是修行人,更应該深切注意。菩薩又怕我們的生相不夠庄严,上自眉頭下至脚板,沒有一小处菩薩不为我們想到,一一为我們廻向,愿愿为我們希求,總希望每個众生的一切一切都圓滿具足成就。諸位:你們想想天下还有誰的心能超过菩薩的慈悲心!他廻向時,不论善惡美醜、貧富貴賤、怨親的男女老幼,一律包括在內,普愿同蒙受他廻向的利益。他的心是多么的平等!大家趕快发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生菩提心,才能报答菩薩的深恩!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眼布施諸來乞者。如欢喜行菩薩。月光王菩薩。及餘无量諸菩薩等。所行惠施。菩薩摩訶薩布施眼時。起清淨施眼心。起清淨智眼心。起依止法光明心。起現观无上佛道心。发廻向广大智慧心。发與三世菩薩平等捨施心。发於无礙眼起不壞淨信心。於其乞者。起欢喜攝受心。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現在他又將自己的眼睛,布施給乞求眼睛的人。就像從前的欢喜行菩薩,月光王菩薩,以及很多很多无数的菩薩,都曾经布施过他們的眼睛一样。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布施眼睛時,他的心非常清淨,沒有一點雜染的念頭,眞心誠意把眼睛布施給來乞者。有的人眼睛放光,可看到很遙遠的东西,这就是他在往昔曾布施过眼睛的緣故。有的人雖然有眼睛,却看不到东西,那就是他过去世沒有行过布施眼睛的功德。这样說,我想会引起諸位的疑問,以为沒有把眼睛布施出去的人,當然应該有好眼睛,而把眼睛布施給人的才沒有眼睛。这种說法是世俗的淺見,在因果律上則恰好相反。布施是捨出,你越捨得給人,你就越有,捨得越多果报福德越大。地藏经上說:「捨一得万报」。社会上有很多有錢人,他就捨不得济貧,寧愿在物資上浪費,圖個人五欲享受。你們看那些貧苦孤露的人,衣不遮身,食不果腹,他們就是那种为富不仁者的寫照。

所以我們不要怕布施於人,自己就沒有了。菩薩布施眼睛時,他生起清淨智慧心,希望他布施的眼睛,成为乞者的清淨智眼;他又想到他布施这眼睛,他要常常依照佛法修行一切法,故又生起能夠观照无上佛道的心;又想到他以布施眼睛的功德,廻向法界众生,希望他們都能发广大的智慧心;又发與三世菩薩同样的平等而布施,又发眼睛不受一切障礙的心,慈眼等观一切众生,都如至親眷屬。信心清淨堅固,对於佛法眞理通达无礙,沒有絲毫疑惑,不会受到異论的破壞。对於來乞求他眼睛的人,生大欢喜心,好像商主遇到一位識宝的顧客一样,並且要攝受有法緣的众生,教化他們,发这种圓滿的菩提心。

为究竟一切神通故。为生佛眼故。为增广大菩提心故。为修習大慈悲故。为制伏六根故。於如是法而生其心。

菩薩为什么要作布施眼睛的功德呢?为的希望能得到眞正的一切神通的緣故,而行此難捨能捨的特別布施功德。其实神通力量祇要認眞修清淨行,工夫修到圓滿的程度,自然会感而遂通的。又为的想成佛道,能開佛眼。佛眼的光度,猶如一千個太陽的光明,它能照徧法界。古人有一首偈頌:「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眞空。佛眼如千日,照異体还同。」

「天眼通非礙」:有天眼通的人,他可以上观諸天人的一切活动,五光十色,歷歷在目;下观一切众生的种种活动,細微末節都一目了然;地內十尺中所埋的一切宝藏,也都看得清楚明白;但不能起貪心隨意取为己有,一起貪心天眼就永不復明。「肉眼礙非通」:凡夫的肉眼,祇能看到現前东西,隔一層紙就看不見,更談不到能看到有礙物之外的事物。可是这肉眼,是一隻眼睛,能看有形有障礙之物,可以看人、看鬼、看神、看佛。「法眼唯观俗」:法眼能看到一切諸法的实相,但不是屬於俗諦:不过法眼也可以看到凡夫看不見的东西,好像我們誦经,必須目視经卷,一字一句一行的一篇篇念下去。假設能修得法眼清淨了,尽虛空徧法界都是经典,任你隨心所喜,愛何种经典都可以,而且看的速度超过凡夫百倍有餘,对於经典的意義,也都照了明白。「慧眼了眞空」:慧眼能了解眞空的道理,所謂眞空不空,妙有非有的眞諦。「佛眼如千日」:佛眼有如千個太陽那样光明,照了十方法界,一切的一切都能瞭如指掌。

凡夫在外表看來祇有兩個肉眼,其实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五种眼睛,但因为不修行,貪著五欲,过著身心都不清淨的生活,連肉眼都越搞越壞,更談不到想開其他五种眼了。就是已開天眼肉眼法眼慧眼的聖人,他也不是常常使用的,而且善观机緣,必須用時才用,更不可以对人炫耀,生憍慢心自滿心,这样就会失去了作用。不过眞正证果的聖人,他也絕不会犯这种幼稚的毛病。修行的功德和功夫达到四果阿罗漢時,他們便成就三明和五通,不会退失了。三明包括天眼明。

菩薩为了增長和广大他的菩提心,所以要行布施眼睛的功德。有許多人为什么修行時会中途退心呢?就是因为他的道心不堅強,菩提心不能增長,不能广大,稍受逆境就退心了;尤其出家人常常为五欲境界的誘惑,衝不过欲魔的關,就作了牠的俘虜。希望修学佛道的四众弟子,大家隨時要增广自己的菩提心。菩薩又为修習大慈大悲心,所以行布施眼睛的功德。各位善信!如果每個人都有慈悲心,还能看到众生有不对的事情嗎?还能觉得別人不順眼?欢喜誰、厭惡誰、誰善誰惡,生这些分別心嗎?世間上的事,各人的立場不同、思想不同,因之各個意見紛紜,形成是非的对立爭執,甚而敵視、排斥、誹謗,进而演出流血的殘殺,这些都是由於沒有慈悲心,沒有容人的雅量,我見太深、瞋心太重的緣故。假設人人都有像尽虛空徧法界的海量,那还会有我是你非的过錯爭论?

我常常对你們讲:廁所是最不乾淨的地方,世界上能否不要廁所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不認貧富貴賤的人,都希望吃珍饈美味的乾淨食物,但吃进胃裡经过消化的新陳代謝,排出來的就是不愿看,很臭的髒东西。这時,你若不用廁所來作轉運,还用甚么方法可以解決呢?毒蛇猛獸是害人的,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能把牠們除尽嗎?所以我們不要少見多怪,不要儘看人家的不是,不要把別人的一举一动都往壞处想,要养成容人的雅量;尤其是修道出家人,更应該有慈悲心,容人量,好人惡人一律看待,用慈悲心去感化壞人,壞人才是我們教化的物件,修積善根功德,就在壞人的身上最見功效。尤其不能見人有过失就捨棄人家,別人不如我的心意就排斥人家,这样是滋長瞋恨心,自減菩提苗芽。

我有几句很淺陋的話,也可說是我处事为人的座右銘,說給你們聽聽。你們如觉得对,不妨也照著行。你們如認为不合意,那你也可以立出更好的標準。「事事都好去」:甚么事都可以沒有。「煩惱能断了」:祇有煩惱最難断尽。「眞能不生氣」:如果你眞的能不生別人的氣。「就得无價宝」:不生氣就是无價宝。不管甚么境界,善惡好壞,甚至遭人打罵,都不生氣,逆來順受修忍辱的功夫,这不等於得了无價宝,就成了富可敵國的大富翁。「再要不怨人」:再进一步不怨天尤人。「万事都能好」:这時你心境寬广泰然,事事都觉得順心如意。「煩惱永不生」:事事都如意,怎会有煩惱生起呢?「瞋恨消除了」:因为心量寬宏,能容人、讓人,瞋恨心根本无处生起,那不就自然消除无餘了。「冤业從那找」:你既不瞋恨別人,又不妒忌人家,到处一團和氣,走到那兒都是春風和煦,人人愛親近你,那还会有冤家对頭?「常瞅人不对」:你老觉得看这人也不对勁,看那個人也不順眼,專門鑽牛角尖,雞蛋裡挑骨頭,滿心怨氣,这不是、那不对的。「那是苦沒了」:左也不对右也不好,時時煩惱,动輒发脾氣,这不是自找苦頭吃,誰人能代替!

大慈大悲的菩薩,他对众生從不苛求。众生好,他发欢喜心;众生有过錯,他发悲愍心,以众生之过为己过,所以說諸佛菩薩不見众生过。菩薩又为了降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讓六根被五欲所染汚,堅固深心不为六根六尘所动搖,不被六尘所迷惑。令六根離凡夫的六尘流,入聖人的法性流。行布施眼睛的功德就是为了制伏六根的緣故。根據前面所說的种种法,而生学法修道的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眼時。於其乞者。心生愛乐。为設施会。增長法力。捨離世間愛見放逸。除断欲縛。修習菩提。隨彼所求。心安不动。不违其意。皆令滿足。而常隨順无二捨行。以此善根如是廻向。所謂愿一切众生得最胜眼。示导一切。愿一切众生得无礙眼。開广智藏。愿一切众生得淨肉眼。光明鑒徹。无能蔽者。愿一切众生得淨天眼。悉見众生生死业果。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布施眼時,对來乞求眼睛的人,心中生起无限的愛乐,並且为此開設一個大布施的法会,为众生增長他們深信佛法的自信力。令众生瞭解捨離世間染汚的貪愛,和世間上的一切邪知邪見,以及那些不正當的放蕩行为,把这些貪欲的纒縛都能断絕除淨,來修学菩提觉道的善根。菩薩在大施会中,任憑所有來乞求的人,提出他們的需求,他的心中沒有吝惜,也不計較考慮,總是心平氣和安然不动,欢欢喜喜的,不违他們的心愿,令個個人都心滿意足。菩薩布施不是偶而为之,他是经常隨順众生,以行持施捨为他修行的不二法門。菩薩以行布施所積聚的善根,对众生作这样的廻向:他說我愿一切众生——包括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想、无想、有色、无色、非有想、非无想、非有色、非无色等等众生,希望他們都得到最光明敏銳的殊胜眼,能夠很清楚正確的指示一切众生、引导一切众生,都走向光明的正道。又愿一切众生得著不受任何障礙的眼,能夠開啟广大的智慧宝藏。又愿一切众生得著清淨的肉眼,雖說是肉眼,但能非常清楚的看到一切,不论遠近粗細,都能明察秋毫,眼睛的光明,不会受其他外物所障蔽。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清淨的天眼,能夠上观諸天,下察世界上一切众生生死流轉的前因后果,以及一切众生在无量劫中作业受报的事蹟,都看得清清楚楚。

愿一切众生得淨法眼。能隨順入如來境界。愿一切众生得智慧眼。捨離一切分別取著。愿一切众生具足佛眼。悉能觉悟一切諸法。愿一切众生成就普眼。尽諸境界无所障礙。愿一切众生成就清淨離痴翳眼。了众生界。空无所有。愿一切众生具足清淨无障礙眼。皆得究竟如來十力。是为菩薩摩訶薩布施眼時善根廻向。为令众生得一切智清淨眼故。

菩薩又愿一切众生,得著清淨的法眼,能照了一切諸法的实相,通达諸法实相的眞理,能夠隨順眞理修行入於佛的境界。又愿一切众生,得著大智慧的眼,对於世間上一切事理,一落眼中就知道得清清楚楚,不起分別思想,也不偏取執著生妄想。世人所以執著偏取,就因为他沒有慧眼,只有愚痴我執。又愿一切众生能具足佛眼,都能觉悟諸法的体性是如幻如化的。又愿一切众生能夠成就普眼,在尽虛空徧法界的境界中,沒有一點障礙。又愿一切众生成就清淨的眼,遠離愚痴,就如割除了眼中的病翳,從此光明无礙。得到有大智慧的明眼,了达众生界本來是空无所有的。因为众生執著,而有众生界,現在破除了这點執著,就如離了痴翳。又愿一切众生修清淨行,就可以得到具足沒有障礙的眼,都能得到眞实的如來十种不可思議的力量。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修布施眼時所作的善根廻向。其目的是为了使众生,都能得到一切智慧清淨眼的緣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能以耳鼻施諸乞者。如胜行王菩薩。无怨胜菩薩。及餘无量諸菩薩等。布施之時。親付乞者。專心修習諸菩薩行。具佛种性。生如來家。念諸菩薩所修施行。常勤发起諸佛菩提。清淨諸根功德智慧。观察三有。无一堅固。愿常得見諸佛菩薩。隨順憶念一切佛法。知身虛妄。空无所有。无所貪惜。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能以自己的耳鼻布施給來乞求的人。这是人所難行的事,菩薩能行。以他的悲心和和愿力,捨己为众生的大我精神,所以在他的寂靜心中是如如不动,不生痛惜的。无始以來修菩薩行,行菩薩道的菩提行者,是非常自然的生如是心,作如是布施;否則,那堪称为大菩薩!如有殊胜修行功德的胜行王菩薩,对任何人都不生一點怨恨心的无怨胜菩薩,以及无量无数的大菩薩們,他們都曾经不惜自己的身体,施給那些可怜的需求者。布施的時候,總是心安理得和顏悅色,親手把布施的东西交給乞求的人。菩薩这种的作为,並不是希圖名聞利养,他祇是在專心修習一切菩薩所应修的行門。能具足佛的种性,而生在佛的家裡,达到成佛的果位。憶念諸先进的菩薩們所修的布施行門。常勤精进,发如諸佛所发的大慈悲心,因慈悲心而生大菩提心。恒守淨戒,清淨三业,令諸根——六根清淨,積清淨功德,生大智慧。观察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沒有一样是眞实的,沒有永遠存在不朽壞的物事。修学佛道的人,对三界的看法,就应常知警惕,存「三界无安,猶如火宅」的出世思想。希望能常見到諸佛和菩薩,就必須常常隨順著諸佛所說的法,了諸法空相,見法如見佛。修学佛道的人,絕对不能執著这個肉身,应該知道身体本來是四大假和合而成,虛妄无主的。一旦大限到來,四大各归所去,一切都幻滅空无所有了,又有甚么值得貪戀愛惜的?

菩薩如是施耳鼻時。心常寂靜。調伏諸根。勉济众生。險惡諸難。生長一切智慧功德。入大施海。了达法義。具修諸道。依智慧行。得法自在。以不堅身。易堅固身。

菩薩布施耳鼻的時候,他的心情非常平和而安然,他的六根也非常調順,沒有一點不自在的地方,菩薩見到众生遇有危險和困難,他總是不辭冒險犯難,奮勉去營救,因为他以救济众生的苦難,为他的胜乐。因之,生長一切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積聚无量善根功德。行如此難行能行的大布施,如入於大布施的海中,明瞭通达一切諸法的实相道理。所有种种的法門義理,他統統都修習圓滿具足。依著修证的般若法門,行菩薩道救拔教化沉迷的众生,无不自在功用。他雖把自己的眼耳鼻布施給別人,但他得到天眼天耳天鼻,这便是以不堅固的肉身,修成了一副堅固的金剛不壞之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耳時。以諸善根如是廻向。所謂愿一切众生得无礙耳。普聞一切說法之音。愿一切众生得无障耳。悉能解了一切音声。愿一切众生得如來耳。一切聰达无所壅滯。愿一切众生得清淨耳。不因耳处生分別心。愿一切众生得无聾聵耳。令蒙昧識毕竟不生。愿一切众生得徧法界耳。悉知一切諸佛法音。愿一切众生得无礙耳。開悟一切无障礙法。愿一切众生得无壞耳。善知諸论无能壞者。愿一切众生得普聞耳。广大清淨为諸耳王。愿一切众生具足天耳。及以佛耳。是为菩薩摩訶薩布施耳時善根廻向。为令众生皆悉獲得清淨耳故。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布施耳時,以他修積的种种善根,作这样的廻向:我愿一切的众生,都得到沒有障礙的耳,普徧能聽到十方諸佛所說法的音声。又愿一切众生,得沒有故障的耳,对於空間一切音声,都能分辨瞭解。又愿一切众生,得如來样的耳,任何事理一聽就明白,耳根特別聰敏,沒有壅塞滯凝的現象。又愿一切众生得到非常清淨的耳,不因为受声尘而生染汚心和分別心,致使寧靜的心受到影響。菩薩的心常是清淨寂靜的,他絕不会受到邪誨音尘的誘惑,所以他布施耳給众生,也希望众生都得清淨耳生清淨心。又愿一切众生得无聾聵耳,不会生來就耳根不灵——聵,也不会受后天的災害而失去聽觉——聾。蒙昧識——心意糊涂,見事不明,等於有耳不聞,有眼不見。希望众生永遠都不生这种蒙昧不明的心識。又愿一切众生,得到能聽見徧法界中,諸佛說法的法音,耳根特別聰明,法音一入耳根,就都能瞭解。又愿一切众生得到不受障礙的耳根,聽到諸佛所說的法,立刻就能開悟,了达无礙。又愿一切众生,得无壞的耳,善能聽聞种种議论,即使聽到外道異论,也不会損壞他耳根的清淨。

佛在法华经上曾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声,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种种音声,而不壞耳根。」又愿一切众生,得著普聞三千大千世界中,广大清淨之音,为一切众生中最敏銳的耳中之王。又愿一切众生善根具足,得著天耳,无论多遠,上至有頂,下至无間,一切音声都能无所不聞。得到如佛之耳,佛的耳根更是圓融无礙,尽虛空徧法界无一种音声他不能聞到的。以上这些愿言,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在布施耳時所作的善根廻向。为的使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清淨耳,能普徧聽到諸佛无上的法音。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鼻時。如是廻向。所謂愿一切众生得隆直鼻。得隨好鼻。得善相鼻。得可愛乐鼻。得淨妙鼻。得隨順鼻。得高顯鼻。得伏怨鼻。得善見鼻。得如來鼻。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布施了眼耳之后,接著又布施鼻。在他布施鼻時,他就作这样的廻向:他說愿一切众生都得到隆直鼻,鼻樑較高出面部,而且垂直。得隨好鼻:鼻與其他器官,配合得很相称,不大不小、不高不塌,恰到好处。得善相鼻:因鼻子生得很好,使整個面相都顯出善良,令人看見格外順眼,生欢喜心。得可愛乐鼻:鼻子生得端正均勻,令人見了既欢喜又尊敬,这种愛乐是清淨的,很恭敬的心理。得清妙鼻:鼻的外型色澤潤潔,鼻型也很妙好,鼻根的嗅觉神经也特別灵敏。得隨順鼻:这种鼻子无形中有一种吸引力,修道人生得隨順鼻,对弘法利生有很多大的帮助。一切众生見到这位法師,他就会很愿意跟他修学佛法,而且很聽教化。得高顯鼻:这种鼻型就是俗語說的懸膽鼻,可與隆直鼻、善相鼻、善見鼻的優點總合,成为如佛的鼻。鼻在人的面容上居最重要的部位,为五官之主。人在母胎中,也是鼻先受形。鼻的生相可以象徵一個人的性格——忠、奸、誠、詐,也可顯示出貧富貴賤的命運。出家人雖不重視相命,但相好庄严、品德学識優良,还是很重要的。相好是宿世修積的福报,是外在、无常的,所以应該要在品德上用功。品德是內在的,日日增長,越久越堅固的。

我們要相好庄严有形的肉身,品德庄严无形的法身。出家人隨時注意培植法身,千万不要錯用了宿世修來的相好,也辜負了菩薩給我們廻向的利益。得伏怨鼻:这种鼻它无形中有一股威严的氣質,不怒而威,令人一見自然生敬畏之心。滿腔怨仇之氣,見面就无形消失了。一個很有德行的人,不在地位與年齡,他語默动靜,自然流露出令人敬畏的品格,这种畏,不是懼怕,懼怕就令人遠離他:而他之令人畏者,是尊敬之心,不是恐懼之心。出家人就要有修养,培养不怒而威的氣質。得善見鼻:因为鼻子生得端正,五官相称,顯得滿面慈詳,令人見了生欢喜心,也生善念正見。得如來鼻:佛的五官样样圓滿,其鼻的優點,世上沒有可譬喩的。菩薩希望众生也能生那样好的鼻。總之,菩薩悲心切切,盼望每個众生一切都圓滿,甚至超过他自己,这時他才放心证佛果入湼槃,否則他將永隨众生受苦!

愿一切众生得離恚怒面。得一切法面。得无障礙面。得善見面。得隨順面。得清淨面。得離过失面。得如來圓滿面。得徧一切处面。得无量美好面。是为菩薩摩訶薩布施鼻時善根廻向。

菩薩布施了眼耳鼻之后,又將修積的善根为众生作廻向。現在他又顧慮到妙好的五官,如果沒有一副好面孔,那豈不是美中不足的大缺憾嗎?所以菩薩再发愿,愿一切众生得離恚怒面:恚怒是心中氣憤,表現在臉上,令人見了駭怕。菩薩愿众生不要有这种兇惡冷酷的面孔,而得一副慈詳的面孔。一切法面:就像菩薩的面孔,看到这种面孔,很自然的就明白一切法,崇敬一切法了。无障礙面:令人一見就生順利心、欢喜心。善見面:善良正直的面。隨順面:心性謙和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就很隨和,不固執、不逞強,处处令人滿意,所以別人也就愿意受他的教化。清淨面:清淨面有兩种特徵:一是外表清淨,皮膚色澤光潔,沒有青春痘和其他疤痕,面如滿月,常現出春風和煦微笑面容;另一方面,凡是有这种和藹面相的人,一定是位有清淨心,品德高潔的君子。如果是位出家修道人,用不著任何人为他吹噓,一望就知道是位得道高僧,禪定的工夫已到爐火純青,三业方面絕对遠離了雜染,因为相隨心轉。大奸大惡的人也不易在神色上詐偽或掩蔽,尤其灵魂之窗的眼神,它是不助人作偽的。

離过失面:三业清淨的人,遠離了一切过失,其心坦蕩蕩,所以他的面色自然,常呈現愉悅的表情,如常親近这样的好人,就会受到他的同化,也会捨離过失,做清白的善良人。得如來圓滿面:如來的面,不是文字能形容的,諸位可以到佛寺裡的大殿上,不论任何角度,你仔仔細細瞻仰正中的大佛相,以清淨心、尊重心、恭敬心,心領神会的看佛的面相輪廓,你就会体会到如來的面相是多么的圓滿,眞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神聖、慈悲、智慧的德威之光,自然流露在眼眉和面頰上。當你接觸到佛面的神光時,身心清淨愉悅,頓忘世間一切的煩惱與罪业。这种感召力,是佛在往昔圓滿了六度万行,積聚百劫的善根功德所成就的。菩薩发愿希望众生能得到如來圓滿的面相,但是众生迷惘,不肯修行,不聽教化,这豈祇辜負了菩薩的苦心,也糟蹋了这個人身!

又愿众生得徧一切处面:这並不是說所得的面,能徧一切处那样大,而是說你有德行、有人緣,无论到何处都受人的恭敬欢迎。又得无量美好的面:也可以說是面孔生得圓滿具足,沒有一點缺陷的地方。以上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鼻時以所修積的善根,希望众生能得一副好面容的迴向。

为令众生究竟得入諸佛法故。为令众生究竟攝受諸佛法故。为令众生究竟了知諸佛法故。为令众生究竟住持諸佛法故。为令众生究竟常見諸如來故。为令众生皆悉证得佛法門故。为令众生究竟成就无能壞心故。为令众生皆能照了諸佛正法故。为令众生普悉严淨諸佛國土故。为令众生皆得如來大威力身故。是为菩薩摩訶薩施耳鼻時善根廻向。

菩薩布施耳鼻,以及所作的善根廻向,他的目的不是貪求功德,而是为希望众生開大智慧,眞正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又希望众生能確实接受諸佛所說的法,而且能依教奉行,攝持不懈。又为使众生都能明白諸佛所說的法,无惑无礙。又为使所有的众生能安住諸佛所說的法,永不退轉。又为能使一切众生常見諸佛,親近諸佛。又为使一切众生,都能修证諸佛所說的法門,圓滿佛果。又为使一切众生,成就堅固的金剛信心,沒有任何魔障能破壞他。又为使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諸佛所說的法,得到正法眼藏。又为使一切众生,普徧都能以清淨的功德,庄严諸佛的國土。又为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如佛的大威德之力的金剛不壞身。这些都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耳鼻時,所作的善根廻向的緣故。(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华严经淺释151 : 現在是末法時代-鬪爭堅固的時期,魔最喜欢的就是鬪爭

华严经淺释152: 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

华严经淺释153 : 從十方世界來的菩薩中選出的上首菩薩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154 : 修道的人必須生生世世立功、立德、立言

华严经淺释155 : 誰能見到我的过錯,誰就是我的師父

华严经淺释156: 各方代表菩萨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功德和佛的境界

华严经淺释157:  菩薩所修行的廻向有十种之救護一切众生離众生相廻向

华严经淺释158: 行菩薩道一定要在众生的身上修,才能積聚所有的功德

华严经浅释159 : 修十迴向法門的菩薩以他所積修的种种善根回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0: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1 :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2 : 菩萨所修十回向法门之第二迴向:不壞廻向

华严经淺释163: 菩薩以此修不壞廻向法門的力量廻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4 : 菩薩所修十回向法门的第三个:等一切佛廻向

华严经淺释165: 又用偈頌把这第三回向的妙法重說一遍

华严经淺释166 : 修十回向的菩萨所修行的第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

华严经淺释167 : 菩薩所修的十廻向法門的第四廻向: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过程和境界

华严经淺释168 : 金剛幢菩薩開始闡演第五种无尽功德藏迴向的法

华严经淺释169: 菩薩修此无尽功德的廻向具足了一切功德,成就一切大愿

华严经淺释170 : 菩薩用偈頌重说第五无尽功德藏廻向

华严经淺释171:菩萨所修回向法门的第六个回向: 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回向

华严经淺释172: 大菩薩实行各种布施時所作的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73 : 大菩薩实行各种布施時所作的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74 : 修廻向法門的菩薩修布施时所作的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75 :  修廻向法門的菩薩修布施时所作的善根廻向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