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伤寒,脉浮,过去的医生看到病人有怕冷的症状,会用火取暖,汗出过多会造成亡阳,会有卧起不安的症状,这时候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治疗。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是中药治疗烧烫伤的主要方剂,温针、蒸气浴、艾灸、近取火盆引起的烧烫伤都有显著的疗效,还可以治疗卧起不安的失眠患者。烧烫伤中医的外用治法:单味牡蛎打粉外敷;牡蛎、大黄、硫磺打粉外敷;起水泡的时候可以加石菖蒲灰,化脓之后可以加白术粉祛湿,发炎之后可以加黄连或黄芩粉消炎。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牡蛎五两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擘蜀漆三两洗,去腥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二六、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而愈。形作伤寒,外形看起来像伤寒,其实不是伤寒,平常脉很弱的人大多是血不够,血不够代表津液不足。“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条辨也是形作伤寒,没有汗,脉不弦紧而弱。津液不足,再被火一烤,一定发谵语;如果脉浮起来,就代表津液回来,津液充足的时候可以用发汗的方式治疗表证。一二七、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太阳病应该是用发汗的方式治疗,例如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过去会用火烤的方法来发汗,火烤不但没有把汗烤出来,而且能令伤寒往里面走,结果滤过性病毒往里面跑,其人必躁。烦躁,代表邪气进入到阳明系统,会有大便带血的症状,名为火邪。中医的观点——如果伤到阳,就是伤到胸腔、肺、胃的地方,病人会吐血;如果是阴伤就是伤到五脏,伤到子宫、膀胱、大肠,就会,大便带血。一二八、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病人的脉浮,说明有热证,艾灸适用于寒湿比较盛的症状,是治疗虚证的。病人脉浮且热,代表病人是实证,实证的病以虚治,结果病人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这是因为阳受到损伤,两阳相亢才会喉咙干燥吐血出来。一二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岁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微代表是虚,跳得快是数脉,代表的是热,所以微数之脉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热在经脉里面,就是白虎汤证;如果是阳明腑热,热在大肠、小肠、膀胱,热在消化系统里面,就是承气汤证;白虎汤和承气汤都是实热的范围,脉都是很数但是脉会洪大,不会微细。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把去实和去热的药配合在一起;虚热要把去热的药和补虚的药放在里面治疗,例如桂附八味丸里面有肉桂和附子,虚热的人吃桂附八味丸,虚热会更热;桂附八味丸的是用来补虚的,有虚热的症状在服用桂附八味丸的时候还要加黄连、黄芩等去热的药材。虚热的病人不要灸,寒湿或纯虚的病人才适合艾灸。艾灸会使病人的虚热加重而生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艾灸会让血里面更热、津液更少,这时热已经离开血管,跑到旁边的经脉里面去了。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结果病人更虚,骨头、筋就会因津液受损而变得更加枯萎。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