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组被扣留折射环保执法困境
【光明时评】
据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4月16日晚通报,16日上午,环保部强化督查第十五督查组在对位于济南的山东绿杰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常检查执法时受阻,执法人员被非法扣留超1小时。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传唤4名涉案违法行为人,涉事企业立即停产整顿,但该案折射出的环保执法困局值得审视和剖析。
第十五督查组的此次执法检查是“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的一部分。据环保部此前通报,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开展督查,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但是,面对环保执法,涉事企业主竟反锁工厂大门、扣留督查组人员,既暴露了一些基层企业的环境法治意识淡漠,也说明地方的环境保护守法宣传没有做到位。在不少地方,环保法宣传不是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就是以罚代宣。这次事件暴露出的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一些基层单位对环境执法的消极应对。
今年以来,环保部部长、副部长多次带队督查,有时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查现场。这种严和实的工作作风可以形成严格执法的高压态势,倒逼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倒逼地方严格执法监管。但从环保部反馈的督查情况来看,近期环境违法出现大规模反弹,该关停的不关停、该限产的不限产、污染防治设施该运行的不运行、企业监测数据作假等问题突出,说明一些地方在环境保护方面喊得多、做得少,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并没有真正动起来。
环境保护是个老大难问题。环保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设计并完善长效机制,督促地方党委和政府自觉、自愿动起来。唯有如此,尊法、守法氛围才能最终形成。此外,面对环保执法监管人员少、专业性普遍不强、执法监察设备缺乏等现实情况,环保部可以协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编办,在全国开展环境保护部门执法监察装备配备的标准化工作,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普及型培训和专业化建设,整体提升环境执法监管的效能,全面增强环境执法监管的能力。
近期环境违法违规事件大规模反弹的表面原因,是此前很多企业因为执行地方的错峰生产计划被限产或停产,影响了生产计划,导致反弹式的生产扩大和排放总量增加。但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没能保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在转型期建立节能环保的高附加值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方面仍存在不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求有关部门立足国情和本地情况,制定符合经济增长规律和环境保护规律的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协同共进,也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一张蓝图绘到底,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地。
(作者:常纪文 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8日 02版),作者授权刊载。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徐匡迪:中国智库的历史、现状与展望【附智库观点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