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把婴儿聚一起,不教说话,会产生新的语言吗?

爱分享的 语言服务 2022-07-01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语音是我们交流的基本工具,我们从刚出生的婴儿啼哭到一岁多的咿呀学语,再到儿时的语言流畅,再到出口成章逻辑思维强,都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教导和影响。


语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我们从出生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开始说出的语音就是当地的话,那么如果没有人教刚出生的婴儿说话,这个婴儿会怎样呢?


埃及法老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两个刚出生的婴儿放在一起,不跟她们讲话,照顾她们的人也不说话,那么这两个婴儿之间会交流出新语言吗?


让我们看一下埃及法老的实验结果吧。



埃及法老的婴儿实验


人是好奇心很重的生物,为了满足自己的猜想,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人的攀比心也非常重,就一定要在各个国家中比出谁最强,在各种文明中比出谁的文明最早最厉害。


埃及这个法老做这个实验一开始并不是想知道语言是怎么来的,而是想证明自己的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


靠什么来证明呢?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说通过考古证据去说明这件事情。


再说考古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追溯太久或许也不能确定他们的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


于是埃及法老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语言来证明民族的古老。



如果将两个刚出生的婴儿,不让他接触任何有语言的东西,那么他们从嘴发出的第一声是埃及语言,那么就能证明他们的语言是第一种世界语言,也就能证明他们是最古老的民族。


乍一听这个实验理论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语言和民族文明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有民族的时候可能语言还没有诞生呢!


不过埃及法老哪里会想到这么多,他立即找人进行了这个实验。


埃及法老找来了两个新生儿,将他们交给牧羊人抚养,不允许牧羊人跟她们讲话,只照顾饮食起居。牧羊人将两个婴儿放在一个接触不到人的小木屋,天天负责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动态。


两个婴儿在一起没有接触到任何语言,两年过去都没有发出任何有价值的声音,只是在咿呀咿呀。


法老听后觉得很失望,但是决定再继续等下去,终于有一天一个婴儿开口讲了一个单词“倍科斯”。


牧羊人听到后立刻将这个词语告诉了法老,法老派人去搜索这个词语来自哪里。得到的结果令法老大失所望,这个词语接近于弗里吉亚语“面包”一词。



埃及法老认为弗里吉亚才是最古老的民族。这个实验没有得到埃及法老想要的结果,但本身这个实验就是不严谨的。


这两个不会说话的婴儿在一起,没有人教学,错过了说话最好的阶段。他们发出的语言或许只是某个瞬间的声音,不能叫作语言,是咿呀学语时的哼唧罢了。


埃及法老做的实验其实并没有任何参考意义,甚至对两个婴儿来说是残忍的。



从小远离父母亲人,错过最佳发声阶段,没有接触过任何有趣的事物,他们以后能否健康长大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埃及法老的实验可以让我们思考语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没有语言的时候人们都是怎么交流的。


语言的形成过程


语言的出现比人类要晚得多,我们都知道一开始祖先都是靠手语来交流的。


婴儿刚出生是不会讲话的,咿呀学语也是在一年以后了。人类祖从诞生到学会讲话整整度过了3500万年。



这个时间我们是无法体会有多么漫长的,中间经历了多少次生物进化、物种灭绝、地球动荡我们不得而知。


人类发出简单的声音是在30万年前,学会稍微复杂的讲话是在12万年前,这中间又度过了18万年的时间。


人类的祖先是猿猴,从一开始四肢着地的爬行动物,到慢慢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中间又经历了几千万年。


人类祖先从直立行走后,大脑的智力也在慢慢开发,先学会走再学会生存。



古猿逐渐学会使用工具来生活,再到保存火种、搭建房屋、男女分工合作等一系列变化,才变得越来越像人类的样子。


但那个时候还是不会说话的,只能通过发出声音和动作来交流。


当时猿人不会说话除了跟智力有很大的关系外,和他们喉结所处的位置也有关系。


动物的喉结一般都比较高,所以无法连贯地发出声音,只能通过吼叫来表达情感。



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基因问题,人类的基因随着环境的改变一直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


影响人们说话的基因是“FOXP2”,这个基因在20万年前发生突变,改变了人类祖先的语言功能。


不过人类的说话过程和婴儿的说话阶段非常相似,一开始人类祖先只能靠手语比画来交流,后来只是能发出一些简单的词汇。


就像婴儿一开始只会叫“爸爸、妈妈”一样,这种发音简单的词语开始被广泛运用。


时间的变迁、基因的变化、环境的发展都在影响着人类祖先说话的环境,慢慢可以用简短的话来交流,那个时候是没有逻辑的,只是一些词汇输出,没有语言组织能力。



就像小孩说话我们可能一开始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得用我们的思维去整理一下才听得懂。


又经历几万年的时间才会出现复杂有逻辑性的语言,这都是随着基因和环境改变的。人类祖先中独有的基因和物质让我们成为唯一会讲话的生物,这都是历史演变带来的震撼。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语言会经历几万年的时间去形成,因为没有人去教他们说话,他们是语言的开创者,需要他们自己去琢磨、理解、改变。



说话很简单,发声很简单,难得的是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这跟大脑智力都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智力低下的人,他们也会发出声音会说简单的话,但就是因为智力不行,所以无法去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语言的形成是很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和大脑环境的配合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如果从小没有人教一个婴儿说话,他即使身为人类,或许也会缺乏讲话的能力。


不会讲话的“狼小孩”


好多年前我国出现了一例“被狼养大的小孩”的新闻,被找到的小孩用四肢爬行不会讲话,浑身泥泞不堪,远远看去以为是个怪兽。



人类在没有接受任何教育和学习的情况下,思维行为都和动物无异。


在印度也出现过一例这样的故事,比起我国这个小孩的遭遇会更惨一些。


1920年印度的一位传教士忽然在丛林中发现了两只奇怪的动物,披头散发行为怪异,又不是常见的动物,通过探索才发现原来是两个小女孩。


两个孩子被传教士从狼群中带了出来,送到了孤独院进行抚养。孤儿院的医生先给她们进行了身体检查,结果发现两个女孩一个已经七岁,另一个只有两岁。但是最大的孩子智商还不如六个月的婴儿。



大点的女孩取名为卡玛拉,小点的女孩取名为阿玛拉。两个孩子的身体非常不好,又不会讲话,还时不时发出狼嚎的声音。


长期的狼群生活已经深深影响她们的行为,叫声和动作都和狼很像,没有一点人样,连吃的东西都是生肉。


阿玛拉或许因为年纪太小,在经历环境的巨大变化后,身体没有适应过来,到孤儿院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卡玛拉刚来到孤儿院,用四肢爬行,喜欢和动物相处,甚至经常半夜出去找吃的,发出狼嚎的声音。这样的生活过了两年,才慢慢能够直立行走。



走路虽然和普通人一样了,但还是不会讲话,智力稍微开发了一点,达到了一岁孩子的智力。


这时的阿玛拉已经是十岁的大孩子了。从外形和智商上根本体现不出来。


阿玛拉真正完全适应人的生活是在七年之后,这时候他犹如一个两岁的儿童一般,会说出简单的词语,开始和人一样讲话。行为模式已经正常了,完全脱离了狼的野性。


一个正常的儿童学会讲话可能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等到完全讲清楚也就才三四年。但是长期和狼群生活的阿玛拉,虽然是人类但错过了最佳的学习阶段,导致她用了七年的时间才成功地开口讲话。



长期生活在狼群中的小女孩阿玛拉和我国狼群男孩一样,被发现时不会讲话智力低下,会说语言并不是人类的基本技能,能讲话得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语言的产生有哪些必要条件呢?


语言形成的硬性条件


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活动。有人会说:那鹦鹉也会讲话啊,这是为什么呢?


鹦鹉会讲话确实是存在的,这和鹦鹉特殊的头部嘴部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鹦鹉只是会模仿人讲话,发出类似于人类讲话的声音,它们本身是不具备创造语言的能力的。



鹦鹉讲话需要的时间特别长,需要日复一日地去重复这句话给它听,它才能学会。


所以说鹦鹉具备了讲话的条件,但是它的大脑思维却跟不上,无法独立完成说话。


能够讲话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发出声音的器官,例如喉咙、声带、口腔、嘴唇等部分都是正常的。这些器官的正常运行能够让我们发出正常的声音,具备学习说话的基础。


我们人讲话同样需要大脑的配合,人的思维要讲的话通过大脑神经控制,才能够说出具有逻辑流畅的语言。


我们判定一个人是不是“疯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看他行为是否正常,语言是否混乱。



大脑是人类的重要控制中心,大脑不行,一切身体器官再好,也无法完成相应的工作。


人喝醉后就容易出现语言混乱,说话不清楚,那是他不会讲话?不是,是大脑被酒精麻痹的结果。


语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不是断断续续蹦出来的词汇,它是需要能够和人正常交流,被人能够理解的句子。拥有正常的智力是人们讲话最关键的一环。


“狼孩”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却不会讲话,这跟智力有很大的关系。



听力是会讲话的关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没有听力的人,基本上也不会讲话。他们的声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听不到来自外界的语言,他们无法和人们沟通,只能通过眼睛来观察。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哑巴如果听力正常,他们在和人交谈的过程中,是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的。但是一个没有听力的人,他和人比手语的时候没有声音,他们或许不知道声音是什么样的,因为他们处于无声的世界。


这说明外界环境对语言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埃及法老的实验就能说明。两个婴儿具备讲话的基本条件,听力也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处于一个没有语言的环境中,没有人去教导他们,他们一开始模拟不了人类讲话,所以才导致他们一开始不会说话。



小孩子讲话一开始都是靠模仿,长期充满语言的环境才有利于孩子更快地学会说话。


之前有一个玩笑话不是说:为了学好英语,我要让自己的孩子从美国出生,这样一出生就会英语。


孩子会什么样的语言,和血统没有直接关系,最重要的是生活环境。如果我们从小生活在美国,那么一出生或许就会英语。


语言的形成需要太多的条件,正常的大脑、器官、听力,以及良好的外界环境。刚出生的婴儿是不会创造新的语言的,他们接受的都是外界环境带来的刺激。



结语


埃及法老的实验虽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环境对语言的形成有多么的重要。


我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讲话的态度,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和善有爱的家庭,那么他的素质和讲话水平都会提高。


本文来源:博览历史



科普


科普 | 婴幼儿的语法概念是什么时候萌发的?

科普 | 为什么大人和儿童交流总是喜欢叠词词?

科普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

科普 | 为什么世界大多数语言“妈妈”的发音都差不多?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科普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聊天句尾加“哈”? 

科普 | 为什么在聊天时加上符号“~”会有一种欢快的感觉?

科普 | 为什么有人语速快,有人语速慢?

科普 | 为什么汉字序顺不影响读阅?

科普 | 为什么废话越多的人越快乐?

科普 | 为什么我们要说“上”厕所和“下”厨房?

科普 | 为什么睡觉用“zzz”表示?

科普 | 为什么冬奥顶流“冰墩墩”的英文名是Bing Dwen Dwen?

科普 | 为什么“人民大学”译为Renmin University,而不是People’s University?

科普 | 为什么奥运会裁判报分时把1∶0称为one love?

科普 | 为什么说“元宇宙”的“元”是个糟糕的翻译?

科普 | 圣诞节为什么拼写成Xmas?圣诞快乐可以说成Happy Christmas吗?

科普 | 大脑为什么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竟和语言有关! 

科普 |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

科普 | 7-ELEVEn,n 为什么是小写?

科普 | “的地得警察”出警!现代汉语有必要区分“的”“地”“得”吗?

科普 |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怎么称呼?

科普 | 想要表达真正开心地笑,得用几个“哈”?

科普 | 拼音“o”读“欧”还是“窝”?教育部语信司这样回复

科普 | 嗯?这么多年“嗯”的拼音我一直弄错了?

科普 | 可以说“感谢聆听”“谢谢欣赏”吗?

科普 | 反差萌!“虎”作姓氏时不念“hǔ”,而念“Māo”?

科普 | “牛轧糖”的“轧”到底读“gᔓzhá”还是“yà”?

科普 | 身份证上的“Ⅹ”到底怎么读?

科普 | “粳”字应该怎么读?186名农业专家和语言学家较真了5年

科普 | 高亭宇说的“格路”是什么意思?没有东北话十级真翻译不出来!

科普 | 语言学领域有哪些有趣又有料的笑话?

科普 | 你的语言正在出卖着你的性格

科普 | 语言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科普 | 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声明为啥火了?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王力宏深夜发文回应,我硬生生揪出了三十多处错误

科普 | 思聪真的是舔狗吗?让我们用语言学分析一下

科普 | “我真的栓Q”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拿来吧你”是什么梗?让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躺平”是什么梗?如何看待年轻人“躺平”的现象?

科普 | “煤气灯效应”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干货 |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英文名为啥是这个? 

干货 | 电影《长津湖》的英文名为啥是这个? 

科普 | 看《长津湖》学英语:三八线为什叫38th parallel? 

干货 | 《你好,李焕英》英文名为何用这个?

科普 | 潮流语言的终级迷惑:“yyds”为什么从去年火到今年?

科普 | 110为啥读成“幺幺零”?这些数字的“土味发音”你听过吗?

科普 | 孔子学院全球门户网站上线!孔子的英文名为何是Confucius?

科普 | “No.”并不是Number的缩写,而是这个词

科普 | “别cue我”的cue在英语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科普 | “AA制”里的两个“A”分别是什么意思?科普 | A4纸的A、2B铅笔的B都是啥意思?

科普 | “人民币”的缩写竟然不是RMB?原来我们错了这么多年!

科普 | 今天,你emo了吗?emo是什么梗? 

科普 | 《自然》最新研究:日语、韩语或都发源于中国东北

科普 | “社交牛B症”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App,Emoji,YouTube……这些词我们一直都读错了?

科普 | Mojito译成“莫吉托”是标准的中式翻译错误

科普 |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爆火!剧名为何这样翻译?

科普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A爆了!这里的“A”是什么意思?

科普 | “PK”“VS”“K.O”分别是哪些单词的缩写

科普 | “月亮”的英语竟然不是 moon!

科普 | 这六个英语单词的意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科普 | 这些“动物”可以当动词用,你知道吗?

科普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门外语?

科普 | 英语专八相当于什么水平?

科普 | 普通话冷知识:古人说的“普通话”是怎样的?

科普 | 听不懂“梗”怎么办?谷歌这个语言模型为你解释笑点

科普 | 《梦华录》片头和海报上的“录”字,写错了吗?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学术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共进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资源共享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6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0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科普趣文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