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研究生教育:突出“研”,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

      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这是一场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上表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从“研”出发,肯钻研、能钻研的研究生该如何培养?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做出哪些变革?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聚焦研究生教育:


突出“研”,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

作者:

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





01

“研”是钻研探究,也是精通突破


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就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


这个“研”字,要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一旦陷入偏狭误区,恰恰可能与这次研究生教育会议的精神背道而驰


“研”,首先是钻研探究,精通突破


站在本科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审辩式、建构性、创新型的学习特征更为显著。通识教育打下的基础,阅历训练累积的经验,更加明确的深造目标,这些都是基于本科但不同于本科,为研究生阶段取得长足进步创造了可能。


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创造某个学科前沿的新知,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哪怕一小步);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让人类“行”的效益提升(需要一大批)。


以学术和专业这两个维度,还可以组合出更有针对性的更细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


这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经过近40年的成功探索而明晰坚定了的一条分类培养的道路,是一条对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界以及全社会认清并落实“分类培养”,能够极大地解放研究生教育的生产力


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不是说进入学术机构或者教研单位才是值得提倡的就业


衡量研究生的培养成效,设立能力和素质提升指标体系,一定要分类而行,才更科学准确,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下一阶段的任务重点之一,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进行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开拓专业博士硕士的领域,分类是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02

“研”需要精细培养,也要导学相长


研究生作为学位教育的最高层次,既是创新人才培养,也在创新创造;既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重要贡献。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的战略资产,就要投入战略性资源,而最关键的战略资源,是高水平的教师特别是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研”,需要精细培养,导学相长。


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更小,学生所享有的学术资源和教育资源更丰富更前沿,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长、投入大,与学生的互动更活跃更双向,不管是围绕学术前沿砥砺切磋,还是解决实践中带来的问题,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都是全方位全过程的。


根据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特点,每个研究生都要设计专门的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每门研究生课程都要体现前沿与创新,更新速度要更快,每个研究生课堂都需要达到师生互动的更高层次,研究生要通过担任助教助研助管或者深度参与科研与实践活动拔节成长。“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研究生层次具有更确实的含义。


研究生阶段的立德树人工作,特别地体现在对专业能力和品格品性双重熔炼的导学互动中,导师通过共研共创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深刻地引导和影响研究生的学风作风、学术规范、视野境界、职业和人生发展。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协力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共性,而导学思政则作为研究生阶段的重要特性,需要得到更大的关注和更有力的推动


03

突出“研”

紧抓课程改革,把好“入口”“出口”关


突出“研”,要深“研”狠抓研究生课程质量。


因为研究生毕业有大家都很看重的学位论文这一关,人们在心理上不自觉地对于研究生课程有某种放松的倾向,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生课程在设课、课与课的关联逻辑、内容更新、教学法、学生的主动性等都有许多不足;


研究生课程在体系的完整、平台课的宽厚、内容的新与深、教学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参与与贡献度、课程考核评价的综合性这几个方面上都大有潜力可挖


学位(分)委员会应当设立专门的课程工作组,针对性地研究与改革研究生课程。听课、评课、并课、改课,研究生教改要从项目深入到课程层面,并抓住不放,直到让研究生课程整体质量出现大的改观,涌现出一大批富有研究生阶段教学特色的精品课来,这是“研”的基础


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也需要在这方面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学位授权、评估审核也要真去看课程教学实情而不只是看课程清单和教师名录。


突出“研”,就要在人才选拔的入口更有效地选材。


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材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的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力求在入口关破五唯;


这就需要导师和专家组下更大的功夫来选对人,也需要院校设计更为立体更为丰富的考核方式,不只是出个卷子评分或者面试半小时走一套标准化的程序


这也需要招生政策进一步改革,真正能招到可“研”之才。


学术型要考核学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挑战既有权威观点的自信,攻克学术难题的热望,耐得住冷板凳考验的坚韧等。专业型要真正了解考生的学习与工作表现,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与品格,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本领,等等。


选对可“研”之才,是“研”的前提,入口关既要“严”,也要深和活


突出“研”,要改革出口的评价方式,包括完善分流淘汰机制,加强对“研”的质量的把关。


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评定标准要破五唯,很重要的是导师和答辩委员会要围绕学生的创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以此作为“研”的保障;而不能把关注点转移到“学术期刊发表数量”上,这会对导师和研究生的选题导向,研究生是否肯下笨功夫走更远的路都产生不利影响。


要认识到分流包括淘汰对师生而言是包含坏消息的好事,能够激活教育资源,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发展自己,而不是蹉跎耽搁在不适合的角色中。

04

突出“研”

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


突出“研”,要对专业型学位的培养质量建立起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近年来,尽管教育部明确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多样形式,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院校和教育部门的认识也还不一致


专业型研究生应建立起以职业胜任力为长期导向,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学位授予标准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其中知识评价主要依据课程,能力和价值素养指标要依据实际用人的需求来科学地提炼,并在某些教育环节中予以评价。


“研”的保障,不能不分类型都拿学位论文来要质量,这是对人才质量的粗放错判。毕竟还是要在离开学校后的工作实效中体现培养质量,专业型研究生要从这一点出发大胆探索评价体系的改革


学位论文的抽检工作对于保证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起到了严格他律的监督作用,总的效果是好的,在一定阶段还会加大力度;


但同时也要提高分类评价的意识,包括根据不同的学位类型(学术型的还是专业型的、博士还是硕士)、学科专业特点、包括院校的不同定位,增强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而非“拿一把尺子量所有”


同时,毕业时的各流程环节、毕业后的抽检等,既评价学位论文的作者的水平,也是对导师(组)、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的把关水平进行评价,这就要求这些工作能够更加公开透明(包括各种名单和完整评阅意见纳入论文材料并公开),以自觉接受监督来倒逼责任落实和精力投入


本文原题为《从“研”出发,培养肯钻研能钻研的高层次人才》,后经编辑,以专家访谈形式刊载于202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第13版。

本文来源于“工商管理教育”




【免责声明】

1、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同所有,转载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来源媒体平台所有;

2、本公众平台转载内容包括视频、文章和广告等,仅以信息传播和分享为目的,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之用,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处理;

3、本平台对转载和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图文编辑:CMAU  审校:张希贤

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学会邮箱   cmau@cmau.org.cn 

执委会邮箱 cmau-ec@cmau.org.cn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简介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Chinese Marketing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英文缩写CMAU)成立于1984年元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由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任会长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符国群教授。

本会宗旨

团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界人士,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为创造、传播新的市场营销知识,为繁荣中国市场营销学术研究,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营销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业务范围

  • 通过定期(如年会)或不定期(如不同专题的研讨会)的形式,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

  • 通过出版物,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

  • 组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教学、研究案例库、资料库,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研究信息网络;

  • 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各界培训市场营销教学、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人才;

  • 以各种方式为企业界及其他部门提供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援助,如咨询等;

  • 收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动态,与国外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机构、团体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100871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1号楼

联系电话:010-62757952

Email地址:cmau@cmau.org.cn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