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安徽省分地市GDP解析:先入长三角,再进十强省,百年大机遇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本年度系列推送,相较往年在立意上我们做了明显的调整,改变了过去对所有省区采取相近侧重点的方式,对不同区间省区讨论重点重新立意:对前面的九省区我们重点找问题,对中间的九省区我们着重谈发展,对后面的九省区我们主要谈人文。

同时,考虑到本系列初衷在于简要回顾各省上年度区域格局,为不过多占用大家的时间,所以该系列推送的篇幅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在这里,山川网恭祝所有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事业有成!


山川网: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太明白一件事儿,其实春节作为我国历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并仅仅是一个只由除夕和新年(初一)组成的节日,而是一系列传统节日的组合。

回顾我们本系列从除夕开始安排推送至今,如果大家有仔细看我们每篇的开头部分,就会发现其实从腊月下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前后,几乎每一天都有一个对应的传统节日,只不过这些传统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的很多年轻人都已经较少关注了而已。

比如今天是正月初九,同样也还是传统节日。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民间传说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而所谓的天公其实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

按照传统的民俗,在这一天女性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而以上还只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节”,具体到全国不同地区,对于正月初九还有其他地区性的“小节”,这里我们便不再一一介绍。

之所以本系列所有推送都会一定程度上和大家简单讲讲传统节日和民俗,是因为民俗对于大家了解不同地区文化差异至关重要。一城一地的一项民俗能够跨越千百年传承至今,一定是和当地的区域文化及居民性格直接关系的。所以研究区域经济,有一定的经济学常识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各领域,也都要有所涉猎,不然看待很多问题就可能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

今天,我们的年度经济分省解读系列之旅,又来到了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省份。之所以我们强调“重点关注”,在于他是继此前本系列已经推送完成的江苏、浙江两省之后,第三个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组成省份,也被我称之为是长三角未来十年的“增长之角”。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经济数据】

由于安徽省统计局官方此前发布的上年度省区经济运行情况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分为经济运行、行业恢复和创新发展三小块的宏观数据,所以这里我们自然也就是简单做下数据分享。

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做下查阅了解即可,已经有所了解的朋友则可以跳过进入下面两个章节,关于大区经济格局和区域经济中心的部分。

作为2020年度中国省级行政区经济总量排名第十一位的省区,安徽省年度经济体量距离全国第十位的上海市仅有约20亿的极小差距,在2021年度进阶全国十强省,应该说是极大概率事件。按照本系列推送的立意,结合安徽省目前所处的阶段,安徽篇我们就来重点谈未来发展。

经济运行:2020年,我省GDP为3868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9年增长3.9%,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4.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71.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4.2亿元,增长2.8%。

经济恢复势头逐季加快,全年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高1.4、3.2、10.4个百分点,展现了我省经济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的强大韧性。

行业恢复:2020年,除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7.6%,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收窄3.3、10.3、25.5个百分点,逐季恢复之势明显。

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同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在全国同行业负增长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分别增长1.7%、0.4%。占全省经济比重合计达47.2%的工业、建筑业、金融业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5.1%,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7%。

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新经济新动能有效支撑经济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高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0.4个百分点。

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表现强劲,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2%。网上商品零售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3%,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59.1%。


【关于区域格局】

开门见山,我个人认为,当下这个这个时间阶段,之于安徽省而言,可以说是地区发展历史上,百年一遇的巨大利好时期。

从安徽省在国内的区位来看,是毫无疑问的中部地区省份。而和安徽省同处中部地区的,还有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山西、内蒙古等七省区。而在上述中部八省之中,目前看安徽省的综合优势可谓是十分突出。


安徽的未来发展之所以值得高度被看好,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得来形容。

所谓天时,即当下安徽省所处的国内经济发展宏观背景是极为有利的。众所周知,从“十三五”时期开始(其实还可进一步向前延伸,但是这里我们只讲普通大众都已能够看见实际成果的时间节点),国家战略、政策、资金进一步全力支持中部、西部两大板块发展的变化。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可以说已经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发展时期。

所谓地利,我个人认为之于安徽而言,甚至比天时之优还更有过之,所以这个部分我们稍微细讲一下。

从省域区位而言,安徽省是中部地区最靠近东部沿海的省份。这里我们要先将广西自治区单独讨论,广西自治区作为直接沿海省区但被列入中部地区有其特殊性,之于其余实质意义上的中部内陆七省参考意义较弱,这点后续在广西篇中,我们可以再行细讲。

接下来,我们不妨就把除广西之外的中部七省各自的区域中心省会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太原、呼和浩特在地图上标出,而后对比七城距离最近入海口的距离,是不是发现合肥的优势极其明显。

而事实上,单就东向出海这件事儿上,安徽省本身还有更加得天独厚的一点,就是安徽同时还是长江经济带成员省份,皖南地区共有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城就位于长江黄金航道之上,可以说在中部地区省份中,安徽省的货运效率和成本优势极为明显。

但安徽省的交通优势显然并不仅限于水运这一项。众所周知,过去的五到十年间,是中西部各省高铁建设进度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以高铁在运行总里程来看,截至2020年末,安徽省以2297公里的总里程暂列内地省区第一位,甚至还阶段性领先于广东省的2156公里,辽宁省的2089公里,江苏省的2031公里,山东省的2005公里。

图片来源:搜狐城市

为什么安徽省能够拥有如此规模的高铁里程优势呢?核心依旧是在于区位的重要性。在连接南北,横贯东西这一点上,安徽省事实上同样可以称得上是“九省通衢”。

更关键的是,无论是如今的高铁修建还是过去的普铁修建,如何能够将全国各地高效地连通起来,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规划初衷。所以我们发现某一地区的高铁线路里程水平,往往是一部分因素取决于自身的实际需求,另一部分因素则取决于周边“邻居们”的需求水平。

安徽省的近邻省份都有谁呢?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江西。其中有五省均为全国经济总量十强省,同时也均是人口规模大省。而安徽省自身,大概率也即将在2021年末成功晋级十强省,自身人口规模也位居全国省区前列。

而以上讲了这么多,我们事实上还没有讲到安徽省“地利”的最大优势——长三角城市群。这几乎是杀手锏,是其余中部省区受限于自身区位条件,完全无法具备的特殊优势。

过去我们讲中部省份时,最大的一个区域发展难点就在于由于中部各省区域中心城市彼此间的距离过远,所以很难抱团发展,所以各省只得在省会之外,再另行物色区域副中心城市自行“建群组团”。而这样一来,对于原本经济总量就相对有限的中部各省区而言,自然就成为一大遗憾和劣势。关于这点,“中三角”相关概念的长期停留于纸面,便是鲜明案例。

而安徽省的“人和”优势,一方面取决于安徽省本身六千多万的人口基量,足够撑得起未来安徽省经济长期正向增长;另一方面,则更是在于和江浙沪三地目前已经位列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严峻梯队的情况相比,安徽省的年轻人口优势在长三角一市三省中颇为明显,这也是支撑安徽省未来成为长三角“增长之角”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区域中心】

在讲安徽省内城市格局钱,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个更大范围的客观背景,即关于安徽省下辖16个地市目前在长三角整体41个地市中的发展情况。

在此前的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解析专篇中,我就曾简要和大家分享过下面的数据表格。而对于类似的长三角分地市各类经济数据汇总表,总有一种观点是:和江苏、浙江地市相比,安徽各地市的表现实在是太落后了。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如果我们就只站在当下这一时间点,静态地看待这一现状,那似乎只能得出上述的答案。但是,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呢?过去我们讲到区域均衡发展时,一直强调的是均衡发展不是“大锅饭”发展,合理的城市生态梯队才是区域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的根本。

目前安徽省各下辖地市,普遍都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偏后位置,特别是长三角41地市中的经济体量排名最后5城,全部都是安徽省地市,各地市截至2020年经济总量均不超过1500亿元。

但是,如果大家综合上述安徽目前经济体量整体较小地市的区位、人口以及过去连续数年的经济增长表现。你就能够发现,这些地市基本都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区位尾部城市,而非区域底部城市。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一个是虽然目前经济规模较小,但是接下来存在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可能性;而另一个则是已经进入到了城市发展的衰退期,失去了众多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和条件,未来只能长期停滞在当下的水平。

《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我看来,这句话非常适用于安徽省目前经济体量整体偏小的地市。

很多初接触道家思想的朋友,可能会误认为道家思想太过出世,“无为”的核心理念不够积极进取,不适宜于年轻人。这点其实是存在误解的,道家之所以称之为道家,核心就是在于对“道”字的理解和追寻之上。

最简单来说,所谓的无为,并不是让人什么都不干,然后坐享其成。而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违背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所以,道家的无为不是万事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顺时而为,顺势而为。

而从目前看,安徽省不正处于自身区域经济发展时、势最佳的黄金时期吗?把握时机,趁势而起,不也正是近些年来安徽省一直都正在做的吗?而且从目前的结果看,同样是表现极其突出的成功案例。


而关于安徽省的讨论当中,另一个经典思维误区案例,我认为就是所谓的“苏皖之争”,或者进一步延伸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之争。

这一思维的最大局限性就在于,认为事物发展是仅有非左即右两个极端结果的。具体来说,就是江苏和安徽距离这么近,一定是竞争大于合作的;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部分成员城市名单都重合了,这是一场注定一输一赢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回顾过去的这些年,南京市是如何一步步经济体量从1万亿区间迅速发展至1.5万亿区间,合肥市又是如何成为国内新兴万亿GDP城市阵营中最大的黑马的。

安徽省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成为中部省区中发展表现十分突出的一个案例,上述的天时、地理、人和优势固然是良好基础,但是安徽政府、安徽居民的努力是清晰可见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的绝大多数省区的政府和百姓,在追求美好生活这条路上,几乎没有不努力的。那么在大家同样都很努力的前提下,为什么安徽省的增长表现还是要更突出一些呢?

因为在发展思路上,安徽省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顺时而为,顺势而为。既然省内靠近南京的都市圈能够融入其中,并且从中获得发展的利好,那么为什么不顺应这个趋势,从而实现对应地区更高效率的发展呢?而这个理念,未来还同样适用于皖北靠近徐州都市圈的地市和皖南靠近杭州都市圈的地市。

既然江浙两省过去已经形成了部分产业上的优势,那么我为什么一定要发展与其完全重复的产业正面竞争呢?我完全可以找到长三角产业集群之中还存在短板的领域,然后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成为长三角产业集群中虽然后发,但是日益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想,这对于国内其他中西部省市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应该说有很大的帮助。


题外话: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系列的推送进度,所以我们决定还是本周末也不断更,这样一来,预计到本月月末的时候,本系列推送的核心省份就可以基本全部安排推送完毕了。

原则上,我们是希望能够如系列推送前言中那样,将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全都梳理一遍。哪怕某些省区经济体量较小,年度的发展表现也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只要能够和大部分省区公布下辖全部地市经济数据的进度持平,我是都愿意安排相应的推送,以便于大家一起来做下回顾、思考以及对比。

但是上述的愿望,其实从山川网开始做这个各省区分地市年度经济解析系列开始,还从未真正全部完成过。因为在上述二十七个省区中,各省的相关统计工作进度差异性比较大,总会有一些省区的下辖地市,公布数据的时间会大幅偏晚。而一旦错过了当下这个比较重要的年度时间节点,后续我们基本上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回过头来补充的。

所以综合来看,每年度的该系列如果能够完成到二十个省份左右,都算是完成度较高的年份。而像去年这个时间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各省统计工作自然也随之受到显著影响,最终我们关于2019年度的该系列完成情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可能还不到十个省区。多少感觉还是有些遗憾,有些愧对大家的支持和厚爱。所以今年我们把该系列的开始时间适当调前,更新频率也尽到最大努力,以期达到最终能够完成本系列更多省份的初衷。

未出正月都算年,这里希望已经结束春节假期,开始新一年工作、生活的广大朋友们,一切顺利,平安健康。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丨 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市  辽宁、黑龙江分市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分市  河南、湖北、河南分市  广东、广西、海南分市  四川、贵州、云南分市  陕西、甘肃、宁夏分市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