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质疑什么,不疑什么?(杜课533期)

杜骏飞 杜课 2019-04-29

质疑与不疑

杜骏飞



今天一大早,同学们发来一连串问题,都是关于北大校长的道歉信的。


我想,对事情和人本身,前天的杜课上,我的态度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因此,今天不复多提。


只有一个词,还可以讨论一下,那就是:质疑。我注意到,网上出现了很多篇大文章,大都是捍卫质疑,推崇怀疑精神的。


这些高论,确是有益,但其中偏颇之论亦多,难免会让读者有所误解,似乎质疑的逻辑如此简单:无处不需质疑,质疑就是一切,质疑就是崇高和科学;甚至,不相信一切,就是彻底的质疑。


那倒也未必。


不错,在马克思那里,他说过,"怀疑一切",这是他本人最喜欢的格言。但实际上,"怀疑一切"的完整含义就是: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怀疑外物,也怀疑此一怀疑本身。


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而对质疑(怀疑)的辩证,也事属必然。



一般而言,对于求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理当拥有怀疑的精神。


我以为,这种精神的内核,应有三义:怀疑是学者的本能,是学者的训练,也是学者的规范。——其间的义理是:非怀疑,不能批判,不能创新;无怀疑,则科学和思想不能发展。


所以,西方人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狄德罗)”,“要追求真理,我必须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情都来怀疑一次”(笛卡尔);中国人也说,“学者先要会疑”(程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此等告诫,不胜枚举。


但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大哲先贤弘扬质疑精神,都是在诉求知识、科学研究、哲学思考,而非聚焦在人!


我所敬仰的胡适先生,一个一向有怀疑精神的自由主义者,他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这意思是,我们的怀疑精神,要指向知识,而非对人,尤其不要轻易怀疑人心和人性。


胡适此说,固然是属于“君子立论,宜存心忠厚”,但就其本质,此言之要义,还在于对怀疑精神的正确理解。胡适是赫胥黎的信徒,“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胡适文选》序)。


我们怀疑一物,总要有证据,也总要小心求证。然而对于人,则求证不易,尤其是人心和人性,从来难以推测;就一事论一事,总有定夺,而因一事而对一人定性,更无此理。


我们纠正一个人读错字,那是有证据的,说一个人如何不堪,就要小心求证了。至于有人再沿伸出诛心之论,借一句话,便怀疑人的人品、人生,那就是滥用了质疑。


简言之,质疑问难是好事,但我们要把事情与人分开,也要把质疑与论证分开,还要把一事与其他所有事分开。


疑与不疑的区分,只在问学与鉴人的差别。说理可以,但须对事不对人。对事可以质疑,也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更要紧的是,一件事是一件事,并不能推及另一件事,更不能推及当事者为人的总体。


注:校对本文时,读到一篇文字(《我所认识的林建华老师》),详实记录了其人其事,虽或有溢美,但颇多事实,自迥异于网上的妄断。各位不妨聊作参考。


胡适先生又说:“你是我的朋友,你做了错事,我照样批判,并不因友情而有所变易;你是我的敌人,你做了好事,我照样赞美,并不因仇恨而有所变易,此之谓'持平之论',借用雷震谈'说话的态度'所强调的十个字来总结,即'对人无成见,对事有是非' ”(1959年11月20日胡适在《自由中国》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说的多好。



我们批评一个人,要懂得把质疑一个人与质疑一个体系分开。同样,我们批评一件事,要懂得把质疑事理与宣泄积怨分开。


身处今日之转型中国,积压着千百回社会怨恨,面对数十年负面遗产,人人都有情绪,都有激愤,但那不应是对你遇到的一个人,而应是对一种机制的整体。


在网络舆论的汪洋大海里,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轻信,亦不要轻疑。要言之,众人之所信,未必我信,众人之所疑,未必我疑。


这也是我一贯的立场。


明末的思想家,金陵四公子之一方以智说:“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他的所宗,也大致如此。


我们要有质疑,但无需为与人一致而疑。何况,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众声喧哗更值得怀疑的了。


当我们谈论质疑精神时,要记住,质疑首先来自独立思考,只有那始终冷静、拒不从众的人,才通晓质疑。


我理解,人的一生,于质疑一事,约有三种智性:要有质疑的智性,要有不疑的智性,还要有区分这两种情境的智性。


当你不能疑,不能不疑,或不能区分时,不妨悬置起来,好好分析,好好学习。


质疑是良知,不疑也是良知。质疑是勇气,不疑也是勇气。未知疑与不疑而悬置,则是诚信。


所以,你看,亚伯拉罕· 林肯说:“宁愿沉默不语,被当成傻瓜看,也不想轻易的把话说尽,而丧失了质疑的可能性。”


你喜欢质疑,那很好,但不代表你已学会了质疑。只怕你于当疑处不疑,当不疑处有疑。


你欢欣鼓舞地质疑一件具体的事,那很好,但不代表你已学会了批判一个体系。只怕你小处善疑,大处不能疑。



昨天的课上,我说:一个人该如何提高对理论的鉴赏能力呢?怀特海建议说:“力求简化,并置以怀疑(Seek simplicity and distrust it)。


其实,我们对待质疑本身,亦应如此。


我们既不要为相信而相信,也不要为质疑而质疑。我们质疑,只接受理性的指引。


我们既不是要服从于别人,也不是要服从于自己,更不是要服从于怀疑。我们只服从于真理。


愿你铭记。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怀高华柏格理的故事平生不识孙明经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十八愿|夜航记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如何得证清净?从何处启航,向何处驶去?元宵节


关注教材、历史与记忆看那些“灵魂的丧尸”!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你为什么喜欢发红包?耿直的招聘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無言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