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骏飞等 2018-05-30

目录

1、时事背景:《陕西日报》的通报批评

2、师生对话:谈官威

3、蒋纬国:中国的官威太盛了(节选)



时事背景


《陕西日报》的通报批评


近日,有业内人传出消息,《陕西日报》对部分“对领导缺乏敬畏意识”的员工做出了责令公开检讨的处理。

 

《陕西日报》落款日期为5月22日的通报文件显示,在报社召开“全媒体行动”表彰暨新媒体业务培训大会时,陕西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魏某因在领导讲话期间交头接耳,缺乏敬畏意识,违反会议纪律,破坏会议秩序,以及落实社委会决策部署不力等原因,被责令公开检讨,并扣罚当月绩效工资50%。此外,还有其他多名记者因未签到、迟到等被罚款。



师生对话:谈官威


本期提问者:江珊

Q

近日,在《陕西日报》的一份通报中,对一名“领导讲话期间交头接耳,对领导缺乏敬畏意识”员工做出了责令公开检讨的处理,并扣除其绩效工资的一半。您怎么看?


杜骏飞:


在领导训令时讲话固然不对,可那只是礼貌问题。这家报社能发告示说,“对领导缺乏敬畏意识”云云,这才叫缺乏敬畏意识。


敬畏这个词,是要用在敬畏科学上,是要用在敬畏民意上,是要用在敬畏法律上,是要用在敬畏自然上,是要用在敬畏神明上,而不是用在敬畏官威上。


一个官员,逼人敬畏,敬畏什么呢?无非是想让人敬畏他的权力,想必,他是在权力敬畏体系下长大的,为一己之官威,降旨责骂起来,才会这么自然。这种权力崇拜综合症,早已是机关官场的痼疾,但被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引发舆情,还是难免有些特异。


原本,对权力的崇拜,就不自然,不高尚,也绝不会令人忠诚。而官员一旦开始把单位当作封地,逼人敬畏,难免走上唯我独尊的套路,必离极权思维不远,必离藐视公众不远,其人格亦必离病态的权威人格不远。


德国心理学家阿多诺在1950年提出,有一种权威人格、或专制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其整个人格组织围绕着权威主义而建立,这类人一方面对弱者夸耀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对权威者又卑躬屈膝,绝对服从。


权威人格是一种反民主的人格。 心理学家们认为,儿童期家庭的生活经验和亲子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决定了这种人格的发生。


权威人格本质上是一种非对称人格:通常都是表达强、内心弱,对强权敬畏、对弱小鄙夷。权威人格本质上也是一种分裂人格:役使人格与奴化人格的合一;自卑人格与自大人格的合一。


今天推荐你们读一下蒋纬国的笔记:《中国的官威太盛了》,此文指出:“中国人稍有权力便耀武扬威”。


这里,官威并不是指官员的社会声望,或是政治威望,而是官员的霸道、架子、仪式、做派、腔调。它固然是官员自身德薄所致,但也是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的产物。


今天的某些官场,与古代差别不大,官员对领导仍然唯唯诺诺、奉若神明,而对人民群众则趾高气扬、威风八面。官员出行前,仍然先要净街,虽然不再有差役扛举“肃静”“回避”的字牌,但仍然会拿出红头文件向不肃静的下属展示官威。


一个官员,一旦开始在众人前耀武扬威,意味着他暴露出内心的虚弱,意味着他展现了人格的不健全,意味着他在治理上的不自信,也意味着他可能会成为公众的敌人。


所谓官威,不论大小,大多表现如此,大多结局如此。



蒋纬国:中国的官威太盛了(节选)


民国三十一年,我坐陇海线的夜快车从潼关回新安,胡宗南将军有事找我去研究。我喜欢睡在上铺,因为臭虫都在下铺,不过他们分配下铺给我,我也就坐在下铺。


火车还没开时,进来了一位少将,我就站起来向他敬礼,我敬完礼还没坐下,他就说:“上去。”我心里想:“我买在下铺,你叫我上去,我还求之不得呢!”于是我就把上衣脱掉,挂在上铺,这么一挂,就露出我的配枪来———一把银色的白朗宁,是我去部队临走时父亲送给我的。


那位少将一看到我这把手枪便问我:“你这把手枪哪里来的?”我说:“我家里老人送给我的。”他又问:“他也是军人吗?”我说:“是。”他说:“我看一看行不行?”我说:“行。”便把手枪拿出来,退下子弹后交给他。


他看了以后很喜欢,说:“我跟你换一把怎么样?”他的手枪也是白朗宁,不过已经生锈了,我就把退出的子弹再装回弹夹,把弹夹也给他,并且说:“对不起,我只有这一个弹夹。”他说:“好了。”意思好像是你还罗嗦什么,然后他就把他的手枪放在我的枪套里面。


第二天一早火车到了西安,胡宗南将军派熊副官来接我,这位少将也认识熊副官,见了他便恭敬地问:“你来接谁?”熊副官说:“我来接蒋上尉。”说来好笑,这位少将跟我换枪时也没问我的名字,他又问:“在哪一车?”熊副官说:“就在你后面。”


后来这位少将就走了,我也跟熊副官一起走。等到将近中午的时候,有人来报告:“外面有一个少将跪在门口不肯走,要求见上尉。”我就赶快出去把他扶起来,他把枪还给我,我也把枪还给他,并且请他不要介意。


我跟他说:“这件事情没有什么,这把枪任凭谁见了都会喜欢,将军如果喜欢的话就带回去用好了,没关系。”他说:“那不行,以后见了老太爷怎么说。”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


这点点滴滴加起来,账都算在“中国国民党”身上,也难怪民进党有那么多机会指责国民党,实在是有些人做得太过分了,予人口实。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怀高华柏格理的故事平生不识孙明经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十八愿|夜航记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如何得证清净?从何处启航,向何处驶去?元宵节中学的《1984》


关注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教材、历史与记忆看那些“灵魂的丧尸”!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你为什么喜欢发红包?耿直的招聘谈“迷信”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罗嘉珍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