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铜陵的收获】 摘自《我的父亲》中的部分章节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1949年1月父亲随军南下,出任南下路途区委书记。三个月的南下跋涉,1949年4月父亲的脚步停在了江南的安徽省皖南铜陵县。1949年4月20日夜晚,百万雄师过大江,江南岸的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铜陵成为江南被解放的第一座县城。早春四月,江南已是春阳融融,柳枝吐絮,花蕾绽放,春意盎然,大地披上了绿色的衣装。父亲从严寒的北方,来到了鱼米之乡的皖南铜陵,从吃小米玉米高粱的地方,来到了吃大米的地方,一时真还适应不过来。铜陵县全县共九个区,三个镇(大通、顺安、城关),全县181个村庄,人口17000万,父亲出任铜陵县五峰区副区长,不久又升为区长。在我父亲来铜陵前,五峰区的区长陈策。


    陈策是铜陵县朱村乡人,也是个老革命,抗战前在朱村就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7月,中共铜青南县委在天坪山与五峰山之间的长冲内成立五峰区政府。1945年1月,陈策被任命为五峰区区长,并担任抗日武装区队队长。至1948年12月,陈策一直坚持在天坪山区打游击。1949年4月,大军过江的第二天,铜陵县人民政府成立,陈策任县长,父亲接任五峰区区长。就是这个老革命陈策,因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处理好本地干部和南下干部的关系,身为县委副书记和县长的陈策,作为本地派的代表,在反宗派主义的斗争中,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又因为推荐任用前五峰区区政府文书,一个叛变自首分子到区政府当秘书,被群众告发为“招降纳叛”,1952年4月被免去县委副书记和县长的职务。之后陈策就不知所终了。解放初期那几年,铜陵县人民政府颁布的各种公告上的县长署名,均是陈策。铜陵县没人不知道陈策,如今走到这一步,真不知该让人说什么好了。



    五峰区范围很大,从天坪山到尼姑岭,一直到江边白鹤、羊山矶,都属五峰区。五峰区政府就在董店石山脚。五峰区区委书记姓白。20多年后父亲在上海青浦的家中养病,白书记在安徽芜湖市的家中养病。父亲因为我上山下乡在云南当知青,写信给白书记,让他帮忙找关系把我弄到安徽,白书记没有回信。可能白书记觉得这事有困难,帮不上忙。也可能白书记认为 上山下乡是毛主席制定的革命路线,父亲这样做不地道。白书记自己的女儿当时也上山下乡在当地农村。几年后白书记的女儿到上海青浦找到我父亲,说她父亲已去世,但她上调到芜湖市遇到困难,原因是政府部门认为她父亲有叛徒嫌疑,希望我父亲能为她出具能洗清白书记是叛徒的证明。


    我的父亲真是个好人,不但写了证明,还写信交给白书记的女儿让她去找其他几个当年一起共事的老战友,共同为白书记作证明。


   1949年9月,父亲出任铜陵县二区区长兼区委书记。


    1951年6月父亲出任铜陵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51年9月父亲出任池州专区农委会宣传部长兼农委秘书,地委青阳土改干训班主任。


   1951年5月踌躇满志的父亲在五峰区写诗一首:


山景美


五峰山区好地方,

丘林桐树盛山岗。

青山绿水风景美,

到处野花分外香。

稻谷生姜芋艿好,

土改反霸农友忙。


   五峰区长陈桂繁 1951年5月


    读了这首诗,感觉父亲的心情极好,非常满意这个地方,另外 我真要对我的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刮目相看了。全诗自然生动,借景寓情,远处山青水秀,绿意盎然,脚下的田野里稻谷飘香,蔬菜碧绿,看着眼前的美景,想到自己正在领导着的土改反霸斗争,不由地心潮澎湃,意气风发。我还注意到父亲这首诗的居然还押韵的。


    1949年池州沿江东流、贵池、铜陵三县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洪灾,溃破堤坝66处,淹没田地48万余亩,造成灾民10余万人。1950年1月池州专区建立以专员齐维礼为主任的修堤复圩委员会。,父亲也全身心地组织民众防洪救灾,日以继夜,奋战四个月,1950年5月完成修堤复圩的工作,为此得到了池州专区的嘉奖。


    父亲在1951年春写下了《修圩》一诗:


《修圩》


百万雄师渡大江,

天翻地复慨而慷。

国民党统治民遭殃,

修圩救灾度饥荒。

为民服务出全力,

组织关怀发奖状。

为民贡献虽不大,

组织鼓励感荣光。


1951年春 五峰区长陈桂繁


    父亲的这首诗写得非常朴实直白,全诗韵脚也都押韵。只是父亲这点文化水平是写不出“天翻地复慨而慷”这句的。显然是抄自毛主席的诗句《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主席的诗写于1949年4月。而1951年父亲能读到主席的这首诗,显见主席的这首诗在当年已经流传很广了。


    1951年父亲33岁。在个人婚姻问题上,还是一片空白。他不急,他的战友都为他急了。父亲的同乡好友皖南区池州、安庆专署专员齐维礼开始托人为父亲介绍对象。 齐维礼委托一个叫李文斌的干部在池州的皖南革命干部学校物色了一个比我父亲小12岁的女学员,介绍给我的父亲,这个女学员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初中生,在当年也算是读过书有文化的人了。


    母亲1950年11月进入皖南革命干部学校(第四期)学习,那年她19岁。在学校的学员学习鉴定表里这样记载着,优点:1、理论与实际联系,表现在劳动上。2、互助友爱,表现在自觉帮助同学。3、学习认真,表现在听大课专心。4、团结同学,做到团结友爱。5、能向工农干部学习,有吃苦耐劳精神。6、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缺点:爱面子,自认为是乡下人说不好普通话。因此讨论会发言不踊跃,而且怕羞。2、尾巴主义,表现在分析问题不够清楚,跟着同学走。3、思想模糊,表现在看问题分析不清楚。4、掌握自我批评与互相批评武器做得不够彻底。6、各种群众纪律遵守不完全。鉴定表最后是队部的意见:历史清白,表现尚老实,但缺乏青年朝气。同意小组意见。


    齐维礼和李文斌一定是看过学校对母亲的鉴定表里的评语,也征询过学校领导的意见,认为母亲没有问题的。1951年9月17日我父亲和母亲在贵池县人民政府开了结婚证。


    任性幼稚的母亲在学校学习期间曾因不习惯学校严格的纪律和军事化管理,私自离校返家。父亲不得不到母亲家,劝说母亲返校,外公也支持父亲,最终母亲被父亲劝回了学校。


我的父母亲


    母亲的家在安徽芜湖县胡湾村。父亲第一次上门到母亲的家,母亲全家都急切地等着父亲的到来。母亲的弟弟,我的舅舅等在村口,远远地望见父亲骑着高头大马,沿着河堤一路骑来,兴奋地转身向家里跑去,嘴里高喊,”姐夫来了姐夫来了。”母亲全家都从房里出来迎接父亲。父亲翻身下马,我的外公看见女儿找的男人是一个1米84身高,身着军装,身板笔直,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部队长官,高兴地合不拢嘴。我的外公虽然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对任性的母亲,他从来不打骂的。


    1959年到1961年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安徽大灾。母亲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除了排行第三的妹妹留在家乡,以后招工到芜湖丝绸厂外,另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到上海投奔我家。一下子多出3张嘴,可想而知我家的生活压力有多大,父亲每年还要寄些钱救济老家哥哥的一家。外公是个要面子的人,宁肯饿死也不愿到上海来找我的爸爸妈妈。 以后舅舅到上海奉贤海边的五四农场,排行第四的姨妈1965年去了新疆建设兵团。


    父亲在安徽皖南工作了两年半,从吃杂粮的北方,来到了吃大米的江南,还找了个南方的老婆。而同时他的那些在新疆建设兵团的平山老乡还在为找老婆而发愁呢。


    1951年12月父亲离开安徽,到上海后进入华东党校学习,从此一直到去世,一直在上海工作。


左三为父亲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回忆】买菜的苦与乐(陈志强)

【知青回忆】难忘的南腊河(陈志强)

【知青回忆】工地上和茅草山上 (陈志强)

【知青回忆】45年前的边陲小镇勐腊(陈志强)

【知青回忆】1970年3月的一场大火(陈志强)

【知青回忆】连队生活回忆(陈志强)

【知青回忆】水利二团的团长政委(陈志强)

【知青回忆】恋爱与婚姻的困惑(陈志强)

【知青回忆】西双版纳的雨季(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腊中学语文教师周新寒(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沙仁的两年教书生活(陈志强)

【知青回忆】半年的老白寨教学生活(陈志强)

瑶区公社中学的那些日子(陈志强)

【知青爱情】火车上的偶遇~~~(陈志强)

【知青回忆】公社教师的轶事(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瑶区的5年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在瑶区的奇遇 (陈志强)

【2016年六六届小学同学会发言稿】难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 我的小学同学庄群(陈志强)

【知青回忆】拉练(陈志强)

教师妻子探亲记(陈志强)

怀念父亲(陈志强)

【知青回忆】13连副指导员马振清(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同学周勇和他的姐姐(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李颂源(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兄弟小擦板(陈志强)

【知青相册】逝去的青春(陈志强)

【知青回忆】胡湾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任教的四年(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花和尚(陈志强)

【知青回忆】建设兵团的单玉珍(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开会(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满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战友阿金和建平(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那峥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七十年代的柳州(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的日子(陈志强)

返城后的不懈努力(陈志强)

三顾长兴顾渚村(陈志强)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一)(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二)(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三)(陈志强 )

写给女儿的信(陈志强)

炒家与被抄家(作者:陈志强 )

骑游队员老朱(陈志强)

旅游路上的两次见闻(陈志强 )

回城后的奋斗(陈志强)

退休后的生活(陈志强)

同济大学演出前的会友随笔(陈志强)

梦里的寻觅(陈志强)

探亲回到上海的那天晚上(陈志强)

知青老民(陈志强)

摘自【我的父亲】章节:晋察冀四分区骑兵连(陈志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记述--记我的岳父(陈志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记述2——记父亲的挚友

骑游队老刘(陈志强)

青浦区骑游队女队长周筱凤(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3---记上海赴黑龙江插队知青萍子(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4---记上海赴云南知青黄家驰 (陈志强)

文章发表后......(陈志强)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铜陵的收获】 摘自《我的父亲》中的部分章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