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鸣:我们这些经过十年“洗礼”的人,有时显得特别畸形

张鸣 槛外记 2023-11-30


我们这一代最大的负资产,就是那个十年的“洗礼”。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负,使得我们这代人有的时候,显得特别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负交替在一个人身上显现,显得特别的吊诡。


我们这一代,已经老去,该退休的,差不多都退了。这一代如果有共性的话,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该受教育的时候,缺了教育,即使有心人后来补上,也很难补好。那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年少的,还没上学或者刚上一年级,年纪大的,也没上完中学……


当然,那十年虽然大学基本停摆,后来的工农兵学员,多数人都不够上大学的最低标准。但是,中小学还是在办的。只是,这十年的教学水准,却没法恭维。学制缩短了,课程也偷工减料,我们上所谓的高中时,没有历史、地理,美术和音乐课,数理化的课本,也薄得可怜,只有干巴巴的几条公式,例题里还充斥着那个十年高喊的话语,看起来不像是数理化,倒像是思想品德课。


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考试,除了1973年“教育路线回潮”那阵儿例外,其余时间全都大帮哄,没有人在意学什么,学会了没有。学校的师资也很可疑,因为全国上下普及高中,很多根本没有条件办学的乡村,也办起了中学,教书的,居然就是本村人。命好的,能摊上个别下放的大学生做老师的,还能学点东西,摊不上的,只能听天由命。


我们黑龙江兵团,大部分的老师,都是知青,有的人还相当认真。但是,我们那个年级,也有一半左右的人,高中毕业,连信都不会写。


其实,从小学到中学,学生至少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干农活,有时候,也会去设备简陋的小工厂去帮人打杂。这种事儿,当年叫做学工学农,实际上,就是些不大好使的免费小工。


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基础教育欠缺,即使后来考上大学的佼佼者,也大有问题,外语不行,地理和历史知识欠缺(大学学文科的好一点),思考问题,严重缺乏逻辑,还时常念错别字,遭人嘲笑。至于那些早早成为下工工人或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同辈,缺乏教育的问题,后果就更加严重。


基础教育都欠缺,至于教养,就更谈不上了。那个年代是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已经分不清了。连打人骂人这样几千年公认的恶事,也可能被肯定为积极正面的行动。在学校里,老师可以被抓来游街,辱骂,打骂,即使打死了,在当时也不见得会被追究。


揭发父母兄弟姐妹,也司空见惯,原来的孝悌仁义,也丢在不知哪儿去了。待人接物,温良恭俭让,是不对,动辄斗争,粗大嗓门粗喉咙地吼,反倒更被提倡。在人家锅里拉屎,多少辈子都被视为最缺德的行为,然而,如果针对的是一个黑五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待那个十年过去之后,当我们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至少相当一部分人,毛病就都出来。能出国的,把人丢在国外,种种不文明的举动,极大地败坏了国 人的声誉。出不了国的,在国内也有祸害人的,该排队的不排队,上公车倚老卖老,欺负人,打人的都有。同时,由于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又赶上了巨大的时代转型,跟子女的代际矛盾,空前的大,以至于手足无措,没法应对。


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要为子女做特别多的贡献,打孩子一出生,就是孩子的奴隶,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自己有了孩子,还得为他们做贡献。自己的养老问题,却全然没有着落。

这样缺乏教育,缺乏教养的一代,我们中的某些人,却特别的自负,特别的自以为是。上山下乡的特殊经历,让我们这辈人有了别的代际没有办法分享的人生,尽管这种人生到底是负面意义更多,还是正面价值更大,其实还可以讨论。但我们这一代的好些人,却一定认为这样的经历就是宝贵的财富。这点财富,再加上的乱七八糟的知识,就足以傲视后面的多少代。

我们这一代最大的负资产,就是那个十年的洗礼。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负,使得我们这代人有的时候,显得特别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负交替在一个人身上显现,显得特别的吊诡。

这样的吊诡,在曾经领风骚的精英和下岗工人身上,都可以找到。随着这代人的相继退休,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频繁出现在公共场合,就显得愈发令人讨厌。现在人们嘴里声誉不佳的大妈大爷,基本上都是跟我一代的人,这一代,实际上也是最惨的一代人。

从整体上讲,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蹦跶了。等到不能动弹了,等待着我们的,将是一个惨到没法言说的晚景。
 


上文摘自张鸣老师的一篇文章。张鸣老师的文章写得这么好,不用说,他的书就更有阅读价值了。比如他的《历史的坏脾气》

这本书写的是晚清民国人物的另类故事,不仅故事精彩,而且读历史也是读现实,读出对中国制度乃至人性的另类观察。正如张鸣老师自己所说,“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所观察到的历史颠倒过来看,非要把漂亮孔雀后面的屁股示人。总而言之,一肚皮不合时宜”。

张鸣老师语言明白晓畅、轻松幽默,而又能让人在捧腹之余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进一步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和人物的立体形象,更深刻地揭露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中弊病。

他自己说:“已经有好几年了,我的书一本也出不了,新书不能出,再版没有戏,到了版署,就泥牛入海。连已经出的书,各个出版社也不敢加印。”
 
所以,这次张鸣老师的成名作《历史的坏脾气》能出增订版,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陈丹青老师力荐本书:能不能找到真的历史?张鸣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

易中天老师则表示:张鸣的文章是我一向喜欢的——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此次再版,重新设计了装帧样式,更正了原书中的错漏。可以说,本书集结了一位脾气倔强、正直敢言的历史学者对历史和现实不合时宜的思考,在如今的当下,更显珍贵。 
 
张鸣说史,睿智、明白,让人眼前一亮。感兴趣的书友,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果断下单(若这次再断货,恐再无再版可能)。

秦晖: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没有不择手段的正义
9·18: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一位日本女学者的答案
人类的一切政治困境,都逃不出这四个难题
凡是远离俄罗斯的国家,都好起来了
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工资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永远正确,“我们”永远正义
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工资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
雷蒙·阿隆:作为公民,我只有心灰绝望
几乎所有冲突,都是文化与文明的冲突
93岁吴敬琏最新发声!(直击本质,入木三分)
真实的商鞅,不过是游荡在历史长河中的恐怖幽灵
每场灾难的背后,都站着6个撒旦
安·兰德:自私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读不懂历史的人,也看不清现实
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
邓晓芒 | 忏悔与自欺: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意识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最常见的12个逻辑谬误
被遗忘的常识: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优秀的绵羊》:为什么很多人名校毕业,却终生平庸?
俄争霸世界五百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张维迎:市场经济让什么人受益最大
开学第一课:别让独立、责任、尊重成为口号
洛克|人的三个基本权利不能让渡
我们对日本,一直都不算太了解
苏联解体前,克格勃的垂死一搏
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刀尔登:我们为什么习惯于不讲道理
重庆谈判78周年: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什么
1784,中美相遇;2024,中美相离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谁能把他们从抢盐式愚蠢中拯救出来
立场VS.逻辑: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张维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
二十世纪的堕落:一战篇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1984》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易中天:为何历代开国皇帝多为流氓?(完整版)
钱满素丨为什么美国没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冷漠、愚蠢、欺软怕硬:鲁迅笔下的三种看客
两种“日不落帝国”的启示:后发国家如何走出“后发劣势”
决定一个文明能走多远的,是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
白规则、灰规则、黑规则:中国社会的循环魔咒
马国川 | 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教育的浪费——一位经济学家眼中的教育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历史留给人类的教训——文明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人类最大的灾难,是坐视灾难的发生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
自由为何如此命运多舛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我们仍需一场理性的“洗礼”
王笛:洪灾背后的水利集权政治——方法的博弈也是权力的博弈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许倬云: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包刚升:好政治的六个特征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件事
孟德斯鸠:论“十恶”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帝国的覆灭:大清国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俞可平: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决定性因素
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许倬云: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只剩皮毛,不见血肉,没有灵魂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没有国家可以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萧功秦:中美关系或正处于“珍珠港”前夜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内藤湖南|清朝政治的特色
张鸣:土匪军阀比思想家更能创造历史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