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学习,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知识传播摆渡人,专注推荐好文好书好资源——加油,研习人!
来源编辑: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公众号
转载编辑:研习君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好书4种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著述颇丰,全球高被引作者之一。195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直至荣誉退休,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亚利桑那大学语言学教授。以《句法结构》(1957)等著作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引发了多学科的“认知革命”。
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教授的目标不局限于以语言生成理论做出的技术性贡献,他还将该理论融入视野更开阔的语言与人类心智的关系中。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他假设人类生来就有语言结构背后的普遍原则的内在知识。乔姆斯基的观点及其思想恢复了语言在认知心理学和心智哲学的核心地位,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极大影响。他重新定义了语言学这门学科,并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奠定了他在二十世纪思想史上的永久地位。
乔姆斯基的三本好书,推荐给大家。
[美] 诺姆·乔姆斯基 著; 陈满华 译
重磅新书 |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第2版)汉译本
20世纪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语言研究有悠久的传统,它可以追溯到伟大的古代文明社会。对《句法结构》(1957)的背景做一些说明,可能会有助于理解这部专著及其在语言学研究中所处的地位。《句法结构》本来不是为出版而作。它曾是我当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的一门本科生课程的讲义,后来编辑整理成书稿。当时摩顿出版公司(荷兰)正在策划一套学术丛书,有一位编辑建议我以此讲义投稿,我就提交了。书中材料主要来自那时尚未出版的书稿《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后者的内容要广泛得多。这两本书都是所谓的“生成学派事业”早期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业在当时几乎没有存在感,且一般不认为其属于语言学领域的一部分。我开的课在麻省理工学院是最早的此类课程,在任何地方也都可以说是最早的。上述情况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并非偶然:这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当时几乎没有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直到多年以后,美国的主要大学才认可了该事业。美国树立了一个样板,后来世界各地也都纷纷效仿。《句法结构》的框架反映了这样的氛围。本书前边的几个部分,也就是开头几堂课的内容,讨论的话题包括自动机理论与语言范畴、应用于语言研究的马尔可夫过程与统计近似值的不充分性等,麻省理工学院自然科学、工程学及数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些话题感兴趣,但那时人们却并不认为这些内容属于语言学。《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一书省去了这些话题,而人们曾预期该书会对生成学派事业——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做出潜在贡献。多年来,我一直对与人类知识相关的两个问题颇感兴趣。第一个问题是解释何会在那么有限的证据面前所知如此之多。第二个问题是解释我们为何会在那么多的证据面前所知如此之少。第一个问题我们可称之为“柏拉图问题”;第二个可称之为“奥威尔问题”,它类似社会和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弗洛伊德问题”。关于柏拉图问题的要义,罗素在晚年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充分阐明:“为什么人类与世界的接触是如此短暂、因人而异且极其有限,但却所知颇多?”在某些思维和理解领域,我们的知识具有范围宏阔、高度具体且极度精细的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拥有相似背景和阅历的人共享该知识。信念和期望系统、解读和经验整合模式,乃至更广泛的“认知系统”也都别无二致(其中“认知系统”里只有部分内容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知识)。只要我们稍加用心地考虑一下这件事,就会发现那是一个涉及“刺激贫乏论”(poverty of the stimulus)的问题。尽管认知系统必定以某种方式反映我们的经验,可当我们认真描摹这些系统的特性以及构成它们的经验时,就会发现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事实上应该是鸿沟)。柏拉图问题就是要解释个体是如何在有限的可用信息基础上获得既具体又丰富的认知系统。认知系统源自经验与机体构建和处理经验的方法之互动,这个系统包括分析机制以及成熟和认知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那么,柏拉图问题就变成是确定那个桥接经验与所获知识或认知系统之间缺口的内在禀赋是什么的问题,认知系统从知识的真值要求中抽象出来,可推广到与信念、理解、解读等有关的甚至其他更多系统。这方面的人类语言研究尤其有趣。首先,它是一种真实的物种属性,处于人类思维和理解的核心位置。再者就语言而言,我们能进而相当深入地刻画所获得的知识系统(英语知识、日语知识等),并确定儿童获得这种知识所依赖的证据;我们还能拥有各种可获得系统变体的大量证据。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确定构成人类“语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的生物禀赋的本质。语言官能指的是心智或大脑中产出语言知识的内在构件,当给定语言经验时它能够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系统。[美] 罗伯特·C. 贝里克 诺姆·乔姆斯基 著; 程工 李涤非 译我们生来啼哭,啼哭预示着语言的萌动。德国婴儿的哭声反映了德语的旋律;法国婴儿的哭声体现了法语的旋律,这看上去在出生前就形成了(Mampe et al. 2009)。出生后的一年左右,婴儿们便能掌握他们语言的声音系统,再过几年之后,他们已经能与照料者交谈了。一直以来,这种非同寻常的、人类独有的习得语言的能力,即“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guage)——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诸如: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它如何运行?又如何演化?本文集讨论第三个问题:语言的演化。生成语法自20世纪中期诞生之初便对语言的演化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一点虽然有些异议,但却是事实。生成语法首次寻求为语言——语法——提供明晰的解释,即能够解释我们下文所说的语言的“基本特性”:语言是一个有限的计算系统,能够生成无限的表达式,每个表达式在语义-语用与感知运动系统(通俗来讲,即思维与声音)都可以得到确定的诠释。刚开始处理这个难题时,任务似乎令人难以招架。众多语言学者用了全身解数所构建出来的语法只能勉强覆盖语言事实,但却极其复杂,当时很清楚的一点是,它们是不具有可演化性的。正因如此,除有个别显著的例外,关于语言演化的讨论很少能够公之于世。那么,这些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首先,语言学理论更加成熟了。复杂的语言规则系统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大简化的、从演化进程来看似乎也是更为可信的解释。此后,与语言相关的一些重要的生物组分,它们的生物学和遗传学性质得以查明,尤其是负责发声学习与产出的“输入-输出”系统——它构成我们称之为“外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其性质我们已经基本清楚了。因此,我们可以有效地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聚焦于语言更为核心的特性,而将外化的感知运动系统先置之一旁。由于缺乏充足的证据,不少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尽管如此,语言学理论经历了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极大地澄清了对语言起源各方面的认识。特别是,我们如今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人类语言的关键部分——驱动语言句法的基本引擎——比几十年前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要简单得多。这对于演化生物学和语言学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欢迎的结果。生物学家们深知,“表型”(phenotype),字面意义即“表现出的形式”,它的定义越严格,我们对于表型如何演化的生物把握就越牢靠,人类与其他不具有语言的物种之间的区别就越容易找到。随着表型定义的改进,我们便可以着手解决从一开始就使达尔文主义解释一筹莫展的语言演化难题。这在很多文献中被称为“达尔文难题”或“华莱士难题”,后者是以自然选择演化的共同发现者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名字命名的它更为恰当。华莱士最早唤起人们注意,采取传统达尔文主义、适应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语言会遭遇很多困难,因为他观察不到任何一项生物功能是不具有语言的物种所不能完成的。语言对演化论的解释确实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达尔文式的思想一般要求演化是渐进的,即从某个远祖开始,经过一系列微小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动物都不具有语言,那么,语言看起来是一种生物跳跃(biological leap)现象,这违反了林奈(Linnaeus)和达尔文原则:自然无跃进(naturae non facit saltum),即“自然选择只能通过微小的、连续的变异发生,她不能出现跃迁,而只能以最短和最慢的步骤进行”(Darwin 1859, 194)。我们坚信,达尔文的连续论与变化之间的张力能够得到化解。这是本书的一个核心目标。
《笛卡尔语言学:理性主义思想史上的一章》
[美] 诺姆·乔姆斯基 著; 田启林 马军军 译
二十世纪杰出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的浓缩
语言的创造性现象对心灵科学至关重要
笛卡尔有可能不愿意让别人觉得他看起来是在用自然主义的方法来解释心灵。
笛卡尔试图用科学提供的方法,特别是接触力学所用到的方法,解释语言使用现象中的创造性。从接触力学的确定论角度审视,语言的创造性现象是荒诞的。于是笛卡尔推论说,如果科学无法解释这类现象,一定是因为某种非身体的东西发挥着作用。笛卡尔称之为“心灵”。
笛卡尔假设(但并没有经过论证)人人都知晓自己有心灵(按他的说法讲,人是理性的、思维的存在)。那么如何确定其它的存在(如类人类、动物或机器)是否也有心灵?他建议可以对他们进行提问或诱导他们说话,然后观察他们的语言行为。他认为,观察使用语言的方式足以能够确定你是在和人类而非僵尸、机器或动物交往。之所以足以能够确定,笛卡尔认为是由于人类使用语言时体现了创造性。他十分严谨地指出,他所说的人类包含各种智力的人,显然与教育程度或社会地位等无关。
但是,这种创造性不存在于其它生物体的行为和行动中,即使它们经过训练会发音或写字。这种创造性也不存在于机器中,即使这些机器已经内建或内置了发音或写字程序(或通过广义学习程序“学会”了发音或写字)。笛卡尔写道:
没有一种动物或机器,能像人类一样为了向他人表达思想而使用语词或把其他符号组合在一起。我们当然可以设想构造一台可以发声的机器,甚至发声的同时做出对应的肢体动作从而引发器官变化。……但我们不可想象这样的机器能像最愚笨的人那样把语词组合成不同的序列,从而对呈现的任何问题给出恰当的、有意义的回答。
我对笛卡尔的观点做一点解释。他注意到,不同于机器或动物,人可以组合生成无限多的语句,而且能让这些组合承载意义,恰当连贯地符合语篇语境的要求。
现实环境中可能没有任何东西导致这些语句出现。
《笛卡尔语言学:理性主义思想史上的一章》是乔姆斯基论述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学中的描写和解释;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在这部著作中,乔姆斯基把当代语言理论的根源追溯到17世纪。例如,有关“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设想其前身可以在法国“保尔・罗雅尔语法学者”中找到,现代语言学的其他重要观点可以溯源至笛卡尔,这些观点如人类先天就有语言原则的知识,借助天生的原则和结构,人的心灵能够从各种感官中吸取零散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 书单 | 50种语言学好书
书讯 |《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第4版)中译本出版
乔姆斯基合著新书《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中译本出版
书讯 |《我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与心智的隐匿复杂性》(Fauconnier & Turner)
书讯 | 《言辞之道研究》(格莱斯语言哲学名著)
书讯 | 《中国风土民俗汉英词典》
书讯 |《外国古代神话和史诗研究》
书讯 | 《语音类型》by 伊恩•麦迪森(Ian Maddieson)
书讯 |《中国传统译论文献汇编》(六卷本)
书讯 |《汉译汉化十三讲》(黄忠廉 崔雪波)
书讯 | 叶斯柏森《英语的成长和结构》中译本
访谈视频 | 乔姆斯基:语言最大的用途并不是交流
荐书 |《云室: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古诗》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研习君
推荐 | 肖桐、朱靖波著《机器翻译:基础与模型》
新书推荐
基础文献荐读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10.28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与
跨文化传播学研习者关注本公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