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小站

其他

大地之果|风土美食:开启味觉与文化的奇幻旅程

什么是风土美食?年初爆火全网的天水麻辣烫,又麻又辣的感官刺激让食客们欲罢不能,尽管川渝地区的麻辣风味已风靡各地,但甘肃麻辣烫仍能突破重围,凭借这一道美食吸引大家来到大西北品味美食,其中味美色佳的秘密之一就是“甘谷辣椒”。被称为“辣椒之乡”的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的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较少,辣椒作为茄科作物,喜温怕湿,甘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当地口感丰富、风味极佳的辣椒品质。甘谷辣椒独特的风味来自当地独特的气候与地理条件,本地风土给予了它区别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特风味。例如库尔勒香梨、五常大米、科尔沁肥牛这类一听就能勾起大家对美味体验的回忆,当有了产地名牌作为背书,大家便对食物有了信任和具体感知。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产品”【1】,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范,只有直接在原产地生产条件下的产品才能够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这一举措既保护了当地老品种的丰富性和纯度,又加深了消费者对原产地、对食材本身的认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土食材是土地孕育出的美好礼物,既凝结了当地风土特点,又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气息。在我国的广袤版图上,一路自西向东,随着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各地也形成了其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随着季节、时令,依山傍水,收获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7月1日 下午 5:44
其他

行动手册|一起对可持续餐厅发出灵魂拷问吧!

在完成《珠三角可持续饮食倡导:以餐厅为对象和支点(工作草案)》后,PDT持续展开对可持续餐厅的行动调查。我们观察了一些餐厅就可持续路径展开的实践,再结合既有的研究证据,尝试建构一个理解框架,以更好地想象可持续餐厅在中国土壤里可能生长成的样子。就此,我们将已有理论与餐厅的实践结合,《大地之果|可持续餐厅行动手册》便诞生了。点击图片
6月28日 下午 5:59
其他

大地之果|用戏剧打开餐饮中的食物教育:一日低碳小店长

你是否曾思考过这些问题:食物从哪里来?又该向哪里去?这些问题串联起的是食物的一生,也指向了整个食物系统的运作。在过去,为了回应餐厅这个环节在食物系统中的桥梁作用,我们从生产端出发,对珠三角的五家可持续餐厅进行了田野调查。本期,我们将从消费端切入,看看食物教育在餐厅一环中如何扇动翅膀,诱发食物系统的飓风。餐厅作为食物系统的中游,链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正是基于这一桥梁性的位置,它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采购和运营支持生产者,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带动消费者,展开食物教育,营造既环境友好又利于健康的饮食新风尚。在最近编写的《可持续餐厅行动手册》中,我们一直强调关系,餐厅与生产者的关系、餐厅与食客的关系,乃至这整个城乡网络。那是因为我们认为,食物系统转型的重点不在于单一环节,而是关系的改变,在于不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与带动。对于城市中的人们而言,如果能够重新链接与食物、自然、社区、自身的关系,也是高压城市生活中的一种慰藉。手册加速生产中
6月26日 下午 5:59
其他

小土豆的红薯国之旅正式启程

如果你也厌倦了平时快餐式的生活,期待探索更多的可持续饮食方式,欢迎来关注我们的同名小红书账号“PDT食物小站”,一起重新想象自己与食物、与气候、与大地的关系!编辑/排版|陈劲嘉插图/海报|卢彦忻
6月11日 下午 8:59
其他

沙龙回顾|对话可持续餐饮,共创一个好好吃饭的未来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找到一种既健康、环保又能够推动经营的餐饮模式?5月19日下午,由PDT食物小站发起,与三位联合主办方,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摆脱塑缚、华茻会,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气候变化下的可持续餐饮”对话沙龙。讲者们分享了有关可持续餐饮业的最新调研成果,和正在发生的可持续餐饮实践。
6月2日 下午 12:30
其他

大地之果|种菜吃饭,也能减少碳排放?

可持续餐饮对话沙龙倒计时|1天(活动详情见文末)餐饮对农食系统减排有什么意义?不在家做饭时,我们的饮食选择越来越丰富,和亲朋好友在外聚餐,打卡网红美食店,或者是点外卖的场景想必都不陌生。餐厅的食物从农田里生长和采摘后,经过简单的包装和加工,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或超市,再由餐厅采购并进行烹饪,最后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全程的碳排放我们日常是否思考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农食系统与气候变化紧密关联,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月18日 下午 5:02
其他

大地之果|探秘餐饮业的蔬食转型:洞悉顾客需求,打造多元化菜单

可持续餐饮对话沙龙倒计时|3天(活动详情见文末)谈到可持续饮食,植物性元素是一道绕不开的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甲烷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且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甲烷排放量趋势仍在上升[1],其中60%的甲烷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包括矿业开采、农业耕种和畜牧活动。吃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我们不希望以局限的视角来看待“素食”,或提倡某种单一的饮食模式,而是希望以一种包容、多元尝试的理念,增加多样蔬食摄入的比例,吃得开心,吃出健康,吃出环境友好!本期,让我们来看看PDT食物小站和华茻会在餐饮行业中关于餐饮蔬食转型的发现吧!
5月16日 下午 1:36
其他

大地之果|面包与粤菜中的可持续生活哲学

可持续餐饮对话沙龙倒计时|4天活动详情见文末幸福只给予懂得幸福的人。食物也是一样。从面包店到顺德私房菜,食物余味悠长。而让美食成为美食的关键是,人们可以更清晰地辨认它的形状与声音。本期,我们将一起走进那些致力于可持续餐饮的餐厅,看看他们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可持续理念的。从本地化的食材采购到社区参与,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食物,更是关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5月15日 下午 3:24
其他

大地之果|吃吃喝喝搞出来的塑料污染,终于有救了!

可持续餐饮对话沙龙倒计时|7天(活动详情见文末)从田间的塑料地膜,到食物运输、餐厅采购中出现的一系列塑料包装,“方便”的塑料制品已成为食物系统运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一时的方便背后却承载着后患无穷的环境问题。塑料垃圾分解需要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的时间,在环境中未分解的塑料会被流浪动物和鸟类、海洋动物等野生生物误食,在塑料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微塑料颗粒还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呼吸等途径重回人体,同时微塑料富集还会造成污染土壤、水源等生态问题。本期,让我们来看看“摆脱塑缚”在餐饮行业中关于减塑降排的发现吧!减塑的过程,可能不仅能够减少商家自身的一次性用品开支,还能在与消费者的积极互动中建立良好绿色的循环经济。
5月12日 下午 7:38
其他

大地之果|邻里、菜刀与生活实验

活动倒计时|8天文末有活动详细信息一间餐厅可以有多少种形态?取决于它的理念、价值和聚集起来的人群,答案也许可以有很多。有人通过社区艺术推动生态食材落地,也有人以餐厅为教具,通过身体力行的一小步帮助年轻的食客们在消费时多一些关乎饮食行为本身的思考。以大地之果为名,我们试图通过记录一些独特的餐厅经验。本期将尝试回答可持续餐饮可以有哪些模样,又正经历着哪些挑战。
5月11日 上午 10:15
其他

活动报名|气候变化下的可持续餐饮

气候变化下可持续餐饮:环境、健康、社区与经济在快节奏的当下,如果餐饮外食的消费是一种必然,我们能否仍然保留一个对健康与环境都更友好的选项?在千禾社区基金会支持下,PDT在去年开始了一场对可持续餐厅的田野调查——「大地之果」,通过这种更“亲密的观察”,我们希望找到一些餐厅实践,能够建立人与环境的联系,而非加深二者之间的鸿沟。令人欣喜地,我们找到了一些实践。这些餐厅并不“典型”,甚至还很难复制。但通过这些餐厅,我们能够窥见可持续餐厅在中国本土化的场景下可能生长成的样子——通过重塑“消费-劳动”关系找回让身体有所归依的社区感,通过负责任采购真正构建起餐厅与生产者的相互扶持的体系,通过与消费者互动促进食客的环境意识。这些都让餐厅成为回应气候变化的主体这件事变为可能。另外,在基于证据的调研中,我们与行业伙伴探索了餐厅在农食系统碳排放量级的分析、餐饮环节中具体环节(比如塑料使用)的环境影响分析、以及植物领先食物消费的经济前景,我们尝试将环境、社会、健康的可持续重新统一容纳在气候变化的容器之中。餐厅如何平衡环境与商业可持续?如何更好地发挥餐厅在食物系统的“支点”作用?如何撬动环境友好的农产品在供应链的比例?如何让消费者通过餐厅,进一步地了解环境与食物的关系?……「大地之果」
5月7日 下午 8:33
其他

活动推荐|4.20 不长毛面包节(上海)

这一天即将要发生的一点点狂欢的小事,十分期待你的参与。你也可以扫文末的二维码进群围观。特别感谢感谢联合宣传伙伴
4月15日 下午 6:20
其他

另一个餐桌|走,去昆明田间打个滚!

去年年末,PDT在昆明参加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社区实践交流会”。会后,我们来到了距离昆明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瓦恭村,学习了解沃柑与大麦的套种。前段时间,春分刚过,我们再次回到同一片土地,参加水稻旱作的春耕备耕活动。这是「另一个餐桌」踏出珠三角的第一步,也是向着土地的一次靠近。特约作者
3月25日 下午 6:30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工作坊招募|餐厅的“可持续”浓度,你说了算!

「大地之果」是什么?省流版:一群干饭选手希望世界上多一些餐厅可以提供好吃、健康又环境友善的食物,因此聚在一起,希望带来一些改变!正经版:餐厅是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地方饮食文化、人文情感、资源特色等元素的天然载体。「大地之果:可持续餐饮倡导」由食物小站发起,聚焦餐饮行业,挖掘具有在地性的、基于证据的可持续餐厅实践,并以餐厅为支点撬动消费者、食物生产者,共同促进食物系统减排和向“环境友好、健康膳食”模式转型的全链条参与。「可持续餐厅」
2月28日 下午 1:46
其他

大地之果 | 寻味顺德,人生、鱼生与“土食材”

在前两期「大地之果」可持续餐厅的田野调查行动中,我们走访了Perma朴门、小坡厨房与水水朝山,在供应链一端看见了关照食材的生产者与食物工作中具体的“人”。本期,PDT来到了顺德,走进了常满龙舟与桥珠印象。「大地之果」将从本地食材与食品安全的角度,继续拓展对于餐厅作为可持续的“对象和支点”的理解。顺德餐饮人有自己的自豪与坚守。村民在本地食材的制作过程中参与了哪些环节?鱼生作为一种顺德传统美食,在“可持续饮食”的一环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第四站:
2月1日 下午 9:23
其他

大地之果 | 在食物工作中,看见具体的“人”

在上一期「大地之果」可持续餐厅的田野调查行动中,我们走访了Perma朴门,从“面包即是生命”谈到了负责任采购,在供应链的一环溯源土地中的食材,看见了照顾食材的生产者。本期,我们将进入小坡厨房与水水朝山,继续拓展对于餐厅作为可持续的“对象和支点”的理解。在这里,食物与具体的“人”连接在了一起,食物工作的过程是一种内观,也是对外部真实世界的感知。正如水水朝山主理人所言,食物工作创造的价值就来自于地方的需求,而不是某一个想象中的远方。第二站:
1月30日 上午 10:57
其他

大地之果 | 可持续的餐厅长什么样子?是面包,也是生命的形状

pain)。所以把痛苦当面包吃就好。然后co就是一起,一起吃面包的人就是朋友,同甘共苦的朋友。“负责任采购,并不是采购完就结束了”朴门的负责任采购项目Care
1月28日 下午 9:00
其他

共创邀请函 | 另一个餐桌:本土气候友好饮食研究所

2022年伊始,PDT食物小站开启了项目「另一个餐桌」——旨在寻找一种既是自我照顾,也对环境友好的饮食方式。通过饮食作为切入口,让更多人关注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环境。我们找到了6位伙伴,通过实践者的眼睛拆解我们的吃饭日常,在土地、市场、厨房和餐桌等不同场景之间找到珠三角的本土化气候友好饮食。我们以最小的行动来回应气候变化,用可持续的眼光重新看待吃饭这件事,以看见食物为生活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正式开放招募,邀请珠三角以外对“吃饭”有自己的看法和行动的人,与我们一起创造出不被地域限制的气候友好饮食形态。关于本土气候友好饮食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用膳食转变回应健康与环境的双重挑战也是一道新命题。作为核心的工作方法论,食物小站对于“本土气候友好饮食”的理解和定义仍在不断充实和拓展,但我们认为它至少具备以下几点特质:(1)根植于已有的饮食传统,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文化背景;(2)回应至少一个食农系统在生产与消费链条上的碳排放环节;(3)促进一种整全的健康,包括营养健康、粮食公平、生产者的可持续生计等。行动回顾在过去两年里,我们从珠三角本土智慧出发,用有证可循的方法、贴近生活的语言,梳理了六个气候友好饮食原则,对背后所涉及的食物系统环节及环境影响进行了书写,同时还做了面向公众的展览、工作坊、互动艺术装置等。↓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工作草案发布 | 以餐厅为支点,撬动整个系统

在全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中,食物系统贡献了近三分之一,各界因而对食物系统的方方面面给予了高度关注,但餐厅这个场景往往被忽视。餐厅不仅仅作为食物消耗的重要场域,还在食物系统中扮演着“杠杆”的角色,它作为食物价值链的中游,是食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目前,餐厅在减排领域的潜力尚未得到足够的发掘,同时,可持续语言的“不接地气”使餐厅难以达成共同的可持续食物认知、餐厅对于可持续的理解和期待差异巨大,这成为了餐厅走向可持续模式的门槛。为促进餐饮业向“环境友好、健康膳食”的可持续模式转型,食物小站聚焦珠三角,展开对餐饮行业的研究与倡导工作:通过挖掘具有在地性的可持续餐厅实践,影响消费者的饮食选择,同时对上游供应商提出要求,促进食物系统减排和转型的全链条参与。为了让社会各界注意到餐饮业中的关键行动者的参与意愿和其改变的潜力,呼吁社会力量助力餐厅的可持续转型,最终使气候友好饮食成为可实践的本土知识,食物小站整理了在项目实践中的经验和数据,发布《珠三角可持续饮食倡导——以餐厅为对象和支点(工作草案)》,以展现项目的设计思路、成效和局限,并提出行动方向建议。我们欢迎各方的讨论与反馈,希望能促进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关键词:可持续餐饮,气候友好饮食,健康膳食,珠三角饮食文化,食物系统转型扫描二维码领取报告👇项目支持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基金会,新周刊,顺德大良美食旅游促进会传播支持CSR环球,红餐网,良食中国行动平台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工作坊回顾 | 除了"符号化"的可持续食物,我们还能吃什么?

在这篇文章开始前,请你用三秒联想一下“可持续”与“食物”,能想到什么?你的脑海中会不会跳出这些熟悉的配方:“植物基饮食”、“燕麦奶”、“食物浪费”.......现在,再让我们的思维聚焦在坐着家人的餐桌、过年过节的菜品,从“可持续”向外发散想象力,你又能想到什么?你有没有意识到,“可持续”不止能联想到上面的新兴词汇,还能联想到我们从小到大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食物。为了挖掘不同地域“可持续饮食”的多样性,前不久我们举办了“寻乡知味”线上工作坊,邀请食物小站秘书长褚裕与大家共同探讨传统饮食的经验与智慧,发现各地饮食的多样性,挖掘本地饮食文化中的“可持续基因”。珠三角的可持续传统饮食智慧食物小站立足于珠三角,在可持续饮食倡导的实践中,她们逐渐意识到,珠三角传统的饮食文化本身就具有可持续的特性。//
2023年10月6日
其他

演讲回顾 | 碳排焦虑的世界里,认真吃饭越来越重要

吃饭和气候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要环境又要健康,餐厅怎么让“吃”变得对气候更友好?可持续地吃和商业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吗?在可持续食物系统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餐饮人?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好好吃,爱地球”粤食粤低碳沙龙上,食物小站负责人褚裕以“珠三角餐饮的双碳参与”为主题进行演讲,从远景(世界)、中景(中国)、近景(珠三角)出发,给出了她对上面问题的理解,并呼吁餐饮业能够参与到食物系统的转型中来。同时,食物小站的工作草案《珠三角可持续饮食倡导:以餐厅为对象和支点》将于10月发布,届时欢迎各方的讨论与反馈。以下是这次演讲的回顾。第一部分:碳排焦虑的世界里,认真吃饭越来越重要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有许多不同领域,有些人致力于减缓气候变化,如减少工、农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森林、土地、海洋等储存温室气体的“容器”等;有些人努力使人类社会的运行适应气候变化,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海岸线等。这些领域的细分让我们用更加多元的视角看待气候变化。今天的沙龙在顺德举办,一个被称作“世界美食之都”的地方,所以我们尝试从食物的视角切入。在开始之前,我必须要承认我的紧张。隔行如隔山,PDT作为一个致力于从食物角度回应环境问题的组织,对于餐厅其实是陌生的。项目的调研工作是在疫情结束后启动的,我们面对的不只是餐厅流程上的碳排放,还有餐厅的商业运作、消费者的喜好、本地饮食文化、甚至餐厅与它的附近所形成的某种生态,这个视角上的交叉融合给我们的调研带来了很多复杂性,但我们认为理解这种复杂性正是行动所需要的。在座的都是拥有许多年餐饮经验的前辈,很感谢各位在项目调研阶段给予的支持,今天也希望能给大家交一份阶段性的作业。从SDG到双碳目标,都与食物息息相关食物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许多是与食物相关的,比如消除饥饿、健康与福祉、减少不平等、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等。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有关食物议题的转型措施也开始提上议程。在检索官方网站时,可以发现许多蛛丝马迹:首先是双碳政策,国家和消费者层面都在逐渐形成低碳的、绿色的和环境友好的意识。我们希望在国家层面能够更好地促进商家和消费者互动,助力双碳的实现,建设更加可持续的粮食系统。我们前期选择倡导对象时为什么选择餐饮业?正是因为餐饮业是这个体系的重要部分——在餐厅的日常运营中,涉及到选择供应链和链接消费者的场景。另外,商务部现在已经印发推动绿色餐饮发展的若干建议和意见,这是国家传达给餐饮业的信号。餐厅是食物价值链的中游,是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为了进一步挖掘餐厅在减排领域的潜力,这次项目中我们想要在餐饮业探索出本地化的可持续案例,把这一实践的经验融入更大的政策背景下,所以非常感谢大家加入我们。食物系统如何影响环境?食物系统产生的碳排放占全部温室气体的三分之一,即使对气候变化没有具体概念,我们也依然会很惊讶。我们会疑问,吃个饭而已,怎么产生这么多碳排放?这就涉及到从系统的角度看待食物——食物并不天然就是食物,或者说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跟食物最原本的样子有万水千山的距离。比如一个面包,面包不是天生就是面包,它成型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农业开始讲起。大家可以想象,食物种到地上之前会发生些什么?可能要砍伐森林,将其转化为农田来种小麦,而这片森林也是其它生物的栖息地,毁林会释放大量土地储存的碳。接下来,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整个种植过程中还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而农药和化肥的合成也涉及石油的参与。紧接着,这些小麦从大自然到作为小麦粉出现在厨房过程中又经过采摘、加工、包装和长途运输等一系列的过程,然后再在厨房经由面包师之手变成餐桌上的法棍,这个长长的过程意味着巨大的能量消耗。你以为这趟旅程就结束了吗?并没有,这之后会发生什么?食物浪费。这是PDT一直想要倡导的:食物浪费并不是道德问题,不只是浪费了他人辛苦的劳作这样简单的问题。首先,我们浪费的不仅是食物,还有随着食物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已消耗的资源。其次,处理浪费的食物也会造成污染。目前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以焚烧和填埋为主。焚烧时,垃圾的含水量非常高,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助燃剂。然而即使充分燃烧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另外,厨余会和其它垃圾产生(化学和物理)作用,这些作用后的物质有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当我们看到这个完整的流程之后,前面提到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是不是能变得更具体?环境与个体,不可忽视的健康影响为什么这次沙龙的主题是“好好吃,爱地球”?因为我们是地球这个系统的一部分。现在的食物体系运行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本身可以承载的范围,对我们的健康难道就没有影响吗?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且丰富的膳食,然而目前我们的饮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国居民平均每日肉类摄入量约126克,其中红肉摄入量占78.4%,是健星球健康膳食模式推荐量的7.1倍,是推荐上限的3.4倍[1],远远超过了健康边界,同时全谷物、蔬果类食物却达不到推荐摄入。失衡的膳食模式与饮食习惯不仅导致了逐年升高的慢性病患病率以及愈来愈年轻化的发病趋势,还为地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说:食物系统是改善人类健康、使地球环境可持续的强杠杆。我认为餐厅在食物系统中也扮演这样一个杠杆的角色。因此在PDT转型后的第一个项目中,我们想要倡导餐厅参与进来。第二部分:“利”“益”共生,可持续餐厅之路为什么关注餐厅?原因有二。一是因为餐厅向上面对供应链,它能够链接很多信息,比如:食物的生产、食物是怎么流通的、食物的种植方式是怎样的;餐厅的改变也能在过程中辐射给其他的行业相关方。二是因为餐厅同时又是面对大量消费者的场所,它的意义在于餐厅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还提供有乘以倍数的传播链。餐厅内提供的食物教育会让那些消费者在走出餐厅后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是一个每天重复发生的场景,它值得撬动。在环境与健康的双重挑战下,我们如何看待餐厅的参与和贡献?餐厅参与食物系统转型的项目在国外有非常成熟的案例,在项目前期我们参考了许多研究和报告。世界资源研究所已经产出了关于餐厅的文本,学习如营销、菜品设计、员工培训等等的内容。但是我们发现,类似这样的报告很多是基于北美的模式,比如它会要求餐厅提供素食的选项,但这种模式在国内本土去实践时,就是另外一种样子。所以在珠三角的餐厅,它们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者不符合这套标准?这些措施落地的难点是什么?让我和团队非常惊喜的是,一些餐厅的做法本身就已经很可持续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做法往往是自发生长的,来源于在地饮食文化,同时也因为它与餐厅利益、消费者喜好是正向的辅助关系,所以餐厅才会保留这些做法,唯一的“问题”是——它们不被冠上“可持续”这顶帽子。当然,我想这是我们这些环境工作者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挑战的是在餐厅转型上“One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工作坊招募 | 寻找本土美食中的可持续基因

曾经在一次食物共学活动中,有一位践行环保的同学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因为食堂的食物不好吃而丢掉它,算食物浪费吗?这个问题引人深思。理解和实践可持续,是否意味着我们要丢掉美味,像看卡路里一样,看着碳足迹吃饭?食物的美味、乡土、人情味是否真的与环保难以兼容?不论是异乡寻找到的家乡味道,还是旅行中挖掘的当地饮食,你是否也曾留意到其中既美味又可持续的特点?对于不那么可持续的部分,我们可以如何发挥创意进行调整?看到了这些优点和缺点,我们如何行动?是时候打破可持续食物“苦行僧”的形象了,也许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自己的食物记忆,挖掘出那些本土美食的可持续基因。寻找本土饮食中的可持续基因本周四晚七点半,XIN青萤实验室将与食物小站联合举办一次线上工作坊,与大家一同寻找本土美食中的可持续基因。通过食物小站在广州可持续实践的经验分享,我们将会了解他们如何挖掘珠三角美食中的可持续基因,创造出珠三角本土的“气候友好饮食原则”。我们也激情邀请大家加入,共创属于自己本地的可持续饮食方案。如果对以上议题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为了保证活动质量,本次活动仅开放20个名额,人满即止~食物小站正敞开怀抱,欢迎对探索本土化的可持续食物体系充满了想法和探索欲的小伙伴,加入我们成为“大地之果”项目的一份子!如果你着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项目背景和招募详情;如果你想慢慢来,可以先从这次工作坊开始!活动支持联合举办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大地之果」志愿者招募:可持续的根系,也许就在这些餐厅里

《这么近,那么远:个体要如何面对气候变化?》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了。我们共情受灾的人,却又常常在气候灾难面前深感无力。气候变化是何等宏大的命题,难道个体就只能困顿于此,没有行动的方向?在PDT看来,我们日常选择怎么“吃”,是一个重要的行动切面。但即使作为“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的倡导组织,PDT觉得用罗列数据和信息的方式并不足以让这个抽象的名词具体起来,而好的行动却恰恰要求具体。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粤食粤低碳 | 跟着美食地图一起尝尝气候友好的美味

食物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一日三餐,浸染其中我们吃的食物从哪儿来它们是如何种植的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进入市场又要通过什么样的烹制手法最后才到达我们的餐桌上而这期间产生的一系列消耗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你想过吗?说到餐桌上的绿色环保你是不是只能想到减少食物浪费事实上,食物的种植、加工、运输分销、制备、进食、厨余处理等环节也同样产生大量碳排放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参与到拯救气候危机的行动中来4月14日-4月23日“好好吃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珠三角社区可持续食物教育”工具包正式发布!

“在环境与健康的双重挑战下,我们希望重新审视珠三角的可持续食物教育。”3月9日,阳光透过窗子洒进Solmate有续的房间,不同背景的伙伴们正席地而坐,共同探讨着“可持续食物”的相关话题。来自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文静为我们介绍了基金会在食物议题的行动;菜市场经济学项目组成员、阅读推广人云欣分享了“菜市场经济学”;来自安膳德的褚学铭分享了长者膳食的现状和关于长者疾病的实验;PDT秘书长褚裕则带大家回顾了工具包的背景,将目光伸向食物背后的远方。这一天,是“珠三角社区可持续食物教育”工具包的线下发布会。由于名额有限,很多小伙伴未能来到现场,但没关系,今天我们的工具包在线上正式发布,大家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用于非营利用途并注明出处)。那么,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工具包吧!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珠三角社区食物可持续教育”工具包来啦!

2022年初,食物小站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了“珠三角地区社区可持续食物教育”项目,旨在聚焦珠三角地区城市社区场景,充分结合当地的饮食文化开展食物教育,通过开发可复制的珠三角地区社区食物教育课程,提高食物教育在社区工作层面的可及性,营造绿色低碳健康的饮食新风尚。我们在广州农林和素社街道开展了6场活动,并将活动内容开发成为可供社区使用的工具包。“食得健康,活到120岁!”食物小站在农林街道养生班开展最后一场活动时,阿姨们喊出了这句口号。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社区居民,尤其是长者们日常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向大家科普相关营养学知识,由此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帮助大家“食得健康”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普及“可持续”的理念,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减少食物浪费”,在举手之间,到底如何实践?我们带着类似的问题进入社区,在过去一年,与社工、居民、志愿者们一起开发出了面向珠三角社区的食物可持续教育课程。工具包涵盖如下三个部分:《社区可持续食物教育指导手册》,包含以“食物零浪费”与“长者健康膳食”为主题的六个活动教案;《食物零浪费锦囊》;《珠三角长者膳食指南》。现在,这套“珠三角社区食物可持续教育”工具包将正式在线下和大家见面了!如果你也是关注社区食物教育的伙伴,请查收这份邀请函👇亲爱的社区伙伴: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气候友好的密码,就藏在你的餐厅里 | “粤食粤低碳”合作餐厅招募

世界瞩目的米其林指南评选推出“绿星”荣誉,用以表彰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友好饮食”上作出积极响应和系统履行的餐厅。在其他国家,可持续餐饮机构评级标准也在逐步发展。京兆尹于2021年获颁中国首家“米其林绿星奖”餐厅。每周,你会有几次去餐厅吃饭?想和三两好友小聚,尝尝家里做不出的新鲜菜式?要么干脆是懒得自己动手,只消摇摇钱袋,遍地开花的餐馆便可让我们丰衣足食。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人的小小胃口汇聚成日益成熟的餐饮体系。我们坐进餐厅里点菜、等菜,身后一个巨大的泵也悄然开始运作,它从田野和养殖场里源源不断地抽取食材,加工成美食,再输送到一张张坐满食客的餐桌上。餐厅布置、服务员、摆在我们眼前的菜品,只是这一庞大系统关于人类的一面。故事的另一面嵌在自然里:来源于大自然的生命和能量正在这一系统里交换、流转。与此同时,当然,我们的选择也会经由这一系统返还给大自然——每一个关于吃什么、怎么吃的微小选择。每一间餐厅,正像这一庞大系统里的一个个忙碌的小单元,如果你不仅仅是餐厅的食客,更是一个经营者,那么你的选择会更大一些,影响也会更大一些。到底我们的选择会怎样影响大自然?媒介可能是一个个小小的空气分子。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会产生碳排;环节越复杂、使用的材料越多,碳排越高。人为增加的碳排越多,对于气候的扰动越大,并最终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带来日益频繁的气候灾异。一个显见的例子是,肉类生产其实是让动物们吃下植物,将其能量进一步转化为肉类,相比蔬果谷物而言,这需要更复杂的环节和更多的原料,碳排一般也高出许多。别小看“吃”带来的碳排,食物体系的六大环节的碳排放,包括农业、储存、运输、包装、加工、销售等,占据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另一个餐桌 | 气候变化带给每个人的风险并不均等,责任也是

历时半年,气候友好饮食的五条原则终于梳理、公布完毕!在这篇推文里,我们想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人吗?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今年的中秋月饼募集,很多月饼最后是给到了露宿者等弱势人群。平日里,PDT也有招募志愿者参与社工机构的街头派饭活动。街头派饭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餐具,有一次环卫工人还找到我们说:能不能提醒街友们吃完将饭盒丢进垃圾桶?乱丢饭盒的话,里面的厨余也乱撒,很难清理。这样来看,这种派饭活动未免也太不环境友好了,每次都产生大量塑料垃圾。但另一面,每一次派饭,街友们几乎都是抢着吃。和街友们聊天时,他们告诉我非常需要这样的营养餐饭。因为缺少收入,他们平时常吃的是馒头和泡面。可以注意到,“另一个餐桌”此前所招募、邀请的对话嘉宾,基本都是都市白领和大学生。我们也曾希望,气候友好饮食原则能够为所有人群所用,因此现有的受众面目显得过于单一、不够“多元”。我们想用一期关注露宿者的饮食,看看气候友好饮食原则如何能为他们所用。但走上街头之后,我的问题变为了:能够要求这些街友们遵循气候友好饮食原则吗?↑鉴定气候友好饮食的五个原则,一键翻转你的餐桌!↑答案是不能。有些人是有选择的,有些人是没选择的。而我们有的不仅是更多选择,还有更多责任。相比露宿者等边缘人群而言,都市中主流人群的日常娱乐和消费产生了更多的浪费、污染和碳排,这导致了气候变化的加速。然而,气候危机对于我们的影响却远远小于对于边缘群体的影响。“我们一如既往地消费,汲取和排放。可以说,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受到影响。”[1]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另一个餐桌 |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牛群,都与我有关

一个月前,“另一个餐桌”推出了知识推文,梳理食物体系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友好饮食的五个原则。我们很快便收到了批评。批评来自PDT的朋友Cocol。他认为,我们讨论食物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时,不该以牛作为“靶子”。回看推文,我们梳理了牛肉的全生命周期,也即一头牛跑过产业链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其中不仅包括人为因素,例如饲料的生产、运输,也包括牛自身的生命活动,如打嗝放屁。在同Cocol的对话中,我们从起初的十分不解,到最后完全理解、认同了Cocol的核心观点:牛没有错,错的是人类吃了太多肉,以及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来大批量地生产牛肉。其实,牛才是这一切的牺牲者。Cocol姐姐家养的小牛(封面图也是噢!)“我们往往将自然视为客体,外在于人类,于是,人类成为做出价值判断的主体。”当我们站在动物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食物系统,审视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故事便有了另一幅图景。这种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与Cocol的成长背景息息相关。成长于90年代的河南农村,那个时候人们与食物的关系要比今天更加亲密;同时,他也是一位回民。平时的生活里,Cocol是一个讲究吃的人,这种“讲究”不只是对于味道,还有食材、食物背后的文化,以及“从田野到餐桌”的整个食物体系的关注。可惜他最近因为身体原因,必须控制饮食,包括不能吃肉,于是,我们顺理成章地把他拉入了我们的“另一个餐桌”计划。这篇推文便是基于和Cocol的对话,以及从对话出发展开的补救式学习,而生成的对于“食物系统和气候变化”议题的重新理解,特别是,对于动物们在自然中的位置予以了更多理解和尊重。和Cocol的部分对话,我们同样录制了一期播客。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小宇宙或者喜马拉雅FM搜索“意义公园”收听。↓点击收听↓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新手社工”:与长者的实验性对话

2022年初,PDT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了“珠三角地区社区可持续食物教育”项目,旨在聚焦珠三角地区城市社区场景,充分结合当地的饮食文化开展食物教育,通过开发可复制的珠三角地区社区食物教育课程,提高食物教育在社区工作层面的可及性,营造绿色低碳健康的饮食新风尚。简单来说,PDT要在今年一年的时间里,以社区活动的形式,向长者科普健康膳食观念,倡导减少食物浪费行动,并从中总结课程教案与活动经验。8月30日,PDT在农林社区完成了最后一场活动。我们搭建了晚餐场景,并为大家提供“食材”来设计菜谱。长者们设计出了远超出我们想象的丰富美食,彼此交流分享,PDT的伙伴则从膳食均衡的角度给出建议。类似的活动,我们今年一共办了六场,主题从“健康早茶”到“食物浪费”,形式从工作坊到游园会,PDT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进入社区、与居民对话的方法。我们发现,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居民并非被动的接受者,而也是知识生产的主体。我们想趁这份在地经验还热乎着,由项目负责人CY掌勺,把它端上桌来与大家共飨。撰文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一块月饼的旅程:2022中秋募集回顾

今年的月饼募集已于上周末结束啦!48位捐赠者一共捐出了1525个月饼,由志愿者对接给了广州和东莞的12个社区。活动结束后,我们采访了1名捐赠者、2名志愿者、2名社区工作人员,还原出一个月饼从捐赠者到需要的人群手上的全过程。我们发现,月饼好像牵出了一条丝线,将原本分离的人们连结在了一起。接下来我们就跟着月饼,依次来拜访大家吧。一块月饼🥮的旅程,从被捐赠者寄出开始,那么就让我们先来听听捐赠者的讲述。咳咳,请注意,一块月饼🥮的旅程,就此出发!捐赠者:杏儿我叫杏儿,八零后,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一名婚姻家庭咨询师,两胎的宝妈,从2011年开始在广州不间断地参加着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我忘记了是在哪个群里或者是通过怎样的途径看到这个链接,看到的时候我觉得太好了。首先,因为我本身就在广东省,而且有能力去参加这个活动,其次,我觉得实在是很有意义。因为我知道身边很多人的月饼都是吃不完的,一旦过了中秋节就扔到垃圾桶里了,如果能有社区或者是有一些公益机构接收这些月饼,就可以物尽其用,资源分享,将这个爱心去继续传递出去。我觉得这年头,被浪费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单单只是食物,各式各样的东西被过度生产出来,但又浪费掉。所以这一次看到有月饼捐赠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任何的东西,如果能循环利用去到有意义的人的手里,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当我看到这个活动后,第一时间想到是自己家剩余的月饼,然后又想起我父母家也有一些没吃完的月饼,就一并拿过来,到楼下的快递驿站寄送到社区里去了。同时我也把这个链接转发到了公益群里,很高兴的是,公益群的小伙伴也都很积极的转发和参加这个活动。一块月饼的旅程(小张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鉴定气候友好饮食的五个原则,一键翻转你的餐桌!

在我发愁这篇推文要如何开头时,我的同事CY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化学家女士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刚准备享用,恍然察觉她加的是盐,而不是糖。化学家的本能使得她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添加其他物质,将咖啡的咸味转变为甜味。她加了各种各样的试剂,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咖啡的味道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奇怪。这时她的女儿走了过来,得知事情经过后,小女孩问她:“妈妈,你干吗不重倒一杯咖啡呢?”当她在怀特的随笔集《这就是纽约》中读到这篇故事的时候,“另一个餐桌”项目刚刚启动,大家正在思索它需要怎样一个名字。怀特在文章末尾写道:“这位女士的答案发人深省。世界的饮品如今当然味道发苦,我们日益依赖化学家和女巫医再现它的优良质地。但每次我思索加州理工学院的那些要素——阳光、海水、空气和岩石——我都会生出无聊的好奇,不是关于石中是否有针,而是壶中是否还有另一杯咖啡。”CY说,“随着气候变化、温度上升,植物中的营养素实际上在降低。当我们的餐桌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也许也应该思考另一个餐桌的可能性,趁我们还来得及。”“民以食为天”,在比喻义之外,“食”作为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与“天”构成着命运共同体,一如“餐桌”和其上的“咖啡”。
2022年9月8日
其他

另一个餐桌 | 和柚子乘坐食物飞毯漫游城乡

过去几个月,我们和Dani一起在菜市场寻找本地菜,和Astrid一起在办公室向食物浪费发起挑战,和怡如一起通过吃饭和身体重建联结……转眼间,“另一个餐桌”的旅程已经来到第四站。这次我们请到了柚子,跟着她一起做饭、种菜、造访生态农场,体验和真实的食物亲密接触的快乐。柚子也带我们反思了食物背后的城乡议题:与真实的食物割裂的同时,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也离真实的乡村越来越远。我们邀请播客“意义公园”,尝试以音频的形式记录了部分对话,欢迎登陆小宇宙、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搜索“意义公园”收听,和柚子一起乘坐食物飞毯漫游城乡。↓点击收听↓
2022年8月23日
其他

“探究健康餐盘真面目” 长者健康膳食游园会回顾

这是珠三角地区社区可持续食物教育在素社社区开展的第二次活动。继上次与耆趣台的街坊们开展了“减少食物浪费之肉菜保鲜秘诀”直播后,PDT又来到了素社的公益游园会,和长者们一起在游戏中找到更健康的吃法!快来看看活动亮点吧!PDT食物小站联手素社社工站来到海珠区开展“探究健康餐盘真面目”活动。在日常饮食中,到底怎样的餐盘才能算更健康呢?街坊参加活动清晨的社区街道餐盘真面目探寻这次主要活动是探寻餐盘的秘密,每一名志愿者都带着长者进行一个游戏:了解“给下列早中晚餐食物从健康到不健康的排序”。一共展示了两组,第一组是早餐的三张图,分别是:肠粉包油条(油炸的油条+高油高糖的酱汁),混酱猪肠粉(高油高糖且撒很多酱汁),鲜虾蛋肠(生抽,有一个蛋,三个虾和少量蔬菜)。滑动查看餐盘选项然后第二组是午餐的三张图,分别是:葱油面(基本全是面),云吞面(有肉类蛋白质),肉末拌面,搭配生菜(既有肉又有菜)。滑动查看餐盘选项那么,究竟哪个餐盘更健康呢?健康餐盘这时,健康餐盘的作用又来啦。志愿者们带领没有答对的朋友们进行健康膳食餐盘的讲解。大家做餐盘选择时,时常会碳水量“超标”,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健康早茶一加一”长者膳食活动回顾

这是珠三角地区社区可持续食物教育在农林社区开展的第二次活动。继上次和小朋友们开展了食物不浪费课堂后,PDT又来到了农林街道,和长者养生班擦出了火花~这是由农林街道社工站组织的有31位社区长者的兴趣小组,每周二自行组织开展养生学习,一起做毛巾操、耍太极、分享食谱、交流健康知识。这次PDT给养生班的长者们带来了什么新鲜知识呢?快来看看活动亮点吧!这次的活动主题是“健康早茶一加一”,导师阿沈带着15位“姐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一起了解在我们的日常场景中,怎样的膳食选择是更加适合长者的。健康早茶什么样第一个饮食场景是广州街坊们都不陌生的喝早茶,餐桌上摆满了常见的早茶菜品。大家分成了四组,每组4-6人,大家看着图片选择自己想要的餐点,并有志愿者“小妹”为大家下单。下单后,就到了评选环节,大家拿出自己的菜单,并解释为何这样选择。第一组组说,“我们选择了一碟肠粉,一碟白灼菜心,一碟虾饺,一碗养生粥和一碟五谷包,这样营养又够饱,而且品类多样。”第二组有来自湖南的伙伴,为了中和大家的口味,在6人6份的基础上,他们多加了一小碟辣椒。第三组的伙伴一下点了10份餐点!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了解,原来是出于“十全十美”,里面肉类居多。对长者来说,这样的搭配是否合理呢?这时,老师拿出了健康餐盘,与大家一起具体分析,大家的早茶的搭配是否合理,可以如何改善。营养小贴士
2022年7月5日
其他

吃饭吃成了机器人,怎么办?(含自救指南)

吃外卖对现代人来说大概是一件深入骨髓的事情了。居于城市的一隅,早上起来的第一声铃响常常来自外卖员。机械地打开外卖软件,点开那家名字都能倒背如流的餐厅,麻木地选几样菜品,下单、选择优惠券、支付……外卖员的工作是日复一日地送餐,我们的生活也成为了这流水线上的一环。精致的酒菜也好,需要二次加工的半成品也罢,在手机不断弹出的消息面前,它们的色香味都失去了“被品鉴”的可能性。生活压力、肥胖症、暴食症、厌食症……被压抑得无法喘息的我们“取消”了自己,又复制粘贴一般地“取消”了自己的每一顿饭,在异化中把生活变成了生存。图片来自网络我们时常感到困惑和无力,在这样的“外卖式”日常里,在每一顿饭的这十几到几十分钟里,我们是否还有找回“生活”的可能?大学生怡如正在探索的便是这样的问题。以下是她的自述。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里,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另一个餐桌 | 展览回顾:这道菜,网红餐厅永远比不过

就像没有一只小龙虾可以活着爬出湖北一样,也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离开广东。白切鸡、盐焗鸡、豉油鸡、猪肚鸡,广东人吃鸡可以半年不重样。而广东人对于一只鸡的最高赞美,大概就是“有鸡味”。对于识得本地味的老饕来说,远渡重洋而来的澳龙虽好,但还是郊区山林四处溜达的走地鸡更妙。能俘获广东人的鸡,只有生前自由奔跑过的走地鸡。/视觉中国陈晓卿说“一个地方的美食,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甚至精神信念。”千百年来,人们无论脚步走多远,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本地的这口鲜味,最是让人魂牵梦萦难以割舍。本地味,本质上来源于各种本地食材。今天,在各种精致饱满的精选食材的冲击下,这些本地食材低调藏身于城市角落的菜市场。被冷落的菜市场,其实是一座记录城市味觉与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的灵魂。/Unsplash菜市场flop了吗?古龙说:“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就放他进菜市场。”大概就是说,再萧索的人,只要一进菜市场,必然会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情。菜市场是城市中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夫集市者,市井之地也。这种“沉浸式烟火气”,是各种指尖上的App永远无法复刻的。为了重拾这种身边的烟火气,《新周刊》发起了一场“菜市场图鉴”线上征集活动。从红亮通透的番茄到金黄饱满的玉米,从生猛鲜活的大虾到难得一见的时鲜,英国的市场多莓果,昆明的市场左手买菜右手挑花,沿海地区五彩的鱼鲜为市场画出一道特殊的彩虹。读者镜头下的菜市场。/@曹曹曹小颖:《浆果自由》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种植生态,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也塑造了菜市场各异的形态。时至今日,尽管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动动手指就能收获全世界食材的高速互联网时代,但我们依然对菜市场怀有旧日的情怀。因为当我们失去了精心挑选食物的过程,当买菜这件事儿变成了一键加购,我们似乎也失去了认真对待这些食材的耐心。然而,这些珍贵的本地味道与生态正在消亡。提到消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面临灭绝的濒危动物,或者是2064年可能会消失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但离我们更近的“消亡”,其实在餐桌上。或许因为产量低,或许因为外表不够精致,或许因为有外来品种替代,那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本地育种,正从我们的餐桌、耕地和市场中慢慢消失。因此,在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周刊》与千禾社区基金会在城市中心搭建了“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被遗忘且特殊的生态博物馆。展览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中,我们以声音、图像以及互动式工坊,唤起人们对于本地食材的味觉记忆。展览中展示了沉浸式收音创作者“力狗白噪音”在大自然环境中收录的8段音频,为展览空间呈现了自然的音乐世界中的多样性。↑点击视频即可收听↑而菜市场中广泛而绚烂的生物多样性图谱,最终将以食物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餐桌与日常中。除了各地各色的在地食材展示外,观展者也能看到扎根于乡村的研究者是如何从源头保护在地食材的多样性。《流浪地球》中,为了确保地球的生态有朝一日可以重现,科学家在空间站冷藏了一亿颗种子,以防环境变化导致作物灭绝。这样宏大的“种子计划”,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中也有科普性的展示——各地的“种子银行”。展览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以本次展出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四个纳西传统村落为例,在农民种子网络的推动下,当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区种子库。村民和社区之间,也会互相组织交换种子,来保持育种的多样性与活性。或许在今天,某些育种会因为经济效益或性价比的原因,逐渐被大众所遗忘。种子资源的迅速流失和基因窄化正在悄悄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未来,让我们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条件下变得束手无策。而“种子银行”的存在,确保了永远会为这些原始种苗保留一方天地。当有朝一日我们需要时,它们依然存在。吃“剩饭”,不丢人用建设“种子银行”的方式来保护生态多样性,或许看起来离日常生活有些遥远。但普通人也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现场,《新周刊》联合PDT食物小站提出了用“另一个餐桌”来做一个气候友好型吃货。在“另一个餐桌声音互动式工作坊”,参与者可以听到每一种食物的声音,从“生态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两个角度,探索现代生活里食物的意义。在工作坊中,一位女孩惊讶地发现牛肉丸传出的声音竟然是牛放屁的声音,经过工作人员讲解后,她了解到因为牛肉这类红肉,会在养殖、生产、运输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在“另一个餐桌声音互动式工作坊”中,一位女孩子在听牛肉丸传出的声音。在食用这些美味时,我们往往会选择性忽略美味背后的代价。碳排放远不只燃油,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环境署估算,各环节的食物浪费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有关。同时,食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量每年高达9164.62万吨,因食物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1亿吨。在城市中,食品消费是城市碳足迹的最大来源之一。这也是“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提倡在地食物的原因,本地食物比起外地的食物,因运输距离短,所产生碳排放更少,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本地菜农,都更加友好。因此,减少食物浪费、优先选择本地当季的食材、少吃肉、吃多样的好肉,这些简单的改变,就能让我们的餐桌对环境更加友好。在“另一个餐桌”讨论中,参与者也纷纷分享如何让“吃”这件事更加可持续。有人建立一个食物共享群组,将自己吃不完的大包装食物share给其他人;有人去菜市场会优先光顾标志着“本地农产品”的摊位;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将自己认为不错的本地乳企分享给好友;甚至有一位亲自在农场进行生态种植了几年的“老手”。还有人表示,本地种植和收获的蔬果通常有更多的成熟时间,自然成熟的蔬果汁水,让人难以拒绝。种种讨论与举措让我们意识到:吃货,也可以改变世界。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会怎样?5月29日,我们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中开展了一次“儿童绘本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千禾社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了《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如果我们吞掉了南北极的最后一块冰,如果我们捕完了海洋里的最后一条鱼,如果我们喝干了最后一条河里的最后一滴干净的水。当大树变成了树桩,企鹅倒在一边,鱼儿一条不剩,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孩子们被绘本中所描述的世界所吸引,专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展开了自己的想象。面对这些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保护地球的想法。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现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述绘本里的世界。通过绘本中多彩的画面和假设性的疑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我们继续任由食物被浪费、物种被消亡,那么这些画面也许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场景。我们究竟会不会把地球吃掉?这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态度。在物流链条不那么发达的过去,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用耕地里长出的作物,吃了一代又一代,正是有边界的食材选择造就了如今这个令人着迷的本地饮食文化。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现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述绘本里的世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环境与资源问题频发的年代,我们更希望让每一餐、每一份食材都有所归属。正因如此,《新周刊》才在城市中心搭建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菜市场”博物馆。当然,倡导低碳、气候友好型饮食,不止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月3日,本次展览结束后,《新周刊》会将本次展出的展品收藏于千禾社区基金会设立的“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点。让特殊的“菜市场”回归市井,继续向社区街坊科普“吃饭这件小事”。地球未来的变化,其实就在普通人的一蔬一饭之间。如同我们的父辈一般,我们也可以用本地、低碳排的食材,创造出属于这一代人自己的文化。
2022年6月7日
其他

另一个餐桌 | 办公室篇:“摸鱼”摸出个持续

“当人们无需体验种粮食的辛苦,无需体验将食材变成食物的过程,获取食物的方式变得一键触达,那么人们便容易忽视食物的价值,从而不觉得浪费是一种价值毁灭。”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推荐收藏!如何看待食物浪费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一篇基于科学证据的解读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变地球环境现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我们个人也可以通过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减少碳排放来回应气候变化。提到饮食中的碳排放,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肉类的生产、食材的运输中产生的碳排放。但事实上,被浪费掉的食物也会产生碳排放,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01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另一个餐桌 | 如何气候友好地逛菜市场?收下这篇行动攻略

潮汕番茄像不像大蒜和西红柿的私生子?10元一斤有点小贵,但是味道特别正!长得也很有喜感~爱了爱了薄荷木耳腐竹凉拌菜原料:云南金平特产野生木耳,野生菌,纯手工黑豆腐竹,广州本地薄荷Dani's
2022年4月6日
其他

活动回顾 | 逃离枯燥的课堂,关于食物浪费,小学生有话要说!

一周前,PDT来到农林街社工服务站开展“惜食小达人”活动,导师阿沈带着6位小学生一起认识食物浪费,学习延长食物储存的方法。作为小学生,我有话说!为了让大家了解生活中食物浪费的现象,阿沈老师并没有选择传统课堂里“我讲你听”的方式,而是鼓励大家从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视角,来思考这件事——我平常会买什么食物?零食吗?还是也会和大人去菜市场?买了之后有吃完吗?吃不完时家里是怎么处理的?经过一轮的思考与讨论,大家发现,即使是作为小学生,也能看到许多浪费的场景——因为包装好看买回来的大包零食,可能尝两口后觉得不好吃而丢弃;家里的餐桌上,有时会因为不合胃口,而浪费掉碗里的食物;有时候也许是“眼睛大胃口小”,看到好吃的食物就想多要,但没有预估好自己的食量,而产生浪费。了解了自己身边的浪费,那么为什么要在乎被浪费的食物呢?阿沈老师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了视频。大家从视频中了解到食物浪费的现状与后果,谁也不想成为视频中的浪费大王。那怎样可以成为珍惜粮食的粮食精灵呢?阿沈老师用思维导图形式引导大家开始思考。大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蒙眼打开五感,挑出“坏食物”在过程中我们发现,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食物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我们常吃的食物,如何能辨别呢?首先是通过保质期,大家掏出了提前准备的零食包装袋,找到生产日期,并计算保质期时限,然后按到期的时间给这些食物排队。那么非包装食品呢?除了眼睛看到的腐烂,阿沈老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大家蒙着眼睛,通过其他感官来辨别,比如去闻油脂腐败的味道,去触摸发硬的面包——这些都是实用快捷的好办法!最后,一起来看看大家在活动中总结的收获吧!我的减少浪费小锦囊🛒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另一个餐桌」项目招募 | 人生这8万顿饭,有多少种可能性?

如果用八十年来算,每天吃三顿你一生会吃87600顿饭如果每一次吃饭都能有一些新的连接与发现生活与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吃饭,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动作:可以是从点外卖的时候在指尖开始,伴着一集综艺,以一次性筷子落到垃圾桶里为结束;也可以是从下班时路过市场开始,混杂着砧板的声音和油烟,在室友或者家人的沉默里结束;当然也可以是从坐在饭桌端着碗开始,家人把一道道准备好的菜放在眼前,在哗啦啦的洗碗声里结束。不知道你有没有哪一次拿起筷子的时候,头脑里闪过一个想法,吃饭,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吗?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PDT招募|“靠天吃饭的丰收”丰年庆体验官邀请函

丰年庆本月底(11月27日-28日)就是第五届丰年庆啦——快来和我们一起庆祝这个丰收的季节吧!2019丰年庆照片(点击图片阅读丰年庆活动详情)回顾前四届,丰年庆呈现了许多“农”的美好与想象。来到2021年,在疫情与极端气候的警醒中,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够看见——小农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挑战,并在气候议题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围绕着这样的思考,2021年丰年庆将以交流会+论坛、现场展览、生态农墟等丰富的形式呈现,需要志愿者与我们同行,集合众人之力,共同打造这一年终盛事。*引用自城乡豐年慶作者TT的描述往年丰年庆照片(点击图片阅读2020丰年庆活动回顾)无论你是对食物、环境、自然、农业、社区、公益,还是对可持续生活感兴趣,都能在这里找到你的小天地。PDT食物小站也会有自己的食物银行摊位。带上你的味蕾和好奇心,来体验摆摊和逛摊位的乐趣吧!届时更有“可持续设计“伙伴加盟,手把手教你把闲置T恤变身创意环保袋!环境友好型废旧T恤改造活动如果你是认真生活好好吃饭的实践者,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共同实践的伙伴和邻居,听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热爱美食,追求健康的食物,在这里你可以和小农面对面,了解食物的来龙去脉,get到最实在的健康食物干货。如果你认同可持续生活理念,在这里你可以遇见对食物和地球负责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找到一起行动的伙伴与社群。如果生长在城市里的你好像除了菜市场超市餐厅,没有其他机会遇见食物和土地,这里是你入门(zhong
2021年11月17日
其他

PDT特辑 | 吃饭如何影响环境?

https://new.qq.com/omn/20210513/20210513A0BE3G00.html4.
2021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