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 | 《格言联璧》⑫——心平气和是修行

灵隐寺 2024-03-19

阅读 | 《格言联璧》①——读书明理德为先

阅读 | 《格言联璧》②——明理善思惟

阅读 | 《格言联璧》③——涵育以养深

阅读 | 《格言联璧》④——大事难事看担当

阅读 | 《格言联璧》⑤——佛子的脚跟立定处

阅读 | 《格言联璧》⑥——勤学好问 务实耐久

阅读 | 《格言联璧》⑦——闭口藏舌 修行第一方

阅读 | 《格言联璧》⑧——减嗜少欲 戒除烦恼

阅读 | 《格言联璧》⑨——德生卑退 福生清俭

阅读 | 《格言联璧》⑩——敦品励学 持己以正

阅读 | 《格言联璧》⑪——珍惜福报 累积阴德


我们今天学习《格言联璧》处事类的格言。所谓“处事”,如《左传》云:“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此句的意思是,周公制订周礼说,礼仪用来观察德行,德行用来处理事情。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格言联璧》


这则格言告诉我们:处理难以处理的事情,更需要从宽;对待难以相处的人,更需要宽厚;处理十分紧急的事情,更需要舒缓;处理至关重大的事情,更需要心平气和;身处疑难的境地,更需要胸中坦然,心无牵挂。


宽、厚、缓、平、无意,这些都是我们处理事情时应有的心态。心态好,一切都不是问题。因此,遇到事情,先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理棘手的事情,我们更应该放宽心怀,抛开得失之心,勇于接纳事情的好坏。事情越棘手,越要宽容对待、欢喜接纳。



“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位老人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天,他的一匹马跑到了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找不回来。人们因此都来安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丢失的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


因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又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又前来安慰他,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死了好多人。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结果保全了性命。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十全十美,凡事只求半顺心就好。遇到难处理的事情,用智慧安心,心量拓宽;用慈心对人,心平气和。难,不等于不能。把处理棘手之事当作修行,突破自己,积极面对,成就我们的道德人品。古德云:


必有容,德乃大;

必有忍,事乃济。


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凡事发起利益众生的心,心甘情愿为众生服务,再难的事也难不倒自己。坚持、忍耐、欢喜,“无尽众生无尽愿,一肩挑起莫踌躇。”偈勉:


难非不可能,面对须淡定。

念佛开智慧,悲心皆包容。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智慧安心,开拓心怀,以德行为本,处难处之事。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这是说对待难以相处的人,要宽容厚道,不刻薄,能容人。


我们不但要和自己投缘对意的人相处得好,即使是对自己不友好的人,也要能放下芥蒂,和谐相处。


遇到难以相处的人,要多一点理解和包容。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人人都能当宰相,但人人都应培养这种胸怀和气量。唯有宽厚的心怀才可以兼容万事万物,同各种各样的人友好相处。



一则小故事


有个小和尚,烦恼习气特别重,爱抱怨不高兴,更不会和人相处,他自己也很苦恼。


于是,他就去请教他的师父:“师父,我为什么那么多烦恼,大家为什么都不喜欢我呢?”


老和尚让小和尚取来装咸盐的罐子,舀了一勺盐放到装着水的杯子里,让小和尚喝下去。


小和尚只是尝了一口,就咧着嘴说:“又苦又咸不能喝。”


老和尚又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湖泊说:“你再舀一勺盐放到湖里,然后再尝尝湖水什么味道。”


小和尚照着做了,回来说:“湖水喝起来很清凉爽口。”


老和尚问:“还有咸味儿吗?”

小和尚说:“没有。”


接着,老和尚语重心长地说:“同样的一勺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倒进杯子里很咸,撒进湖水里很淡。这说明容量很重要。”


盐就好比我们这一生要吃的苦,要受的罪,要遇到的麻烦事。是咸是淡,是苦是甜,取决于我们心量的大小。当你痛苦的时候,只要开阔自己的心胸,人生的滋味就会完全不同。因此,不要只做一只小小的杯子,要放开心怀,努力去做一个风景旖旎的湖泊!




有位法师很睿智,问信众吃什么最有营养。大家回答不一,众说纷纭。法师言:“止,止,不要再说了,我告诉大家答案吧!吃亏是营养中的营养,吃亏是福。大家愿意不愿意吃亏?”大家异口同声说到:“愿意!”你不妨用此法,和难相处的人试一试。


菩萨发心: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因此,“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对恶人都不舍弃,要度他成佛,和难相处的人相处还有什么困难呢?


只需要依佛的教修智慧,培养自己的慈心、悲心、平等心,对人越宽厚越能积聚自己的福报。偈勉: 


无论与谁相遇时,谦下宽厚以相处。

珍惜犹如摩尼宝,为利有情安乐住。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非常紧急的事该怎么办呢?这句格言告诉我们,越是万分紧急的事,越要学会沉住气,深思熟虑,不急不躁,从容处理。


《格言联璧》中又言:“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这是说事情已经很紧急了,倘若处理的人不能定下心来,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反而容易出错。因此,越是紧急的事情,越不能急于求成。应当沉稳处理,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心浮气躁,匆忙仓促,难免会有疏漏。


《格言联璧》中又言:“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对于手中紧急待办的事情,千万不要急躁,应该沉下心来,谨慎周密地思考斟酌;对于已经考虑成熟的问题,千万不要延缓,应该横下心来,果断地实施解决。



一则小故事


有一个非常有钱但缺少智慧的愚人,到处求智慧。有一天他来到寺院里对法师说:“师父,您能把智慧卖给我吗?”


法师说:“我的智慧很贵,一句话值一千两银子。”


愚人说:“只要能有智慧,我愿意花钱买。”


法师说:“我现在教你智慧。遇到困难、麻烦,想不通的时候,别着急,不要马上处。向前走三步,向后退三步,念句阿弥陀佛。这样往返三次,就可以得到智慧了。”


这个愚人说:“这么简单啊!”


法师说:“是,就这么简单!你先回家吧,遇事看看效果怎样。银子以后再说!”


愚人回到家里已是夜晚,昏暗中发现妻子和一个人躺在床上。他顿时怒火燃烧,心想:我的妻子怎么会和别人睡在一张床上?气急之下,他找来菜刀就要去杀那个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突然想起法师教的智慧:遇到想不通的事,不要着急。向前走三步,向后退三步,连着往返三次,念句阿弥陀佛。想着想着,他便照着做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脚步声惊醒了熟睡中的妻子和另外那个人。只听有声音:说:“弟弟,你回来了!深更半夜在干嘛?“


他一听,恍然大悟:这是姐姐的声音啊!原来愚人的姐姐怕他的妻子寂寞,所以专程前来陪伴。


他顿感惭愧万分,心想:如果不是求来的智慧,差点把亲姐姐给杀了!没有智慧,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如格言所说:“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我们真能将这种智慧付诸于实践,指导解决生活、学习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人生自然可以消灾吉祥,清净安乐!偈勉:


急事从容莫着急,一句弥陀有主意。

智慧在心应万变,不急不躁须练习。




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越是处理重大的事情,越在紧要关头,越要镇定,心平气和。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自平常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训练有素,在变故来临之际,才不会惊慌失措没了主意,才能有举重若轻的胆魄和实力。


心平气和


说到心平气和,讲一个发生在五台山如瑞法师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如瑞法师说:我出家不久,有一次专门去拜访一位老法师,当时心想,老法师八十多岁高龄,修行一辈子,肯定有修行窍诀。求求法,让自己早点得成就!


想到这里,我虔诚恭敬地顶礼:“弟子祈请老法师开示最上修行窍诀。”


老法师听后笑笑言:“惭愧,惭愧!我这一辈子就修个心平气和,都这把年纪了,也没修彻底。”


听到老法师说这样的话,我真感觉有些失望,心想:这心平气和,还要修一辈子?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才知道“心平气和”这四个字,还真不好修。



清代朝廷所派驻台湾的巡抚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成的。刘铭传能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人。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


到了约定的时间,曾国藩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自己却在暗中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


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着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里的字画内容,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巡抚。


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耐性的人很难心平气和,不心平气和就难坚毅持久,不能坚持就难成就大事。




身为佛子,要常念佛训练自己的心。心定能转境,心乱被境转。因此,如果希望自己能有作为,或想提升生命的质量,有利于身心健康,不妨修修心平气和。如此才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理事情。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把祥和带到哪里,利益身边的每一位众生!偈勉:


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事情。

做到有事成无事,操心用心不累心。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这句话是说:人生遭遇到疑虑困惑的时候,我们更要胸中坦然,平静面对,心无所系。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席地而坐,看那悠闲无心的白云漂浮涌起。


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气馁,更不能放弃。要懂得顺势而为,低谷时潜龙勿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要用一种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笑看人生。


我们来看看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经历,了解一下他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心境。



憨山大师三十七岁那年,赴山东崂山结安居。当时的皇太后送三千两黄金为大师建寺居住。


神宗皇帝不满皇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故意迁罪于大师,以私自创建寺院的罪名将其充军至广东雷州。


行经南京时,憨山大师的母亲迎于江上。母子相见,甚是欢喜,没有丝亳的忧虑。大师开口问道:“母亲!当您听到儿子面临生死大事时,难道一点都不忧虑吗?”


他的母亲说道:“生死是既定的因缘,我自己一大把年纪了,都不曾忧虑,又何忧于你呢?”母亲再三叮嘱大师要以道自爱尊重,不必挂念亲情。


憨山大师感动地说:“如果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有您这样的见解,哪里不能顿尽生死之情呢?"言下之意,流转生死都是因为恩爱缠绕,若能放下,就能解脱。


憨山大师到达雷州时,恰逢灾荒,饿死者无数,他立即发动群众掩埋尸体,并启建济度道场。当地的官民仰慕大师的学问道德,经常有人前来拜访。大师身穿囚衣仍为众说法,追随他学佛悟道者众多,由此开创了岭南的佛教风气。


憨山大师身处逆境,置生死荣辱于度外,和百姓患难与共,时刻不忘用佛法济度有情,安慰人心,实在值得我们后辈赞叹与学习!




如果我们遇到障缘,无论身体的、心理的、或是外缘环境的,要学会淡然面对,不退失信心。让念头回到最初发心的原点上,不忘初心,向古大德学习,经得起考验,永远向前!偈勉:


人到无奈练心境,云起云落参人生。

笑看多少愚痴事,凄凄惨惨错用心。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

☀学处学处 | 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学处 | 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学处 | 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专为盲人说的一种法门
学处 | 何为慈悲 你真的会运用慈悲吗学处 | 没钱布施供养怎么办
学处 | 依《普门品》建立佛教信仰
学处 | 如何依《普门品》修学

☀观照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
观照 | 钱财应向何处求
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 | 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
观照 | 幽默的妙用
观照 | 佛教重阳 孝亲报恩
观照 | 跟着佛菩萨学习慈悲
观照 | 普门精神在工作中的大作用

☀常识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心经》
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金刚经》常识 | 千手千眼观音与四十二手眼观音

☀分享分享 | 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
分享 | 感受与感恩分享 |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分享 |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分享 | 找寻回家之路
分享 | 三支清香

☀赏析赏析 |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地藏菩萨的诗赏析 | 文人诗词中的月与禅
赏析 | 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香花清供图
赏析 | 灵隐寺祖师契嵩禅师的诗歌意境
赏析 | 杭州佛学院毕业生乾德的工笔画赏析 | 白居易《冷泉亭记》赏析 | 敦煌壁画里的重阳节赏析 | 敦煌莫高窟历代观音菩萨画像



编辑 | 妙莲

责编 | 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