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 | 《格言联璧》⑬——严于律己 慈心包容

灵隐寺 2024-03-19




往期回顾


阅读 | 《格言联璧》①——读书明理德为先

阅读 | 《格言联璧》②——明理善思惟

阅读 | 《格言联璧》③——涵育以养深

阅读 | 《格言联璧》④——大事难事看担当

阅读 | 《格言联璧》⑤——佛子的脚跟立定处

阅读 | 《格言联璧》⑥——勤学好问 务实耐久

阅读 | 《格言联璧》⑦——闭口藏舌 修行第一方

阅读 | 《格言联璧》⑧——减嗜少欲 戒除烦恼

阅读 | 《格言联璧》⑨——德生卑退 福生清俭

阅读 | 《格言联璧》⑩——敦品励学 持己以正

阅读 | 《格言联璧》⑪——珍惜福报 累积阴德

阅读 | 《格言联璧》⑫——心平气和是修行


《格言联壁》所讲的智慧处世之道:宽、厚、缓、平、无意。真能保持这五种心态,相信一切事都好办,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在接人待物方面,我们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

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

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格言联璧》



所谓“持己”,也称持身,亦即修持自身。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修持自己,应当在没有过失中尽量找过失。这样不但可以增进道德修养,而且能够避免灾祸忧患。对待他人,即使对方有过失和不足,也要尽力找到对方的长处,包容他的过失。这样做不但自己存心厚道,也能化解怨结矛盾。


古训有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正是对以上格言最好的诠释。所谓“严于律己”,是说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约束力。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如拘留孙佛的教诫偈中所说:“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所谓“宽以待人”,是指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以宽容心对待别人。不挑剔别人的过错,不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要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弘一律师说:“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是律人。有些人学了戒律,便拿来律人,这就错了。记得我在年少时……净说人家的不对。那时我还有个老表哥,一天他用手指指我说:‘你先说说你自个儿!’”



《宋史》记载的故事


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位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儿,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


侍卫在旁边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二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宮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君臣之间的一场紧张,就这样化解了。



以上所说告诉我们: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勤于反省。知道自己有不足,就要精勤努力,不错过点滴进步的机会。对待他人要宽厚包容,只看别人的长处,只记别人的好事,不要求全责备,善于化解矛盾,和众生广结善缘,成就福德智慧。


严于律己是本分,慈心对人学包容。

一生但须认真做,常念弥陀在心中。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格言联璧》


人生在世若被毁谤,应该如何止息呢?只有不去辩解。如何制止怨恨呢?只有不去争论。又一则类似的格言: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意思是说,别人毁谤我,与其和他辩解,不如宽忍他。别人欺负侮辱我,与其提防,不如化解。此则格言同样是在教导我们:若遇毁谤,要用智慧面对此等不好的境缘。前一则格言着重从事相上来说,而这一则更加深入,让我们明白道理,调整好心态,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别人毁谤自己,与其据理力争,不如敞开心怀包容对方。无端的诽谤是无法改变事实真相的,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相反,那些制造事端的人因为不明白因果道理,造作恶业,将来必定会有不好的果报。因此,我们怜悯他都来不及,还怎能责怪呢?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还从己堕;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摘自《四十二章经》


佛陀告诉我们:恶人要害贤者,就像朝天上吐唾沫,不但吐不到天上,反而会掉下来,落在自己的脸上。再比如逆风扫地,尘土只会落到自己的身上。圣贤是不可以毁谤的,否则最终伤害的只是自己。


明白因果道理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我们还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常常反省自己,培养慈心,增进德行,从内心彻底化解对立。以这样的心态接人待物,即使是冤家对头也没有不被感化的。




广钦老和尚曾经在山中岩洞潜修十三年,一直到有所证悟后才回寺院。尔后,老和尚要求守大殿,每天晚上在大殿里禅坐不卧。


一天,监院和香灯师召集大家说,昨天晚上大殿的功德箱被盗了。听了这话,大家想不明白,以前夜里没人看守大殿,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而现在有老和尚守大殿了,反而出现被盗的事情。自然,大家都怀疑广钦老和尚。即使他没有偷,也是有责任的。


大家对老和尚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変,心想这个住山洞十三年,曾降伏老虎的修行人,居然还能做出这等事,内心都很鄙视他。


对此,老和尚没有为自己做任何的辨解,好像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集合大家宣布,压根儿就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上次那么说,只是为了考验一下老和尚的修行功夫而已。



在修行人的眼中,诽谤、毁辱、恶言乃至于打骂,都如同甘露般有益于身心,是修行的增上缘,是成就自己的善知识。一位真正的修行者,定然不会因为境界的好坏而生起怨恨或是亲爱之心。这份洒脱与自在来自于对佛法的体证,慈悲与忍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从他谤,任他诽,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永嘉大师证道歌》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

☀学处学处 | 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学处 | 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专为盲人说的一种法门
学处 | 何为慈悲 你真的会运用慈悲吗学处 | 没钱布施供养怎么办
学处 | 依《普门品》建立佛教信仰
学处 | 如何依《普门品》修学
学处 | 佛教反对拥有财富吗——用“双眼”积累福德资粮

☀观照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
观照 | 钱财应向何处求
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 | 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
观照 | 幽默的妙用
观照 | 佛教重阳 孝亲报恩
观照 | 跟着佛菩萨学习慈悲
观照 | 普门精神在工作中的大作用

☀常识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心经》
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金刚经》常识 | 千手千眼观音与四十二手眼观音

☀分享分享 | 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分享 |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分享 |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分享 | 找寻回家之路
分享 | 三支清香
分享 | 我们都是有缘人

☀赏析赏析 |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地藏菩萨的诗赏析 | 文人诗词中的月与禅
赏析 | 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香花清供图
赏析 | 灵隐寺祖师契嵩禅师的诗歌意境
赏析 | 杭州佛学院毕业生乾德的工笔画赏析 | 白居易《冷泉亭记》赏析 | 敦煌壁画里的重阳节赏析 | 敦煌莫高窟历代观音菩萨画像



编辑 | 妙莲

责编 | 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