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 | 《格言联璧》⑯——涉世以慎言为先

灵隐寺 2024-03-19



往期回顾


阅读 | 《格言联璧》①——读书明理德为先

阅读 | 《格言联璧》②——明理善思惟

阅读 | 《格言联璧》③——涵育以养深

阅读 | 《格言联璧》④——大事难事看担当

阅读 | 《格言联璧》⑤——佛子的脚跟立定处

阅读 | 《格言联璧》⑥——勤学好问 务实耐久

阅读 | 《格言联璧》⑦——闭口藏舌 修行第一方

阅读 | 《格言联璧》⑧——减嗜少欲 戒除烦恼

阅读 | 《格言联璧》⑨——德生卑退 福生清俭

阅读 | 《格言联璧》⑩——敦品励学 持己以正

阅读 | 《格言联璧》⑪——珍惜福报 累积阴德

阅读 | 《格言联璧》⑫——心平气和是修行

阅读 | 《格言联璧》⑬——严于律己  慈心包容

阅读 | 《格言联璧》⑭——责善切戒尽言

阅读 | 《格言联璧》⑮——取人之道 取善之方


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格言联璧》 


这则格言告诉我们:自己的修养,以清心寡欲最为重要;为人处世,首先要学会说话谨慎。



修己以清心为要


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讲:“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是说: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欲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望的奴隶。历史上,商纣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商纣王的故事


一天,商纣王吃饭的时候,嫌木头做的筷子太简陋了,于是,他命人用珍贵的象牙做了一双筷子。


大臣箕子知道后,担忧地说:“大王有了象牙筷子,就不会再用陶瓷的碗来盛饭菜了,得用犀牛角和玉石做的碗才相称;有了玉碗,肯定不会用它来盛普通的饭菜,必然吃山珍海味才行;吃上了山珍海味,一定不会再穿粗布的衣服、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而必定要穿华丽的衣服、住高大的宫殿……一个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果然没过几年,商朝就死亡了,纣王也丢了性命。遍观历代圣贤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成功多赖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佛弟子,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践行少欲知足、惜福的佛教优良传统。


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培福、惜福,练习动静结合。如果从小培养一个好的习惯,终生都会得到受用的。记得小时候吃饭时,大人总会提醒孩子,先少要点,吃完再要。大人总说:不是怕你吃,而是怕你吃不了剩下,损自己的福报。


佛陀在《八大人觉经》中讲:“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多欲是生死的根本,众生因为贪着五欲,导致在三界六道中生生死死,轮转不休。)


佛陀教导弟子们的对治方法是少欲知足,不贪心造作。不为外物所羁绊,身心自然得到安乐,远离烦恼的束缚。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放下贪念,少欲知足,不迷失自己。



涉世以慎言为先


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说话一定要谨慎。


《论语·述而篇》中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要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才可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谨言慎行,是历代先贤告诫后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不择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招来很多麻烦,也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古人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菜根谭》里有云:“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意思是说,十句话中有九句你说对了,也不一定会有人称赞你;但如果你说错了一句话,便会引来人们的指责。因此,有修养的人,宁肯沉默寡言,也不随便说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话一出口造成的影响,恐怕再说百句、千句,也弥补不了。



佛陀的故事


有一生,佛陀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等事,都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对恶报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十三岁的那一年,慕魄太子干脆闭口不语。后来遭父王舍弃,他才讲出实情:


我于往昔,曾经是一个国王,名叫须念。以正法治国,奉行众善。杀人凶器,禁绝不用。惠施仁爱,救济困穷。当时很多的小国王看见须念王的大慈悲、大喜舍,一致感恩戴德,真诚来归。须念王为此大宴宾客,招待各小国的国王。厨师为了准备各类佳馔美食,需屠杀牛羊等,因此禀白须念王。


须念王本来仁慈不杀生,但是为了款待嘉宾,事不得已,即点头表示说:“好吧!”由此一言之失,死后即堕于大地狱偿还杀债,在六万余岁当中,求死不得死,受尽地狱种种之苦。罪报尽了,才再次得生为人。


佛陀说:这是我在过去世因一言而受无量剧苦的事实经过。我每当忆及此事,因一言而受大痛苦的业报,就会心寒胆裂,冷汗直流,惟恐重蹈覆辙。由于畏惧痛苦,所以才闭口不言。



祸从口出业如山,一语招愆酷苦艰。

呼救无闻难得死,心寒胆裂畏偿还。


此四句总结正是警策我们,清净自心,言谈谨慎。切记:一日学之,终生行之。护好自己的口业,切莫犯过失受苦报啊!


一句弥陀,为人谨慎。

贤圣语默,不乱方寸。

一句弥陀,清心寡欲。

多物多累,放下惬意。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 | 杭州灵隐寺药师殿抱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学处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学处 | 没钱布施供养怎么办学处 | 如何依《普门品》修学学处 | 你听过达摩祖师开示的修行方法吗
学处 | 终日将“随缘”挂在嘴边的你,真的理解“随缘”吗
学处 | 为什么要“无求”与“无我”?

☀观照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 | 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观照 | 放下与放不下
观照 | 因为无常 才有希望
观照 | 批评他人时须先检点自心

☀常识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 | 为什么寺院的门槛不能踩?常识 | 佛教中的神兽——狮子

☀素食素食 | 纯素、五辛素、奶蛋素、锅边素,带你一次“素”清楚
素食 | 三德六味好好吃
素食 | 一蔬一果皆是禅
素食 | 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素不算杀生素食 | Oh no,不小心吃了荤食怎么办
素食 | 什么是三净肉?

☀分享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分享 | 三支清香
分享 | 我们都是有缘人
分享 | 遇见灵隐
分享 | 此心安处是吾乡

☀赏析赏析 | 灵隐寺祖师契嵩禅师的诗歌意境
赏析 | 杭州佛学院毕业生乾德的工笔画赏析 | 白居易《冷泉亭记》赏析 | 敦煌壁画里的重阳节赏析 | 敦煌莫高窟历代观音菩萨画像赏析 | 方便风开智慧花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