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想让在浮躁中挣扎的人得到一种鼓励

2016-12-18 申学舟 财经天下传媒

看过这部纪录片后,他们发现原来真有人是这么活着的。


财经天下(ID:cjtxzk)文|申学舟


今年年初,《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故宫九十周年纪录片在CCTV-9播出,但真正让它引爆市场的却是B站。与此前的《故宫》和《故宫100》相比,这次内容的视角变成了一群文物修复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故宫的红墙里修复着一件件价值连城的文物,默默无闻,却甘之如饴。


12月16日,萧寒导演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与之前的剧版相比,这次的电影去掉了旁白,以时间为主轴更加强化了故事性。其首日票房达到111.42万,截至发稿,其总票房达到374.54万。


这样的纪录片为什么能让那么多人产生共鸣?导演说:“可能每个人心里,都对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生活状态有过向往,但是觉得自己做不到,不现实。看过这部纪录片后,他们发现原来真有人是这么活着的。当你认识到原来这种美好不是虚无的,是可以落到实处的,尽管很多人还是挣扎在自己的浮躁当中,但对自己也会是一种鼓励。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价值。”


EW=《财经天下》周刊

XH=萧寒



纪录片上院线

“刚开始做的时候,只要不亏钱,甚至稍微亏一点,但能让我看到它的前景和希望,大家就有坚持做下去的动力。”


EW:为什么想要把《我在故宫修文物》搬上大银幕?


XH:我从拍纪录片那天开始,我最大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希望让纪录片能够进院线,让电影市场有纪录电影这个类型。而且,纪录片的叙事往往更平实,没有那么多人造的戏剧冲突,需要更安静的场地,更真诚地用心去体会,因此更适合在电影院观看。


我在点映场时会问台下的观众:有多少人是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纪录片的?差不多有70%的人举手。然后我又问:有多少人看了这个片子后会第二次第三次走进电影院看纪录片?差不多有90%的人举手。这说明纪录电影是有观众基础的,但他们的数量没办法突然就变大,从作品本身来讲,很简单,等有一部纪录片电影票房过亿,自然各方面的关注度、钱、人、观众等都会往这儿来。




像韩国此前的纪录片市场也不被重视,但这两年《牛铃之声》、《亲爱的别过河》等在韩国本土票房成绩都很好,后者票房超过两亿。我们一定也能够有纪录电影票房过亿的这一天,虽然不会一蹴而就,还需要契机,但我相信不会太久。


EW:决定要做电影版,你作为导演有没有过忐忑?


XH:其实一开始也有忐忑,因为相对来讲电影的节奏,或者是电影对于观影者的要求会变得更高。这不是说电影票要花钱的问题,而是因为,电影需要观众专程花时间赶去影院来看的,这其实是提高了观众的观看门槛。但反过来我也觉得,既然大家愿意在一部好电影花上时间和金钱,那么我在创作上反倒可以更侧重对情感的表达,减少对市场的迎合。


在盈利模式上,我们虽然还远没有欧美做得成熟,但也已经在努力地做各种尝试。文化产品也是产品,进入到商业领域之后就要尊重商业规律,所以这次《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们从投资、出品、宣传、发行每一环都是交个专业的团队在做。



▲ 导演萧寒


目前纪录片市场还很不成熟,都在摸索前行。在一部好作品的前提下,各方都在做商业化的尝试。对于他们来讲,纪录片上院线这个事情,刚开始做的时候,只要不亏钱,甚至稍微亏一点,但能让我看到它的前景和希望,大家就有坚持做下去的动力。


不过,相比于故事片,纪录片的优势在于,首先国际发行可能会更好,因为中国纪录片是国际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是有关注度的。其次,纪录片的周期是长线的,一个好的纪录片,卖到10年以上都不成问题。比如我们去年拍的《喜马拉雅天梯》票房上达到1150万,除此之外还有版权分销,有网络渠道,还有国际的销售等,到现在也不断有播出机构机构在跟我们联系购买。



错过的镜头不会发生第二遍

“纪实电影技术层面的东西不一定是主导的。如果要说遗憾,那就是一些镜头拍不到,而且不像故事片一样可以补拍,你拍不到那就是真的错过了,不会再发生第二遍让你拍。”


EW:最开始《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选题是从何而来的?


XH:最初是我们的制片人雷建军老师,他在参与《故宫100》的拍摄时,发现原来在故宫里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那时他就跟我说:“这个选题非常棒,我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拍。”因为,如果没有我们拍下来告诉别人,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有一群人是这样的生活,他们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然后我们就一直在等待,直到四年后才有了这个机会——故宫九十周年。此前关于故宫的纪录片已经有《故宫》和《故宫100》,都是将故宫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它宏大的历史等。而这次九十周年大庆故宫也希望能有新的纪录片呈现,我们这种关注人物的视角刚好被故宫认可,各种机缘下才有了《我在故宫修文物》。



▲ 木器组 史连仓


EW: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遗憾。比如说想达到的效果,受限于技术或资金无法达到?


XH:我拍的片子其实视角都是从人出发,从最开始的《丽江拉夫斯基》,到去年的《喜马拉雅天梯》,再到现在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类的片子其实资金和技术倒不是最大的障碍,都能解决,况且纪实电影技术层面的东西不一定是主导的。如果要说遗憾,那就是一些镜头拍不到,而且不像故事片一样可以补拍,你拍不到那就是真的错过了,不会再发生第二遍让你拍。


但总会有拍不到的,也没办法。比如我们在拍《我在故宫修文物》时,很想将整个四季都呈现出来,但故宫只能给我们4个月的拍摄时间,已经是最长的期限。另外,很多拍摄涉及到安保程序,就得不断地去申请。我很想拍他们的地宫,但这个地方审批很严格,好像一直没有哪个摄制组能进去。你想象一下,一件文物从地宫里拿出来,已经蒙上灰,很陈旧得需要修复,再送到修复师傅手里,最后焕然一新呈现在展厅,这个过程光是想象一下就很兴奋。



这种美好并不是虚无的

“所有的电影一定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如果我们的情感能够影响到他们,其实他们就会影响到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EW:你觉得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能够那么火?


XH:在创作的阶段,我们一定是遵循创作本身带给我们的那种打动,所以我绝对不会预设某个选题能不能火,能不能赚钱。我觉得既然这个选题是打动我的,那当它以作品的形式呈现的时候,也一定能打动更多人。


具体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能被观众喜欢,感情认同一定还是第一位的。可能每个人心里,都对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生活状态有过向往,但是觉得自己做不到,不现实。看过这部纪录片后,他们发现原来真有人是这么活着的。当你认识到原来这种美好不是虚无的,是可以落到实处的,尽管很多人还是挣扎在自己的浮躁当中,但对自己也会是一种鼓励。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价值。


▲ 钟表组 王津


EW:对于你自己来说,哪个修复师傅给你的印象最深?


XH:王津老师是肯定的,也有很多观众看完片子之后成为他的粉丝。我在拍摄过程中,镜头里木器组的史连仓师傅其实也挺让我感动的。他的父亲就是在故宫文保科技部工作,他3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在这个院子里玩。然后他长大成人,也进入文保科技部,就在当年同一个院子里,工作了几十年。现在文保科技组要搬去西河沿,恒温恒湿的房间,对文物更好,但他趴在水缸边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失落的时候,那个瞬间是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当年3岁的小孩,现在他自己都已经59岁了,还有8个月就要退休。他还是会非常由衷地说,如果故宫需要我,我一定返聘。特别打动我。



EW:有没有想到过这个引爆点来自B站这样一个聚集二次元、年轻人的网站?


XH:当时我也没想到剧版能够在B站火起来。我认为,网络等新媒体对于纪录片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渠道,但不是一个最好的观影渠道。因为虽然它提供了便捷性,但观影体验肯定没有在影院好的。但对于一部片子来说,不同人群对观影渠道的需求不同,所以其实是都不能缺少的。


所以B站这次也投资了我们的电影版,我们算是一拍即合。我们第一次见面,首先让我了解到了B站是怎么回事儿,他们的用户是一群怎样的人。这也是我觉得很高兴能跟他们合作的原因,他们的用户就是我们想要找到的观众,所有的电影一定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如果我们的情感能够影响到他们,其实他们就会影响到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End-


点击关键词可查看历史文章

VC寒潮赫斯特《你的名字。》网吧重生青山周平丁香园李天天心理服务快手贾玲董明珠宁浩良品铺子里皮日本居酒屋新零售双11田沁鑫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互联网十年创业记年薪12万断舍离知识分子科大讯飞罗永浩摩拜新车高晓攀互联网医美地产泡沫DailyCast网约车MOOC中国直播嘟嘟巴士春雨医生家装江湖余文乐开心网刘立荣李晨拉斯维加斯赌王摩拜单车智能金融服务宜家网购VR澄海冯小刚李丰陆琪在线教育闲置交易平台波罗蜜张振栋傅园慧果壳网姬十三窦唯张楚超模吉赛尔Blued奥运颜强乐刻盛开体育悦跑圈城市传奇Keep滴滴优步洪泰基金王健林造物节链家OS'Car郑钧姚劲波国产奶粉新造车大潮分答Kindle电商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古永锵凡客程维跨境电商汽车电商江湖贾跃亭如家荣耀出国看病段子手老炮儿解密网红互联网殡葬业华兴凶猛枭雄张旭豪黄渤移动支付阿里年货节滚石华为联想手机风云周其仁异想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