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员请就位》《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演技派》等大热竞演综艺,到《表演者言》这样的精品“大师课”电视栏目,时下普通观众对“演员”“演技”话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既源于镁光灯下台前幕后的天然被瞩目,更源于种种行业积弊下爆发的迫切呼唤——“表演是什么”“要演员不要流量” “偶像如何转型”。
在这个“高风险”的职业环境中,从巅峰到失业仅一步之遥。因此,演员们纷纷潜下心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毕竟,演技是演员的通行证。
而在这些综艺节目中,演员被导演、制片人、编剧乃至学者、媒体、剧评人、普通观众一一点评,似乎关于表演,谁都可以说上一点儿。然而演员,或许才是最懂演员的人。
对此,“人艺”出身的演员冯远征有话要说。
观众看戏是由外而内地感受,通过演员外化的语言、形体、服装、化装、造型等,看到戏的内容和人物内心的想法。当你开始“演表”的时候,你就失掉了最动人的东西。在“短片之王”陈凯歌最容易被忽略的片子《百花深处》里,冯远征贡献了精彩的无实物表演我写了一本书叫《冯远征的表演课》,为什么我要取这个名字?第一个,我是希望名字直白,让人一听就是在讲表演;再就是不懂表演的人、喜欢表演的人,通过这本书可能学到一些表演;懂表演的人看完以后,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表”是表面、表现、表达,“演”是演绎,用我们的外在,也就是我们的身体,感受我们的内心,再通过身体把内在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表演。表演是外→内→外的过程,所以演员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把我们知道的剧本、台词、人物内心的东西传递给观众;而观众看戏是由外而内地感受,通过演员外化的语言、形体、服装、化装、造型等,看到戏的内容和人物内心的想法。演员如果没有感受到内在的东西,就是在为哭而哭、为笑而笑,演的是表面化的东西。但表演不是“演表”。两个字颠倒一下,就是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演表”是外→外的过程。我认为,表演是一门技术,有一个词叫“演技”,就是表演的技术。这门技术是需要学习的,靠慢慢积累,表演的一切都建立在学习技术的基础上。“声”就是声音,“台”就是台词,“形”就是形体,“表”就是表演,但不是说先学声音,再学台词,再学形体,最后就成表演了。表演是一种综合的体现,学习的过程不是拆解的,而是同步进行的。声音、台词、形体都是表演的技术的组成部分,是表演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的、真正的演员的必备条件。想真正系统地学习表演,想做专业演员,并且成为好演员,必须经过声、台、形、表的过程——舞台表演尤其需要。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虽然也可以演戏,但是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在用本能去表演,碰上对的角色,可能让观众觉得他演得不错;碰不上的话,他的戏可能就出不来。我们常说艺术是从大俗到大雅再到大俗,表演也分这三个阶段。我们在演戏初期或者在教表演初期,都是告诉自己或者学生,动心,要真的,真听、真看、真感受。第一阶段的真是自我的真,就是演员本身的真。这个时期,你还没有技巧的东西,只能启发。比如哭戏哭不出来,导演会问,你在家里跟谁感情最好?你说姥姥。导演又问,你想不想你姥姥?她现在怎么样?你一想,就哭了。但这种真实不是人物的真实,是演员本身情感的流露,你只是在用自己的哭或笑去完成人物的台词。这就是为什么你都演完了可能还止不住眼泪,你哭的不是人物,你哭的是自己的悲伤。
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表演金矿”。是否能成为演员,靠的是后天的开发。当你把条条框框都穿到身上,就会被限制住。因此,我们说,要释放天性,超越极限——身体的潜能是无穷的!这便是本书要谈的话题。在这里,一个有态度、有创意的表演者冯远征,坦然分享其近四十载演艺生涯的切身体会,二十余载对表演教学的思索,以及在北电、上戏执教生涯中的收获。从跳伞运动员到专业演员,从“穿墙过去”到柏林求学,再到回归心怀眷恋的北京人艺,留下松二爷、魁格、顾贞观等一个个经典形象,书中娓娓道来的文字、生动鲜活的珍贵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冯远征舞台上、镜头前的戏影人生。- FIN -
拍电影网Pmovie系今日头条号特约作者
后浪电影学院正在京东低价促销中
折扣低至5折!
欢迎扫码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购买
入群/合作/投稿:pmovie-learn(微信)
课程咨询:pmovie_peixu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