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视点||谢治菊:语言扶贫与普通话技能的减贫效应

【本文来源】

谢治菊、李强(2020):语言扶贫与普通话技能的减贫效应[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167-174。



语言扶贫与普通话技能的减贫效应


    语言扶贫是通过提升贫困人口的语言能力来增强其脱贫能力的过程,对解决我国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现实中的贫困户,虽然对普通话的需求比较明显,但其拥有的普通话技能却严重不足,这不仅对他们的收入尤其是是打工收入有重要影响,还对其脱贫具有显著的作用。因为数据显示,在控制其它变量的情况下,会普通话家庭的年收入比不会普通话家庭显著地增加了60%以上,脱贫率稳健地增加了20%左右。究其原因,普通话技能可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增强贫困户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积累,提高贫困户的信息获取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政策理解能力,能够转变贫困户的思维与认知,后者是他们可持续脱贫的关键。为此,应采取多种举措来提高贫困户的普通话水平。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作者简介】谢治菊(1978—),重庆合川人,管理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贫困治理研究。李强(1982—),四川宜宾人,经济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健康与贫困治理研究。

全文链接

谢治菊 李强 |  语言扶贫与普通话技能的减贫效应

视点2020

徐凌:热线管理中公众导向型政府回应模式的有效建构

郭明:空间变革中“村改居” 社区共同体的式微及再造

李强: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的影响

夏宏: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与西方法律体系的重构

陈潭:面向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管理

陈潭: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未来

陈潭: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范式

陈潭: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谢治菊:“认知税”:一个理解持续贫困的新视角

谢治菊:区块链扶贫监管的优势、风险和出路

谢治菊:大数据驱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重构的逻辑与进路

谢治菊:区块链技术在贫困治理中的应用

谢治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主张

谢治菊: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风险及治理

谢治菊:扶贫责任异化:职责同构下的加码与消解

谢治菊:贫困户的心理依赖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谢治菊: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测量、成因与干预

董石桃: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大数据反腐

董石桃:公众议程、网媒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演进

董石桃:环保社会组织协商功能及其实现

陈清泚:论证研究的认知社会学路径

李利文:中国城市更新的三重逻辑

李利文:挂图作战:科层组织如何完成难点任务?

李利文:人工智能时代精准治理的隐忧与风险

李双龙: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论文

马正义:新冠疫情中欧美国家的种族歧视与排外行为

蒋红军:产权性质、经济发展与村庄民主

沈本秋:多民族与多族群国家整合模式比较

谢俊贵:万联时代层累式信息分化及因应策略

谢俊贵:重大疫情社会防控的机理、功能与适用情境

王利兵:区域、网络与公共资源治理

姚华松:中国乡村治理的新视域

姚华松:超越“星球城市化”:中国城市研究的新方向

周利敏: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风险管理

周利敏:后斯诺登时代网络安全的全球治理

周利敏:生态城市:雾霾灾害治理的政策选择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第三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王枫云: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姚华松:七嘴八舌话“地摊经济”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