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家书||第46封:在小谷围想象世界
《公达家书》第46封
在小谷围岛想象世界
【编者按】为了纪念创校校长陈炳权(字公达)先生,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广府学脉和岭南教育薪火,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携手《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全体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诚邀院友和师生记录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成长历程中其他点滴故事,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希冀与时空碰撞、与时代同行、与岁月成长。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胡适《致毕业生》
致所有有过一面之缘的社会学子们:
相逢是缘分,我与广州大学相逢六年,与社会学系相逢六年。广大六年里,我的成长很大,收获很多,不仅收获了内心的平静,找寻到自己的热爱和方向,而且相遇相识许多年轻的面孔和有趣的灵魂。六年里,我交往最多的人肯定是你们,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六年里,我的成长和收获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你们,感谢你们!
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我曾经茫然无知,亦步亦趋,照本宣科是我给自己留下的最初印象。慢慢地,我不满意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满意自己做一个工具人和传声筒。慢慢地,我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我将讲台当作舞台,将你们当作朋友,不让你们失望和遗憾是我的目标。为此,每一节课我都会用心精心准备,从授课内容到PPT制作,乃至于PPT里每一段文字的格式规范,我都要求自己逐一做好。我曾给19级和20级上过一门《田野调查》的课程,因为疫情和其它原因,这门课与我最初的设想相差甚远。虽然只能“坐而论道”,但是也要“不失初心”。一门名为方法的实践课,最后硬是被上成一门学科史和思想史课程。很多次,为了防止自己在课上“忘词”,我拿着录音笔在办公室提前录制和练习。这些笨方法效果很明显,不仅你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我自己更是受益匪浅,这门课甚至成为我引以为傲的一门课。我还清楚记得,有一次给19级创新班上这门课时,我拖堂超过十二点半,但是竟然没有一位同学提前离开,相反大家还以热烈掌声回应于我,让我倍受感动。有同学曾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
在这个充满杂音和诱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的艰难。我们都被困在一个漫长的季节里,不知道是春天还是冬天。我深知当代大学生有多不容易,许多人都在纠结周二下午是该去参加“例会”,还是去图书馆完成那永远写不完的小组作业,可能这两件事都不是你喜欢的事情;许多人都在纠结早八的课去还是不去,因为很大可能性早八的课你会打瞌睡,也可能压根就是你不喜欢的课;许多人都在担心自己的综合绩点和排名,纠结于内卷和躺平的艰难选择中,即使这两种选择都不是最优选择。大学好像并不是传说中的那般自由和独立。这是一种幻觉还是一种现实?
这种根源于现实与思想的困惑和矛盾一直存在,当下的你们因为各种便捷的信息技术可能感受的会更加直接。十九世纪的一位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对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所面临的困惑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一个人将手指伸进土壤,通过味道判断他在哪片土地上。我把手指伸进“存在”之中——什么味道也没有。我在哪里?我是谁?我是怎样来到这里的?这个叫作“世界”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将我引诱到这个世界上,现在又把我留在这里的是谁?……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为什么没有人征求我的意见?……而是把我塞在人群中,彷佛我是从人贩子和灵魂交易商那里买来的?我如何对这个被他们称为现实的巨大事业产生兴趣?为什么我要对它产生兴趣,这不是自愿的吗?如果我不得不参与其中,导演又在哪里?……我向谁投诉?
也许导演根本不存在,因为这个世界很可能只是“原子偶然排列”的结果。布迪厄在《世界的苦难》中曾记录过各种小人物的生活,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苦难。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苦难并非一件坏事,就像疾病在某种意义上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作为一个社会学人,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社会,不能将生活的不如意全部归咎于个人,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和韦伯从理性转向实践,从哲学转向社会学的原因所在。
其实,许多时候我也会感到无法专注,无法静心,无法做事。怎么办?我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换一个环境,图书馆、星巴克、肯德基、茶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有时候,我甚至会跑到田野里去躲避现实。无论如何,我必须让自己安静下来。面对纷繁杂乱的会议、作业、课程、实习和人际关系,你们该怎么办?我给出的建议是,对于专业学习之外的事情尽可能尝试做减法,拒绝无意义的例会和无意义的内卷,做一个积极努力的人。我常对大家说,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自己的感觉是最了解自己内心的,跟着感觉走很多时候不会错。当然,这种感觉应该是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引领下的感觉。愈是这样一个内卷的时代,我们愈加应该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才能安静下来。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内卷”意味着我们太过于关注自己,这是一种“小我”的体现。换言之,摆脱内卷和内在无意义感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寻找“大我”。克尔凯郭尔提出的一系列疑问是每一个个体面对的困惑,同时也正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学人应该直面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尝试更多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更多思考整个社会和世界的存在。我常跟大家说,大学传授知识只是次要的目的,大学教育首先要传递的应该是一种价值观,即如何对待我们的生活,因为只有提供更多智慧的教育才能够帮助我们。因此,大家应该学会摆脱单纯的公式、教条的理论,因为它们始终只是你们观察、解释和体验世界的工具;大家应该学会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社会学传递给你们的价值观思考和感知世界。多去关心大自然如何变得更绿,多去关心全球气候如何变化,多去关心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多去和身边的朋友聊聊天,多去想想如何将自己链接到这个世界中……
虽然你们很多时间是被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们想象世界。想象世界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阅读,这也是我向大家啰嗦最多的一点。上半年在20级创新班的课堂上,我曾与大家一起讨论过当代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著名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的亲身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在今天依然重要。塔拉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但是她却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长出一个新的自己。不要用自己的“偏见”来理解塔拉的不幸,这是她的生命意义所在。我们并不比塔拉的父亲善良和聪明。塔拉的父亲尚且知道努力工作养活一大家人,愿意给流浪汉五十美元,我们呢?在这样一种物质富裕的和平环境中,我们什么时候关心过周围的人?我们甚至不愿意和周围的人说话聊天。一些人一辈子生活在幸福的港湾里,却对身边的苦难视而不见,从不思考。塔拉的父亲可能是错的,伟大的历史学家卡莱尔、麦考利和特里维廉也可能是错的,但从他们争论的灰烬中,塔拉却想象和构建出了一个世界,并生活在其中。正如塔拉所说的,“当我知道了地面根本不是地面,我希望自己能站在上面。”在今天,教育可能不会让你荣华富贵,但是你绝对可以因教育传递的知识和价值观而内心充盈,精神饱满,命运自然不一样。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保持阅读十分重要,人生的一些转折往往就是发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出思想的天井,打开一片思想新世界。
祝福你们!
王利兵
2023年6月20日·星巴克咖啡厅
.
公告2023
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
荣耀2023
..
后浪手记
.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