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何砚平:一波三折我才考上人民大学

2018-01-19 何砚平 新三届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何砚平,生于解放前长在新社会,赶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因此被分配至北京一机床从事油工若干年,后调到车间干过统计、宣传等,流汗流血接受工农兵再教育。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2年分配到新华社,从事经济、政治方面报道,所谓‘“终生忙碌”、“速朽文章”。曾任新华社高级编辑、终审发稿人。退休后自得其乐,偶写游记,被朋友喜爱传阅。


原题

结缘人大



1978年我30岁了,三十而立,我却在那年考上人民大学,与比我小七八岁甚至十来岁的弟弟妹妹们共处一个教室,开始了四年大学同窗的日子。


我的芳华


那是文革后人民大学复校的第一年,大部分校园被二炮占据着,我们只能坐在简陋的延安窑洞式的平房教室里,在大操场上坐着小马扎就着大风吃馒头,听比我还小几岁的漂亮英语老师讲课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然而就是这样的状态被多少人羡慕,这样的机会我也是经历了多少努力,多少反复曲折才得到的,我们那一代人的大学之路好艰辛哟!



与工农兵学员无缘


说起来我比同年龄的许多人幸运,中学毕业后没有插队,而是被分配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这里也是毛岸青、叶选平当时工作的地方。虽说被分在最差的工种——油工,每天要在污烟瘴气的环境里被腻子粉塗抹的满脸花,被各种油漆味熏得恶心,但是还有三十几元工资,而且还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怀着一腔热血与真诚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自觉地改造中。


我保留着40多年前的工作证


在接受工农兵改造的日子里,我们是那样忘我,那样虔诚,不惜流汗流血。我们积极参与油工的技术改革,以至于发生工伤,我的左手中指被铁板压得粉碎性骨折。十指连心啊,那几日疼得我无法入眠,“学习江姐”我鼓励着自己,不哼不喊一声。疼得实在受不了,便小声唱歌。单纯幼稚理想浪漫的青春,英雄主义的情结把悲剧演化成另外模样。


北京一机床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有一件事一个人我始终不能忘记,鲍师傅,一个极其善良温润的女人,在一次的事故中她被砸伤了头,头骨粉碎性的重伤,从此成了残疾人。关于她的事打算单独成篇,当时我怀抱着她流血的头,送到医院后,衣服上的血迹足足泡了两天,事后想起当时的情景,后怕得腿簌簌发抖,近半个月不敢骑车。


那是一次离死神最近距离的接触,机床厂重型车间里若发生事故,轻则伤人,重则伤命,无知无畏的年轻人有不少人为此流血伤骨甚至送命。


前不久与工厂工友小聚


然而这并没有吓倒我,没有动摇我虔诚的接受工人阶级改造的决心与热情,于是我被提干、入党,并调到车间做统计与宣传工作。工作中愈加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想进大学深造的念头愈来愈强烈。


于是我开始报名申请希望组织推荐我为“工农兵学员”,然而不论怎么努力,一次又一次的申请,都没有得到批准。比我小几岁,表现不如我的一个个被推荐上学去了,我却只能望大学兴叹!那时突然理解了高玉宝,发自内心的呐喊:“上个大学怎么那么难啊!”


2016年和大学同学聚会,前左3何砚平


与北京电影制片厂擦身而过


当不了工农兵学员,1976年28岁时我结婚了,新家位于北京电影制片厂附近,工厂则在大北窑。每天上下班路程14.5公里,骑自行车需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后精疲力竭。挤过几次公共汽车,人山人海几乎被挤成照片,车少人多还不准时,在寒风中被晾上几十分钟是常有的事。每天为行路难发愁!


由于爱人在电影口工作,所以认识了北影制片厂的编导,他把我写的文章(彼时我已在北京日报,诗刊发表过若干小文)给创作组的颜大姐过目,她很欣赏,同意把我调到北影加以培养。我兴致冲冲跑去向车间领导申请调动,结果却遭到一通申斥。什么没良心啊,看不起工人阶级啊,不能吃苦啊……凭良心说当时的车间主任和书记,两个老张对我确实很是关照,包括我们的李厂长对我也是青睐有加,所以对我选择离去,认为是攀高枝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苦心。


原本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一下子变僵变硬了。我觉得领导不通人情,领导觉得我孺子不可教。


就这样我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失之交臂。想想如果当年能进北影创作组,恢复高考一定是进入电影学院,说不定与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同学,或许中国影坛又会多一个三流女编导呢。


与工友小聚


与北京大学失之交臂


当不了工农兵学员,调不了工作,开始苦闷。1977年恢复高考,我亳不犹豫地参加了考试,成绩324分,平均每门81分。对于高考应算高分了。本可以顺理成章进入北京大学,但阴错阳差又一次与北大失之交臂!


考试后我已经从一机床调到北京化工研究院,始终没有收到通知书。那天去诗刊开会,老编辑吴家瑾关切地问我报考大学了吗?鬼使神差地我竟然回答没报考,想来源于内心深处羞于说考了324分,“平均每门才81分,太丢人了。”后来想想高考平均每门81分绝对高分呀,怎么那么无知呢?!有时过分的好强与自尊其实暴露的是缺少自信与坦荡。


自己跑去招考办询问,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告诉我,你的分数够高,但工厂给的评语太差。说你有严重的妇女病,看不起工人阶级。


脑子“轰”地一下子懵了!回头再去找吴家瑾,她说太可惜了,那天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那天谢冕就在诗刊开会,你的分数去北大没问题,现在北大招生结束了,来不及了。又一次懵圈!


由于在洪广思小组结识了师院漆绪邦教授,他说我的成绩去师范学院就读绰绰有余。但不愿意当老师的我谢绝了他的好意。后来想想去师范读四年正规大学,增长知识也是好事,然而一根筋的我只会线性思维,以为师范读完前途一定是中学老师。真傻呀!


唉!一念之差,悔之晚矣,多年梦想的北京大学就这样与她失之交臂!哦!未名湖畔少了我的身影与足迹……



与中国青年杂志有缘无分


上不了北大,又不愿意去师院,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总编辑张道诚,他很欣赏我的才华,愿意调我去那里当编辑。我向化工研究院宣传科递交了调动申请书,谁知又一次被拒。


因为我写的几期简报,被政治部主任看好。其实化工研究院宣传科的几枝笔杆子,大部分都是大学生,还有一个清华大学研究生,笔头都很过硬。但多是专业出身,写出的简报比较专业但也比较枯燥。据说我写的简报被政治部主任看到后,他很惊讶,问"这是谁写的?风格不一样了?"并且称赞"这样写好看!"


想想我调入化工研究院没几个月,接着就想调走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是,我的志向是做专职文学艺术等,而且年近30时不我待呀。我问领导,如果我考上大学你们放我吗?领导说那只好放行。


于是半年后再次披挂上阵,重上考场,一举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漂亮的英语老师(左2)和同学在我家吃饺子


年轻时从不相信"命",以为一切皆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活了大半辈子重新理解"命"说。古人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哲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量子纠缠说遥远的远方另一个你决定你的一切。回望来路我给自己总结了一条,本人之命基本是歪打正着,总能赶上末班车。


与大学同学在北戴河海边遊玩


有个师妹赞我这就叫智慧人生,我自知决非智慧,而是懵懂人生,真诚的努力,巨大的付出,实在的撞壁,往往在我精疲力竭之后,上帝打开另一扇窗,把我带到新的空间。在那里又开始新的努力,付出,碰壁,失望,近乎绝望后新的希望。我的大学之路就是这样一路曲曲折折走过来的,最终结缘人大,在生命的座标上留下结结实实的一笔财富。

在夏威夷旅游


何砚平阅览室

何砚平:吴方有芳,愈久弥香

何砚平: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何砚平:我心中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何砚平:马海德医生的名片

何砚平: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喚

何砚平:圆明园里的笑声

何砚平:日出日落 · 月盈月缺

何砚平:走马观花说西藏

何砚平:南非印象

何砚平:五月槐花香


在埃及旅游


原载微信公号“ RUC她世界”本号获作者许可转载



人大新三届阅览室

张小雪:当文艺兵的日子

马艺华:歌曲串起我们的校园芳华

马艺华:双榆树的"女理发师"

马艺华:睡在我下铺的老兄

 马艺华:我在大学收获了最完美的礼物

张小雪:小学毕业生考入大学的天方夜谭

张小雪的大学生活:那些流年,那些囧事

郝荃汪建熙:财金侠侣

张河:聊聊我们班里的几大“老”

张河:我的“自助式”高考复习

张河:我们同学我们班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骆小元忆会计行业:筚路蓝缕三十年

杨宾:岁月峥嵘忆当年

一百幅老照片里的人民大学新三届

人大新三届:命运,就这样改变了

人大新三届同学对母校的感言与寄语

张晋峰:一段难忘的经历

徐世平:经历学潮

郝荃:最开心的是帮助别人

蔡晓鹏:人大新三届校园往事钩沉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周其仁:在江湖与庙堂之间

郭凡生:追寻我们共同的理想

黄晓京:物非而人是——旧信札的记忆

徐建: 中国不缺当官的,

缺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律师

吴思:思想的创造力

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

肖玉环:长歌当哭  送君远行

肖玉环:告别南生

何砚平:吴方有芳,愈久弥香

刘学洙:上善如水——记新闻人张善炬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龚炽荣:大学时代的游泳往事

和记忆中的那个女生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遇见纽约的秋天——

人大工经系78级校友李德顺先生专访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刘晓阳:地久天长——忆王小波

房伟:留得生前死后名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何平: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

……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