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犹太人信仰的坚定性何以维系?

2017-11-25 强光中 文明比较

请点击上方蓝字“文明比较”,敬请关注!



犹太人革命的原因显然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端的生活方式,对于犹太民族来说,生存即信仰;信仰即生存。失去了信仰的犹太人,亦即失去了犹太民族的身份。全部历史于此特殊时刻凝聚成了一个具有普世化内核的精神平台。犹太教就是这样的经过煅烧熔炼而成的结晶体。地中海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欧亚大陆中西部族群战争造成民族的生存与灭亡可谓司空见惯,但是为了信仰的抗争,或者说以信仰为旗帜而发动的战争并非多见。



犹太教信仰的本质是什么?信仰与一个民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犹太教信仰能够对西方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犹太民族的先知在对于不幸命运的反思中更加强调了基于神性的民族信仰,能否获得上帝的祐护因而成了整个民族乃至每个个体存在的法理依据。因此,无论是整个民族,还是每个人,为了信仰应该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对于上帝的信仰是统一犹太民族的底层文化符号,而整个民族的生存又是这种符号得以确立并且深入持久地发生作用的基础。犹太人绝非盲目趋神性的民族。犹太民族对于信仰的坚定性与他们对于生存的渴望具有高度同一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他们确信坚定的信仰是获得生存的首要前提。这样,在神人关系数轴上,坚定的信仰与生存的渴望如同等重的砝码在天平的两端保持着平衡。

在资源匮乏、族群关系紧张的环境下,这种平衡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相比之下,印度教文明具有无限趋神性的特点,神性直接替代、否定了被介入对象的内在规定性,世间的一切皆为神定,人的积极作为失去了意义。犹太民族若像印度人那样,整个民族很快就将在激烈而又频繁的族群竞争中被吞噬。

因此,信仰是凝聚犹太民族的内因,而极其恶劣的外在环境则是这种信仰得以发挥作用的外因。

通常情况下,只要没有足够的外在压力,人们就会很自然地去追求极欲化的生活方式,就像大卫王那样。《圣经》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大卫王的故事足以说明以色列民族产生出来的君主同样具有无休止的贪婪欲望。故事中说大卫王为了占有乌利亚的妻子,就把乌利亚派往最险要的前线而被敌方所杀,然后顺理成章地将其妻据为己有。这一行为引起了耶和华的不满,他派遣先知拿单指责大卫王的不义行为。拿单对大卫打了个比方说,一个城里有两户人家,一家是有牛群羊群的富户,而另一家只有一只用以作种的如同女儿般娇生惯养的母羊羔,它是一家人全部的希望所在。一天,富户人家来了客人,富人舍不得从自家的牛群羊群里取一只来招待客人,反倒取走了穷人家唯一的母羊羔。这一非常著名的故事可以解读出许多道理,但它却能很好地说明,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以色列国王不得不以处心积虑的谋杀方式来得到一个女人。如此看来,战功卓著的以色列英雄在个人享乐方面怎么也比不上那些妻妾成群的东方君主。

追求极欲化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本性使然,然而在犹太民族那儿却不可能轻松得到。在族群竞争中,人们不得不一再放弃人性中的种种欲望,只能得到那些最低限度满足人欲的生活方式,并从精神信仰上求得自圆其说式的平衡。

如果有一天,人们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和自圆其说式的精神平衡也无法维持的时候,亦即人的生存底线一再被突破的时候,结果会怎么样呢?

上帝耶和华应许犹太人的迦南地原本是一块死亡之地,从族群战争的角度来看,此地几无致胜因素。公元前204年,叙利亚塞琉古王朝与埃及争夺巴勒斯坦,到了公元前198年,叙利亚人把埃及人彻底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成为犹大的宗主国。叙利亚人对犹太人的统治十分严厉,在安条克四世时期(公元前175—前164年),他们不仅派兵驻守耶路撒冷,大肆劫夺圣殿,还在圣殿内建造宙斯神像,禁止犹太人守安息日、读摩西五经、施割礼,违者一律处死。尽管如此,仍有许多犹太人坚决违抗。叙利亚人把一些让自己男孩行割礼的妇女处以死刑,并且勒死了那些男孩,掠夺了他们的家产,杀掉了给男孩们行割礼的人。即便这样,许多犹太人仍然十分坚决地拒绝食用任何不洁之物。他们宁死也不愿为肉类所玷污,不愿亵渎圣约,于是他们就这样死去了。传说有一个老妇人和七个青年兄弟以惊人的刚毅承受着叙利亚人的严刑拷打,并终于被安条克四世处以死刑。当时他们的母亲也在场,母亲毫不顾惜儿子们的生命,坚定地劝勉儿子们坚持到底。国王安条克四世最初只是想用花言巧语来软化他们,告诉他们只要同意吃猪肉,他即将宠爱他们,并为他们谋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当他们拒绝以后,安条克四世便将刑具指给他们看。然而他们却不为之所动,并告诉安条克四世说,对他们施行刑罚的人将要在死后受到永刼的痛苦;而他们自己却要享受永远的幸福。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在自己兄弟和母亲的面前遭到杀害。

以上叙述虽有传说的成份,但迫害者的残酷与受迫害者的英勇在历史上却是真实的。民族间的不同习俗产生的冲突造成的惨剧在人类历史曾多次发生过。比如中国清初满人入关时,汉人宁可断头,也不愿割发,结果造成了很多的人间悲剧。

犹太人相信信仰的力量,相信上帝耶和华终究是他们的保护神。信仰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画饼充饥式的理想,而是最后的处于底线的坚守。行割礼、不食猪肉、不与外族通婚等对于犹太人来说,就是他们不可放弃的最后底线。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叙利亚塞琉古王朝都像是那个拥有庞大牛群羊群的富户,而犹太民族只是那个可怜的只有一只母羊羔的穷户,他们其实穷得一无所有,拥有的只是母羊羔在未来给这个苦难民族所能带来的希望。然而,叙利亚人连这一点也不会放过他们。

信仰对于犹太人,如同生存问题对于中国人,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当中国农民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发动农民起义。犹太人可以置生死于外,但信仰的底线不可挑战。只有这种不可逾越的底线思维,才有可能产生全民化的步调一致。信仰既是被侮辱者意志的表达方式,又是族群仇恨意识浇灌而成的花朵;信仰既是底层共通的精神语言,又是全民化的最大公约数。当信仰的根基不复存在时,犹太人不得不忍无可忍地发动革命。

叙利亚人试图加速巴勒斯坦希腊化,虔诚的犹太人约于公元前168年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者经过三年浴血奋战,于公元前165年攻占耶路撒冷。他们清洁了圣殿,恢复了犹太教祭祀仪式,并建立了神权与王权一体化的马卡比王朝。王朝初期励精图治,许多犹太人都把他们视作盼望已久的弥赛亚。但后来统治集团内部分化,逐渐堕落为东方式的小诸侯,并招募外国雇佣兵,联合老的上层祭司贵族阶级共同压迫人民,这不仅使广大犹太人对他们产生失望情绪,甚至原先参加起义的中坚力量也深为不满,犹太人内部各派势力的斗争日趋明朗化。公元前64年,罗马大将庞培带兵进入耶路撒冷,屠杀了1.2万名犹太人,马卡比王朝就此灭亡。

马卡比王朝取得了短短几十年独立之后,犹太教狂热分子奋锐党人又想通过全民族革命与强大的罗马帝国抗争,企图重新获得独立。革命派受到广为流传的末世论启发,认为弥赛亚之国即将来临,然而关于末世的预言却完全不如他们所愿。公元66—70年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中,犹太人失败了,其结果是6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耶路撒冷城彻底沦陷,圣殿被烧毁。公元132—135年第二次犹太—罗马战争中,犹太人再次失败,其结果同样惨重,85万人丧生,耶路撒冷城被夷为平地,所有犹太人被判死刑而遭到流放,罗马人建立了一座新的希腊化城市,耶路撒冷的神权统治最后告终。

犹太人革命的原因显然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端的生活方式,对于犹太民族来说,生存即信仰;信仰即生存。失去了信仰的犹太人,亦即失去了犹太民族的身份。全部历史于此特殊时刻凝聚成了一个具有普世化内核的精神平台。犹太教就是这样的经过煅烧熔炼而成的结晶体。地中海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欧亚大陆中西部族群战争造成民族的生存与灭亡可谓司空见惯,但是为了信仰的抗争,或者说以信仰为旗帜而发动的战争并非多见。

犹太人的抗争方式,使人不得不想起波斯人对于希腊城邦的入侵所激起的反抗。波斯人拥有大片富饶的土地和堆积如山的财富,却偏要到狭小而贫脊的地中海岛屿上索取“水和土”。当终年以“黑肉汤”唯生的希腊将军们看到战败的波斯军队遗留下来的奢靡物品时,他们被震惊了。贪婪的波斯人终于将困境中的希腊人煅烧熔炼成为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

犹太人以卵击石的抗争均告失败,但这些被逼入死角的抗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这些抗争正是犹太人信仰坚定性的明证,亦是犹太民族经受煅烧熔炼的检验。而那些没有经受这一过程的其他以色列犹太人的命运则会大不相同。

据历史考证,犹大民族的生活区域曾经是非利士人的势力范围,而不是以色列民族的一支。大约在扫罗统治期间(公元前1020—前1004年),以色列民族的势力范围进入了耶路撒冷以南的犹大地区,这样就把不是以色列联盟成员之一的犹大拖入了以色列民族的共生发展过程。犹大与以色列的融合,虽然带来了短暂的联合王国的繁荣,但也是双方后来分裂的原因。从南方与北方走向分裂,尤其是北方以色列被亚述征服而流散之后,犹大就变成了以色列耶和华信仰的坚定承载者。


这些就是实际历史的严酷事实。但是他们已经如此成功地被圣经叙事的例证建构所覆盖,以至于即使到了今天,缺乏关键的概念还是使得我们很难适当处理连续性和同一性的问题。一方面,考虑到下述事实,也就是在以色列存续期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以色列的消失,那么关于“以色列历史”的语言,必定会引起疑虑。另一方面,这种语言又可以证明是正当的,因为毫无疑问即使“这些东西”难于命名却是存而未绝的。(《以色列与启示》[美国]埃里克·沃格林著,霍伟岸等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版,362页)


传承摩西十诫的人并非起初与上帝立约的以色列人,而是犹大犹太人,这本身实在是一件极其尴尬的历史事实。然而,西方文明的次生性,似乎注定着其文明基因的传承正像一场场接力赛,无论是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以色列人……他们都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出色领跑者。

历史就是这样,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原来都是经过血与火煅烧熔炼而成的结晶体。有了犹太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火种,西方文明在近现代的崛起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8月版

《世界宗教寻踪》[德]汉思·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以色列与启示》[美国]埃里克·沃格林著,霍伟岸等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犹太民族的文明基因是什么?《圣经·旧约》何以成为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史?

强光中∣“上帝”是如何“构造”历史的?犹太教何以成为“构造”三大一神教文明的源头?

强光中∣犹太教的革命性是如何体现的?犹太人的信仰特质何以形成?

·         ∣人类文明∣汉字的优势在哪里?文字革命何以导致古代文明的衰亡?语言为何是强势民族统治世界的符号?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空间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共同起源是什么?人类文明何以能够薪火相传?人类文明究竟让人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性本能与求生、畏死本能活动是如何催生出人类原始文明逻辑范式的?人类的文明世界为何不能没有神?∣儿童是如何看世界的?∣人类历史上“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信息技术革命”是如何发生的?∣鸡年望福续:中美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鸡年望福:人类文明将往何处去? 

·         ∣印度文明∣施舍的信仰何以改变了印度的社会面貌?施舍何以成了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中国士阶层为何不能获得像印度婆罗门那样的社会地位?印度人为何笃信业报轮回的学说?佛教为何在印度本土趋于衰落?∣佛学为何被认为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问?佛教为何认为大千世界不过是“假有”的幻象?第一阶段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是如何认识世界的?释迦牟尼与庄子的学说有何异同?庄子的“道术”与瑜伽术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与宇宙就像“小瓶子”与“大瓶子”之间的关系吗?你知道印度版的人类原罪说吗?静静地读一点印度的学问,真的能让现代人浮躁的灵魂安定下来吗? 印度之学为何是印度文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的共同交集?印度之梵与中国之道、三大一神教之上帝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印度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印度人为何偏向于神性化生活?印度文明是不思进取、未老先衰的文明吗?近现代印度衰败和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古代亚欧大陆上真正的“流奶与蜜之地”究竟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