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静静地读一点印度的学问,真的能让现代人浮躁的灵魂安定下来吗?黑格尔是如何评述印度之学的?

2017-08-30 强光中 文明比较

请点击上方蓝字“文明比较”,敬请关注!


神性所对应的是实体化的万事万物,神性运作的核心是对实体的“加工”、“改造”。神性很像是腐蚀剂,神性所及之处,实体就会被神性所溶解、混合,当实体完全被神性腐蚀消溶之后,亦意味着神性化思维模式趋于闭合,其标志是实体连同认识主体一同消失了。

古代印度人对于宇宙本体问题的理解极为透彻,然而,对于宇宙本体的探索注定没有结果,无数的印度哲人们却执著地投身其中,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种庞大而且深入民间的学说,如果不能从宇宙本体出发来探索万事万物的本质,就注定不是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也就意味着不可能为更多的信众所信仰;如果一种学说从没有定论的本体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体系,但其“自圆其说”的逻辑演绎却有可能为更多的信众所信仰。也许,哲学思想更加广泛的社会化正是印度哲人们以毕生精力投身于宇宙本体探索的根本原因。


古代印度哲学产生于早熟的神话宗教基础之上。无论是万物有灵论等低级形式的信仰,还是一神论等高级形式的信仰都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一切学问,特别是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灵魂问题,在印度主流文化中都具有极端重要性。对于印度人来说,知识必须与灵魂解脱之类的学问有关,因而不能脱离神性的内核、宗教的外壳。在这种由神话宗教的主要元素构成的文明,任何哲学体系都不得不于不自觉间滑入宗教神学的罗网。由于神学的内核和外壳都十分坚硬,古代印度本体论大师的纯粹理性思维也必须通过神学的包装才能影响世俗社会,纯粹理性的哲学思维从而无法彻底地从神学思维中剥离出来。

 

印度文化是很发达、很宏大的,但是它的哲学是和它的宗教合一的,所以他们在宗教中注意力所集中的对象和我们在哲学中所发现的对象相同。神族采取了化身的形式或个体化的形式,由此人们会以为这是与哲学的普遍性或理念方式是相反对的……吠陀书是印度哲学的基础,甚至是无神论的印度哲学的基础;但印度的无神论哲学却并不缺少神灵,它们极其重视吠陀书。因此印度哲学存在于宗教里面,正如经院哲学存在于基督教教义里面一样,以教会的信仰为基础、为前提。(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133-134页)

 

在古代印度,哲学革命最初是由社会变革的力量所推动,而不是相反地由哲学革命来推动社会变革。这一路径与中国相似而与西方相反。由于婆罗门教构筑的宗教社会基础十分稳固,哲学的影响力受到很大限制。这一社会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性,婆罗门教神学思想也曾受到类似中国式“百家争鸣”的沙门思潮的挑战,但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之后仍然保持着主流地位。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和种姓制度所构筑的文明堡垒坚不可摧,终致哲学思想的影响趋于式微。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佛教哲学走向巅峰的阶段,其社会影响力却在印度全面走向衰落。中国在这一点上亦与印度相似。西周以来,在礼坏乐崩、思想混乱的社会现实面前,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学说,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的调整,社会价值观得以重建,皇权大一统社会得以形成,儒学被定于一尊,百家之学从此趋于衰落。思想不再具有推动社会潮流的作用,主流思想与社会形态达到了双固化。与印度、中国相反的是,在欧洲却是由哲学革命持续推动着社会变革。哲学早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思辨中就已埋下社会变革的火种。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进而发展到法、德的哲学革命。随着教会的分裂和影响力的下降,人性解放引领社会潮流,哲学领域宣布“上帝死了”的唯意志论等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这些都造成西方社会的极大震荡。人们甚至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在欧洲发生,也与人们精神世界发生的空前混乱有关。

印度人基于神性的不可确定性和宇宙本体论问题的无解,否定了万事万物在空间存在上的实在性、时间存在上的恒定性与运动变化关系上的基本属性,建立了高度圆通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这种基于否定性思维的体系性逻辑范式,类似于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杀死了另一个”(黑格尔语)的体系性变易。沙门思潮的兴起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神权思想,婆罗门教反过来积极应对沙门思潮带来的挑战,否定了早期的一神论思想。佛教哲学更加推崇思辨术,其内部派别不断涌现出否定之否定的思辨浪潮。印度知识精英分子对于知识的社会性价值的重视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其他民族,甚至有甚于古希腊民族。我们从印度人对于哲学思辨活动的重视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公开的辩论是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一个特点。辩论会的场景常常是很壮观的,国王、廷臣及僧俗大众也都参加,寺院的生存繁荣与否往往系于辩论的胜负。胜利者取得国王和政府的支持,为僧团争取到皈依者,获准兴建寺庙。今天在西藏和蒙古,有声望的导师也就是某一大寺的创建人;这些寺庙也就是钻研学问的地方,并且享有很高的学术威望。(《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商务印书馆,宋立道等译,1997年11月版,41页)

 

印度哲学主要围绕神性(神我、灵魂、绝对精神等)、实体(客体)、人(主体)三者关系来进行的。与中国和欧洲哲学研究对象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印度人在主体与认识对象——客体之间,嵌入了一个先入为主而又拂之不去的“魔障”——神性。神性有时会变异为其它的哲学概念,即使是主张无神论的哲学体系中,也可以看到神性论的影子。

古代印度以神本主义认识世界的方式逐步过渡到以哲学本体论来认识世界的方式并非一日之功,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印度哲学发展阶段性虽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我觉得,如果从印度本体论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来分类更为确切,大致经历了从宇宙发生论发展到主体认识论的演化过程,包括神性化本体论哲学、实体化本体论哲学、主体化本体论哲学三个阶段。在神性化本体论哲学阶段,由于神性的介入,实体存在的内在规定性被否定了;在实体化本体论哲学阶段,由于早期佛教等沙门思潮对神性的否定,哲人们围绕实体及其属性展开了哲学探讨,在众多哲学体系的思辨中,实体的内在规定性再次被否定了;在主体化本体论哲学阶段,哲人们对于感觉的发生及其认识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从而进入印度式“我思故我在”的认识论阶段。从此,主体认识论及其逻辑学纵横驰骋在广阔的哲学原野上,印度文明的宏伟诗篇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期和稳定期。印度哲学史的这一进程与西方哲学发展史也有相似之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印度哲学对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巨大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印度哲学发展进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神性化本体论哲学阶段

 

印度早期哲学的思想元素主要出现在编写于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间的婆罗门教最重要的经典《梨俱吠陀》中,全书共有10卷,里面收集了1028首赞颂神灵的颂诗。在这些经典的宗教神话中存在着不少宇宙论的哲学思考,包括自然生成论,如世界是由水、火、风等物质元素构成的;也包括在具象存在物基础上抽象而来的神学本体论,如原人创生万物说等。这些萌芽阶段的宇宙论与宗教活动是分不开的,或者说是为出身婆罗门种姓的祭司从事宗教活动服务的。从这些颂诗中可以看出,早期婆罗门教盛行多神崇拜,大兴祭祀之风。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神话宗教活动越来越趋于规范化,多神崇拜逐渐向有限多神崇拜进而向一神崇拜转变。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4部吠陀本集形成,各种研究祭祀理论和方法的梵书也随之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众神崇拜从有人格色彩的梵天神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形而上学的哲学概念──梵。奥义书认为梵是一种没有始终的、没有属性的、没有因果的、不可言说的最高实在,并把作为客体的梵和作为主体的我等同起来,作为外在的宇宙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的主体在本性上是同一的,从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学说。这一学说不仅从宇宙本体论上否定了实体的内在规定性,而且在宗教神学思想上否定了人类世俗社会生活的合理性。该学说宣称,由于人的无知(无明),人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人必然受到业报轮回这一规律的束缚,因而,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摆脱生生死死的轮回,最终达到精神解脱。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神性本体论对于印度哲学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神性本体论为印度哲学建立了固化的逻辑范式,后来的即使是无神论哲学也必须在这一逻辑范式中演绎、推展。

神性所对应的是实体化的万事万物,神性运作的核心是对实体的“加工”、“改造”。神性很像是腐蚀剂,神性所及之处,实体就会被神性所溶解、混合,当实体完全被神性腐蚀消溶之后,亦意味着神性化思维模式趋于闭合,其标志是实体连同认识主体一同消失了。

神性的介入,使人对世界的认识多了一个维度,原本只有宗教学意义上的天人(神人)之间的关系和哲学意义上的实体(客体)与人(主体)之间的关系,演绎为神、实体(客体)、人(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本身是有血有肉的,因而本身属于实体的内涵,因此,无论是客体与主体最终都消融于神性的无规定性之中。人的自为,即积极的顺从人的意志的行为反而在一个绝对的意义上违背了宇宙的本质——神性。

 

我们已经看到印度人的最后目的和主要注重点是灵魂的自返,灵魂上升到解脱境界,是为自身而提高其自身达到解脱或建立的思考。灵魂在极抽象的形式中的这种“自身回复”我们可以名之为“心智实体化”。 但是这里并不是精神与自然的合一,而恰好是反面。对于精神说,观察自然只是一种手段,只是思想的练习,这种练习以心灵的自由为目的。“心智实体化”在印度人看来,是最后的目的,但在哲学中一般说来它是真正的基础、开端;哲学的思考就是这种唯心论:真理的基础不是自然,不是物质,不是人的特殊主观性,而是自为的思想。而印度人的“心智实体化”是与欧洲人的反思、理智、主观个性相反的东西。对于我们重要的是,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望,有这样的认识,有这样的信仰,这样的意见,理由是我应该如此作,是根据我的意志;这一点是被认为有无限价值的。“心智实体化”是与此相反的另一极端,在这里面“自我”的一切主观性,一切特殊性、一切主观的虚妄,都消失了;对于自我的主观性,一切客观的事物都变成了虚妄,对于它根本就没有客观的真理、义务、权利,因此唯一剩下的只是主观的虚妄。重要的是寻求“心智实体化”的效用正在于把那种主观虚妄性和它的一切聪明计较与反思消融在其中。这就是这一个观点的优点了。

…..

在东方人的眼中,特殊事物是动摇不定的,是注定要消灭的;但是相反地,在西方人思想的基地上特殊事物却有它的地位。在思想里,特殊事物能植下根基,能固定下来;这就是欧洲人的坚硬的理智。这些东方的观念,目的是要取消这种理智的坚执性。但理智在思想的基地上却是流动的,它不应是独立自为的,而只应是整个系统中一个环节。在东方哲学中,我们也曾发见被考察过的确定内容,如地、水、风等,感觉、推论、启示、理智、意识、感官等皆被一一考察;但是这种考察是缺乏思想的,没有系统的,因为这种考察是站立在对象之上的,是存在于统一之外的。天上站立着心智实体化,于是地上就变得干燥而荒凉。对特殊事物的考察因此就只有死板的推理形式和推论形式,正如经院派哲学中所表现的一样。相反地,在思想的基地上,特殊事物可以得到它应有的权利;它可以被看为并且被理解为全部组织中的一个环节。在印度哲学中理念没有成为对象;所以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没有按照理念加以理解。这是东方思想的弱点。

(摘自《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151—154页)

 

天上站立着心智实体化,于是地上就变得干燥而荒凉。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黑格尔对于印度神学与哲学思想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神性使实体与人失去了存在的内在规定性,这是印度文明中否定性思维模式的源头。由于否定式神性化生活方式的不可动摇,哲学之花只能盛开于神性文明的土壤之上。甚至可以说,印度哲学思维是从神性的否定式思维开始,逐步上升到哲学意义上系统性的逻辑性的否定。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正待出版。“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         ∣人类文明∣天堂抑或地狱?——古巴比伦文明何以衰亡?在人类文明的比较中,为何说中华文明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最强的持久抗打击力?汉字的优势在哪里?文字革命何以导致古代文明的衰亡?语言为何是强势民族统治世界的符号?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空间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共同起源是什么?人类文明何以能够薪火相传?人类文明究竟让人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性本能与求生、畏死本能活动是如何催生出人类原始文明逻辑范式的?人类的文明世界为何不能没有神?∣儿童是如何看世界的?∣人类历史上“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信息技术革命”是如何发生的?∣鸡年望福续:中美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鸡年望福:人类文明将往何处去?    

·         ∣印度文明∣印度之梵与中国之道、三大一神教之上帝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印度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印度人为何偏向于神性化生活?印度文明是不思进取、未老先衰的文明吗?近现代印度衰败和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古代亚欧大陆上真正的“流奶与蜜之地”究竟在哪里?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何以衰亡?西方文明的真正开创者竟是非洲黑人吗?为何说古代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比古埃及人高出了一个层级?古埃及人是如何“造神”的?来世文化何以使古埃及丧失了竞争力?人真的会有来世吗?古埃及的来世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西方文明∣∣读懂了古希腊,方能找到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吗?修昔底德陷阱”的结局究竟有多么悲惨?——伯罗奔尼撒战争启示录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斯巴达奴隶制与雅典民主制启示录历史上原生态的“修昔底德陷阱”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雅典帝国惊世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雅典民主制为何是海洋文明的“副产品”?∣“恶之花”——斯巴达为何是西方文明史上的“邪恶基因”?古希腊斯巴达与雅典两大集团你死我活的对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古希腊城邦为何难以成长为中国式的专制帝国?∣古希腊是一个“正常的儿童”吗?英雄抑或海盗?——古希腊民族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人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为何“抢”不回中国人的iPhone工作岗位?∣近代科技革命为何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近现代西方文明何以后来居上?∣海洋文明为何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温床? 

·         ∣中华文明∣在亚欧大陆的文明古国中,中国究竟是靠什么“特殊本领”胜出的?∣古代中国何以能够幸免于遭受外来多种族压迫的命运? ∣历史上真的有河图、洛书吗?——易经为何是中国人思维领域的逻辑学?∣中华文明为何没有沦亡之忧?∣中华文明何以独步于公元1500年前的欧亚大陆?∣古代中国为何更易于发生内乱、大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中国为何发展不了资本主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诞生在哪里?∣中华文明的特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大一统之路——中国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学宫是如何“催熟”中华文明的?

·         ∣中国崛起系列∣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         ∣学术活动∣]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当下的中国应该向世界传播什么样的文明价值观?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微信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微信公众号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         ∣历史∣ ∣奴隶社会为何不是人类历史的必经阶段?古代中国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历史“周期律” 历史悲情意识∣古代中国为何实行不了禅让制?——从燕国的政改悲剧说起 

·         ∣韩非子系列∣解读韩非子的悲剧人生  大秦帝国短命的文化根源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荀子系列文字狱的由来∣∣等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         ∣墨子系列∣∣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         ∣基督教∣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         ∣人生哲学∣∣人类何以能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 人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是如何失去自由的?∣人生于偶然,为何却无法逃避必然的宿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而为人,为何不能没有梦想?∣热爱生命为何不需要理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