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佛教为何认为大千世界不过是“假有”的幻象?

2017-09-27 强光中 文明比较

请点击上方蓝字“文明比较”,敬请关注!


宇宙的本体是不可知的,佛教哲学通过绝对否定的思维方式达到了这一目标。然而,绝对否定的思维定式让佛教哲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大千世界沦为假有的幻象,在这里没有运动,没有因果关系,万事万物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那么,在这样的无物生起的世界上,宇宙本体究竟以什么方式来显现自身的存在呢?也许这正是导致数百年后第三阶段佛教哲学兴起的根本原因。

 

在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佛教哲学对于实体内在确定性的否定进入了新的层次,这就是从实体的内部结构上彻底取消其内在确定性,即自性空论。

佛教哲学认为实体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这些组成实体的各种元素都是依因缘关系和条件产生的,只要因缘关系和条件发生变化,它们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实体内部诸元素也是变化无常的,由这些变化无常的元素组成的实体,其本身就没有独立的实在性,即自性空,或万物性空

在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哲人们强调的是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因缘和合关系,世界像一部电影,电影画面由秒速24帧图片组成,每一帧图片与之前之后的图片有着“相依缘起”的生灭关系;而在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哲人们更多强调的是组成实体内部诸元素之间的因缘和合关系,人们不仅不能看到一部电影的连续画面,而且也不再能够看到时时发生生灭变化的每一帧图片了。第一阶段强调了实体之间的相依缘起、俱为真实,即实体每一刹那间的真实性;而在第二阶段,相依缘起的一面得到了承认,但“俱为真实”的一面却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时间切割机不仅进入了实体与实体之间的流动过程中,而且也进入了实体内部。秒速24帧图片本身也遭到了时间切割机的无情切割。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解释佛教哲学的这一令人费解的原理,我们以电影画面展现的是男甲与女乙握手的画面为例。在第一阶段,人们在前后相随的“刹那”间闪烁的几帧图片中,可以看出男甲与女乙两手相握的动作;然而,在第二阶段,一帧帧完整的图片再也不能看到了,人们只能看到遭到时间切割机切割后留下的西服纽扣、女式手表、涂抹着指甲油的纤细手指……第一阶段实体之间的前后相随关系被第二阶段实体内部诸元素之间的前后相随关系取代,人们再也看不到一幅完整图片的真实情景。这样,体现“握手”这一动作过程的主题不见了,一个由“意义”联结的世界被佛教关于实体自性空的理论摧毁了。

自性空论对实体内在确定性持绝对否定的立场使第一阶段的多元论哲学演变为第二阶段的一元论哲学,即绝对否定论。作为整体性概念集合的与实体相关的时间、空间、运动、因果性等诸多属性均无存身之地,可谓是“树倒猢狲散”,因而,实体是绝对无法言说的。

 

以往(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引者注)认为诸元素在世间生活中是活动的能量,只有在涅槃时才休眠下来,现在诸元素被宣布本来就处于静止状态,其活动性不过是一种幻觉。(《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商务印书馆,宋立道等译,1997年11月版,15页)

 

自性空的实体既然是无法言说的,人们同样不能对经验世界与引发经验世界的绝对者作出任何结论,那么,人们如何才能认识经验世界与绝对者呢?显然,这个问题对于信仰者来说是永远重要的大问题。

对于信众信仰的“追随”是佛教哲学的智慧源泉。绝对否定并非佛教哲学的真正目的,而是通过绝对否定来达到宗教信仰的特定目标。这一阶段佛教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龙树(约公元2-3世纪),以否定性一元论为其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进而创立了“以空观有”的中道认识论学说,其主要理论是缘起性空说、八不说和二谛中观说等。 

缘起性空说。龙树认为,实体内部一切依因缘而产生的事物,其本性都是空;这里的“空”,不是虚无,不是没有,而是“无自性”,即没有独立实在性。世界万物依因缘而生,都无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不仅“性空”,而且是“假名”。生活在经验世界里的人们叫出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在佛教哲学家看来其实都是“假设的名相”。

八不说。在佛教哲学第一阶段,佛教哲学家强调的是“此有故彼有”,即实体相互依持的实存关系;而在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佛教哲学家强调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惟有相依,其间并无真实之物生起,亦即“诸法(事物)不作”。也就是说,不存在一法生自他法的法与法相互生起的渊源关系。龙树为了进一步阐明他的中道理论,提出了涉及四对范畴的“八不”说。《中论·破因缘品第一》开首偈中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常,也没有断;没有同一,也没有相异;没有来,也没有去。佛说这八不的因缘,是为了很好地灭除各种戏论。我向佛顶礼,“八不”说在佛的教诲中居第一位。

 “八不”说是龙树针对当时佛教内部一些派别和“外道”论师的主要偏见所进行的批驳。例如,当时的一些部派佛教承认实体具有内在确定性,肯定实体的存在就意味着肯定实体具有生灭变化。婆罗门主流教派坚持“常”见,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永恒不变的神我、灵魂等;而顺世论则坚持“断”见,主张灵魂和肉体是统一的,肉体不存在了,灵魂也会消失,因而不存在永恒不灭的灵魂。数论派哲学坚持“一”见,认为因中有果,果从因中转化而来,因果是“一”;胜论派哲学坚持“异”论,认为因中无果,因与果的性质是“异”。对于这些不同观点,龙树从因缘和合“构造”的万物本性皆空的理论一一进行反驳,以否定性的方式从实体存在的空间、时间、运动特性上系统地提出了“八不”的学说。

二谛中观说。龙树认为,事物在本质上是空的,这是名副其实的真理,故称之为“真谛”;但世俗的人误认为事物都是有其内在规定性的,因而给万事万物都起了各种“假名”,这种世俗的、自以为是正确的道理,被称之为“俗谛”。一方面认为万事万物是无自性的“空”是一种极端;另一方面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自性的“假名”也是一种极端。因此,龙树认为,应把两个极端结合起来,从“中道”的角度看待万事万物。首先不必直接否定一切实体的内在确定性,而是先承认万事万物的“有”;然后,再引导人们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有”不过是一种“假有”,进而认识到万事万物“一切皆空”的真理。这就是所谓的“中道观”。龙树在其《中论·破四谛品第二十四》中,提出了著名的中道“三是偈”: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各种因缘所产生的事物,本性都是空,这既是假名,又是中道的意思。龙树认为,万事万物虽然本性为空,连同空本身也是空,但是,为了引导有情众生而以假名说法,这样就会脱离性空与假名二个极端,所以称为“中道”。龙树发展了大乘的缘起性空说,其哲学思维的立足点并非常驻于“空”,而是以“空”观“有”。认识空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万物的“假有”,而不是片面地以空来否定有,更不是以有来排斥空。龙树的“温水煮蛙”式的“中道”论体现了佛教哲学家的高超智慧,对以后佛教和印度教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度教哲学大师商羯罗就曾吸收龙树的很多思想,改革了婆罗门教,使之演化为“新婆罗门教”,故有人称商羯罗为“假面佛教徒”。

龙树否定一切的空论哲学并不能在所有方面都能自圆其说。既然万物皆空,佛教的解脱理论也不能从理论上得以推证。在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实体流无休止的刹那存在只有在休眠状态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而在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诸元素被宣布为本来就处于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静止状态,实体的活动性不过是一种幻象。那么,人如何才能通往解脱之路呢?对于龙树来说,否定的路可以走得很远,但佛教的基本教义却近在眼前;万事万物可以为空,但人们对于佛陀与涅槃的信仰却不能为虚;人们在获得关于的理性觉悟的同时,却不得不以神秘的直觉主义体验来成就解脱之路。

 

既然经验世界对于普通人的有限理解力说来仅为绝对者展现自身的一种虚幻现象,那么,说到底,二者就没有根本的差别。绝对者或涅槃就仅仅是永恒状态下的世界。而绝对真实者的这一方面不可能为普通的经验认识手段所揭示。所以推理性的思想方法和结果在认识绝对者时是无济于事的。从而一切逻辑连同早期佛教的所有设置,诸如佛学、涅槃、四谛等都被毫不留情地斥为欺骗性的矛盾的人为构造。唯一的知识来源是圣者的神秘直觉能力和新佛教经典的启示,后者唯一的主旨便是一元论的宇宙观。(《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商务印书馆,宋立道等译,1997年11月版,15页)

 

宇宙的本体是不可知的,佛教哲学通过绝对否定的思维方式达到了这一目标。然而,绝对否定的思维定式让佛教哲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大千世界沦为假有的幻象,在这里没有运动,没有因果关系,万事万物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那么,在这样的无物生起的世界上,宇宙本体究竟以什么方式来显现自身的存在呢?也许这正是导致数百年后第三阶段佛教哲学兴起的根本原因。

 

参考书目

《印度文明》,刘建、朱明忠、葛维钧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版

《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商务印书馆,宋立道等译,1997年11月版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         ∣人类文明∣天堂抑或地狱?——古巴比伦文明何以衰亡?在人类文明的比较中,为何说中华文明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最强的持久抗打击力?汉字的优势在哪里?文字革命何以导致古代文明的衰亡?语言为何是强势民族统治世界的符号?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空间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共同起源是什么?人类文明何以能够薪火相传?人类文明究竟让人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性本能与求生、畏死本能活动是如何催生出人类原始文明逻辑范式的?人类的文明世界为何不能没有神?∣儿童是如何看世界的?∣人类历史上“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信息技术革命”是如何发生的?∣鸡年望福续:中美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鸡年望福:人类文明将往何处去? 

∣印度文明∣第一阶段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是如何认识世界的?释迦牟尼与庄子的学说有何异同?庄子的“道术”与瑜伽术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与宇宙就像“小瓶子”与“大瓶子”之间的关系吗?你知道印度版的人类原罪说吗?静静地读一点印度的学问,真的能让现代人浮躁的灵魂安定下来吗? 印度之学为何是印度文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的共同交集?印度之梵与中国之道、三大一神教之上帝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印度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印度人为何偏向于神性化生活?印度文明是不思进取、未老先衰的文明吗?近现代印度衰败和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古代亚欧大陆上真正的“流奶与蜜之地”究竟在哪里?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何以衰亡?西方文明的真正开创者竟是非洲黑人吗?为何说古代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比古埃及人高出了一个层级?古埃及人是如何“造神”的?来世文化何以使古埃及丧失了竞争力?人真的会有来世吗?古埃及的来世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西方文明∣∣读懂了古希腊,方能找到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吗?修昔底德陷阱”的结局究竟有多么悲惨?——伯罗奔尼撒战争启示录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斯巴达奴隶制与雅典民主制启示录历史上原生态的“修昔底德陷阱”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雅典帝国惊世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雅典民主制为何是海洋文明的“副产品”?∣“恶之花”——斯巴达为何是西方文明史上的“邪恶基因”?古希腊斯巴达与雅典两大集团你死我活的对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古希腊城邦为何难以成长为中国式的专制帝国?∣古希腊是一个“正常的儿童”吗?英雄抑或海盗?——古希腊民族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人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为何“抢”不回中国人的iPhone工作岗位?∣近代科技革命为何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近现代西方文明何以后来居上?∣海洋文明为何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温床? 

·         ∣中华文明∣在亚欧大陆的文明古国中,中国究竟是靠什么“特殊本领”胜出的?∣古代中国何以能够幸免于遭受外来多种族压迫的命运? ∣历史上真的有河图、洛书吗?——易经为何是中国人思维领域的逻辑学?∣中华文明为何没有沦亡之忧?∣中华文明何以独步于公元1500年前的欧亚大陆?∣古代中国为何更易于发生内乱、大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中国为何发展不了资本主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诞生在哪里?∣中华文明的特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大一统之路——中国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学宫是如何“催熟”中华文明的?

·         ∣中国崛起系列∣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         ∣学术活动∣]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当下的中国应该向世界传播什么样的文明价值观?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微信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微信公众号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         ∣历史∣ ∣奴隶社会为何不是人类历史的必经阶段?古代中国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历史“周期律” 历史悲情意识∣古代中国为何实行不了禅让制?——从燕国的政改悲剧说起 

·         ∣韩非子系列∣解读韩非子的悲剧人生  大秦帝国短命的文化根源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荀子系列文字狱的由来∣∣等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         ∣墨子系列∣∣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         ∣基督教∣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         ∣人生哲学∣∣人类何以能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 人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是如何失去自由的?∣人生于偶然,为何却无法逃避必然的宿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而为人,为何不能没有梦想?∣热爱生命为何不需要理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