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新江 | 徐显秀墓壁画上的菩萨联珠纹

荣新江 文博山西 2023-12-27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西壁 《鞍马仪仗图》墓葬绘画


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的发现,

为我们研究北齐的物质文化、

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也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展现了新的资料。

以下仅就墓室壁画中所见的

菩萨头像联珠纹锦的图案,

略加申说。



这里所说的菩萨头像联珠纹,

一见于墓室西壁出行图中

枣红马身上的鞍袱上。



这块淡绿色的丝绸下垂的边缘,由两条蓝底白色的联珠纹相加,是一排圆形的红底白色联珠纹图案,中间是带着莲花宝冠飘带的人物头像,面目端祥,和我们在佛教石窟中见到的菩萨没有两样。



同样的图案,也见于墓室东壁牛车后紧跟着的侍女衬裙上。虽然两者的颜色不同,但图案大体上一致。



到徐显秀墓发现以前,学者们已经发现了大量各式各样的联珠纹锦,从罗马的梵蒂冈到奈良的正仓院都有收藏,其中尤其以粟特地区壁画图像、吐鲁番墓葬出土织锦、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经帙和画幡、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丝织品最为丰富多彩。


在这些已发现的联珠纹锦上,我们所见到的联珠圈内的图像,有动物,如狮子、大象、羚羊、天马、含绶鸟、鹿、鸭、孔雀、猪头等;也有人物,如牵驼“胡王”、狩猎骑士、对饮胡人;还有宗教图像,如乘坐马车的太阳神、森莫夫(Senmurv)等,一些动物形象实际也是某个神祗的象征。


这些形象在各个地区的发现品中多有重复,表明是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流行纹样,其文化特征主要可以追溯到波斯和粟特文化,而宗教属性则主要是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说的祆教与这样庞大的出土联珠纹织锦图案加以对比,徐显秀墓壁画所见的菩萨头像联珠纹,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尚未见到与之相同的,很值得我们仔细琢磨。


尽管东西方的先民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都使用一圈连续的圆珠来作为一个图案的边缘。但是,从5世纪以后在中国西北和北方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大量联珠纹锦或其图案,不论是直接从西亚的波斯或中亚的粟特地区传人的,还是中国工匠按照西方图案仿制的,或者粟特人在中国本土制造的 ,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说,这种大量包含着异域风格动物、人物乃至神祗图像的联珠纹样,应当是备受中国民众喜爱的外来形式。


徐显秀墓壁画上的联珠纹,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外来形式,在墓室北壁壁画墓主人旁的两个近侍女子衬裙上所饰纹样是更具异域色彩的对兽联珠纹,可以印证菩萨头像外面一圈联珠纹的外来属性。


然而,在这种外来形式的联珠纹内,确实是一个非常地道的中国画法的菩萨像,人物形态也是东亚人的样子,很像个文静的女孩。这种外来的联珠纹和中国的菩萨像相结合的图案,可以说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佳例。


如上所述,已经发现的联珠纹锦的图案,其宗教属性一般都是祆教的,那么为何在新发现的北齐壁画中的这种联珠纹图案中,却绘制了一个佛教的形象。这种做法可能要追溯到中亚地区。


目前所见波斯和粟特地区的联珠纹样,没有见到和佛教图像结合在一起,而是更多地与琐罗亚斯德教的图像或象征物联系在一起。从粟特向东,联珠纹样逐渐被佛教艺术吸收,也用来装饰佛教的主题了。在阿富汗巴米扬(Bamiyan)石窟5—6世纪的壁画上,有一个坐在一圈小型联珠纹中的菩萨像,头戴日月冠,冠两边有飘带,极富波斯风格。在巴米扬发现的泥塑板上,也有联珠纹中的坐佛形象。


在一些洞窟壁画上,也有一些鸭、孔雀、猪头联珠纹,但主题纹样往往不对称,年代可能晚到7世纪中叶后。在新疆克孜尔石窟所谓“最大窟”(新编号第60窟)中,德国探险队曾切割走佛台前面的装饰图案,现存有三个联珠纹,每个中间是一个含绶带的鸭子,伊朗文化要素十分明显,但确是镶嵌在佛教的殿堂当中。


可见,联珠纹进人中亚佛教发达的地区后,本身逐渐成为佛像或菩萨像的装饰边缘,甚至暗含祆教主题的猪头联珠纹,也成为佛教主尊的装饰图案了。


但与我们所讨论的徐显秀墓壁画上的这两幅菩萨头像联珠纹更为接近的图像,是斯坦因在新疆焉耆明屋(Ming—oi)遗址发现的一件 6-7世纪的模制陶砖,中间是犍陀罗风格的菩萨头像,外面是一圈联珠纹,再外面是方框阻。虽然这件陶砖菩萨像和装饰物复杂一些,但基本形式与我们讨论的图像大体相同。



姜伯勤先生曾根据关友惠《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归纳了出现在莫高窟中的联珠纹,主题有狩猎、翼马、禽鸟等,主要作为佛塑像所在的龛口边饰,有的也出现在菩萨塑像的长裙上,这是隋代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新纹饰。


由此看来,徐显秀墓壁画上出现的菩萨联珠纹样,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实际是伊朗系统的图像进入佛教王国以后,与佛教图像相融合的反映,是伊朗一印度混同文化东渐的结果。


徐显秀是北齐的重臣,后主高纬时,历任徐州刺史、大行台、尚书右仆射,又拜司空,再迁太尉。武平二年(571)卒于晋阳(今太原)家中。徐显秀飞黄腾达的时代,正是北齐胡化最重的时期。《隋书》卷七《礼仪志》记载:北齐“后主末年,祭非其鬼,至于躬自鼓舞以事胡天,邺中遂多淫祀,兹风至今不绝。学者们一般认为,这里的“胡天”是指粟特人所信仰的祆神。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特别强调“北齐之宫廷尤以其末年最为西域胡化”,并举《北齐书》卷五十《恩倖传》所载关于音乐歌舞者皆出于西胡之种类为证。据记载更为详细的《北史》卷九二《恩倖传》,其时受宠者有和士开,“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安吐根,安息(波斯或粟特)胡人;又有胡小儿,如康阿驮、穆叔儿、曹僧奴、曹妙达、何海、何洪珍、何朱弱、史丑多,也多是粟特姓氏,而且传文说他们“眼鼻深险”,都是地道的胡人,因为能舞工歌及善音乐而得开府仪同等官职。传文还说到一些宦官所养的波斯狗,也受封仪同、郡君,以便分得干禄。


在君主如此喜爱波斯、粟特文化的背景下,其臣子、仆从服饰上出现波斯、粟特来源的联珠纹图案,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徐显秀所埋葬的太原,即北齐的并州。东魏时,大丞相高欢常住于此。武定三年(545),高欢于并州建晋阳宫,以后北齐历朝皇帝经常巡幸并州,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及后主,都即位于晋阳宫。可见并州与北齐都城邺城一样,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其胡化的情况应当相同。笔者曾论证翟娑摩诃任并州大萨宝的年代,当在576年前后,可知徐显秀下葬时,并州地区也有不少胡人存在,其胡化风气当不减邺城。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响堂山石窟和许多佛教造像碑留存下来的事实,说明传统的佛教在北齐王朝上下的盛行情况。


或许可以说,正是北齐的这种胡化风气,孕育出了源于波斯或粟特的联珠纹和中国化的菩萨像相结合的独特纹样。


作者:荣新江,1960年生于天津,著名考古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东壁 《牛车侍女图》


文自|在土星的标志下(id:signofsaturn

注释略,可参见原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End


 特约刊登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山西王阎锡山日记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废黜皇帝.海昏侯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唐晋|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