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云冈佛眼“回家”,涉及宿白先生、美国人史克门…17尊大佛,还有多少佛眼没有回归?
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云冈石窟第18窟主佛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一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往期回顾
▼
▲山西晚报2022年11月28日报道版面
文物档案
主角:云冈石窟大佛佛眼
体态:最大直径11.5厘米,高14.4厘米
出生时间:辽金
出生地:云冈石窟
藏宝地:云冈石窟博物馆
云冈大佛佛眼:史克门的夙缘
1985年的一个春日,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云冈研究院前身)收到一封由中国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前身)转来的信。这封信是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写给时任中国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吕济民的,其中提到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退休董事史协和先生赠送云冈石佛陶眼一件,希望转交云冈方面保存。
经过沟通、接洽,7月19日,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派人赴京,护送陶眼回归云冈。
这件陶眼的形制略如圆锥形,呈水滴状。眼球前端直径11.5厘米,高14.4厘米,内胎呈土黄色,胎质疏松,肉眼可见细小气孔。陶眼前端半球体表层施以黑釉,金属质感强烈;尾端未施釉,自然包浆沉积,古意沛然。根据考古资料,这件陶眼可能是辽金时期被安装在石窟佛像上的。
北魏在武州山开凿石窟时,佛像眼睛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处理。而在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影响下的各大石窟,也没有为佛像镶嵌眼珠这一做法。到了辽金时期,在对石窟进行维修时,开始出现了为佛像镶嵌眼珠的情况。
据宿白先生发现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辽代自重熙十八年(公元1049年)重修石窟寺起,至天庆十年(公元1120年)为止,在武州山石窟寺的维修、兴建工程持续了70余年。大康四年(公元1078年),仅张氏妻子便发愿建造了“大小一千八百七十六尊”造像。金代为了保护石窟寺院,甚至将武州川改了河道。云冈石窟几大洞窟内的主像镶嵌眼珠,或者就是这一阶段完成的。
据统计,云冈石窟17尊大佛,共计遗失眼珠31个。2006年,日本学者冈村秀典在一部著作中披露,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有两件佛眼,属于云冈石窟第8窟内佛像。专家们经过对大佛双目孔洞的逐个测量分析,认为回归的这件陶眼应该属于第19窟或第18窟的主佛。陶眼球面上留有烧制时出现的近圆形凹状疤痕,可能用来装嵌佛眼时完成衔接。其安装过程大致如下,首先在大佛眼洞内填充黄色黏土,再将锥形陶眼嵌入,最后进行固定。
▲第19窟主像
这件陶眼所施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含有少量的锰、钴、铜、铬等矿物质,其釉料配制方法与明代《工部厂库须知》中记载的琉璃釉色配方非常接近。北魏时期,平城已经有了琉璃的烧制,主要用来生产建筑瓦件。辽金时琉璃技术广泛运用到建筑的装饰中,西京华严寺大雄宝殿正脊北端的鸱吻,便是留在今天的证明。在这个突出装饰的时代背景下,为大佛镶嵌琉璃陶眼,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宿白先生信中提到的美国人史协和即罗伦斯·史克门,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兰登·华尔纳,主修艺术史。史克门是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先驱,其天赋异禀,对亚洲特别是中国文物有着特殊直觉,对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古建及明清家具等具有相当深入全面的认识。美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纳尔逊博物馆,近7500件中国艺术藏品,一大半经其手入藏。特别是许道宁的《渔父图》,被认为是画家流转至今的唯一作品。此外,李成《秋山萧寺图》、周昉《听琴图》、马远《春游赋诗图》、夏圭《山水四景》、乔仲常《后赤壁赋》等,均为史克门购回。影响最大的是史克门为博物馆设计的一个集雕塑、壁画和建筑于一体,名为“中国庙宇”的展厅,正中陈列一尊金代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其身后是一幅宏大的元代《佛会图》壁画,上方高悬着一架精美的明代楠木藻井。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庙宇”展厅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被许多博物馆学习。1953年,史克门升任纳尔逊博物馆馆长,1977年退休,并将个人收藏捐赠给博物馆。
1930年,史克门获得当时中美最大的文化交流机构——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在中国进行长达五年留学深造,同时也为博物馆进行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采购。许道宁的《渔父图》就是他在这段时间里买到的,花了500美元。据说某个夜晚,史克门在北平的房门被一个神秘客人匆匆敲开,包裹中便是许道宁的《渔父图》。史克门连夜筹集钱款,天亮方归,终于将这幅稀世珍宝揽入怀中。
史克门的母亲也随同来到北平,在一所教会学校教授英文,收藏家王世襄曾是她的学生。史克门掌握中文很快,并师从溥儒学习中国画。据黄君寔先生回忆,他曾看过两幅史克门当年所作的山水小品,疏淡自然,笔下无尘俗气,颇为难得。
1932年夏天,史克门慕名来到云冈石窟,石窟寺的艺术风采令他大为震撼,盘桓久久。在这里的街市上,他被这一件据说是佛眼的陶器吸引,经过仔细辨识,果断地以一块银元买下。从此,这枚来自于云冈石窟的陶制佛眼作为史克门的重要收藏之一,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1938年至1945年,日本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里面提出云冈石窟的分期。宿白先生对此分期方法表示质疑,并于1978年发表《云冈石窟分期试论》,按石窟形制和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将云冈分为三期,又写就《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云冈模式”。经过与日本学界的多次论战,最终获得对方认可。
不久之后,宿白先生与史克门相识。敬仰之下,史克门决定将个人收藏了半个世纪的云冈石窟佛像陶眼转赠,并写好一纸说明,托人连同陶眼一起交给宿白先生。
正如莲花依次开放,自陶眼回归之后,陆续又有一尊半身佛像、第19窟菩萨像和第7窟鲜卑装天王像回到云冈石窟故土。
佛教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之说,亦即对“眼”的理解可分为五个层次。佛眼是最高的层次,具足五眼所有功能。辽金时期的工匠为大佛独立制作了眼睛,是对肉眼形态意义的强调,是冥思中的天眼开启,是通过实像感知空性的慧眼表达,也是为度脱众生而照见一切法门之眼的昭示,更是洞察一切而为无上菩提之佛眼超凡眼力的体现。
陶眼的遗失与回归,缩微着古老石窟近代百年不平凡的历史。它在冥冥中流转,际会着因缘,垂注着万物与众生。
云冈石窟博物馆
云冈石窟博物馆建于2011年,是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通过窟前、山顶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征集文物,介绍鲜卑民族与北魏王朝发展史以及云冈石窟的开凿历程和艺术源流。
博物馆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40平方米,为半地下式建筑。屋顶为跨度40米的拱形钢梁结构,外形运用忍冬纹样形成了一个大写意、多波浪形的结构,隐喻中外文化艺术的交融。北端入口处广场,环绕数条放射状通道,象征云冈多元文化的汇聚。
云冈石窟博物馆展陈400多件文物,其中绝大部分为云冈石窟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北魏至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有佛教造像、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具,采用传统与现代并用、实物与图版文字结合等方式,再现了云冈的辉煌历程,使观众更深入了解那些蕴藏于地下的古老故事。
文|唐晋
图|云冈石窟博物馆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