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儿发热,只要有这四种情况,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

2017-08-12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I导读:“①凡患儿平素或病时,在睡觉中眼不全闭者,②印堂处青筋明显者,③臀腿肌肉不实者,④大便量多结构粗松者,凡具备这四者中任何二点者,皆为应当使用补中益气汤之体质和证型。


补中益气汤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作者/郭贞卿


前辈医家对补中益气汤能治疗外感发热的情况多有论述,如《医方集解》云:李士材谓本方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之。朱丹溪治伤寒多用补中益气汤。《景岳全书》指出:“东垣由此以治劳倦内伤发热等症,虽曰助阳也,非发汗也,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阳虚痎疟及脾气下陷等症,则最所宜也。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但有中气亏甚者,则升、柴之类,大非所宜。”


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指责东垣立此方命名本错,仅知其补脾胃益气,而忘却其为中虚兼外感之方。就连东垣本人在使用此方的加减法中,也曾说到:“以手扪之而肌表热者,表证也,只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阴阳气和自然汗出也。”


赵养葵在《医贯》中也曾经指出:“世人一见发热,使以为外感风寒暑湿之邪,非发散邪从何出,又不能灼见风寒暑湿对证施治,乃通用解表之剂,杂然并进,因致毙者多矣。东垣深感其害,创立此方,以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伤者多,外感者间或有之,纵有外邪,亦是乘虚而入,但补其中,益其气,而邪自退。不必攻邪,攻则虚者愈虚,而危亡随其后矣。而内伤不甚者,即于本方中,酌加对证之药,而外邪自退,所谓仁义之师,无敌于天下也。”


再对照东垣原方与赵氏对此方之加减法而看,使我得到很多启发,小儿首当重视脾胃,我将此方用于小儿外感发烧,取得较好的疗效,使用情况如下。


使用指征:


①凡患儿平素或病时,在睡觉中眼不全闭者,②印堂处青筋明显者,③臀腿肌肉不实者,④大便量多结构粗松者,凡具备这四者中任何二点者,皆为应当使用补中益气汤之体质和证型。


至于一般常谓之面白、纳呆、气短、唇白舌淡等气虚表现,反而退居于附属的参考地位。


凡此类患儿外感发热,皆为脾虚外感,均当用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论治。


1.发热38°C以上者,加大青叶、蚤休、黄芩、薄荷、石膏、葛根;


2.发热较轻、咳嗽者,加杏仁、百部、前胡、枳实、桔梗;


3.高热咳嗽、气喘痰鸣者,加地龙、苍耳子、麻黄、杏仁、黄芩、石膏;


4.扁桃体红肿、发热、口渴者,加板蓝根、大青叶、淡竹叶、牡丹皮、赤芍、银花;


5.高热挟食,可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再加焦三仙;


6.发热较甚,汗出又退,退后又复热,舌苔腻者,可与柴陷汤(即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合方化裁);


7.发热又见口舌糜烂者,加导赤散;


8.夏日受暑发热无汗,合香薷饮;


9.在夏日发热汗出,脉弱面垢,倦怠口渴者,可加减为东垣清暑益气汤;


10.发热,舌苔白腻且厚,尿黄,引饮,加槟榔、厚朴、草果、黄芩;


11.低热,口渴不饮,苔腻舌尖红,加茵陈、滑石、黄芩、车前草。


以上仅举大概。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具备补中益气汤的上述使用指征者,用此方加减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恢复较快,效果巩固。不少患儿,过去常常感冒发热,每次治疗总是缠绵难愈,经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以后,感冒发热的次数比过去有明显的减少。


但是,凡不符合上述使用指征者,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就难获此效;甚至反有害者,不可不注意及此。


  • 本文摘自《郭贞卿医论医话集》,学苑出版社出版。郭贞卿 编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独活(1) 独活(2) 独活(3)


番泻叶 火麻仁 芦荟 大黄(1) 大黄(2) 


大黄(3) 大黄(4) 大黄(5)


紫草 水牛角 青蒿、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芒硝(上) 芒硝(下)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熊胆 绿豆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