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鸭跖草、栀子

2017-10-10 曾培杰,陈创涛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鸭跖草

 

从药物的生长环境中领悟它的功用

 

小指月跟爷爷到菜地里锄草,几天没来菜地,这菜地的野草长得比菜还快,农民们都把这鸭跖草看成是蔬菜的祸害,见到就欲除之而后快,你稍微不注意,田头水沟边又长满了。

 

这些农民在锄草,而小指月便在采药,为什么呢?在你眼中是草的,在明眼人眼中可能就是药。山中无闲草,识者都是宝。

 

爷爷在那边边挥着锄头,边跟指月说,指月啊,记住要多捡些鸭跖草,山下放牛的老王,最近脚肿,我们用得上它。

 

小指月说,好的爷爷,这一捡就一大捆的,够他用好几天。不过,爷爷,为什么这些新鲜的青草药比晒干的还好呢?

 

老爷爷笑笑说,晒干了,是方便保存,真正在民间要用好草药,用新鲜的比干品更容易见效。比如前几天我们不是给那大叔一把鸭跖草吗?叫他跟赤小豆一起煮,吃下去,他的尿道炎都还没好得彻底,拉尿还是涩痛,还是黄。后来我们叫他自己去采新鲜的,这新鲜的鸭跖草跟赤小豆配在一起,一吃就管用,效果好得很,小便黄的立马变清了,本来尿得很不顺的,现在大把大把地尿。所以你若要说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这新鲜的青草药,总是最好,晒干了,功效要大打折扣啊!

 

小指月一听点点头说,难怪以前这药书记载的很多草药,效果那么好,原来是古人采新鲜的给病人们服用,现在很多人一方面用不到道地的药材,另一方面又用不到新鲜的草药,即使辩证准确,再去试验古方偏方,发现效果也没那么理想,道理居然都在这里。

 

老爷爷听后说,是有这么一回事,古代的医生都是自己采药,医药不分家,你看孙思邈自己采药给人治病,自己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你只有熟悉草药的生长特点,你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这草药的特长,比如说这鸭跖草,你如果只看教科书上写的,你没有去采过,你永远都不知道这鸭跖草最喜欢长什么地方。

 

小指月说,爷爷,我知道,这鸭跖草,最喜欢长在潮湿多水的地方,你看这叶多肥厚,这根茎含有多少汁啊!

 

爷爷又说,既然你看到了这个特点,你能否推出它的一些功效呢?

 

小指月说,凉利之药生湿地,这鸭跖草正是偏凉偏通利的,能够把火热降下来,通过它甘淡味,打开水道,利水下行,从而达到消肿降热的效果。

 

所以鸭跖草既可以治疗湿热水肿尿少,也可以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尿赤尿涩痛,它可以清热利水以消肿。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学药就要到大自然中去,就像学临证就要跟病人面对面地交流。这学医你起码要懂得向三方面学习。小指月说,哪三方面呢?

 

老爷爷说,第一向大自然学习造化之理,学习药物的神奇。第二向病人学习,学习疾病是怎么发生发展的。第三向书本学习,学习古圣先贤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然后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 鸭跖草喜欢生在水边,它能清热泻火,利水消肿,它是甘淡偏寒凉的,所以脾胃虚弱的人要少用。

  • 《日华子本草》曰,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 《濒湖集简方》曰,治小便不通,鸭跖草、车前草各一两捣汁,调入少许蜜,空心服用。

  • 《泉州本草》曰,治五淋、小便刺痛(急性尿路感染或结石),但见小便黄赤者,用新鲜鸭跖草的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搅汁调蜂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须减半。

 

鸭跖草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栀子


脚崴伤,栀子良

 

爷爷跟指月采完药,准备回竹篱茅舍,爷爷见指月打了个呵欠,便说,指月啊,可要留神哦,小心平地绊脚翻跟斗。

 

小指月说,没事爷爷,这山路都走了N遍了,哪个地方有沟沟坎坎,我闭着眼睛都能跳过去。

指月漫不经心,满不在乎地边走边在想这鸭跖草还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它一定有很多古籍上没有完全记载说出来的。

 

还没走多远,这小脚就采到山沟里,一滑,整个药蒌子都摔到山沟里了。哎呦!我的脚啊!爷爷在前面回过头来,看到指月一屁股坐在地上,边摇摇头说,都跟你说走路要小心,怎么可以分心呢?

 

小指月慢慢站起来说,爷爷,我脚崴着了,好痛啊!爷爷说,你试着深呼吸几下,看看有没有内伤。指月闭上眼睛,深呼吸了几下说,没事,爷爷。

 

原来一般跌损,你想看自己有没有内伤,可以深呼吸,如果呼吸都不利的话,那说明里面就有可能有瘀血气滞,赶紧要用药去调理。

 

爷爷说,还好只是一个小小崴着脚,下回可要当心了,山路专门欺负那些心猿意马的人。那些专心走路、脚踏实地的人,山路都为他们而展开。

 

这时爷爷背起小指月来就往竹篱茅舍中走去,顺手在路边采了一大把栀子。

 

爷爷说,指月啊,你看治这脚崴伤,什么方法最快?小指月说,爷爷,这都明摆着,你采那把栀子,都把答案告诉我了。

 

爷孙俩哈哈大笑,好像完全不把这脚崴伤当回事,而且这种小小病痛,只能作为行医路上的垫脚石,成为遣方用药技能提高的一种训练。

 

所以爷孙俩都有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疾病,一回到竹篱茅舍,老先生就把栀子捣烂研末,然后打上鸡蛋,用里面的蛋清调成糊状,给小指月的脚敷上。

 

指月马上说,爷爷,这一敷上去,就非常清凉舒服,刚才红肿的感觉没有那么厉害了。爷爷说,明天你那脚就能好个五六成,不过要彻底好,还得三五天以后,别急着走路。

 

小指月点点头说,爷爷,我是在想,这次因病又得到了一些思路。爷爷说,不就是一个治疗脚崴伤的小偏方,有什么好值得惊喜的呢?

 

小指月说,这小偏方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很重要。我感到气血并走于上,下盘就空虚,容易崴脚,当时我是在想问题,一不留神才崴着脚,这想问题就是气血往上调,脑上面充血,下盘脚部却气血不足,所以下盘空虚,就站不稳,一不小心就崴着了。

 

爷爷说,这也没什么好惊喜的啊,都是很平常道理,你看很多崴着脚的人都是思虑过度,气血并走于上,走路说话分心,不肯脚踏实地走路。所以我都让你走山路时别着急着背书讲话,安于当下很重要。

 

小指月说,爷爷,我说的只是一个引子,好戏还在后头呢?我在想,这气血并走于上的高血压,该怎么治呢?不是简单的平肝降压,一定还要配些补腰肾,引气血下行的药,这样下盘牢固,气血就不会那么容易往上飙,脑也没那么容易充血。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这个收获算是一个惊喜。

 

小指月说,所以我想明白为何爷爷治疗血压偏高,头晕耳鸣时,会放些杜仲、寄生、牛膝,这些壮腰膝的药,既可以补肝肾,令精血充足,又可以助肝藏血,肾藏精,把气血收引下来,让腰脚走路有劲,气血不往上飘。

 

爷爷听后,再次点点头,他知道小指月已经慢慢学会触类旁通的中医思维了。

 

小指月又说,爷爷,为什么你知道我要崴着脚,提醒我要小心呢?这个我现在都没想明白,难道爷爷能未卜先知?

 

爷爷说,哪有什么未卜先知呢?那都是瞧出来的。小指月说,怎么瞧呢,为何我瞧不出来?爷爷说,我一开始见到你打哈欠,还没到晚上就打哈欠,肯定最近用功过度,身体疲劳,身体提醒你要好好休息了,人在疲劳状态,反应能力要慢好几个节拍,所以你一个反应不过来,就崴着脚了。

 

小指月说,哦,我明白了,还是给爷爷瞧到了蛛丝马迹。爷爷哈哈一笑说,所以马路第一杀手,不是醉酒,不是超速,而是疲劳驾驶。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就是疲劳驾驶;同样身心健康的第一杀手,不是喝酒抽烟,也不是拼命工作,而是疲劳工作,疲劳生活,你长期疲劳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这样小病都会拖成大病。

 

所以你今天真正的收获,不在于栀子治崴脚的小偏方,也不在于用补肾的思路来引气血下行降血压,而在于要懂得如何调控好自己身心,不要让自己处于疲劳采药,疲劳读书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做人做事,学习工作,效率都极差。只有把身体调到精气神充足,做事才能尽善尽美,有一分的精神干一分的事业,有十分的精神才能干好十分的事业。

 

随后小指月在笔记本中记道:

 

  • 《本草纲目》曰,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 《濒湖集简方》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

  • 《救急方》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

 

栀子清三焦火

 

有个病人,他是个电焊工,以前每次电焊时都用上一个面罩,防止强光刺激眼部。

 

有一次他忘了带这个面罩,以为反正就焊那么一点铁架子,不想又跑回家去拿,挺麻烦的,于是就没有带面罩焊了起来。

 

虽然只焊了半个多小时,一焊完后,他就觉得有点不太对劲,怎么眼睛有点睁不开,干涩干涩地痛,还有点火烧火辣的感觉。

 

他赶紧回家去,家里人说,以前眼睛红肿热痛,用桑叶煎水洗眼很快就好,何不一试?于是家里人赶紧去采来一大把的新鲜桑叶,熬成汤水来给他洗眼。

 

这眼睛洗完后,是觉得有点缓解,但还是疼痛难忍,他就早点去睡觉。第二天睡醒,整个眼睛发红,像兔子一样,再用桑叶时,居然没有效果。

 

第二天晚上,就开始烦躁发热,连觉都睡不好,整夜口干舌燥,多次起来饮水却不解渴。连上厕所,排小便都排不畅,而且小便又黄又赤。

 

第三天他就意识到问题不轻,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工作,赶紧要找医生去,于是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摸完脉后说,爷爷,这脉浮取沉取都长大有力,而且脉数跳得快。老先生说,这是热蕴三焦成火毒。

 

小指月说,上焦眼红口气都是热的,中焦口臭口苦,饮水不解渴,下焦尿黄尿赤,这种一派三焦热盛烦躁之象,看来要清降三焦之火啊!

 

老先生又问,大便每天通不通畅啊?这病人说,每天都有排一次大便,还可以。老先生说,如果大便不畅,当先通腑,如果大便畅,就直接清三焦火热。

 

指月你说,有哪味药清三焦火热效果最好的?小指月说,清三焦火毒炽盛,最特效的药莫过于栀子了。爷爷点点头说,为何呢?

 

指月说,栀子似心,归心肺经,善于清胸膈中郁热,所以栀子豉汤治疗虚烦不得眠,同时栀子色红黄,善于清热利湿,退肝胆脾胃中焦湿热,郁蒸之黄疸。所以古方茵陈蒿汤用栀子,以其善于清利中焦湿热。

 

再者栀子最善于降火,导热从小便泄去,它的性格是委屈下降的,它能从上往下把热火降入三焦水道,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让黄赤的小便转为清白。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疗各类膀胱炎、尿道炎,里头用到栀子。

 

老爷爷听了后,点点头,他知道小指月这段日子读古籍没有白读,一味药就能把一大片的古方联系起来,这样药物学到了,古方也学到了。于是老爷爷就说,那就选用一个能够清三焦火毒热盛的方子吧!

 

小指月说,我知道,就是黄连解毒汤,里头用黄连、黄芩、黄柏清上中下之热火,配合栀子来清泄三焦之热火,引邪热火毒从小便而出。

 

于是给这电焊工开了两剂黄连解毒汤。这一剂下去,眼就不红赤热痛了;两剂下去,尿由赤热转为清白,晚上安然入睡,不再烦躁干渴。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 栀子善清三焦之火,善治头面五官各类火毒上攻。

  •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 所以凡眼中结膜发炎,目赤肿痛,口腔鼻腔炎热肿痛,以及咽喉红肿热痛,甚至中耳炎,鼻窦炎,但见脉势弦实有力偏数者,都是三焦热盛,这时栀子均可放胆使用。

  • 朱丹溪说,栀子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

  • 所以这栀子清三焦火,上能清心肺热,中能清肝胆脾胃热,下能清膀胱水府热,又能引众热下归水道,使浊火下排,不上炎上扰,自然神明清静,身心和调。

 

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9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伸筋草、寻骨风

9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瓜、蚕沙

9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蕲蛇、乌梢蛇

9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乌

9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威灵仙(3)

9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威灵仙(2)

9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威灵仙(1)

8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金子

8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独活(3)

8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独活(2)

8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独活(1)

8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巴豆

8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牵牛子

8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商陆

8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甘遂、大戟、芫花

8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郁李仁

8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黄(5)

7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黄(4)

7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黄(3)

7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黄(2)

7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黄(1)

7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芦荟

7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火麻仁

7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番泻叶

7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芒硝(下)

7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芒硝(上)

7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黄连

6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银柴胡

6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骨皮

6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蒿、白薇

6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水牛角

6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草

6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赤芍

6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丹皮

6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玄参

6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地

6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绿豆

5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熊胆

5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5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5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5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鸦胆子

5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马齿苋

5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头翁

5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蝴蝶

5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果

5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射干、山豆根、马勃

4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败酱草、大血藤

4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荞麦

4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鱼腥草

4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土茯苓

4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重楼(七叶一枝花)

4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蒲公英

4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4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心莲

4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连翘

4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银花

3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鲜皮

3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苦参

3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秦皮

3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龙胆草

3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柏

3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连

3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芩

3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知母

3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寒水石

3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膏

2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贼

2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浮萍

2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淡豆豉

2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葛根

2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升麻

2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柴胡

2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

2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菊花

2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叶

2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蝉蜕

1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蒡子

1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薄荷

1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荽(香菜)

1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鹅不食草

1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葱白

1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辛夷花

1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耳子

1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1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细辛

10、《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芷

9、《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羌活

8、《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风

7、《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荆芥

6、《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下)

5、《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上)

4、《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薷

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苏

2、《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

1、《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未完,待续...


请关注微信号: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