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三鬼穴知多少

许林玲 中医宝典 2020-02-16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前几天中元节刚过,今天咱们说说十三鬼穴应应景。

 

不知道大家在是什么情景之下第一次听到“急急如律令”的,书生第一次看到这几个字是在孙思邈大神的书里《备急千金要方》,十三鬼穴也是孙大大记载在这本书里的。


为什么叫十三鬼穴?

药王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黄帝掌诀,别是术家秘要。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总结了13个治疗癫狂类神志疾病的效穴,他认为“癫狂”由鬼神所致,所以取名“鬼穴”。


哪十三个穴位?

先来看看千金要方的原文:

第一针人中名鬼宫,从左边下针右边出。

第二针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肉三分。

第三针足大趾爪甲下,名鬼垒,入肉二分。

第四针掌后横纹,名鬼心,入肉半寸。

第五针外踝下白肉际足太阳,名鬼路,火针七针针三下。

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名鬼枕,火针七针针三下。

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火针七针针三下。

第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

第九针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名鬼路。

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火针七针针三下。

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藏。

第十二针尺泽横纹外头接白肉际,名鬼臣,火针七针针三下。

第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

以上十三穴载于《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腑·风癫第五》。


孙大大对十三穴的定位、下针顺序、针刺深浅等都有描述,明确针刺时的先从鬼宫开始,依次针鬼信、鬼垒……,起针时“男子先从左侧起针,女子先从右侧起针,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在此之后的其他各版本都以千金要方十三穴为借鉴,但第四、五、九、十、十二穴在各版本古籍中稍有不同,具体见下图示,据考证第四针为鬼心,第九针为鬼窟,总结十三穴为:


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间使(鬼窟)、上星(鬼堂)、会阴(鬼藏)、曲池(鬼臣)、廉泉(鬼封)。




这十三个穴位真那么神奇吗?


从十三个穴的组方来看,以任脉、督脉、四肢末端选穴为主,人中、风府、上星属于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因诸条阳经与其交汇,称为阳脉之海,上达于脑,内络脏腑;承浆、会阴属于任脉,位于腹部正中,为各阴脉交汇,成为阴脉之海。大陵、间使属心包经,其中肺、大肠、脾、胃、膀胱经各一穴,经外奇穴一穴。而五输穴的分布均在肘膝关节附近及以下,为经气始发之处,因此针刺四肢部的穴位可激发经气,疏通肢体局部及全身气血。其中会阴穴对于肛周疾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肛门古称魄门,为五脏使,因此针刺或艾灸会阴穴对肛周疾患以及体内脏腑的阴阳都有通调作用。



从现代研究文献上看,十三鬼穴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失眠、肠易激综合征、焦虑、考前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等精神疾病,同时也应用于中风及后遗症、肝性脑病、胃轻瘫、原发性痛经、乳腺增生、昏迷急救等。针刺鬼穴时, 一般实证、热证、体壮者可用毫针强刺激,或三棱针点刺放血以醒神开窍、泻热解毒;对虚证、寒证、体弱者可用毫针持续轻刺激或点穴的方法以激发阳气。对于元气衰微、亡阴脱阳者,则酌情选用十三鬼穴。


临床上十三鬼穴多用于治疗精神神志病症,且大多位于四肢末端或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之处,所以, 十三鬼穴所处针感均非常敏感,针刺能起到震慑心神的作用,临证时要注意针刺手法和刺激量。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