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希金诗13首

俄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致纳塔丽娅


我就这样偶然地知道,

丘比特是怎样的一只鸟;

火热的心已经被俘虏;

我承认——我恋爱了!

幸福的时光已经逝去,

从前,我不知爱情的重负,

我一边生活着一边歌唱,

无论是在剧院还是在舞场,

无论是在玩耍还是在嬉闹,

我都像一阵轻风似的飞翔;

我常常嘲笑爱神,

对某个可爱的女性

写上几句漫画般的诗行;

可我的嘲笑已枉然,

最终自己也坠入了情网,

自己,唉!也已疯狂。

嘲笑,自由,——都抛在脑后,

我已经告别加图


如今我成了赛拉东 !

她是献身于塔利亚 的美女,

一看见纳塔丽娅的娇美,

丘比特便把我的心射中!


纳塔丽娅!我得承认,

我的心中充满了你,

我害羞,我还是第一次

爱上女性的娇美。

从早到晚,无论我在哪里,

只有你占据着我的心灵;

夜幕降临,我看见的也只有你,

置身于那空旷的幻想,

我看见,身披轻盈的衣,

心爱的你啊仿佛在我身旁;

那胆怯而甜蜜的呼吸,

那洁白的胸脯的颤动,

胸脯洁白得胜过白雪,

那半闭半启的美目,

静谧的夜晚那朦胧的黑暗,——

这一切都使我一阵喜悦!……

我独自和她在凉亭里,

我看见……那处女的百合,

我颤抖,苦恼,无言……

我醒来……在孤独的床边,

我看到了只有黑暗!

我深深地叹息着,

那慵倦的梦半睡半醒,

正张开翅膀飞去。

欲望越来越强烈,

我受着爱情的折磨,

一刻比一刻更无力。

意念它一直在追求什么?

追求什么?——我们中间,

谁也不会将它对女士说清,

而要想方设法地遮掩。

我,却要来把它道明。


所有的情人都在渴望

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东西;

这是他们的本性,我真是惊奇!

裹一身宽大的长袍,

歪戴一顶帅气的小帽,

我倒愿做一个费里蒙,

在暗影遍布的晚上,

挽住阿纽塔 的纤手,

诉说爱情的痛苦,

并宣布:她是我的人啦!

我希望,你是娜佐拉 ,

你竭尽全力地在用

你那娇媚的目光把我挽留。

要么我就做白发的保护人,

那被命运抛弃的老头,

去监护轻盈、娇小的罗丝娜 ,

带着假发,披着斗篷,

用他粗鲁、滚烫的手,

抚摸那雪白、丰满的胸脯……

我愿是……可是单腿

迈不过那汪汪海洋,

纵然我爱你一往情深,

但我和你两相分离,

我便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然而,纳塔丽娅!你不知道,

谁是你温柔的赛拉东;

你心里也没明白,

他为何连希望也不敢拥有。

——我的纳塔丽娅啊,

请你再听听我的倾诉:


我不是后宫的主宰,

不是黑奴,不是土耳其人。

也不能把我当成一个

彬彬有礼的中国人,

或蛮横粗鲁的美国人,

也别视我为德国人,

头戴一顶高高的帽子,

手举盛满啤酒的酒杯,

嘴里咬着手卷的烟卷 。

也别将我当成一名重骑兵,

戴着头盔,手持长刀,

我不喜欢战争的喧嚣:

我不会为了亚当的罪过,

用我的手来举起

长剑、战斧和马刀。


“你到底是谁,唠叨的有情人?”

请看那高高的院墙,

那儿永远是寂静的暗影;

请看未紧闭的窗户,

那儿有一盏盏的灯在闪亮……

知道了吧,纳塔丽娅!我是……一个僧人!




理智与爱情


少年达佛尼斯 在追逐多里斯 ,

他在喊:“停停,美人,停一停!

说一句‘我爱你’,我便

不再追你,我以爱神起誓!”

“住口,住口!”理智在说,

可爱神却说:“说吧:你真可爱!”


“你真可爱!”牧女重复了一句,

他俩的心中于是燃起了爱火,

达佛尼斯跪在美人的脚下,

多里斯垂下了多情的眼睛。

“跑开,跑开!”理智对她说,

而爱神却在说:“请留下来!”

她留下了,——幸福的牧童

用颤抖的手将她的手紧握。

他说:“瞧,在椴树的浓荫里,

两只鸽子正在相互拥抱!”

“跑开,跑开!”理智反复地说,

爱神却对她说:“学它们拥抱!”


在美人那滚烫的唇边,

滑过一道温柔的微笑,

她带着眼中的缱绻,

倒进了情郎的怀抱……

“祝你幸福!”爱神对她说。

理智呢?理智已无话可道。




致闻鼻烟的美女


这可能吗?你向来喜爱的是

爱神栽种的玫瑰,

是芬芳的铃兰、茉莉和百合,

是傲然俯首的郁金香,

从前你每天都要把花儿

佩在你大理石般的胸口上,——

这可能吗,亲爱的克里梅娜,

这趣味的变化多么奇怪!……

你爱闻的已不是清晨的花朵,

而是被精心制作成

松软粉末状的

有害的绿叶!

让哥廷根那白发苍苍的教授,

在陈旧的讲台上弓着腰,

将深邃的智慧嵌进拉丁语,

他咳嗽着,用枯瘦的手

把一撮烟末塞进深深的鼻孔;

让留着唇须的年轻骠骑兵,

在清早坐到窗前,

带着未尽的晨梦,

从海泡石烟斗中吐出灰色的烟雾;

让一个六十岁的美女,

告别优雅,退出爱情,

她所有的美都依赖支撑,

她身上没有一处没有皱纹,

她在诽谤,祷告,打哈欠,

靠忠实的烟草来忘记忧伤,——

而你,美人!……如果你真的

喜欢烟草,哦,想象的热情啊!

啊!如果这样,我愿化成粉末,

躲进鼻烟壶,躲进牢笼,

我便能落入你温柔的纤手,

那时我便在甜蜜的喜悦中

落向你丝巾掩盖下的胸脯,

甚至……也许能……算了!空想。

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

这嫉妒、恶毒的命运啊!

唉,我为何不能将烟草充当!……



经历


有人能以冷漠的理智

暂时地将爱情阻挡,

他不会用沉重的镣铐,

锁住爱情的翅膀。

就让他不笑,不乐,

和严峻的智慧结盟;

但他还会与理智争论,

虽然不高兴,仍会开门,

当那淘气的爱神

走上前来叩着门。


我以自己的经历,

体会到这些话的真实。

“一路平安!再见,爱情!

我要飞翔,不随赫洛娅,

而跟着盲目的女神。

我要抓住幸福,幸福!”

怀着疯狂的傲慢我在想。

突然我听到喧嚣的笑声,

我回头一望……见爱神

走上前来叩着门。


不!显然,我不能

与此神在争吵中生活,

当老帕耳卡还在那里

纺着生命的细线,

且让爱神将我主宰!

去欢乐,这是我的法则。

死亡将打开恐怖的坟,

明亮的眼睛将会黯淡,

而那爱神却不会

走上前来叩墓门!




给娜塔莎


美丽的夏日谢了,谢了,

明朗的日子正在飞去;

夜晚那阴霾的浓雾,

在昏睡的暗影中弥漫;

葱葱的田地空旷了,

喧闹的小溪变得冰凉;

鬈发的森林白了头;

高高的天穹也显得凄凉。


光明的娜塔莎!你如今在哪儿?

为何谁也见不到你?

或是你不想与知心的朋友

将那共同的时光分享?

无论是在芬芳的椴树下,

还是在波光荡漾的湖上,

我都见不到你的倩影,

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

很快,很快,冬天的寒冷

就将来到森林和田地;

在烟雾缭绕的茅屋里,

炉火很快又明亮地燃起;

我将看不到迷人的她,

像小笼子中的一只黄雀,

我将坐在家中忧伤,

我将把娜塔莎回忆。




致大学生们


朋友们!闲暇的时刻已来到,

一切都宁静安详;

快铺上桌布,快拿来酒杯,

快端上金色的琼浆!

响吧,玻璃杯中的香槟酒。

朋友们,为何要在桌上

摆着康德、塞涅卡 和塔西陀,

一本摞着又一本?

把这些学者傻瓜扔到桌下去——

我们要统治这片领土;

把这些冰冷智者扔到桌下去——

没有他们我们也会喝酒!

我们难道能在宴席的旁边

找到一个清醒的大学生?

以防万一,我们要尽快地

把我们的主席选出:

作为奖赏,他会给酒醉的人

再斟上各样的酒水,

而对你们这些斯巴达式的人,

他只会端来清水一杯。

温情和享乐生活的信徒,

我亲爱的加里奇,干杯!

你是伊壁鸠鲁的小弟弟,

你的灵魂在杯中,

请你把花环戴在头上,

来做我们的主席,

就连那些帝王君主们也会

把大学生们嫉妒!

递过手来,杰里维格,还睡什么?

醒来吧,惺忪的懒人!

这不是在上拉丁文课,

你在讲台下打瞌睡。

你看:这儿全是你的朋友,

瓶中漫溢着酒水,

请为我们缪斯的健康而歌唱,

诗坛上的风流诗人!

亲爱的刻薄鬼 ,一言为定!

请把酒杯斟满,

再写上一百首讽刺诗歌,

刺刺敌人和朋友!

而你,年轻的美男子 ,

尊贵的浪荡公子,

你将是酒神剽悍的祭司,

其余的均在幕后。

虽说我是学生,是醉鬼,

我仍将谦虚敬重——

请你们举起沸腾的酒杯,

我要将战斗祝福!

而你,浪子中的浪子 ,

天生的淘气鬼,

不要命的大胆之徒,

我知心的朋友,

让我们摔碎酒瓶酒杯,

祝普拉托夫 健康,

把酒浇进哥萨克的帽子,

然后再重新喝酒!

亲爱的同学,知心的朋友④ ,

让我们更紧地握手,

把书呆子们常有的愁闷,

留在轮流传递的杯中:

我们不是第一次一同喝酒,

也不是第一次争吵,

但待我们斟满了友谊的杯盏,

我们就会重新和好。

我与你无忧无虑地玩牌,

我真心实意地爱你——

请你斟满你的酒杯吧,

理智,去见上帝!……

可是我看到了什么?

酒瓶全都有了重影;

整个房间都在天旋地转,

暗影蒙住了眼睛!

同学们,你们在哪儿?我又在哪里?

看在酒神面上,请说清。

你们都在睡觉,我的朋友们,

压着你们的笔记本。

你这倒霉的作家,看来,

你比大家都更清醒;

维里盖里姆,读读你的诗句吧,

好让我们更快地睡着!




浪漫曲


阴霾的秋天,黄昏时分,

一位姑娘走到荒凉的地方,

不幸爱情那秘密的果实,

被她抱在颤抖的手上。

森林和群山,一片寂静,

一切都在夜幕中沉睡;

她以她那专注的目光,

恐惧不安地打量着周围。


她叹息一声,将目光

投在这无辜的造物身上……

“睡吧,孩子,我的痛苦,

你还不知道我的忧伤,

等你睁开眼,想起要我,

你已不能紧贴在我的胸膛。

明天,你不幸妈妈的吻,

已不会再印上你的脸庞。


你将唤不到你的妈妈!……

我的罪过永远是我的耻辱,

你将会永远地把我忘记;

可我却不会将你遗忘!

人们将给你他人的庇护,

人们会说:‘你不生在我家!’

你将问道:‘我的亲人在哪儿?’

可你,却找不到你的家。


不幸的孩子!在其他孩子中,

你将因忧伤的思想而受苦!

你的心里会难过到极点,

每当看到母亲们的爱抚;

你将永远是孤独的流浪者;

你将永远诅咒自己的命运,

你将遭受残酷的责难……

到那时,请原谅你的母亲……


你睡着,不幸的孩子,

请最后一次偎在我的胸口。

那不公、可怕的法律,

使我们母子苦难临头。

趁岁月还没有驱走

你纯洁无邪的欢欣,

睡吧,亲爱的,痛苦

不会惊扰童年的平静!”


但是突然,月亮跃出树林,

照亮她近边的一座草房……

苍白、颤抖、悲伤的她,

缓缓走到小屋的门旁:

她弯下身来,轻轻地,

把婴儿放进别人的门槛,

她恐惧地转过眼去,

消失于那夜间的黑暗。



我的肖像


您向我索要我的肖像,

但必须照真人写生而成;

亲爱的,像很快就能画好,

画幅虽然只算是小型。


我是一个年轻的浪子,

还坐在学校的板凳上;

我不愚蠢,说话大方,

没有扭捏作态的模样。


我从来不是个饶舌者,

也不是巴黎大学的博士,

那样的人士与我相比,

更讨厌,更会装腔作势。


和最高挑的身材相比,

我的身材显不出来;

我脸色鲜艳,头发金黄,

还有一颗鬈发的脑袋。


我爱社交界及其喧嚣,

我仇恨孤身一人;

我讨厌争吵和论辩,

也有些讨厌学问。


我非常喜欢演出和舞会,

如果要我诚心坦白,

我会说,要是不在皇村,

我还会去恋爱……


根据这些,我亲爱的朋友,

已经可以把我认出。

是的,我想永远这样,

保持上帝对我的造就。


完全是个恶作剧的魔鬼,

长相完全是个猴子精,

太多,太多的冒失轻浮,——

是的,这就是普希金。




老人


我已不再是那个热情的恋人,

不再惊异于先前的天地:

我的春天和我美丽的夏日

都已逝去,没留下一丝痕迹。

阿穆尔 啊,青春时代的神!

我曾经是你忠诚的仆人;

啊,如果我能重生一次,

我仍旧要那样为你献身!




致李锡尼


李锡尼,你看见了吗,那年轻的维图里,

头戴桂冠,身着夺目的紫红长袍,

傲慢地乘着飞快的华丽马车,

正沿着大道向着人群飞跑?

看,所有的人都在卑谦地向他鞠躬;

看,随从正在把不幸的人群驱逐!

谄媚者、元老和美女们排成一列,

讨好地跟随他,目光非常地专注;

人们在颤抖地捕捉他的微笑和眼神,

就像在等待诸神那意外的祝福;

年幼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老人,

面对偶像,都默默地跪向尘土:

对于他们,印在泥泞中的车辙,

也是某种值得尊重的圣物。


哦请问,罗慕洛 的人民,你们早已跪下?

是谁奴役了你们,强制地钉上枷锁?

高傲的公民们在重压下屈服。

你们在做谁的,哦天哪,谁的奴仆?

(要我说吗?)是维图里的!我祖国的耻辱啊,

一位放荡的少年竟凌驾于众臣之上;


暴君的宠儿左右着软弱的元老院,

罗马陷于专制,祖国失去了荣光;

维图里成了罗马人的王!……啊羞耻!啊时代!

莫非整个宇宙注定将要灭亡?


但那是谁,站在柱廊下,垂着头,

披一件破斗篷,拄一根手杖,

皱着眉头穿过喧闹的人群?

“我们的智者,真理的朋友达麦特,你去何方?”

“何方?我也不知;我沉默已久观察已久;

我将永远离开罗马:我憎恨奴役。”


李锡尼,好心的朋友!也许我们最好

去向福尔图那 和那些幻想卑谦地躬腰,

去学习白发苍苍的犬儒主义者的榜样?

也许我们最好离开这座荒淫的城堡?

在这里一切都能出卖:法律,正义,

执政官,护民官,名誉和美貌。

就让年轻的美女格里采丽娅,

像众人轮流饮用的酒杯那样,

把他人的天真俘获进她的罗网!

我们因与皱纹同在的衰弱而害羞,

我们把灿烂的欢娱留给虚荣的青春:

就让无耻的克里特和大人物的奴仆科涅里,

在显贵和富豪的府邸来回穿梭,

去厚颜无耻地贩卖他们的卑鄙!

我是真正的罗马人 ;自由在我胸中沸腾;

伟大人民的精神没有在我心中沉睡。

李锡尼啊,让我们赶快远离忧虑,

远离疯狂的智者和骗人的美女!

在内心藐视嫉恨的命运之打击,

我们要把先祖的魂灵带往乡村!

在古老密林的凉爽中,在海岸上,

我们不难找到一座简朴而明亮的房屋,

在那里我们不再惧怕民众的骚乱,

在隐秘的幽居中将晚年安度,

在那里,躺在舒适的角落,

面对壁炉中橡木燃着的炉火,

擎着祖传的酒杯回忆往昔,

让冷酷的尤维纳利斯 燃着我们的精神,

我要用正义的讽刺来再现恶习,

把这些年代的风俗揭示给后人。


啊罗马,啊这荒淫暴虐的骄傲国度!

报复和惩罚的一天,那可怕的末日将到来。

我已预见这威严的辉煌之结局:

那主宰世界的皇官将跌落,跌落进尘埃。

年轻的人民,残酷战争的子孙,

有力的手臂将把利剑对准你的脑袋,

他们将越过高山越过海洋,

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向你冲来。

罗马将消失;沉沉的黑暗将它覆盖;

一个路人,眼望这大堆的石块,

会陷入阴郁的沉思,发出感叹:




玫瑰


我的朋友们,

我们的玫瑰在哪里?

玫瑰枯萎了,

这霞光的子女。

不要说:

青春就这样衰亡!

不要说:

这就是生活的欢畅!

请对这小花说:

别了,我真惋惜!

然后给我们指出,

百合花在哪里。




阿那克里翁的墓


一切都置身于神秘的寂静;

山冈披上了黑暗的衣裳;

缓缓穿过透明的云层,

一弯新月徘徊在天上。

我看见:墓顶有把竖琴,

正在甜蜜的宁静中沉睡;

偶尔才有忧伤的声音,

在僵死的琴弦上响起,

就像可爱的缱绻之音。

我看见:竖琴上有只母鸽,

玫瑰丛中摆着花环和酒杯……

朋友们,那欲望的先哲,

他就在这个世界里安睡。

你们看:在这块大理石上,

一把刻刀使他复活了!

他在这里照着镜子,说道:

“我白发苍苍,我老了,

让我再享受生活的快乐吧;

唉,生活也并非永恒的赐予!”

在这里,他拿起竖琴,

庄重地把眉头皱起,

他本想把战神歌唱,

可唱出来的只有爱情。

在这里,他准备向自然

偿还最后的债务:

老人于是跳起圆舞,

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

围着这白发的情人,

一群少女在舞蹈歌唱;

他从吝啬的事件那里,

又窃得了一些时光。

这时有缪斯和卡里忒斯 ,

将这宠儿带进了坟墓;

爬满常春藤和玫瑰的游戏,

也随他没入了黄土……

他消失了,像一阵快感,

像爱情那欢乐的梦。

凡人哪,你的世纪是个幻影:

你要抓住那活泼的幸福;

享乐吧,你就享乐吧;

常把那酒盏斟得四溢;

让热烈的情欲使你疲倦,

然后再捧着酒盏去安息!




水与酒


我喜欢在炎热的午后,

从溪流里舀起一盏清凉,

我喜欢在僻静的林中,

看流水如何拍溅在岸上。

当美酒斟得满满盈盈,

在轮饮的杯盏中翻滚,

请问,心预感到了欢乐,

谁能不哭泣,朋友们?


让那大胆的人遭到诅咒,

谁若受了疯狂欺骗的诱惑,

第一个伸出他罪孽的手,

哦恐惧!……把水掺进了酒!

让这样的恶棍遭到诅咒!

让这样的人再也无力饮酒,

或者,虽然拥有一杯又一杯,

却让他分辨不出各类美酒!

刘 文 飞 译




论 孟 郊 对 诗 之 真 的 认 识

虽然在孟郊身后,不少人对他的诗歌横挑鼻子竖挑眼,但从没有人怀疑过他诗歌的艺术真实性。一千多年来历史风雨的洗刷浸蚀,不少名噪一时的诗人、诗歌都销声匿迹了,而孟郊这位“生前品位低”的诗人的诗歌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74] ,这件事本身便是他诗歌艺术真实性的最好证明。毫无疑问,每个有责任感的诗人都在创作中竭力追求真实性,但实际所达到的真实程度却千差万别,这除了与各人对生活认识的深浅和表现水平的高低不同有关外,诗人们对诗之真的不同理解同样是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因为诗人都是自觉地在一定的真实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作为韩孟诗派的奠基人,孟郊在理论上对诗之真的认识自然既有别于同辈又不同于前人。只要将他有关这方面的零缣寸楮稍加爬梳,他诗歌的真实观就会显示出清晰的轮廓来。
贞元九年,孟郊第二次下第漫游洞庭湖时写的《送任齐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一诗的序文,可以视为他诗论的总纲:
文章者,贤人之心气也。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当正而不正者,心气之伪也。贤与伪见于文章。一直之词,衰代多祸。贤无曲词。文章之曲直,不由于心气;心气之悲乐,亦不由于贤人,由于时故。
由于这是一首诗前的序文而不是探索诗歌艺术规律的论著,所以概念的使用难免有些不规范。序中的“文章”主要是指诗歌,有如韩愈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的“文章” [75] 。序文中的“心气”指的是什么呢?《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76]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 [77] 《告子下》并将“心”和“志”连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8] 显然,“心”即“志”,也就是思想意志。《孟子·公孙丑上》又有“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夫志,气之帅也”的话 [79] 。赵歧用“直怒之矣”解“求于气” [80] ,杨伯峻把“志,气之帅也”的“气”释为“意气” [81] ,按赵、杨的解释,“气”明显含有情感方面的意思。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也论述到“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82] 范文澜注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此篇所云风情气意,其实一也。” [83] 据此可知,“气”就是情感意气。孟郊的“心气”也就是情和志。上文中“文章者,贤人之心气也”的观点,是前人“诗言志”和“诗缘情”说的综合和统一。在孟郊看来,属于感性的“情”和偏于理性的“志”在诗歌中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是相互补充地表现于诗歌之中的。为什么孟郊认为诗歌只是“贤人”的“心气”而非一般人的“心气”呢?他对这个定义作了如下的解释:因为感情欢快时诗歌的情调就显得舒畅平正,感情抑郁时诗歌的情调就激怨不平(即“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当正不正者,心气之伪也”,当一个诗人不吐真情而装腔作势的时候,他的诗歌仅是他情志的虚假表现而不是真实的反映。“一直之词,衰代多祸”,在黑暗腐朽或文网森严的时代,说直话、抒真情要招祸殃,一般诗人不敢也不愿冒这个风险。唯有“贤无曲词”——那些刚正不阿的诗人,不顾一己的安危,不怕贫贱屈辱,不惧灭顶之灾,才敢于面对现实抒发自己的真情。他们那些用心血写成的诗歌,才是他们意志、情感、人格的结晶。这样,诗歌中的“直”与“曲”、真情与伪饰就成了贤和佞的分野,而他诗论的核心就可以归结为去“曲”取“直”、弃伪存真的诗歌真实观。
孟郊的一生矢志不渝地实践了他这一观点。当时残酷的现实是“恶诗皆得官,好诗抱空山”(《懊恼》),所谓“恶诗”就是没有灵魂骨气的佞人献媚邀宠的诗歌。借诗歌献媚的“诗人”个个都青云直上了,而不愿以阿谀为能事的诗人,即使写了优秀的诗篇,也仍然终身潦倒穷困。孟郊蔑视没有心肝的虚伪之徒,羞与此辈为伍。元和三年,他应河南尹郑余庆之招,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在他多难的一生中,此时要算是比较舒适的了。然而,他并不为了保全物质生活的安逸就丧失了人格,在《晚雪吟》中严正地表白:“古耳有未通,新词有潜韶。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现存五百多首诗绝大部分充分体现了他“真”和“直”的要求,是他整个人格的忠实写照。在他的诗集中,不仅写愁的诗能催人泪下,言欢的诗也能令人解颐。由于诗人言愁则柔肠寸断、情如刃伤,言欢则喜形于色、溢于言表,不符合封建时代所要求文人的那种温文尔雅、矜持不露的做人标准,讥者因此而称孟郊不能自致“远大”,受到“非能自持”的诟病就是很自然的了 [84] 。孟郊诗中披豁天真、剖露肝胆,忧乐之情沛然从肺腑溢出,既不搔首弄姿也不矫揉造作,可谓“直”而且“真”了。
“直”与“真”是他自己创作实践所奉的圭臬,也是他持以评价他人诗歌的准绳。他思想中落后的一面使他误解了屈原之死,致有不满之词,但他对屈原的人品和诗品始终是折服的,在《答卢仝》中说:“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他由衷地赞扬屈原在骚辞中真切地表现出的刚正无私的品德、指责权奸的勇气和敢于献身的精神,也就是他所说的“直气”。他为屈原正道直行而招祸鸣不平:“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躇。”(《湘弦怨》)孟郊还常常念起陶渊明,《过彭泽》一诗表示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和怀念:“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叹息。不见种柳人,霜风空寂历。”陶诗最主要的特色是真淳,《诗品》卷中说他“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85] 。陶渊明的诗歌真实地表现了他的人品和情操,是孟郊所要求的“直”和“真”的典范,这大概就是陶渊明之所以为他敬服的主要原因。
要真正了解孟郊的诗歌真实观,就绝不能不对他诗歌真实观的内涵稍作分析。他的“直”和“真”具有哪些内涵呢?概言之,就是诗人感情的真挚性和诗歌的真实性的统一。
首先,它强调诗人主观感情的真挚,要求诗人“方凭指下弦,写出心中言”(《抒情因上郎中二十叔……》),认为“潜仙不足言,朗客无隐肠”(《寄卢仝》)。要求情感真挚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易经》中就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命题,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也强调说:“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86] 孟郊的“写出心中言”“朗客无隐肠”就是这一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认为:“诗者,持也,持人性情。” [87] 黑格尔更是认为:“抒情诗人本来一般地在倾泻自己的衷曲。” [88] 抒情诗除具备一般文学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它自身所独具的特性:一般它不是以描摹客观现实见长,而是以抒发主观情感标美。因此,抒情主体情感的真挚性就成了一首诗是否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关键。诚如孟郊所言,“贤与伪见于文章”。假如一个诗人在诗中“心气”作伪,“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89] ,他的诗必然只能是为孟郊所疾恶的“恶诗”。
因此,他十分痛恨用诗来玩弄“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的虚伪情感(《择友》),认为应该喜则大笑,悲则大叫。与韩愈的“不平则鸣”相应,他主张无拘束地抒发个人的抑郁之情:“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晚雪吟》)韩愈送他的那篇著名序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命题,但他的“不平不但指愤郁,也包括乐在内” [90] 。在孟郊眼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人心不正、烽火不绝的衰代,自己又困顿穷饿,所以他更鲜明地提出了“奏尽郁抑谣”的主张。他称自己“一生空鷕气”(《送淡公十二首》之十二),“幽竹啸鬼神,楚铁生虬龙。忠生多异感,运郁由邪衷”(《秋怀十五首》之十),因而要通过自己坎坷的道路,鸣胸中和时代的不平。当时一个姓郭的朋友对他说“俗窄难尔容”,好心地劝他以后“少吟诗”,他回答说因胸中“烦恼不可欺”,“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劝善吟》)。他对众人的讥笑嘲讽不屑一顾(《懊恼》),在《答卢仝》中说“烦君前致词,哀我老更狂。狂歌不及狂,歌声缘凤凰。凤兮何当来,消我孤直疮”。为了讨好要贵、迎合世俗而把自己内心的悲痛、抑郁和不平掩饰起来,像“歌女”、优伶一样强颜承欢买笑(见前),这不是一个有骨气的正直诗人所当为。“项籍非不壮,贾生非不良,当其失意时,涕泗各沾裳。”(《赠崔纯亮》)像项羽、贾谊这样的古代英雄志士“当其失意时”也涕泪满襟,真实地坦露自己内心的忧怨、悲伤,何况是处在“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同上)的悲愤之中的诗人呢?掩饰感情会带来诗情的虚假。他既十分仰慕又有所保留的伟大诗人屈原就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愤怒,班固《离骚赞序》:“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91] 李白也说“哀怨起骚人” [92] 。因为屈原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个人的不幸与时代的不幸息息相关,所以,他通过抒发个人的忧愁、怨愤和不平就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的不幸。孟郊决心以屈原为楷模,发誓将“明明胸中言,愿写为高崇”(《秋怀十五首》之十)。
其次,孟郊的诗歌真实观还强调诗歌内容的真实性,准确地说,就是诗歌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和人生。他不仅仅认为“文不以质胜,则文为弃矣”(《又上养生书》),一般地强调诗歌内容的真实,而且对诗歌提出了“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的更高要求(《读张碧集》)。在抒情诗中,真挚地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与真实反映客观社会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种相互排斥甚至矛盾的现象呢?这取决于抒情主体情感的崇高与低下。在情感低下、为人卑劣的诗人那里发泄个人卑污的情感就意味着对客观社会的歪曲,而在一个伟大或优秀的抒情诗人身上,忠于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忠于客观现实是统一的(完全或部分),主体的“真情”与客观的“真相”在他诗中能相互融合。抒情诗所抒发的对象——抒情主体的情感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我国古代文论早就进行过探讨,并且有的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从陆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93] ,到锺嵘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94] ,直到刘勰的“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95] ,都一致认为自然界的四时交迭、万物纷纭和人生的休戚别离是诗人动情的原因,孟郊则进一步强调时代的盛衰变化、政治的治乱兴亡对诗人情感的决定作用。他认为“文章之曲直,不由于心气;心气之悲乐,亦不由于贤人,由于时故”。由于他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不只是个体心灵的产物,更是时代与政治的温度计,所以,他提出诗歌应该继承“风雅”传统,通过情感抒发来反映社会和人生。他在《读张碧集》中写道:“天宝太白殁,六义已消歇,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唐才子传》说张碧对李白倾慕到连名字都要模仿着太白。他的诗散佚严重,《全唐诗》中仅存十六首,现在难窥全豹。在现存的诗篇中,除《农父》一首外,几乎没有一首当得起孟郊这一推崇备至的评价。从孟郊对张碧评价的内容看,他肯定的无疑是《农父》那一类诗歌,而绝非他的另外那些仅学到了李白的“一杯一咏,必见清风”的闲适之作 [96] 。
从“下笔证兴亡”这一要求出发,他高扬“风雅”传统和建安风骨,随着李白、杜甫、元结等诗人的相继谢世,大历后的诗坛一片寂寥,诗人的注意力从社会的大千世界移向了个人的狭小天地,诗歌几乎成了送往迎来、歌筵酒席和吟花弄月的消遣品。和稍晚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痛恨诗崩坏” [97] 一样,孟郊面对诗坛的状况发出了“自悲风雅老”(《自惜》)的喟叹,立志要起而振之,使诗歌重新走上面向社会和人生这一道路。现实风云的激荡使他们激动不已,他满怀信心地说要“独立占古风”(《送卢虔端公守复州》),写出“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送友人》)来,他十分推崇建安诗歌,在《赠竟陵卢使君虔别》中,为能读到卢虔充满现实内容、具有建安风骨的诗歌深感欣喜,高兴地称赞卢虔诗歌:“顿得竟陵守,时闻建安吟。”又在《上包祭洒》中称赞包祭洒的诗说:“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时闻五君咏,再举七子风。”陈子昂、李白、杜甫和元结都以建安诗歌为效法的榜样,这是由于建安诗人在天下分崩、血流漂杵的年代没有像大历时的诗人那样,远离时代的旋涡去写作闲适宁静、寂寞冷落的纤弱诗歌,恰恰相反,“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反而使他们的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98] 。
从“下笔证兴亡”这一要求出发,和韩愈一样,孟郊坚定地捍卫了李白和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因诗坛的沉寂而时常叹惋“可惜李杜死”(《戏赠无本二首》之一),可见他对李、杜的崇敬和服膺。时人还没有真正认识李、杜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他们的光辉诗篇多所贬抑。就是稍后以“惟歌生民病”自励的诗人白居易对李、杜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也作了大可商榷的评价:“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今古,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而已[99] 。孟郊在《懊恼》中不无懊恼地说:“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抱山冷殑殑,终日悲颜颜。好诗更相嫉,剑戟生牙关。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李白死于宝应元年,杜甫死于大历五年,距孟郊作此诗时已几十年了,所以诗称“前贤死已久”。这首诗当然不能说是针对白居易而发的,不过联系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100] 来看,孟郊该诗绝非泛泛之词,当时确有一股诋毁李、杜的歪风。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孟郊的“下笔证兴亡”二者的主张如此相似,为什么在对李、杜评价上二人又相差如此之远呢?看来把孟郊与白居易对诗歌真实性的主张作一比较,对于进一步弄清孟郊诗歌真实观的特征也许不是多余的。
白居易给诗歌下过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101] 它标志着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所把握的深度。白居易既然认识到了情为诗之根,李白的诗歌都是他感情的真挚流露,他为什么还对他的诗歌多有微词呢?霍松林的《“根情、苗华、华声、实义”—— 一个现实主义的诗歌定义》一文揭开了个中秘密:“白居易所说的‘根情’的‘情’指的是‘系于政’的‘民情’,从这样的‘情’根上结出‘风雅比兴’之‘实’,也是自明之理。”白居易论述情的地方很多,在《与元九书》中指出:“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诗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102] 《采诗官》也说:“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103] 这说明霍对“根情”的“情”的解释是可靠的。白居易认为诗歌主要应该传达的是物情而不是诗人的个人感情,他更多地注意到了诗人之情与人民之情的区别而忽略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李白的诗恰恰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为主,所以在白居易那里就只能得到“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的评价。他固然也认识到了“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成于歌诗矣” [104] 的道理 ,但他把这种“有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者”称为感伤诗或闲适诗,这类诗虽为“时之所重”,但为他自己所“轻” [105] ,宜乎李、杜那些言情、言病、言悲的诗不为他所看重了。特别是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要“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106] ,针对某一客观事物而作,并且做到“核实”,即与具体事实相符才算是有现实内容,才算是达到了真的要求。持此以绳,杜甫也只有三四十首才合格,至于李白那些抒发个人豪放或愤激之情的诗歌,压根儿就没有落实于一时一事,与白居易关于诗歌真实性的要求就离得更远了。孟郊则认为,“天地人胸臆”(《赠郑夫子鲂》),令人感激奋发,诗人将这些为现实所激起的诗情真而非伪地抒发出来,就能起到“下笔证兴亡”的作用。由于诗人的“心气之悲乐,亦不由于贤人,由于时故”,诗人将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时代精神表现在诗中,人们通过这种物化了的感情,就可以观察到时代的治乱兴亡。孟郊“下笔证兴亡”的“证”是对孔子“诗可以观”说的肯定。“孔子认为诗可以‘观’并不是强调诗可以对于某一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详尽描写,而是强调去‘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社会国家的人们的道德感情和心理状态。” [107] 如果诗歌仅仅去描写外部的诸般事件、记录制度的各种变迁,而不去抒写诗人自己为时代所决定的情感、心理的丰富复杂性和细微特征,那么诗歌就不能反映出时代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下笔证兴亡”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白居易显然忽略了抒情诗这样一个重要特征:它能在更丰富的程度上把抒情主体的内心生活及客观存在的特殊细节都统摄于情感和精神的形式中。它“要表现的不是事物的实在面貌,而是事物的实际情况对主体心情的影响,即内心的经历和对所观照的内心活动的感想” [108] 。这个严重的疏忽使他在强调诗歌的内容时走向了要求诗歌“一吟悲一事” [109] 的极端。上面的分析使人们明白了:白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孟的“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是两个同中有异的命题。强调诗歌要反映时代的兴衰是其所同,但在反映的真实标准和反映的方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孟郊强调的是直抒胸臆,重在忠实于抒情主体内在情感的真挚抒发,诗人“下笔证兴亡”的社会作用是通过抒真情来实现的;白居易强调的是直写时事,揭露社会的种种黑暗和弊端,重在忠实于外在的现实,诗歌“补察时政”的作用是通过对一时一事的揭发来完成的。
只要我们不斤斤计较他关于诗歌真实性论述那散漫的外部形态,从内在的逻辑上看,他对诗歌真的内涵作了具体而比较深刻的规定,而且还从艺术手段上指出了达到真的途径。
相应于他诗歌真实性内涵所规定的诗人情感的真挚性与诗歌内容的真实性,求真的途径必然要创作主体人格的诚实高尚和诗歌表现手段的精巧入微。
一方面,要诗情真挚而不虚伪,诗人的人格就得诚实和高尚,或者说,只有诗人人格的诚实才能确保诗歌情感的肫挚。即使处于人生旅途中十分失意的时候,他仍然坚定地回答自己的朋友说:
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答郭郎中》
他在《上张徐州》中向上司表白:“顾已诚拙讷,干名已蹉跎。……一不改方圆,破质为琢磨。”他谈到一个诗人应保持操守的地方很多:“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答友人》)“何以保贞坚,赠君青松色。”(《赠韩郎中愈》)“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赠崔纯亮》)他一生憎恨庸俗和圆滑,主张诗人应该具有爱憎分明的精神和独立不移的品质,在《哭李观》中他沉痛地说:“我有出俗韵,劳君疾恶肠。知音既已矣,微言谁能彰。”他明明知道“万俗皆走圆”,可他自己仍然坚持“一身犹学方”。(《上达奚舍人》)即使在登科后“高歌摇春风,醉舞摧花枝”(《同年春晏》)的时刻,在人生道路上短暂的顺境中,他也没有忘记提醒自己“愿保金石志,无令有夺移”(同上)。歌德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 [110]孟郊创作中能做到“诗从肺腑出”,是他诚挚的人格在艺术的反映。
另一方面,要使诗歌能起到“下笔证兴亡”的作用,也就是要能真实反映时代的精神,在艺术上就必须达到“文章得其微”(《赠郑夫子鲂》)的高度:要能通过对对象外在审美特征的把握,进而深刻地认识并准确地反映出对象所包含的内在意蕴,并揭示它们的社会意义,也即刘勰所谓“拟容取心” [111] ,必须指出的是,取“直”去“曲”是就孟郊对情感的抒发态度而言,绝非他对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要求,在抒情态度上他强调朗言无隐,在表现技巧上却力求曲达幽微。细分析起来,“文章得其微”包括如下几个层次:
(一)要求诗人对对象细致入微地考察。孟郊多次指出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他自己常“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游枋口二首》之一),“赏异忽已远。探奇诚淹留”(《越中山水》)。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是不可能有什么收获的,因为“乃知寻常鉴,照影不照神”(《献汉南樊尚书》),只有像“破松见贞心,裂竹看直文”(《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般地深入观察,进行“扣寂兼探真”(《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的活动,才既能把握对象的感性形态特征,又能体会出蕴含于其中的精微妙理。这样,诗人就可能对所表现的对象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体验,并能引起自己内在情感的共鸣。
(二)在深入观察和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严格的取舍和巧妙的构思,即“物象由我裁”(《赠郑夫子鲂》)。诗歌是一种最精粹的文学体裁,诗中任何游离、浮泛的意象都会使诗归于失败,客观世界万象纷纭,不是每一对象都能打动诗人,诗人也不能对任何物象都有同样程度的深刻体验,因而进入诗中的意象就应该是经过严格筛滤后最能表达情思的。这种取舍剪裁的过程就是黑格尔所谓替“内心世界找到一种适合的外在显现”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孟郊和白居易的看法又相左了。白主张反映现实的诗歌应该“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深信也” [112] 。他的本意是要使诗歌起到警世的作用,可是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诗歌自身的艺术特性,将诗等同于历史实录,没有注意到诗歌创作中的提炼和加工,用现在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他混淆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界限。何况真正的诗歌与某一具体的事件、物象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核而实”,进入诗中的事件、物象总带有诗人的情感和倾向,在诗中绝不可能出现科学意义上的那种客观实在性,诗中的任何事件或物象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变形或变意的特点。相比之下,孟郊的“物象由我裁”更符合诗歌艺术的特征。陆游说:“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113] ,这显然是孟郊“物象由我裁”的发挥。胡应麟同样认为诗歌创作在“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114] 。
(三)要达到“文章得其微”,诗歌语言就必须奇崛而不平庸、雅正而不艳俗、简净而不芜杂。他认为只有“章句作雅正”才能“江山亦鲜明”(《赠苏州韦郎中使君》),创作应“业峻谢烦芜,文高追古昔”(《游韦七洞庭别业》),因而他常称赞别人的诗歌“吟哦无滓韵,言语多古肠”(《吊卢殷十首》之七)。他鄙薄语言华靡无力的徐陵、庾信,盛赞“骨气奇高”的曹植和“真骨凌霜”的刘桢 [115] :“嘉木依性植,曲枝亦不生。尘埃徐庾词,金玉曹刘名。”(《赠苏州韦郎中使君》)他在《夜忧》中呼吁“何当再霖雨,洗濯生华鲜”,他理想的诗歌语言是“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送别崔寅亮下第》)。削去繁华、汰尽烦靡的结果就是他所自负的“诗骨耸东野”(《戏赠无本二首》之一)。他又强调诗歌语言要“铿奇”(《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要“新奇”(《送淡公十二首》之八),应该达到“入深得奇趣”(《石淙》)的要求。这又与白居易“不务文字奇”的主张相违 [116] 。不过,他一方面要求诗语奇巧工新,一方面又要求大巧若朴,必须“高意合天制,自然状无穷”。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孟郊关于诗歌语言的主张也有其局限性,就是片面要求语言的“古雅”而看不到格律的形成是诗歌发展中的一种进步(见《送卢虔端公守复州》),导致他一味推崇古拙拗峭,有时不注意音调的和谐,使少数诗歌流于佶屈聱牙,在他诗集中简直找不到像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那样圆润流动的作品。
最后,他强调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文章得其微”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诗歌的文字表达过程中应该“苦吟”。他曾自述创作情形说:“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夜感自遣》)唯有苦吟才能通幽达微,唯有苦吟才能得其“真奥”。朱熹说:“孟郊吃了饱饭,思量到人不到处。” [117] 朱熹这句颇为不敬的话除去前面不合乎实际的一半,后半句倒是卓有见地地道出了孟郊深虑覃思的特点。对孟郊的“苦吟”说后来虽有人深致不满,可是持苦吟说者和苦吟诗人代不乏人。唐代孟郊的崇拜者贾岛就是以苦吟闻名的。南宋词人姜白石说:“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为?” [118] 直到清代的袁枚还认为:“疾行善步,两不能全。暴长之物,其亡忽焉。……唯精之思,屈曲超迈。” [119] 兴到之语、率尔而成之作,往往因艺术上显得粗糙,像“暴长之物”一样生命力不强。不过,孟郊并不一概反对妙手天成的“万有随手奔”(《戏赠无本二首》之二)式的创作,他赞扬宋玉和李白说:“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赠郑夫子鲂》)“人之禀才,迟速异分”(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看来,孟郊是主张“苦吟”与出口成诵要根据各人创作特点而唯才所安,只是为了矫正浮浅卑俗之病,他才更强调不懈的深思和不断的苦吟。
当我们匆匆浏览了一遍孟郊对诗之真的认识后,还得追溯一下他这种认识形成的渊源。
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120] ,孟郊当然也不可能例外。只要把他的《送任齐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一诗的序文与《毛诗序》作一比较,便不难发现孟郊诗歌的真实观与儒家诗学的承继关系。《毛诗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孟郊也认为:“文章之曲直,不由于心气;心气之悲乐,亦不由于贤人,由于时故。”二者在诗与政合这一点上灵犀相通。不过,同时他又说过“至乐无宫徵,至声遗讴歌”(《上张徐州》),此论自然容易使人想起《老子》的“大音希声”来,可见老庄思想对他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易经·乾·文言》的“修辞立其诚”与《庄子·渔父》的“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该说同是孟郊真实观中情感真挚说的嚆矢。孟郊的“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的抒发忧愤的主张更是孔子“诗可以怨”和司马迁“发愤”说的发展。
分析孟郊诗歌真实观形成的原因,如果只注意先秦两汉儒道两家给予他的影响,而不提他的同乡前辈“诗僧”皎然,那就像一个遗传学家只知道隐性遗传而不知道显性遗传一样的荒唐。皎然俗姓谢,《唐才子传》称他是谢灵运的十世孙,约开元八年生于湖州,卒于贞元间,长孟郊三十多岁。孟郊五十八岁时在洛阳有《送陆畅归湖州因凭吊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渺渺霅寺前,白萍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孤咏玉凄恻,远思景蒙笼。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绕彼草木声,仿佛闻余聪。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诗中提到的“竟陵翁”陆羽,以嗜茶和著《茶经》赢得身后的令名,然存诗既少又无诗论流传,本文就略而不论了。皎然现存有《杼山集》和《诗式》等著作。从孟郊的“追吟当时说”诗句看,他早年在故乡时曾亲受过皎然关于诗歌的指教是无疑的。孟郊的诗歌真实观中还能见到《诗式》的影响。孟郊主张诗人的情感应真而不伪,“直”而非“曲”,皎然在驳斥“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的论调时说:“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121] 孟郊尚奇尚险,《诗式·诗有六至》的前二至是“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 [122] 。孟郊在行将就木时写的《送淡公十二首》之八中回忆说:“江南寺中邑,平地生胜山。开元吴语僧,律韵高且闲。妙乐溪岸平,桂榜复往还。……风味我遥忆,新奇师独攀。”由此可见“新奇”是皎然诗论和诗歌的一大特点,而深得“新奇”之秘的正是孟郊。
但孟郊并不是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一下前人的议论,而是创造性地从前人已有的认识出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关于诗歌真实性的认识。这不仅表现在他对诗歌真实性的强调比他的前辈更为具体明确上,也能从他丰富了诗歌真实观内涵的理论贡献中得到说明。强调情真是我国古代诗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皎然也只是强调要“直于情性”,孟郊不只继承和发挥了这一点,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下笔证兴亡”的命题,就是说他既主张诗人情感的真挚性又强调反映客观社会的真实性,使真情和真相得到统一,这就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真实思想的内容。
他诗歌真实观的形成借鉴了前人的认识成果,但它形成的真正根源却深藏在孟郊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里,从本质上看,它是当时现实社会的产物。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统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藩镇割据和内忧外患使统治阶级对自己的统治丧失了信心。于是,统治阶级撕去了遮在残酷统治上面的伪装,踢开了有碍自己贪欲实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中一切积极的方面。人与人之间只有奸诈和欺凌,缺乏信任、坦率和真诚。孟郊对这种现象曾予以深刻的揭露:“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择友》)他憎恶上层社会的奸伪和世态的炎凉,想改变而无力,想逃避又不能。这样,在他诗中就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对真朴的渴求和赞美: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长安羁旅行》
本末一相返,漂浮不还真。
——《隐士》
对君何所得,归去觉情真。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众木尽摇落,始见竹色真。
——《献汉南樊尚书》
人朴情虑肃,境闲视听空。
——《蓝溪元居士草堂》
他甚至向往传说中古代那种原始的真朴生活,由于他认为“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所以他提出要保持古人的操守:“忍古不失古,失古志易摧。”(《秋怀十五首》之十四)劝人们回到古代虽未免迂阔,但用真朴来对抗社会现实的虚伪倒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对社会要求风俗淳厚,对个人要求诚实无欺,必然导向对诗歌要求“直”与“真”。
孟郊诗歌真实观内容的时代特征也极为鲜明。他登上诗坛的时候,人们已逐渐从皎然那时对战乱的惊愕、恐惧中清醒过来,社会经济由乱后的萧条慢慢走向繁荣,诗人们不再像大历的诗人那样逃避社会,他们有勇气面对现实,为社会的统一和中兴创造条件。孟郊“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这种颇有生气的精神面貌就是当时时代的一种折光。因此,他的诗歌真实观比他的前辈皎然具有更强的现实性。他也不像大历诗人、诗论家那样只注意诗人主观世界高情远韵的抒发,而是主张直面惨淡的人生,强调个人感情与时代精神的联系,真挚地抒发个人与时代相通的悲愤忧伤之情,特别是他强调诗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它虽与稍后元、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精神相同,但又没有像他们那样把诗歌的功利目的强调到极端。从时间上看,它结束了大历前后所流行的抒发个人幽情孤绪的消极主张,成为元和时期要求诗歌积极反映现实的先声,是大历到元和之间的中介,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来经过韩愈的发挥和丰富,他对诗之真的认识就成了韩孟诗派的理论基础。




推荐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泪与笑》

普希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阿尔弗雷德·奥斯汀诗10首

亨利·詹姆斯·派伊诗13首

马林·索雷斯库诗23首

紫圭子诗2首

福中都生子诗2首

帕拉诗11首

凯利诗4首

劳伦斯诗17首

拜伦诗19首

布罗茨基诗36首

凌静怡诗5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22首

叶芝诗4首

黑塞诗4首

普希金叙事诗《茨冈人》

罗伯特·勃朗宁诗8首

威廉·华兹华斯《水仙花》

帕斯捷尔纳克《第二次诞生》

W.S.默温诗10首

葆拉·弥罕诗4首

但丁《神曲》炼狱篇①

但丁《神曲》炼狱篇②

莱蒙托夫叙事诗《恶魔》

W·S·默温诗11首

丝塔姆芭诗3首

阿那克里翁诗3首

忒奥克里托斯《欢会歌》

纳雷卡吉《钻石般的玫瑰》

方济各《万物颂》

圭尼泽利《赞美女郎》

屠格涅夫抒情诗52首

特德·休斯诗8首

狄金森诗15首

塞弗尔特诗6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31首

策兰诗14首

米赫历奇诗6首

特朗斯特罗默《火之书》

马修·阿诺德《多佛尔海滩》

济慈诗2首

史蒂文斯《弹蓝色吉他的人》

史蒂文斯《作为字母C的喜剧演员》

史蒂文斯诗8首

史蒂文斯诗5首

佩索阿诗2首

梅廷‧塞拉尔诗4首

内山登美子《布谷鸟》

宇佐美孝二诗2首

藤木俱子俳句选

狄瑾荪诗6首

史蒂文斯诗19首

史蒂文斯《罗曼司的重演》

雪莱《西风颂》

但丁·迦白列·罗塞蒂《寂静的午时》

克里斯蒂娜·德·比尚诗2首赏析

艾弗瑞斯特·帕尔尼诗2首赏析


水摇文鹢动 缆转锦花萦 远近随轮影 轻重应人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