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71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2,3)

上师的召唤 行愿人间 2023-05-16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三章 上士道



第一节  菩提心  


二、如何发菩提心   


  

2. 思念母恩

    认定六道众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母亲后,要多想一想母亲的恩德:我们出生前,在母亲的腹中要待九个多月,九个多月里,母亲的肚子里要日日夜夜带着这七八斤重的一团肉,为了不伤到孩子,还要处处小心。

    怀孕期间,为了孩子,很多东西不能吃、不能碰,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做。刚生下来的婴儿很脏,母亲还要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

    母亲把子女看作是自己的命根子,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孩子病了比自己生病还要心痛,孩子出事了比自己出事还要难过。

    博朵瓦大师曾说:“对于五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母亲天天都在救他的命。这时,如果没有父母亲的照顾,会渴死、饿死、摔死或者是病死。所以,从出生到五岁期间,父母亲天天都在救孩子的命,有救命之恩啊!

    活下来了是母恩,长的好也是母恩。尤其是女孩子,脸上没有疤痕也是母恩,说明小的时候母亲照顾得非常好,没伤到,所以脸上、身上没有疤痕,没有残疾。



    能够说话也是母恩。从“爸爸、妈妈”开始,一句句都是父母亲教出来的,如果父母没教的话肯定不会说话,这是百分之百的。以前西藏有一种人熊(棕熊),喜欢把人的孩子抢回来养,和人熊一起生活的孩子长大后,不会站立,走路要趴着走,不会说话,因为人熊母亲没教说话,孩子就不会说话。所以,我们现在能够说话都是母恩,能够走路都是母恩。方方面面都要想一想,都是父母亲的恩。

    有些人跟自己母亲的关系不好,认为母亲对自己没什么恩,这样想是不对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会有自己的主张,可能和母亲有些分歧,导致关系不太和睦,但不能说没有母恩。

    然后,继续思惟,不止是今生的母恩,还有生生世世母亲的恩。六道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要想到众生对我们的大恩大德。

    比如,畜生的母亲都非常慈悲,母牛怀了小牛后,如果打它的肚子,它马上会转过身,让打它的屁股,母羊也是一样的。饿鬼道的母亲同样如此,对自己孩子的恩非常大。饿鬼是胎生的,特别能生,一个饿鬼可以生几百个孩子,实在找不到吃的,就咬自己身上的肉给孩子吃,饿鬼母亲对孩子都有这么大的恩。

    就像这样,方方面面多想想今生、前世、人道和其他道父母亲的恩。有很多人是在成年后,自己有了孩子,理解了父母亲,才感受到父母的恩,才有了对父母报恩的意识。如果父母在世还好,万一不在了,就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宗喀巴大师去西藏后,再没回过安多地区。大师的母亲给他写了一封信说:“孩子,我想见你。”又拔了一根白发放在信里,寄给了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一直在西藏弘法,当时是他弘法事业的高峰时期,每天都要讲很多经,藏区各地的大师们一直在等宗喀巴大师来传法。看到了母亲的信后,宗喀巴大师说:“母恩是最大的恩,既然我回不去,我要亲自画一幅自己的唐卡陪伴母亲。”大师就用几天的时间画了一幅唐卡,请一位叫诺桑的商人带回到安多。

    诺桑到了安多,就把唐卡交给了大师的母亲。这幅唐卡一打开,唐卡中的宗喀巴大师像就说:“母亲好!”母亲的心一下子就轻松了,思念儿子的苦也消失了,像亲眼看见了儿子一样。大师的母亲把唐卡挂在自己的屋子里,有空儿就对着唐卡上的宗喀巴大师说说话,唐卡上的大师像也会回应。宗喀巴大师亲自画了两幅唐卡,一幅是给母亲的,另一幅是给姐姐的。给母亲的那幅唐卡现在在青海的卡地卡哇寺,给姐姐的在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里。

    修思念母恩时,首先要认定六道众生是自己的母亲,如果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可以从思念今生母亲的恩开始,随着不断地坚持,念恩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广大。

    


3. 报答母恩

    思念母恩后,要想着如何报答母恩。

    对于今世的母亲,如果还在世的话,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恩,比如照顾她、孝敬她。孝敬母亲是最低程度的报答母恩,然后再把母亲引入佛门,让她修法,最起码要让母亲后世不堕恶道。

    如果母亲不在世了,我们要把六道众生全部当成母亲,当成是自己前世、前前世的母亲,要像敬佛一样,恭敬对待所有的如母众生。

    《入菩萨行论》中说:

大悲诸佛尊,视众犹如己,

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

    就是说,佛看众生犹如看自己,既然众生和佛同一体性,那么,为什么不像敬佛一样敬众生呢,敬佛会得到福报,尊敬对待众生也一样会生出福报。

    所以,我们要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待六道众生,尽自己的力量来孝敬他们。

    怎么孝敬呢?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帮助众生。并且要认识到,现世的物质帮助只能暂时消除众生的痛苦,真正能让众生具足安乐、远离痛苦的,只有成佛。所以,应该想到:“我要使一切众生早日成佛﹗”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自己要先成佛,而要成佛,就要先得到菩提心。

    如果实在没办法帮到众生,看到可怜的众生时,我们就念几句六字真言,然后将福报回向给他们。经常这样做,也利于培养慈悲心。 

    

往期连载:

造者和教法殊胜

《三士道》1 - 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2 - 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3 -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4 - 道次第的其他著述

道的根本是亲近上师

《三士道》5 - 上师及传戒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6 - 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7 - 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8 - 亲近上师(如何亲近/供养侍奉功德-上)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13 - 不敬上师的罪业(意罪业-下)

《三士道》14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15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16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上)

《三士道》17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中)

《三士道》18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下)

《三士道》19 - 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亲近上师后如何修学

《三士道》20 - 暇满人身(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3 - 正确认识佛法心要

下士道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0 - 皈依(皈依三宝的因/皈依的皈依量-上)

《三士道》31 - 皈依(皈依的皈依量-下)

《三士道》32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上)

《三士道》33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中)

《三士道》34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下)

《三士道》35 - 因果(认识因果-上)

《三士道》36 - 因果(认识因果-下)

《三士道》37 - 因果(十业道-十恶业的果报)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中士道

《三士道》39 - 中士道

《三士道》40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上)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2 - 苦谛(认识苦 -(二)八苦-下)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4 - 苦谛(认识苦 -(五)天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3 - 集谛(中阴)

《三士道》54 - 集谛(生)/道谛(总述-(一)资粮道)

《三士道》55 - 道谛(总述-(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道)

《三士道》56 - 道谛(十二缘起)

《三士道》57 - 道谛(戒定慧-(一)戒律)

《三士道》58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上)

《三士道》59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中)

《三士道》60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下/(三)智慧)

《三士道》61 - 灭谛(解脱-(一)有余涅槃 /(二)无余涅槃 /(三)无住涅槃)

上士道

《三士道》62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一)~(三))

《三士道》63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四)~(九))

《三士道》64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70)

《三士道》65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71~120)

《三士道》66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21~150)

《三士道》67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51~180)

《三士道》68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81~200)

《三士道》69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201~221)

《三士道》70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1)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