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210 : 用偈頌重說一遍菩薩证得第五地難胜地的果位境界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勤修行時。以布施教化众生。以愛語。利行。同事教化众生。示現色身教化众生。演說諸法教化众生。開示菩薩行教化众生。顯示如來大威力教化众生。示生死过患教化众生。称讚如來智慧利益教化众生。現大神通力教化众生。以种种方便行教化众生。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們,像这样精勤修行的時候,他用布施的方法來教化众生,令众生知道捨慳貪心,以慈悲心对人,用愛語的方法來勸慰众生。人人都喜欢聽親切的話,他總是和顏悅色,輕言細語地接引那些在困苦中的人。同時開示佛法,在灵性上帮助他們,引导众生做有利於人的善事,與人共事,也是儘量協助人。以德化人,影響众生,又示現相貌端正,平易近人的態度,教化众生。又能演說佛法中各种行門,教化众生接受契合自己的法門,修学出世法。又对众生反覆解释,舉例譬喻修菩薩行的功德利益,令众生发愿修学。又顯示佛的大威德力量,來教化那些疲倦而萌退心的众生,令他們精进。又示現人生各种不同的生相、老相、病相、死相。众生多沉緬於貪財求名,为此不免作諸惡业,遭受很多憂患。菩薩教化他們使他們不但能知过患,並且痛改前非。菩薩示現受各种天災人禍,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慘艱苦相,令众生見了,生出觉悟和警惕心,乃发大愿,修菩提道。許多众生,不信大乘,菩薩又常常称揚讚歎佛的最上智慧,以及佛为众生謀一切福利的功德,以及佛的慈悲,教化众生一切平等无著的功德。菩薩又見到外道,迷惑无知的众生,乃現种种神通力量,用以教化外道众生,使他們棄暗投明。菩薩又用种种的方便法門,諄諄教化众生,令他們離苦得乐,安於正命。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能如是勤方便教化众生。心恆相续趣佛智慧。所作善根无有退轉。常勤修学殊胜行法。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这位修行菩薩道,積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薩,他就是用上面所說的种种方法,善巧方便,一刻也不停息地教化众生。他的心也是不断地趣向求佛的智慧。他只有勇猛向前趣求,令善业增長,從不曾懈怠退轉,也帮助众生增修不退。他是心心念念勤勉修学殊胜的佛法,和各种有利於度生的行門。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为利益众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所謂文字。算数。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种种諸论。咸所通达。又善方藥療治諸病。顛狂。乾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断。文筆讚詠。歌舞。妓乐。戲笑。談說。悉善其事。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藥。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銀。摩尼。真珠。瑠璃。螺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处。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观察。一无錯謬。持戒入禪。神通无量。四无色等。及餘一切世間之事。但於众生不为損惱。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无上佛法。

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行菩薩道,積集种种善根的大菩薩,因为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他对於世間上各种的技能,人文藝術,沒有一样不去潛心学習的。例如文字雖非出世法,但因为文能表意,他就必須深入典籍造句練字,力求文字通达。算数,这是一种最精密的学術,大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電学、机械、醫学等,均以算数为基礎。不过经中所說的算数,是指「数」的声相差別。又数以記数,算以記位,如一縱十橫等。圖書:就是古今中外的藏圖,经史子集,这些都是蘊藏著无限知識的寶藏,源遠流長的歷史人文記載,可以帮助建國利民的寶鑑。所以菩薩无不深入研讀,吸收广博的知識,用於为众生謀福利。印璽:是用玉石雕刻成的。古代的帝王用在詔書上,以为真偽的表記。

璽上面刻著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普通人用的,只能叫印。菩薩也懂得製作这种印璽的藝術和鑑別真偽精劣的方法。地、水、火、風这四大與人身体的關係,各有不同的見地,尤以外道的邪見議论更多。菩薩以正知正見,闡揚教化。至於四大在宇宙中的重要性,菩薩善知如何運用其利,如何去防患及除滅它的禍害。諸如此等的理论及專家所著的申论、評判,菩薩样样都精通,更能用於利益众生上。菩薩又会開方治病,他对醫術內外精通,內醫人心理的三毒,教人勤習戒定慧,以治貪瞋痴的三毒惡病。外治肉体上的各种病痛;如像因貪过度而生的瘋狂顛倒病,身体忽然乾消,黃膽等病,他都能開方治療。还有一种病,是鬼怪、妖魔、黃狐二仙,附於人身,祟惑令人迷失心性,聽受魔力的支配,为善为惡,全不自知。还有一种俗称「放蠱」,这是一种邪術,放在飲食中,人吃了,就終身受他的控制。要破除这种邪法,唯有持楞严咒者。如阿難被摩登伽女所困,佛敕文殊菩薩去解救,就是用这楞严咒。菩薩三学精深,當然能为众生断除这些禍害。

文筆讚詠、歌舞伎乐,就是用美妙的文字,寫出讚揚諸佛功德的詩詞。將詩詞譜入音韻,成为幽雅的聖歌,配合韻律,用身体四肢表达出聖歌中的寓意,伴以各种管弦乐器,演出有声有色的舞蹈和神奇的伎乐——如是讚歎三寶,愉悅聖众,戲笑談說。这是待人接物的儀態,談笑有分寸,幽默不涉邪,風雅高尚,令人乐於親近,受其薰染,漸趣佛化。菩薩对於建築工程,也有特別專長;如設計國防工事,都城大邑,新建國民社區、皇宮、官宅、名園、大苑,沒一处不構造得美輪美奐。泉流、陂池,因勢利导,尽其天然之精美,既可供人遊览,又可供農田水利之用。草树花藥有關栽种常識,以及園林布列等的園藝知識,无不恰到好处。菩薩又熟知各种珍寶的出处,和認識五金的礦苗。如金銀、瑠璃、璧玉,这些寶藏,摩尼、真珠、螺貝、珊瑚这些海裡的寶物,他都知道它們的出產地,並且一一告訴別人去開採。菩薩对於天文方面如日蝕月蝕,星宿的移动出沒,他也明白这些變化的道理。地質方面如地震的原因和震动級数,他也知道得很清楚。他又能懂禽鳥的語言;中國古時就有一位公冶長,他就懂鳥語。菩薩还会代人圓夢,告訴你所夢的吉凶,又会为人看相算命,指示各人的休(吉)咎(凶)。这些世俗的知識,從他口中說出裡一點也不会有錯誤的。所以說菩薩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达人情。

菩薩在修持方面;凡修菩薩道的菩薩,他一定是持戒严謹的。为甚么要持戒呢?因为不持戒就得不到定,沒有定,就不能生戒、定、慧,就是三无漏学。要怎样持戒呢?持戒要严謹,不放逸,要清淨,不能有一點染污的思想,不能生貪欲的念頭。持戒一定要清淨,有一句比喻「清淨如滿月」,絲毫不能违犯。甚么叫持戒?就是執持戒律——在家人的三皈五戒、菩薩戒;出家众的沙彌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等,一定要严謹守持,保護戒相戒体。在心意上遵守,在行为上表露,所以一方面勤修「戒定慧」,一方面切实息滅「貪瞋痴」。入禪——能持戒才能入禪定,不能持戒就不能入禪定。要修定,必須严謹持戒。要想得到智慧,先要修定,因習禪定而能发出无量的智慧、神通,同時禪定还可对治貪欲。神通,其義为「不可測而又不受任何阻礙的力量」,菩薩因修定而得这种力量,運用於普救众生,不受一切的阻礙,自在为之。也是对治邪惡頑強的邪法。无量——即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修此能生梵天。也是对治外道殺馬祀祠求梵福之說,消除众生妄求功德的染业。四无色——就是①空无边处。②識无边处。③无所有处。④非想非非想处。这都是修禪定的階段。

以上种种及世間其他的一切智慧和諸俗事等,祇要是对众生沒有損害,不增加众生煩惱的,对众生有利益的,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法,菩薩都不厭其煩,一一为众生詳說和指导正確的方針。令众生通情达理,漸漸乐於修学一切无上的法門。

佛子。菩薩住是難胜地。以愿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隨力修行。復於彼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聞法。得陀罗尼。为聞持法師。住此地中。经於百劫。经於千劫。乃至无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明淨。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菩薩证得難胜地的果位,以他往昔所发愿力的緣故,能見到很多的佛。就是所說的能見到数百佛,数千佛,見到数百千佛,甚至於見到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佛。对於每一位佛,他都是同样恭敬尊重。又用他至誠懇切的心承事供养这許多位佛。他供养上好的衣服,精美的飲食,舒適的臥具,名貴的湯藥,和一切日用必須的資具,无不具備,統統拿來供养諸佛,也用同样的物資供养諸位賢聖僧,以其所修的善根功德,迴向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第五地的菩薩在十方諸佛的道場中聽聞佛法時,都是必恭必敬,正襟危坐,專注一心的聽。聽过以后,一定切实遵照,尽力竭力,用功修行。菩薩聽了佛法,深得利益,了悟生死,便发愿出家。出家以后,更勤聞法。每當有道場說法,不论遠近,不辭辛苦,一定去聽。因之得到陀罗尼——中譯「總持」,總一切法,持无量義之三昧。成为一位既能聞法又能受持的法師。菩薩住在第五地時,经过一百劫、一千劫,甚至要经过无量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大劫,所修積的善根功德,隨著時間更純淨,更光明了。

佛子。譬如真金。以硨磲磨瑩。轉更明淨。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观察。轉更明淨。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我現在舉一個实例:好像鍛鍊金子,提出了純金,然后再用一种硨磲石輪來磨擦它,就越磨越亮,光色更明潔了。在第五地的菩薩,他修積的善根越多,他的修行功夫越进步。修行进步,所積的善根也就越多,輾轉推进,互为因果。菩薩修行怎会进步呢?证得難胜地的菩薩,他是用方便智慧,思惟諸法,观察法界。如此精进勤修,智慧就日漸光明清淨了。

佛子。菩薩住此難胜地。以方便智成就功德。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佛子。如日月星宿宮殿光明。風力所持。不可沮壞。亦非餘風所能傾动。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智隨逐观察。不可沮壞。亦非一切声聞。獨觉。世間善根所能傾动。此菩薩十波罗蜜中。禪波罗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证得第五地——難胜地,他是用方便智慧,成就許多功德。这种功夫不是前面一、二、三、四地的菩薩所能及的。諸位佛子!如像日、月,所有其他星宿,以及諸天的宮殿光明等,完全是受風力所支持,才不会沮壞,絕不会被其他的風力所傾动。第五地菩薩的善根,也如同風力支持日月星宿等一样,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搖。他用方便智慧,隨順境界,一一观察,了了分明,所以沒有任何境界,可以誘惑或动搖他的信念。也不是一切的声聞乘、獨觉乘,和世上的世俗事物所能傾动的。難胜地的菩薩修十波罗蜜時,是比較偏重于修禪定波罗蜜,其餘九种不是不修,而是隨自己的力量和緣份去用功。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五難胜地。菩薩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於諸众生所作自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見。能令众生住实諦中。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业。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諸位佛的弟子!这只是大略說一說,菩薩中的大菩薩,在第五地修行的实在境界。菩薩在第五地修学時,多数做兜率陀天的天王。关于教化众生的事,他作起來非常得心应手。安然自在,沒有一點困難。所有外道的邪見,他都能把它擊破說服,令一切众生不受其影響,而生活在真实的事理中,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與众生相安相处。像这样修積善业,時刻都不曾忘記憶念佛的慈悲功德,不曾離開念法的微妙甚深義趣,不曾離開懷念賢聖僧的力学苦行,以及時刻警惕自己,应該圓滿具足一切最上智,和最殊胜的智慧,絕不散乱。

復作是念。我當於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住第五地的菩薩,他又作这样的思想:我应當在九法界的众生中,做他們的領袖,作好的、最好的領袖。有不可思議的能力,有无微不知的智力。还要为人格完美,为福慧具足的領导者,即是成佛。乃至为一切智者中具有更高的智慧者的依止師,就是得到正等正觉。

此菩薩若发勤精进。於一念頃得千億三昧。見千億佛。知千億佛神力。能动千億佛世界。乃至示現千億身。一一身示千億菩薩以为眷屬。若以菩薩殊胜愿力。自在示現。过於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数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这位在難胜地的菩薩,倘若他发愿勤勉精进修学,能在一念之間证得实相理体,能得到千億之多的三昧——正定正受,能常常見到千億那样多的佛为他說法,能明白千億佛的神通力量,同样地他也有千億佛的神通力量。他一舉手一投足就能使大地六种震动,不僅一佛刹震动,乃至千億佛的世界都有六种震动。他又能於一念之間化生千億身示現於世,每一化身又能示現千億位菩薩为他的眷屬。如以菩薩特殊的愿力,安然自在地顯現这些神通,示現於众生前,还要超过上面所說的数目。假若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時劫,也算不清有多少。这時金剛藏菩薩,想再重複一遍前面所說的道理,令大家更明白一點,就用偈頌的方式重說一遍:

菩薩四地已清淨         思惟三世佛平等

戒心除疑道非道         如是观察入五地

菩薩已经修行圓滿前面四地的功德,得到清淨的理体。菩薩常修禪定法門,因为禪定可以生出智慧。禪那是梵語,中譯为思惟修。菩薩无時不在三慧中用功,他思惟三世諸佛所說的法;諸法平等,无有高下。戒心:修行的人,第一要持戒,持戒就要「諸惡莫作,众善奉行」,不管大小惡事都不能做。諺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惡小而为之」,積小惡就成大惡,積小善也是大善了。俗語說:「泰山也是由一粒一粒的微尘積聚而成的。」行者应有清淨的戒心。除疑:不作惡,就不会生惡障。无障,就沒有疑惑。疑心已断,无明自然破了。道非道:「是道則进,非道則退」。合乎理的,便依法修行。不合理的,就改过遷善。能持戒的人,一定明白甚么是合理,甚么是不合理的。甚么是「道」,甚么是「非道」。總之,能持戒的人,他定能分別道非道之殊。像这样思惟观察,就可进入第五地。

念处为弓根利箭         正勤为馬神足车

五力堅鎧破怨敵         勇健不退入五地

四念处好像一張強弓,五概五力就好像一把利箭。四正勤像千里駒,四如意足就像一部寶车。五力猶如堅固的鎧甲,能破一切的怨敵。菩薩如是勤修諸法門,勇猛精进決定不会退轉,而进入第五地。

慚愧为衣觉分鬘         淨戒为香禪涂香

智慧方便妙庄严         入總持林三昧苑

要常常知道慚愧,如同著衣護体。七觉分就像頭上的花鬘用來庄严。持淨戒好比燒好香——真心燒香不用手,真心念佛不用口,但知庄严戒定慧,自然能向菩提路上走。禪定就像抹粉涂香。一切智慧,一切方便法門,是最上庄严的供养具。如是邁向「總一切法,持无量義」的叢林,进入正定正受的大花園裡。

如意为足正念頸         慈悲为眼智慧牙

人中師子无我吼         破煩惱怨入五地

四如意足就像人的双脚,正念就像人的頸脖子,慈悲心當眼睛,智慧做牙齒。像这样圓滿具足的人,才能在人中作師子。再加上沒有我相我見,人相等,就可以作師子无畏吼,教化众生。这時也自然破除了一切的煩惱怨賊,进入第五地修行。

菩薩住此第五地         轉修胜上清淨道

志求佛法不退轉         思念慈悲无厭倦

菩薩住在第五地的時候,輾轉修習各种殊胜的法門,和求得无上的清淨佛道。菩薩的志愿,只一心勤求佛道,誓不退轉。一刻不忘思念慈、悲、喜、捨,用如此四无量心对待众生,永遠不会厭離众生,也不会生倦怠的心。

積集福智胜功德         精勤方便观上地

佛力所加具念慧         了知四諦皆如实

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積聚善根,所以成就福足慧足的兩足尊,为世間及出世間的至尊上者。福慧具足,就是殊胜的功德。第五地的菩薩雖積集了无量殊胜功德,但仍須繼续努力,精益求精,以方便智慧來观察,研究第六地修行的相狀。单靠自己努力的力量还是不夠,要入第六地,必須得到佛的三昧加持,才能具足正念正慧。有了正念正慧,才能徹底明白苦集滅道的真实道理,才能老老实实地修習四諦法門。

善知世諦胜義諦         相諦差別成立諦

事諦生尽及道諦         乃至如來无礙諦

菩薩不只知道出世的四諦法,他也懂得世間的一切事理。如有相的道理,分別一切事物的道理,世間是如何成立的道理,世間的事又是如何才会生和滅的道理,为什么要修行?怎样去修行的道理,进而明瞭諸佛证得的无礙大智的道理,沒有一样菩薩不是知道得很清楚詳細的。

如是观諦雖微妙         未得无礙胜解脫

以此能生大功德         是故超过世智慧

菩薩如此观察以上这些世、出世法的道理,雖然已了知它的微妙,但还沒有得到无礙而最殊胜的解脫。无礙殊胜的解脫,能生出最大最好的功德,能成就超过世間的世智辯聰,超过一般人的智慧。

既观諦已知有为         体性虛偽无堅实

得佛慈愍光明分         为利众生求佛智

菩薩观察世間法之后,知道世間法都是有为法,不清淨的。有为法的体性都是虛假,既不能長久,又不是真实。如果得到佛的慈悲愍念,光明智慧加被,才能利益众生。因之菩薩勤求佛智,就是为了普救众生。

观諸有为先后際         无明黑闇愛纏縛

流轉遲迴苦聚中         无我无人无壽命

菩薩观察一切有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是觉悟以后,知道前際滅了,后際又生,这就是有为法不究竟、不真实的現象。无明——就是无所明瞭,甚么也不知道,沒有智慧。黑暗同无明是一样的意思。愛——就是從无明與黑暗而生的。人世間的煩惱痛苦,都是由愛而引起,为愛所縛,好像蠶蟲作繭自縛,至死不悟。欲愛的无明黑暗,把人纏縛在六道中流轉生死,出不了苦惱的煎熬。但能觉悟沒有我的知見,沒有人的知見,沒有众生的知見,也沒有壽者的知見,这样就能出離愛的束縛,得到真的解脫。

愛取为因受來苦         欲求边際不可得

迷妄漂流无返期         此等可愍我应度

十二因緣是「无明」为首,由「无明」就有了「行」。「行」是兩性愛的行为。因愛的行为,就生出識(胎盤)。有了識,然后就有名色。名色是胎兒。胎成了就生出六入——眼、耳、鼻、意。有六入,就有觸尘。由觸尘的感应就是領受。因領受就有愛的需要,需要就是取的欲望,所以說「愛取为因」,而受來生的苦。取就生有,從无明到愛取,於是就生生死死,永无了結之期。人为什么要修道?就是为脫離生死,永断輪迴。凡夫在十二因緣內,迷惑妄想越長越多,漂流在生死海中,永无返回之期。这些可怜愍的众生,我应該去济度他們!

蘊宅界蛇諸見箭         心火猛熾痴闇重

愛河漂轉不暇观         苦海淪胥闕明导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六根六尘是十二处,加六識是名十八界,这些都像毒蛇一样。六十二种的見惑,猶如毒箭。心中的欲火,猛烈地燃燒著。愚痴一生比一生重,可是在愛河內漂流的众生,生死流轉,也沒有時間仔細观察思惟,在苦海裡快要淹死了,也沒有個善知識來引导他。

如是知已勤精进         所作皆为度众生

名为有念有慧者         乃至觉解方便者

菩薩他知道以上这些痛苦的实情,所以要勤加精进。他如此勤勉修行的动机,就是为要度这些受苦的众生。这就是有正念有真智慧的行者,又是一位已觉悟,有理解有方便智慧的自觉觉他的菩薩。

習行福智无厭足         恭敬多聞不疲倦

國土相好皆庄严         如是一切为众生

菩薩修福修慧,從不曾生自滿心,更沒有感到厭倦的時候。他恭敬十方諸佛,常在諸佛道場的聽法,也沒有生过疲倦的心。以这些功德,庄严他將來的國土和三十二种相好,以及八十种隨形好。如此修行,都是为了救一切众生。

为欲教化諸世間         善知書数印等法

亦復善解諸方藥         療治众病悉令愈

因为要教化諸世間的众生,菩薩精通文字般若、書寫、算数、印鑑这些技藝常識,他都深入研究过。他也懂得各种丹方藥性,並且会为人醫治各种疾病,而且有藥到病除,起死回生的灵验。

文詞歌舞皆巧妙         宮宅園池悉安隱

寶藏非一咸示人         利益无量众生故

菩薩。通达一切世事,在文辭方面,也很有成就。文章寫得好,詩詞歌賦样样出众,所謂才高八斗。舞藝技藝无不巧妙过人,表現出不可思議的境界。同样的事,在凡夫做來,常令人沉迷墮落。但菩薩为之,反而能令众生生出觉悟之心,这就是所謂的「皆巧妙」。宮殿、住宅、花園、池子等,有關設計、建築、佈置,使其壯麗美观的藝術才能,无一不策劃得平等穩妥,恰到好处。各种五金及寶石和其他种种地下礦藏,菩薩都能認識这些礦苗,並都指示別人去发掘開採。菩薩所說、所作,无一不是真实的。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所有的众生,大家都得到好处。

日月星宿地震动         乃至身相亦观察

四禪无色及神通          为益世間皆顯示

菩薩不只修得了文字般若,他对天文、地理亦无所不知,无所不曉,如日蝕月蝕,星宿移換,这些奧妙的道理,河流的來龙去脈,他都有深入的研究。对於人的身体形相,他也善於观察。在修道方面,四种禪那的境界,四种无色定的情況,和六种神通,菩薩真修实学,妙用应心。为了和益世間所有的众生,所以他隨順因緣而顯現。

智者住此難胜地         供那由佛亦聽法

如以妙寶磨真金         所有善根轉明淨

第五地的菩薩,住在難胜地時,他供养过无量的諸佛,也在十方諸佛的道場,常去聽法。菩薩这种勤修学的精神,譬如用寶石來打磨真金一样,越磨越光亮。菩薩修行越是精进,善根也越精純,智慧之光更明淨。

譬如星宿在虛空         風力所持无損动

亦如蓮华不著水         如是大士行於世

譬如星宿在虛空中,是受風輪的力量,互相攝持,才不会隨便移动或遭受殞落。又像大寶蓮花,雖出生於污泥之中,而不染污泥。雖長在水中,也不沾著水。要像这样有堅貞志節的菩薩,才能在世上行菩薩道度众生。

住此多作兜率王         能摧異道諸邪見

所修諸善为佛智         愿得十力救众生

修证到第五地的菩薩,多数做兜率天的天王,因为他有正見、明真理,所以他能摧伏一切邪魔外道的議论,擊破許多邪知邪見。他所修積的善根功德,都是为求取如佛的大智慧,希望得到佛的十力,用以救護一切众生。

彼復修行大精进         即時供养千億佛

得定动剎亦復然         愿力所作过於是

菩薩修行更是勇猛精进,在一念之間可以供养千億諸佛,能得到千億的三昧,能动千億的佛國土。同样在一念間可以做到,如果以他往昔殊胜的愿力,还可超过这些。

如是第五難胜地         人中最上真实道

我以种种方便力         为諸佛子宣說竟

就好像前面所讲的第五難胜地的一切真实境界,都是人中最高尚,最真实的道理。金剛藏菩薩說:我用种种方便的言辭,为諸位佛弟子演說完了。(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81 : 菩萨都曾经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圓滿了六度万行才具足成就

华严经淺释182 : 菩薩布施內宮眷屬、妻和子、舍宅時对众生所作的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3: 布施不要作非時施,要在最適宜時机布施才能與众生結欢喜緣

华严经淺释184 : 这些种种的道理就是菩薩所修第六种廻向: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5 : 菩萨將此善功德廻向給一切众生,而沒有一絲毫的取相執著心

华严经淺释186 : 菩萨所修回向法门的第七个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华严经淺释187 : 德行不夠、善根不深的緣故,才会觉得读华严经实在无意思这思想

华严经淺释188 : 每一种法是对每一类众生的机而說的,只要对机就是第一

华严经淺释189 : 修菩薩道的第八个回向:真如相回向

华严经淺释190: 这一百個譬如真如,每一譬如都能說明眞理

华严经淺释191 : 想離一切熱惱就是不发脾氣,想不发脾氣首先需沒有自私心

华严经淺释192 : 大菩萨所修回向的第九种:无著无縛解脫廻向

华严经淺释193: 菩薩用沒有執著、束縛这种淸淨的解脫心修習普賢菩薩所修的大門

华严经淺释194: 用偈颂重说一遍菩萨所修第九无著无縛解脫心廻向

华严经淺释195 : 大菩萨所修的第十回向: 等法界无量廻向

华严经淺释196:  不为耽著一切美色、声香味觸法、五欲等的境界,才修迴向法門

华严经淺释197: 大菩薩所修的第十种迴向,名为等住法界无量迴向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198 : 菩薩应該常修十迴向的法門,这叫普賢菩薩的大行大愿

华严经淺释199 : 一切万物因地而生,因地而增長、成熟、安住和得到解脫

华严经淺释200: 金剛藏菩薩用偈頌重說一遍甚深微妙之極的十地法

华严经淺释201 : 菩薩住欢喜地发了以上大愿后,就得到十种信心

华严经淺释202 : 金剛藏菩薩大略的說初地菩薩們的功德境界和義理

华严经淺释203:  金剛藏菩薩繼续演說十地法的第二地離垢地这個法門

华严经淺释204:  我们要遠離十不善业道,同住在十善业道的法苑裡

华严经淺释205: 金剛藏菩薩为大家宣說怎样证入第三发光地的果位

华严经淺释206: 修证到第三地的菩薩呈現的境界及神通力的妙用

华严经淺释207:  住在第四地--燄慧地的菩薩的境界及神通妙用

华严经淺释208:  用偈颂重说修行第四燄慧地時的境界

华严经淺释209: 金剛藏菩薩宣说菩萨进入第五地難胜地的果位境界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