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论条辨浅释43——条辨130-133

一三〇、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自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脉浮,表示病在表,要用汗解的方法治疗。如果用艾灸的方法,阳会离开,病水还在,水还不能气化,会停在下焦,造成腰以下重而痹的结果,这种情况称为火逆。如果病人体能很好,能够自愈的病人在康复之前,一定会先烦燥,自汗,这表示胃的津液已经恢复,这时候脉会浮起来,汗出之后病证自解。
 
一三一、烧针令其汗,针出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正常的治疗应该让病人服用发汗的方剂,结果医生用烧针治疗,例如温针(艾草放在针上面烧)会让寒就往体内走,这样会产生奔豚的结果。核起而赤者的意思是温针的地方有红肿,生活中常见于手足被钉子扎伤或被蚊虫叮咬的伤口处发生红肿的现象,严重的时候病毒会以逆流心脏的方向在皮肤表面形成红色的线路,多见于破伤风,所以桂枝加桂汤是中医治疗破伤风的方剂。

奔豚是中医的病证名词,症状是气从少腹上冲到心脏。从临床上来说,产生奔豚的现象是大肠里面本来有燥屎,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奔豚气从腹部一直冲上来,看起来像心脏病。大便的燥气逆走会有两条路线,第一,因为惊吓之后浊气会跑到三焦系统,然后渗入血管里面,病人会有捻衣摸床、谵语、发狂奔走的现象。

第二,通过肝门静脉逆回肝脏,中医的观念——木生火,所以会随着血脉流回心脏,人体血液里面不受浊气,心脏会增强跳动的力量自救,于是形成奔豚的症状。此时还用桂枝加桂汤治疗,所以无论是治疗破伤风还是奔豚,都是通过桂枝加桂汤增强心脏喷射(跳动)的力量达到治病的目的。

桂枝加桂汤方即桂枝汤加桂枝二两。
倪海厦注:此方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加桂是增加桂枝,有人认为加桂是增加肉桂,临床上用肉桂的效果更好,肉桂打成粉生用,用量为五分到八分。
 
一三二、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由于火逆,烧针汗之,产生的烦躁的现象,用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伤寒论的原方中没有茯苓,只有倪师的注释中加了茯苓。临床实践中笔者用此汤方治愈过服用30余年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当时患者79岁,一天之内换了三类西医的降压药,血压停留在220左右,服用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10天左右,配合针灸,血压降至140--150,此后一直停止服用降压药(之前服用降压药最低的血压也在160左右)。当时患者的主症是心悸(心率高)和手脚心自汗出。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不一样,救逆汤是紧急的时候大剂的救逆用的,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一般性的,前面的是烫伤、鹭狂不得卧,这个只是烦躁而已,火逆烧针还有流汗。

此方剂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甲状腺亢进疾病。甲亢的典型症状有四个:1,心悸,心脏跳动的非常快;2,手抖;3,嘴里口燥、燥渴;4,盗汗、手脚心自汗出。

桂枝茯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甘草二两,牡蛎一两,龙骨二两,茯苓四两,
右五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二服。

像一般的发烦、心悸、帕金森氏病,都会用到桂枝茯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帕金森氏病以手抖为主症,金匮要略中的防己茯苓汤和藜芦甘草汤都是治疗手抖的方剂,使用的时候还需临症辨证。像心悸、动悸手抖心颤、盗汗,都要想到腺体的问题,但是不要和小柴胡汤证弄混,小柴胡汤药一定有恶心的症状。
 
一三三、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人身体的温度是由皮肤表面的水气(太阳表水)和太阳的表热混在一起形成的,当热没有的时候,只剩水就会感觉冷,如果水没了,人流虚汗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热。当伤到寒以后,皮肤表面的水会很多,加温针的时候,水就会逆流进去,病人像受到惊吓一样,严重者会形成奔豚证。
 
一二五条之后讲述的都是火攻之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实证不可攻的缘由及救治的方法,所以伤寒原则永远禁用温针或者火攻的方法去发汗。

中药的辨症论治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黄帝内经主要讲述的中医生理学和中医病理理论,临床中辨证论治的原则都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赵情初说:古人随证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祖国医学的可贵之处就是统一整体观念,仲景学说就是最可贵的辨症论治。希望广大的中医学者能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上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
 

伤寒论注释系列链接

注解伤寒论——前言!
伤寒论注解——总论
伤寒论条辨浅释——太阳之为病
伤寒论条辨浅释2——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4-5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6-8
伤寒论条辨浅释5——条辨9-14
伤寒论条辨浅释6——条辨15-16
伤寒论浅释系列7——桂枝汤详解
伤寒论浅释系列8——桂枝汤医案
伤寒论浅释系列9——条辨17-20
伤寒论条辨浅释10——条辨21-23
伤寒论条辨浅释11——条辨24-25
伤寒论条辨浅释12——条辨26-28
伤寒论条辨浅释13——条辨29-31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2-34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5-37
伤寒论条辨浅释15——条辨38-41
伤寒论条辨浅释16——条辨42-44
伤寒论条辨浅释17——条辨45-46
伤寒论条辨浅释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总结篇
伤寒论条辨浅释19——条辨47-51
伤寒论条辨浅释20——条辨53-57
伤寒论条辨浅释21——条辨58-63
伤寒论条辨浅释22——条辨64-67
伤寒论条辨浅释23——条辨68-70
伤寒论条辨浅释24——条辨71-73
伤寒论条辨浅释25——条辨74-75
伤寒论条辨浅释26——条辨76
伤寒论条辨浅释27——条辨78-83
伤寒论条辨浅释28——条辨84-86
伤寒论条辨浅释29——条辨87-89
伤寒论条辨浅释30——条辨91-99
伤寒论条辨浅释31——条辨100-104
伤寒论条辨浅释32——条辨105
伤寒论浅释系列33——唐容川著《血证论》之阴阳水火气血论
伤寒论浅释系列34——三焦理论篇
伤寒论浅释系列35——水证篇(一)
伤寒论浅释系列36——水证篇(二)
伤寒论条辨浅释37——条辨106-111
伤寒论条辨浅释38——条辨112-116
伤寒论条辨浅释39——条辨117-118
伤寒论条辨浅释40——条辨119-120
伤寒论条辨浅释41——条辨121-124
伤寒论条辨浅释42——条辨125-129

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下图为作者微信二维码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浅释大医精诚:大医应是融汇儒释道易医的有德之人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假若倪师海厦尚在人世间!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人士   经方抗疫   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中医辨证施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方案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