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心语|《登山观海:146位管理研究者的求索心路》简介致谢和前言后记

关注我们牛年牛气冲天


《登山观海录》简介


最近,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CMAU)公众号以《求索心路:登山观海录》的形式,转发《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一书的多篇文章。转发说明指出:作者当中“有功成名就的资深前浪学者,有处于学术鼎盛期的浪尖上的中年学者,也有处于学术爆发前夕的青年后浪学者”,文章“都是写给有心人的十分珍贵的心路素描。”

该书受到管理学者的欢迎,许多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手一本。不少作者至今还收到读者来信,说他们将这本书放在床头或案头,在彷徨迷茫时,从中找到安慰或启示。作者们也表示,每次重读书中文章,同样有这种感觉。这可能是因为本书包含了我们在不同学术人生阶段的教训、困惑与心得。

 

该书出版以前,2016年10月,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主席彭泗清教授特地安排宣传活动,大多数作者均到场参与。次年,JMS年会在暨南大学举行,作者们捐出了所有已收到的稿费,买书赠予参会人员。今后收到的稿费,也会如数捐给年会,用于鼓励在博士生论坛获得优秀论文奖的研究生们。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上阅读增加。为了鼓舞大家停课不停学,部分作者与我商讨,尽管《登山观海》没有电子版,但是我们可以《登山观海录》为名,将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出去,以激励在学术道路上艰辛奋斗的同行者。每篇文章发送之前,添加了一张作者近照和近况简介。至今,推送过文章的公众号包括《珞珈管理评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中国高校市场营销学博士生联合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市场营销系全球营销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市场营销系、海南大学品牌创新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等。已经推送的文章大约100篇,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感谢作者们将学问路上的苦与乐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该书的来龙去脉,附上该书的 “致谢”、“前言”“与“后记”。

 

敬请指正!祝大家身健心康,学业顺利!

 

                                                      周南

                                         2021年2月1


《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前言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149篇随笔,只有4篇是我写的。其他145篇,全都另有作者。

 

有人问我:“这么短的时间,从哪里找来这么多作者?”

 

答:“随缘.”

 

这几年,一批又一批的内地博士生和读完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来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学系做合作研究。我与他们互动频繁,感受到他们在学术生涯 “上坡”阶段所经历的艰难,总希望能做些什么,帮助他们成长。

 

2016年1月6日清晨,东北财经大学的张闯教授给我发了一则微信,告知他写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刚被一个国外期刊录用,从研究想法的最初萌芽到论文被录用,经历了差不多9年时间。我建议张闯,趁着记忆鲜活,写一篇感想跟大家分享,以激励还在这条路上艰苦奋斗的“后来者”们。不料,一个小时后我就收到了他的随笔.我突然想,或许也可以邀请其他曾有过类似体会的学者们,写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便开始通过微信向同事、学生收集随笔,3天便收集了9篇。“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我被大家的热情深深感动。于是,我改变了自己写 一本这方面的书的计划,转而开始了结集出书的工作。

 

 到1月底,我已收到49篇随笔。2月7日是除夕,2月8日是大年初一,这两天共收到10篇。2月中旬,我准备向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交选题申报表时,已收到超过100篇。到2月底,第一轮截稿时,已经收到超过120篇。最后收到的一篇是我的 DBA (工商管理学博士)学生解尚明写的.4月18日,我们通话时,他说也想写一 篇。由于截稿日期已过,我请他2天内交稿,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的稿件。作者们都深谙学术路上的苦乐,有感而发,一挥而就。在此,我衷心感谢从张闯到解尚明的每一位作者。他们与我至少都曾有一面之交,也都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便每人写了一篇。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手里现在拿着的这本书。

 

我必须感谢那些趁机 “报复”我的作者。他们当中,王峰、张琴、周元元都是武汉大学毕业的博士,读书时来香港城市大学做过交流生。王峰说我当时最 “讨厌” 他,总是问: “那又如何?”张琴说: “周老师的和蔼可亲是假的。”周元元说: “周老师……打电话来查岗,以至于 (我)即便是 ‘玩’,也总是胆战心惊。”元元还“抱怨”黄敏学老师“管得严”。在我的记忆中,仍然有他们当年读书时的青涩模样。他们“翅膀硬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已过了 “耳顺”之年,这些 “吐槽”我的话, 既来之,则安之。请各位读者阅读时,帮我细看一下,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吐槽”我或其他老师。当老师不容易,被人“记仇”更不容易,一定要小心。

 

我特别感谢童泽林、王新刚和周元元。每篇随笔我都先修改过,接着请他们进行第二轮修改,之后我再改一遍,然后请作者定稿。所谓修改,不过是作了些细微的改动,以及将每一篇文章中的某些字句加粗,使其更加醒目。不妥之处,请作者们接受我的道歉。我同时特别感谢彭璐珞、张琴和周玲。他们6人帮我修改了我自己的4篇随笔。我也同时特别感谢董雅婷对照片的处理

 

我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图书事业部林君秀主任、贾米娜编辑及其同事。这是我们5年间的第三次合作。她们很敬业,做事一丝不苟,令人佩服。与这个优秀的团队合作颇有成效,也总是很愉快。

 

最后,我要感谢妻子林小荣和女儿周林、林安娜,她们给了我无限的鼓励和支持。

 

                                   周南

                                       于香港骏景园

                                       2016年5月8日



《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前言:从“读书人”到“学问人



你正在看这本书,既是在读书,也是在求学问。书中的每位作者都走在从“读书人”到“学问人”的路上。每位读者也一样。

 

读书,其实是读书背后的人。读人以明己。了解了别人,可以更“明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只要“读”,还要“学”和“问”。学作者,长知识和经验;问自己,增才干和智慧。从“看到”,到“想到”,再到“悟到”,直至明明白白

 

明白”是为了“用”。古人治学,强调“知行合一”。“知”是明理,“行”是实践。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无以奏“知”之效。能身体力行,方是真学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然而,无论求知还是力行,都如负重登山,也像逆水行舟,总是步步维艰,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饱浸着泪水与汗水。因而,伴随着一点一点进步的“感”和“悟”,真切、动人。

 

本书是146位管理学研究者在“山”与“海”之间跋涉求索的感悟汇总。作者们在管理学学术生涯中,登“书山”,观“学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意行诸文字,便有了这本随笔集。书中作者们经历过的这许多“故事”,既有“辛酸历史”,也有“辉煌过往”,还有“武功秘籍”,个中酸甜苦辣,待由读者们自行品鉴。作者们自述学问之路上的苦与乐,其共同的初衷是将求索的教训、困惑与心得与读者分享,以期对现在或未来的同路人有所启发和帮助,并向不了解这条道路的读者们介绍一种别样的人生,帮大家打开老子所说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作者们的研究方向大多为市场营销。其中在高校学习或任教的有141位,在企业和政府工作的有5位;来自中国内地的有128位,中国香港15位,中国台湾1位,加拿大1位,美国1位;按学术资历,可分为“初窥堂奥”的博士研究生(29位,其中有1位立志读博、2位将于2016年秋季开始读博的“准博士生”)、“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77位,包括72位讲师/助理教授与副教授,以及5位在企业和政府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久经沙场”的资深学者(40位,教授)三类。

 

对应以上作者类别,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一、看山是山,看海是海;二、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三、看山还是山,看海还是海。每一篇都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直抒,未必成熟,却一定真诚。大家现身说法,活生生,实在在,既有彷徨,也有期待;既有艰辛,也有喜悦。苦乐参半,笑泪交加

 

书中没有长篇大论,每篇随笔都不超过两页。随手一翻,左右两页即为一篇。每篇末尾都附有“作者简介”和“周南感言”。作者简介包括“师承”信息,以示对师长的尊敬与谢忱,也为年轻人作出榜样。

 

为方便读者阅读时查找,书前有“作者工作单位和姓名”,书后有“作者索引”。此外,还配有与我自己学术生涯有关的40张照片,以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

 

最后,登山,可见“白日依山尽”,挣扎中,难知何处是巅峰;观海,可见“黄河入海流”,奋进中,不知哪里是彼岸。人在,梦在,从“读书人”到“学问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周 南

                                       于香港骏景园

                                       2016年5月8日



《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后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编这本书,工作量不算小。友人问: “是什么动力驱使你做这件事?”其实我没有细想过,只是因为机遇,自然地做了。能和这么多作者一起分享学术路上的感想,为人增益,是一件幸事。

 

 在编书的过程中,从头到尾,我都能清楚地感觉到,先父母在天上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我们已分别多年,母亲在 “文化大革命”中含冤离去,父亲在我大学毕业前一个多月离开。但我每天都能感受到他们,觉得他们一直在身边,从未离开过。年头越久,他俩的模样越清晰、呼唤越真切。

 

但,这些跟这本书有什么关系?

 

编书期间,4月中旬,我同父亲当年的同事詹石安先生通电话,谈到一件往事。

 

1972年年底,老詹与我几乎同时进入福建三明市农科所。农科所位于沙县,老詹是隔壁尤溪县人,从浙江省农科院调来,对他来说,算是终于调回家乡工作了。我从本县西霞公社际硋大队转到农科所插队,回到了父亲和妹妹身边。当时,父亲是所里的水稻育种组组长,老詹是组里的研究人员。我在他们身边,知道他们两人配合默契。在大家心目中,两人都是埋头苦干、忧公忘私的典型。父亲常说,老詹是最得力的帮手。老詹常说,我父亲和他之间的关系不像上下级,倒更像父子。

 

1973年冬,老詹去了海南,参加水稻育种 “南繁”工作。到了春节,因为路途远,他回不来。除夕那天,农科所杀猪,每个职工都分到一份,可能是一斤,也可能是两斤,具体多少已记不清了。在这之前,父亲已叮咛我多次,老詹不在家过年,要帮他代领。那天上午,我拿到老詹的那份后,立刻赶到县城汽车站,乘长途汽车把猪肉送往他家。

 

老詹的父母、妻子和三个小孩住在尤溪县管前公社西溪口村。见到我,他们都很高兴。詹老先生说,没想到农科所会有人给他们送猪肉来。我告诉他,是老周让我送来的。詹老先生连声称谢,还说,上一年是老周帮他儿子办成了工作调动,但一直没见过面。我的任务完成了,向他们告别,说要回去过年。因为听詹老先生不停提起老周,出门时,我说了一句:老周是我父亲。这下,客气的老人家无论如何也不肯放我走了。他紧紧拽住我的手,一定要留我过夜,说老周一定不会介意。三个可爱的孩子一哄而上,抱着我的双腿,不让我抬脚。他们用最好的土特产和我带来的猪肉招待我,我吃的恐怕比我带来的多,还喝了他们家酿的米酒。那真是一个难忘的除夕,至今谈起,仍然十分亲切。

 

父亲去世后不久,曾与他亲密共事的老詹,因为成就突出,被任命为农科所所 长,现已退休多年。

 

送猪肉一事虽小,但我却体会到了父母给予我的最大“恩赐”—— 精神上的“人往高处走”,不是权势上的往高处走,而是人生境界上的往高处走。他们在生活上助人为乐,在工作上严于律己,希望我和妹妹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今天,我对自己、 家人和学生们也怀着同样的希望和要求

 

父母的一生比我“平凡”,但在精神上比我“伟大”。他们现在安息在福建沙县的一座小山上,但从未离开过我。无论何时,无论我在何处,都能感觉他们在我身边,笑着问我:你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吗?

 

“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我追不上他们,只是跟随。时光静静流逝,随 着我年岁日长,与父母之间的心灵对话,越来越频繁。我相信,编这本书,应该是受 两位老人家的影响。我感恩、幸福、坦然

 

写这本书前言的日子,是母亲的忌日;而写后记的日子,是父亲的忌日。我特地挑的。这两个日子,对我来说,曾经十分沉重,但现在有特别的意义,相信其他作者和读者们都不会介意。

 

                                       周 南

                                       于香港骏景园

                                       2016年6月7日



END



更多内容扫码观看,让营销更有力量!






让营销更有力量!


品位营销

高雅有品位的营销科学思想、理论前沿动态和精彩案例的分享平台,我们坚持营销的科学性与高品位,拒绝营销的大忽悠与低俗化,推动营销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

1、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同所有,转载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来源媒体平台所有;

2、本公众平台转载内容包括视频、文章和广告等,仅以信息传播和分享为目的,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之用,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处理;

3、本平台对转载和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图文编辑:张均燕  审校:张希贤

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学会邮箱   cmau@cmau.org.cn 

执委会邮箱 cmau-ec@cmau.org.cn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简介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Chinese Marketing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英文缩写CMAU)成立于1984年元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由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任会长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符国群教授。

本会宗旨

团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界人士,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为创造、传播新的市场营销知识,为繁荣中国市场营销学术研究,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营销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业务范围

  • 通过定期(如年会)或不定期(如不同专题的研讨会)的形式,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

  • 通过出版物,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

  • 组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教学、研究案例库、资料库,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研究信息网络;

  • 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各界培训市场营销教学、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人才;

  • 以各种方式为企业界及其他部门提供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援助,如咨询等;

  • 收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动态,与国外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机构、团体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100871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1号楼

联系电话:010-62757952

Email地址:cmau@cmau.org.cn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