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长声音 | 商学院教育面向实践转型:关注“有用性”!


转载自  南开管理评论

[重

磅]


南开大学

商学院院长白长虹:

商学院面向实践转型


学者

白长虹,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南开管理评论》主编。


面向实践,产教融合



10月18日,2020年度全国MBA培养学校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MBA教指委”)秘书处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全国MBA教指委主任委员高云龙主任委员代表第六届教指委发表讲话。他强调,新时期办MBA教育,要树立正确认识、培育时代英才;扎根中国大地、做到重点关注;适应多样需求,不断开拓进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会上致辞。他指出,MBA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更加主动服务需求、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全国MB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全国MB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分别在会上发言,就MBA教育面临的不同问题,鼓励与会来宾直面挑战、共同推动改革创新。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在MBA教育产教融合专题工作研讨会上作为主讲嘉宾做了《商学院面向实践转型》的主题报告。白院长表示,面向实践将是解决产教融合的基本逻辑,他从南开大学商学院面向实践的具体经验出发做了解读和分享,希望通过交流讨论,形成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




南开大学商学院白长虹院长:

商学院面向实践转型



过去几十年里,关于商学院的实践转向问题,学界始终争论不休。詹姆斯·马奇针对商学院发展方向的讨论,分析了学术派和实务派的争论。詹姆斯•马奇把参与商学院方向争论的人分为学术派和实务派,他认为这种争论会长期进行下去,人们应该关注商学院教育的“有用性”。

我国商学院实践转型,主要有四股推动力量,包括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的不凡表现以及管理学者的深刻反思等。如今,我国500强、独角兽企业数量比肩美国,一批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如人们熟知的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和华为的流程型组织。在学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对这些企业在结构或流程上外显特征描述很多,但还不足以深刻地解释其实践逻辑。探寻这些宝藏,让它们发出应有的光芒,这是商科教育应该承担起的历史性任务,也是管理学面向实践转型的机遇所在。

实践逻辑与一般性原理有很大差异。一般性原理往往表达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有着明确的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被清楚地描述;而实践逻辑有时可以呈现为显性知识,有时却隐含在管理行动之中,以默会知识的形式在多种关系的作用下或多变的情境中表现出来。从企业经验来看,管理创新的实践逻辑是可认知,并且可以被其他组织复制的。所以,学界的研究应该尽量完整地、清楚地展示出这些实践逻辑。学者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者在变化的情境中如何践行这种逻辑,在复杂的关系中如何建立起新的适应性联结。此外,还需要研究者用深描的方法,力求阐释出默会知识中的内涵。通过对管理实践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复观察,识别出实践逻辑中的可创造性和可延伸性的内容,使学习者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再创造,使创新真正得以扩散。

以南开大学管理案例达人许晖教授为例,她连续9年指导学生撰写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连续10年指导学生撰写研究型案例发表在《管理世界》。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获得好成绩。自2014年,许晖教授带领学生开展教学案例开发改革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案例的开发与写作。通过问题导向捕捉管理变革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机会,增加学生在实践层面对当今社会发展状态的理解,深刻反思本土情境对于管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管理学研究面向实践转型,要做好的管理研究,出好的理论成果,好的研究扎根实践、解释实践、引领实践;而好的理论则具备真实、融贯、有效和简约的特征。第一,好的理论必须建立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无论对理论证实还是证伪,都必须以可被观测到的真实资料为基础,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二,好的理论必须具有融贯性,即理论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还要和其他已被大家接受的理论相符合。事实上,管理理论的融贯性如今已经遭遇严峻挑战,为了对这种挑战做出积极回应,需要学者们对一些企业管理的重大现实问题从各自的专业方向上共同展开研究,不仅使研究成果与以往的理论脉络相衔接,还要努力与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相互支持,重塑管理理论的融贯性。第三,好的理论必须在实践中表现出有效性,即理论能够用于实践,为实践行动提供更多启示,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思路,为探索未来提供新的知识。为了构建出好的理论,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管理实践,知晓管理决策过程的逻辑关系,并以适当的形式把这种逻辑关系呈现在理论成果中。第四,好的理论应该遵从简约(Parsimony)原则,纽曼在他的书中把这一原则解释为理论应该具有最低程度的复杂性,没有多余的组成部分。

从经验中产生的知识,无论是简单的事实描述,还是用学术方法加工出的模型、理论等,其“有用性”在于帮助人们“复制成功”。马奇将学习分为低智学习和高智学习。“低智(low-intellect)”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有些经验可以直接进行简单复制,比如有的企业质量管理系统QC、QA、QM(控制、保证、管理)功能实现方式可以直接为其他企业模仿。而“高智(high-intellect)”学习,是指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以指导以后的行动。需要强调,切勿把低智学习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把高智学习理解为理论与实际脱节。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对流,很容易让人想到旋转门。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交替工作,可以把一个领域的知识带到另一个领域,搭建人际关系,促进知识交融。为了发展管理理论,我们也需要推动知识的旋转门。由于知识可以借助各种渠道流传,知识的旋转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仅在日常环境对现实世界进行认识并学习知识,还要注意非惯常环境体验引发的反思与重构。非惯常环境对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学员身份、企业身份都有旋转门机制。在非惯常环境下进行深度学习、反思、知识的重构等,从而构成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判断力及组织能力。



南开大学商学院面向实践的MBA

教育探索与创新


在教学体系迭代与完善进程中,“产教融合”是重要的环节,南开大学MBA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适应未来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结合学科优势,按照企业实际运行与发展需求,南开大学MBA与企业共建“方向定制班”、共创“行动学习项目”、共设“第二课堂”,搭建连接学员与企业家互动交流的“云端学堂”,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战解析相结合的交互教学模式。
      随着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将逐渐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向教学流程的数字化转变。南开的产教融合模式正逐步迈向“场景化”“数字化”“生态化”,不断推进适应产业和教学发展的新模式。南开大学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2020年计划推出的创新体验课程——X-Class系列课程。“X”代表多元模式、跨界整合、科技融合、创新迭代。X-Class课程将呈现场景化、落地化、数字化等特点,首期课程将于2020年11月协同顺丰快递集团联合共创。同时,南开大学MBA以数字化支撑教学,打造敏捷性的、以学员为中心的辅助教学平台,将线下的教学环节(考勤、测验、调研、评估、作业等)和线上的学习环节(课程收听、积分打卡、课后评测)全程记录并通过数据沉淀和分析,形成每门课程和每位学员的《学习记录》,进而汇总成为每学期的《学习档案》,实现学习轨迹的可量化和可视化。同时,通过设置《行动备忘录》实现课后效果的跟踪反馈与学习效果的转化。打造“3C”实验室,即案例实验室、竞争实验室和创巢实验室三大实验室的生态体系。




南开大学商学院也为MBA学生搭建了企学共建课程——管理实践系列课程、行动学习项目——嵌入式实战教学项目、知识+——形态丰富的系列讲座、云端学堂、及海外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创的海外课堂。此外,基于南开大学的独特培养理念,南开大学MBA也在教学体系上不断探索革新,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通过以校友导师计划、“天团导师”工程、MBA学生管理咨询服务站、企业走访、金融月活动、智能制造月活动、MBA校友会“管理商慧”线上沙龙分享等特色化的实践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竞争气质的LEADER型管理精英”。



END





【免责声明】

1、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同所有,转载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来源媒体平台所有;

2、本公众平台转载内容包括视频、文章和广告等,仅以信息传播和分享为目的,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之用,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处理;

3、本平台对转载和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图文编辑:张姝婷  审校:张希贤

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学会邮箱   cmau@cmau.org.cn 

执委会邮箱 cmau-ec@cmau.org.cn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简介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Chinese Marketing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英文缩写CMAU)成立于1984年元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由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任会长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符国群教授。

本会宗旨

团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界人士,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为创造、传播新的市场营销知识,为繁荣中国市场营销学术研究,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营销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业务范围

  • 通过定期(如年会)或不定期(如不同专题的研讨会)的形式,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

  • 通过出版物,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

  • 组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教学、研究案例库、资料库,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研究信息网络;

  • 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各界培训市场营销教学、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人才;

  • 以各种方式为企业界及其他部门提供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援助,如咨询等;

  • 收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动态,与国外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机构、团体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100871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1号楼

联系电话:010-62757952

Email地址:cmau@cmau.org.cn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