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40 (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慧海师兄顾虎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此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十回向位 四加行位

 

十回向位:回有为佛事,向无为佛心。

回向有三种:回向真如,回向佛道,回向众生。


好!又到周末的时间了那么咱们继续来分享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我们上周分享的是由初住开出的这个十行满心,也就是五根五力,就是像我们要成佛,首先要撒下了那个成佛的种子,然后这个种子就开始生根,生出五根:有性根、念根、精进根、慧根、定根,然后由这五根发出五力:就是精进力、定力、慧力,信力、念力。那么五根五力俱足了,然后就全力的培养这个佛种。那么所以后面我们就分享了这整个十住位菩萨的这个境界,从这个发心住开始入圣胎到长养圣胎,然后到出胎,一直到那个十住位的菩萨叫灌顶住,那么灌顶住的话就已经举行成人礼了,就可以分担佛所交办的一些事情这个菩萨。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他也拥有了般若智和方便智,就能够这个做一些初步的度众生的这么一些工作,但是还没有完全的这个具有佛的那种度众生的能力,初步的有这么一个能力。


那么后面我们又分享了这个十行位的这个境界,十行位就是开始度众生了,这个时候就完全以利他来作为这个修行的这个方法了,那么我们大家先翻到我今天发的那个ppt第11页,我们先看一个小的表格,然后我们再继续接下来分享,我们通过耳根圆通破了色、受、想、行、识五阴,那么破了五阴以后就我们已经这个就修行者已经证得了初住位菩萨的这么一个果位,那么这个时候他其实刚破了第一品无明一个无明。那么整个十住位他可以破十品无明,这个无明其实无明是怎么来的,就是我们看这个山河大地,包括咱们就以这个禅堂为例的,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个非常坚固的这个色相、色尘,那其实是由生住异灭四相的,所以每一相的话有十种无明,那么这个显相顺序其实是从生相无明开始,所以我们讲显相有生住异灭,所以显相从生相开始,有生相无明、然后有住相无明、有异相无明、有灭相无明。那么破无明正好是相反的,从灭相无明开始破,所以初住位的菩萨已经破了一分这个灭相的无明。那么到十行位他是破我们这里面破或者叫断就是断了异相无明这个是十品。所以我们上周分享的这个十住位和十行位,已经断了二十品无明,那总共无明有四十二品。


所以当你五阴破了以后其实所以我们接下来这个要分享的十回向位,他是断住相无明的十品,然后十地是断生相无名的十品,那么这里面是十地是一到九地他是断九个生相无明。然后第十地法云地,这大家如果学过那个地藏经大家可能会记得佛陀讲过一句话,说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意思就是说这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那个度的教化的这个众生,其实是比你文殊菩萨想象的要多的多,在地藏经里面佛陀是这么讲。那么十地就是那个境界,那么十地他是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的下品,其实最后一个生相无明,他又分成上中下三品,那么等觉菩萨他是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的中品,所以等觉菩萨断了这个中品以后,还有一个金刚后心、金刚后心断的是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的上品,所以这个灭相、异相、住相、生相然后加起来一共是四十二品无明全部断尽才能够成为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这样究竟的圆满的这个大佛。


真正的我们说的佛指的是要把四十二品无明全部断尽,但是在断四十二品无明之前其实你需要把烦恼给断尽,所以是这样一个情况。那么我们就大概的把这个断无明的这个情况要了解一下,因为以后不管你在娑婆世界修行,还是在极乐世界修行,你要知道你未来你要走过什么样的道路,你才能够让你的始觉这个合入到这个本觉,其实成佛的过程就是我们这个第八识的见分,就是能听、能闻、能尝、能嗅等等,这些能觉的这个始觉他要和我们的本觉合一。所以整个过程简单来讲就是这样的,所以后面我们分享到等觉的时候,大家应该就明白了。


其实成佛的原理是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八识的见分要回归到本觉的这个位置上你就成佛了。所以我们先把整个无明的这个情况搞清楚,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的说你这个人很无明,那其实都已经是高抬对方了,因为你要证到初住位以后,你才有资格谈我们去断无明,前面你其实你还谈不上无明,前面是你只能断的是烦恼,无明是要在初住位以后才谈得上去断,因为你断一个无明你就证得一分法身,我们前面也讲过随分觉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十行的菩萨那么他主要就是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十度。般若分出了五度所以加起来一共是十波羅蜜,通过这十波羅蜜的方法去广泛的去利他去度众生。



好那今天我们就开始分享十回向位,什么叫回向位:回向其实指的是我们要行佛事、行佛事的话,这个因为你做佛事肯定都是有为法,前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其实都是有为法,包括你去放生、你去建庙、你去那个给佛像贴金等等你肯定要做有为法、包括你讲经、这个弘法等等。那么这个有为法我们要把他的这个有为法回向给我们的无为的佛的佛心所以叫回向,回向的意思就是回有为的佛事、向无为的佛心。其实我们的心是无为法,那么回向有三种这个是圆瑛法师总结的,一个是回向真如;第二个是回向佛道;第三个是回向众生。


一、离相回向,即相离相,神通已足,体用圆满,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有为行,入无为心,背生死路,向涅槃城。不着度相而落有,不着离相而落空,纯是中道回向。

那我们继续第一叫离相回向;离相回向其实是叫即相离相就我们讲在相离相,譬如说我们现在在这个禅堂里面。我们面前的这些千差万别的景象,有虚空、有桌子、有打坐垫、有人、有灯光、有声音、还有这个气味等等这些六尘,那么你在这个六尘上头你要离开六尘之相这就叫即相离相,所以叫在相离相。就你看到了就是你这个手机,你看到这个手机但是你要离这个手机的相。这个位次的菩萨他前面的神通已经完全具足了,所以他这个体有我们这个本体所发挥的这些妙用也是非常圆满的。他要去度众生但这个时候就是要灭除度众生的这个相,就是你不能说大家过来让我度一下你们,我要来度众生或者到处去宣扬自己,我度了五万个众生了,我度十万个众生了,还要到处去打广告,这个是不可以的。所以离相回向的这个菩萨他是已经灭除了度众生的相,他一边在度众生一边不执着于度众生的这个相,所以叫回有为行入无为心,就他一边在演戏,因为他入世的目的其实只是演一场戏,因为他自己其实知道这一切是如梦如幻的。是这个众生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完全清楚众生其实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你伸手去捞其实也捞不着的,在这个菩萨看的。但是因为众生是在迷当中的,众生觉得这些都是很真实的,所以他要回有为的这个行为,入他自己的这个无为的心。所以是背生死路向涅槃城所以不著这个度相而落有,也不著离相而落空,什么意思他也不会刻意的说这些众生都是假的,我其实根本就没度,然后结果他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到处打广告说我没有度过众生,所以它既不会打广告说我度了众生,他也不会打广告说我没度过众生所以这叫中道,就是在相离相。所以因为你落空也是一个相,你刻意的说我没有度众生仍然是着这个空的这个相。


不坏回向无为有为涅槃不住之生死不立虽知一切法空寂而不落于空念不坏度众生之事业

那么第二个回向位是不坏回向;不坏回向就是有为和无为这个中道他也证得了,所以他不会住在这个涅槃里面的,所以他这个也不吝生死,他知道一切法是空寂的。但是他不落于空灭,就是他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是他不会落在这个梦幻泡影里面。所以他知道空,不落于空,他知道坏有他也不落于有,所以叫不坏度众生的事业,如果你落于空的话,你可能想躲起来是吧,躲在涅槃城里面就像阿罗汉一样的,就是躲我在这个涅槃城里面我不出来了,这就是定性阿罗汉,我们到后面讲五十阴魔的时候,佛陀会提到定性声闻、定性圆觉,他就不出来,他就待在那儿,也不出来像菩萨一样入生死的这个苦海里面你来演戏,他不愿意演戏了,所以菩萨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


三、等一切佛回向,本觉妙觉。本觉心佛之觉海澄圆,自己所证得本觉法身与诸佛所证之妙觉法身无二圆满。

第三个等一切佛回向;等一切佛回向其实他证得的这个中道就是本觉和妙觉,那么本觉的这个心佛就是我们的自性的这个佛,觉海已经是成圆了,就是说我们这个自体的这个自性的这个本体已经是如那个文殊菩萨在前面讲的觉海性澄圆,就是这个时候的这个觉海已经是非常的清澈清净了。那么他自己所证得的本觉的法身与诸佛所证得的这个妙觉的这个法身已经是无二圆满了。所以这个时候叫等一切佛回向,就他的本觉和佛的这个妙觉是无二圆满的。


四、至一切处回向,因地果地。因地心中所含无量境界,已同于佛的果地觉所现的无量刹土,已尽佛之境界。广修供养,身口意三业,普入一切世界,以作佛事。

第四个是至一切处回向;这个是证得的是因地和果地的这个中道,那么我们的这个因地心,因为大家注意就是我们在成佛以前,就是说一直到从那个凡夫一直到等觉都在因地,那么等觉菩萨他是因地当中最高的果位。但是他仍然在因地,因为果地只有佛一个人没有第二个人是这样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四回向位菩萨他的这个因地心。所含的这个境界就非常的无量了。所以他以同于佛的果地觉所现的那些无量的刹土,就他的这个因地心能够见到的境界和佛的果地觉所现的这些刹土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以进佛的境界就是所以说从体验上、感受上来讲的话,那么这个四回向位的菩萨,他能够见到佛见到所有的境界他已经能够见到,所以他能够做到什么广修供养。所以大家这个突然想起来那个普贤行愿品里面说十愿对吧,普贤有十个大愿王其中有一个愿王就是广修供养。所以你到这个地方你才有能力广修供养就是广修供养而且无有疲厌,就是身、语、意业没有疲厌的,所以他能够做到普入一切世界以作佛事,所以这个你看他的名字也很厉害,叫至一切处回向,就这个时候已经完全的能够进入一切处,所以大家如果联系实际来想想这个菩萨很厉害,他能至一切处就是他也能到我的这个IPAD上,也能到你们的头发上真是这样的,也能到你每天用的这个衣食住行上,这个菩萨能够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所以我们一定要联系实际来看这些菩萨的神通境界,所以如果他没有这个神通境界,那就不是这个位次上的菩萨就很简单。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正报依报(有情无情)。第三齐佛觉,第四入佛地,但正报依报仍有分别。到此则依报涉入正报,正报涉入依报,一毛孔现无量宝刹,一微尘坐无量如来转大法轮。得十种无尽藏:见佛,闻法,忆持,决定慧,解义趣;无边悟,福德,勇猛智觉,辩才,力无所畏,皆是无尽

第五个是无尽功德藏回向;这个证得的中道是正报和依报这个中道。其实正报就是我们的这个有情的世界,然后依报就是无情的或者我们把它叫做物理世界,就是自然界就是这个叫依报。因为第三个回向位就等一切佛回向的这个菩萨,他的这个觉性已经齐佛觉,那么第四回向位至一切处回向的这个菩萨他已经入了佛地,所以不是说他已经可以至一切处,所以他能够入佛地,所以第三齐佛觉、第四入佛地。但是他仍然有一个正报和依报的这个分别,他认为这个有形和无形的这个分别。那么到了第五个回向位就是他这个依报和正报就相互交融了、相互涉入了。所以他能做到什么呢:一个毛孔里面能够现无量的宝刹;一个微尘里面也能作无量的诸佛转大法轮。所以这个其实都是那个普贤行愿品里面的境界。大家一定要去读或者去那个听普贤行愿品,你听了那些以后再结合咱们这个五十五位妙菩提路,你就能够理解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地方他得到十种无尽藏,无尽的意思就是没有尽头的无量的。


那么得到哪十种无尽藏:第一个是见佛:可以见无量的诸佛闻法、忆持、觉定慧、解义趣、无边悟、福德、勇猛智觉、辩才、力无所畏。就是这十种宝藏都是无尽的,所以大家随便挑一个,譬如说辩才,那这个人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没有谁能够辩得过他了,所以是无尽的辩才。那么解义趣那更是你拿任何一个诸佛的经典拿给他,他都能给你解释出来。给你注解的非常非常符合佛的原义所以这个是无尽。那这就是无尽功德藏回向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主要就证得了依报和正报,其实中间并没有严格的这个界限,他是相互涉入,所以大家看这个叫一个毛孔,因为毛孔是有情众生有的,那么宝刹是无情,是那个自然界或者是物理世界。所以一个有情众生的毛孔里面可以现无量的宝刹,那么这个一微尘,微尘是无情对吧,那么这个微尘里面,一个无情的这个微尘里面又能够做无量的如来,因为如来是有情,所以它有情和无情,依报和正报已经没有严格的这个界限了,完全的相互涉入,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神通境界。



六、平等善根回向,理事一多。始觉本觉同佛理地,因地事修则为多,依此清净阴因(能生无上道果,故名善根)取果(涅槃道),理和事名称虽异,而体性无二,皆是平等。

那么第六个叫平等善根回向;这个是证得的中道是什么是理事是圆融的;一和多是圆融的;所以它是两种这个中道。所以我们先回上去看一下整个十回向位全部是始类中道妙义。所以是回有为的佛事向无为的佛心这就是中道了,那么什么叫平等善根这个时候始觉本觉同佛的理地,那么因地事修是多,这个理是一,就我们的这个法身理体其实是一,但是我们在因地做这个事相上的这个修行是多。所以这个时候一和多是不碍的是无碍的,所以依此清净之音能够趣涅槃道,那么什么这个清净音是什么就是能够生出无上道果的这个因叫清净音,所以我们经常讲你这个人具足了善根,你这个人善根深厚,其实指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清净音所以叫善根。那么其实我们这个理和事名称虽然是不同的,比如我们有法身、报身、化身对佛来讲有三身,但事实上他体性是无二的皆是平等的。所以是理和事是不二的,一和多也是不二的,叫平等善根回向。


随顺等观回向自身众生6之善根成就,则见十方众生皆是我的本觉佛性,本来同体,起同体大悲心,回他向自;又见我之本性既已圆满成就,亦当成就众生,回自而向他。

第七个是随顺等观回向;这个是证得的是自身就是这个佛自己和这个众生是不二的这么一个中道的妙义。这些都是证到的不是我们现在口头上讲到的完全是体验就是切身的体悟。那么第六个回向位他善根已经成就了,所以他见到十方众生皆是我的本觉佛性本来同体。而起同体大悲心,所以大家注意这个是同体,因为他没说是一体,同体就是体是相同的,那么他能够做到回他向自,就是把这些有为的无量的这些众生能够做到向他自己,然后又见我的本性已经圆满成就了,就这个第七回向位的菩萨,他的本性已经圆满成就了,所以要去这个成就众生。然后这个其实是回自而向他,所以回他向自和回自向他,就是他证得了自身和众生是不二的这么一种中道的妙义。那么从三到七这是回向佛道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已经在做这个佛道,那么前两个离相回向、不坏回向是回向众生的。


真如相回向不变随缘即一切法(真如随缘),离一切相(真如不变),即与离二相皆不执着。住理无碍。

第八个是真如相回向;真如相回向是涉及到我们在十番显见里面提到了,我们的真心本觉具有最重要的特征不变随缘,所以不变和随缘,这两个也是不二的,在这个地方他证到了,所以即一切法,这个什么叫即一切法就是我们这个真如的本体,他能够随一切的万缘。你随这个柱子你见到柱子;随灯光见到灯光;随噪音听到噪音。随这个沉香也闻到了沉香等等,所以是一切法其实都是真如,那么又离一切相,虽然你接触到这些六尘,但是你证到了这个六尘的本质,其实就是那个真如本体他是如如不动的。所以是即一切法离一切相,这个咱们在悟门其实已经作为口头禅背下来了,但是这个时候是口头禅,这个地方的话八回向位的菩萨他是证到了,把口头禅落实了,落地了这样的。所以就是即与离二相皆不执着住离无碍。


无缚解脱回向无缚无脱得真如一相(一真法界),体遍法界,用亦遍十方,成就身口意三业精进自在力,成就普贤行愿,弥漫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法界,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九个是无缚解脱回向:所以这个时候他证得的是什么缠缚也好、解脱也好这个东西其实也是不二的对他来讲。所以他是证得了真如一相,就是我们讲的一真法界,他见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都是不生不灭的,就是法华经这个有一个重要的偈子讲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关于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很多人的这个注解是不同的,那事实上这个世间相常住,这个是我觉得世间上是常住还是不常住,其实取决于观察者的这个果位。譬如说我们作为果地的凡夫,我们见一切的东西都是生灭的,因为我们的心是生灭心,我们这个不生灭的心被五阴包裹。所以我们这个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是用第六识生灭心在观察,但是佛他成佛以后,他其实已经转识成智了,所以他看到一切的,我们看到的那些生灭相,对他来讲都是不生不灭的相。所以这个我们前面讲六道众生看一条河,说这个得的结果不同,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你是佛,你的本觉、你的始觉已经完全和本觉合一的话,你看任何的东西都是不是不生不灭的,我们看任何东西都是生灭的。所以取决于你观察者的心力,你的观察者觉性的状态,所以法华经的世间相常住,应该这么来理解。所以这个时候九回向位的菩萨,那么他证到了这个一真法界。体遍法界;用也能够遍十方;因为它能够通体启用。成就身、口、意三业精进的自在力,能够成就普贤行愿弥满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这个入什么叫不思义解脱境界。这个是大家这个名词,我相信应该是大家都非常熟悉。普贤行愿品就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妙法门,就这么个名词,所以到九回向位的菩萨,他就很厉害很厉害了,身、口、意,所以你看普贤的十大行愿里面,他每一愿后面都说了一句话叫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然后什么这个有尽那个有尽,我的这个愿都是无尽的。其实到这个地方九回向位的菩萨已经达到了普贤行愿的这么一个能力了,但普贤行愿还有更高的,再到等觉后面我们再分享,其实我们会一直围绕这个普贤行愿品,来分享这个后面比较高阶位的菩萨的这些境界。


法界无量回向有量无量真心之体周遍真心之用亦周遍真心本具之功德圆满成就,一沙一尘皆等法界,一声一香皆是中道,体证法界无有限量。

第十个叫法界无量回向:这个时候这位菩萨他能够证到有量和无量是不二的,真心之体是周遍法界的,那么真心之用也是周遍法界的,所以真心本具的这个功德已经圆满的成就了,这个叫咱们回想那个刘丰老师经常讲,叫本自俱足就是本自俱足的一切的功能,在这个十回向位的这个菩萨完全俱足了,所以一沙一尘皆是法界。所以为什么佛陀讲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三大千世界,一毛孔里面就能够有无量的宝王佛刹。其实就是这个时候就是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因为一是有量,就在这个地方证的,所以是叫一声一香皆是中道,就我们听到那个噪音也好,我们闻到香味也好,在这个菩萨的体验当中都是中道,所以他能够体证到法界是没有限量,我们现在为什么觉得说,哎咱们这个禅堂好像譬如说就是这么多的平方米就是这么大这么高,那是因为我们在执着这个空间是实实在在的,执着于我的肉体是实在的对吧。那我的肉体又分为前后左右四界,然后我的第六识又去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以我们人为的就造出了这个世界,世界其实就是这么被我们造出来的。那么对于法界无量回向的这个菩萨他已经体证到,哪怕是闻到一柱香的味道,都是无量的法界。所以大家想想那个普贤行愿品里面有一句话叫无量法界尘亦染,这个大家应该是记得的。那么八、九、十主要是回向真如,所以十回向位的菩萨他通过行佛事,就是度众生,广度众生,这个过程当中然后回向自己的这个本觉,一步一步提升这个本觉的纯度、能量。所以回向真如、回向佛道、回向众生。


所以我们看一下圆瑛法师的这个总结,这个总结很好的,大家容易能够记住的,那么一二回向位是他证得是悲智无碍,就是大慈大悲和广大的智慧是无碍的。那么第三个是本妙合觉。就是他的这个本觉和佛的这个妙觉的果位是大家看那个第三就是叫无二圆满所以本妙和觉。第四个是因果同地:就是因地和果地,他在因地就能看到佛果地的那些境界,所以叫因地果地。第五个是依证互触互融:所以就是无情的一个沙粒里面能有很多佛在讲法,然后有情众生的一个毛孔里面也能有无量的世界,所以就是有情无情互融。第六个是信修双即:这个就是佛性和我们事修两个是双即。第七个是自他同根:就是我们自己的这个善根和众生的这个善根其实是相同的,所以叫随顺等观回向。那么第八个是双超即离:就是既非即、也非离是双超,就是超的意思是超越,我已经超越了离还是不离,即还是不即的就是这么一个执着的对待的这么一种观点。第九个是真俗自在:就是我不再去区分真地还是俗地了对吧,譬如他早上去这个菩萨,如果演一个做卖早饭的一个小贩,这个时候他也不会认为这就是俗地,那么他去坐在禅修垫上去打坐,他也不认为他进入了真地,所以这个时候真地和俗地,对他来讲已经没有界限,没有分别了。第十个是体用圆满到极致了:就是说我的真心之体遍十方界,我的用也能够遍十方界,这是十回向位,就是十种中道的妙义。


 

四加行位;因十地位极其尊胜,非妙圆加行不能入地。四加行名有次地而行只在一时。那么接下来要进入四加行位的这个修行,四加行位是因为咱们前面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那么马上就要进入十地了,而十地很厉害,十地的菩萨就是已经是大圣人了,然后其实在科判当中住位、行位、和回向位这三十个阶位的菩萨还没有被称为圣人,他被称为是贤人,我们不是经常讲圣贤。圣贤:圣是特指初地以上的这个人,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所十地位的菩萨才能叫圣人,那么从初住到初地以下的这个三十个阶位是贤人叫圣贤,所以圣贤是一直分开来的,那么这个贤人他即将由贤位登入圣位,所以这个时候,他需要修四个加行他才能够进入,因为这个十地是非常非常的尊圣。所以如果你没有一些圆融的这个清净的这个微妙的这些加行你是不能入地的,所以入地是非常非常难的,我们这个地方的入地,不是那种别教的入地,别教的入地其实只是我们这个楞严经圆教的初住,所以还差三十个阶位,真正的入地那是圆教的入地是不得了的。


所以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四加行,这个四加行它有次第,这个名字有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这个四种加行,但是真正修行有可能很快,有可能是一顿饭的功夫,有可能一星期有可能一年,但不会非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是说你需要这么一个过程,所以佛把它列出来,是特地的来强调说登地之前你需要明白一些这个更深的体验。这些体验是什么第一个佛即是心;第二个心即是佛;第三个即心即佛;第四个非心非佛。这些我们口头禅都会了,我们在悟门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后心就是佛就是心等等等等,但是到了四加行这个地方,每一个口头禅都是一个果位要证到的。所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怎么把口头禅落地。


、暖地,佛即心。欲实证得佛即是心,而因地心将亡未亡,佛觉将发未发。如钻木(喻无明)取火(喻本觉智火),功夫用到此,火将出未出,木将燃未燃之际,暖相已现前。第一个是暖地:要证得一句口头禅就是要证得佛就是心,好那么我们现在要实证这句话,实证这句话,因为我们这个因地心,这个八识的见分,或者我们因为修耳根圆通,还是耳根圆通的话,我们是闻性。这个因地心将亡未亡还没有亡,然后这个佛觉就是果地觉,那么还没有发出来,就是将发未发,就是这个时候,就是八识的见分或者这个我们把他叫做这个因地心要死没死,果地觉要生没生,我们说的这个生,生灭生死这个大家注意都是比喻。因为他因地心和果地的觉全是不生不灭的,只是这个地方就是比喻,有点像什么就是古代他们举例子,只能举这种例子,就是钻木取火。用那个一种钻木的工具,使劲去钻一个木头,把木头这个燃烧起来,钻木取火就是那个火、火星子快要出来但是还没出来的时候,但是这个木头很热,就是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到,就是能理解这句话,你那个这个钻木取火的时候,火星快要出来,将出未出的时候这么一个境界,那么这个地方钻木,这个木譬喻是无明,我们要把这个无明把它烧掉对吧,所以我要去钻,取火这个火就是我们的本觉的智火,那么功夫用到这个地方,火就要出来了,木也要烧还没有烧尽的这个时候暖相已经现前了。所以佛即是心,那证得的这个境界就是暖相现前的境界所以叫暖地。那他这个命名已经以地来命名了,但是他还没有登地,其实是为登地做准备了,所以叫暖地。


二、顶地心即佛要实证心即是佛,体观自心即佛境界而心相未能全忘如登高山身已处虚空脚未离山顶下有微碍功夫到此,(因地)心相所剩无几。要实证心即是佛:就是你的这个因地心,其实就是那个果地觉,要证得了,要证这句话,所以是体观自心,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是反闻闻自性,所以你反闻反观自心的时候,你发现其实已经是佛的境界了,你的这个因地心,已经是佛的境界了,但是你还没有忘掉,我有这个因地心的这个相,所以叫心相没有全部忘掉,有点像什么你爬到山顶了,你的身已经在虚空当中了,但是你这个脚还踏在山顶上,就还没有完全离开这个山,所以下面还有一些细微的障碍,所以这个功夫用到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因地心的这个相,因地心相所剩无几了所以叫顶地。就是你站在山顶上,其实上面你的脚以上部分就是果地觉,但是你的脚踏的地方还是因地心,就这么一个境界,其实一说大家都能理解,所以这个这个境界叫顶地,也就是说你已经证得心即是佛了。


忍地即心即佛前二地仍有心佛二相,功夫到此,则因地心和佛觉已同,虽心佛仍然明晰,因果已经相融,善得中道。将证未证之际,心中明了,口说不出(想说而说不出来)。第三个是你要证得即心即佛:因为在暖地和顶地的时候,你还有一些心的相和佛的相,就是心佛有两个相在这个地方。那你功夫用到忍地的时候,就第三加行位的时候,这个因地心和佛觉已经完全相同了,虽然心佛这个时候仍然是非常的清晰的,但是你的因地心和佛觉已经相同了。大家注意就是这个地方圆瑛法师的用词特别好都是相同,如果合一那咱就不用讲了,所以是相同的意思,那么因果已经相互圆融,善得中道。属于什么就是将证未证,因地心和果地觉,就是将证未证的时候,你的心里面特别的清楚明了,但是嘴巴说不出来,就是有点像什么就是所以叫忍地。这个有一个比喻,佛的比喻就是你有心里面有个事儿,但是你想说,你又说不出来,说不出来你又特别想说,譬如说你中大奖了,你特别想告诉某一个师兄,但是你又没办法组织这个语言来描述你当时欣喜若狂的这么一种心情,就这么一种状态,就觉得哎呀我快要成佛了,就这么一种心情。但是还没有,因为还需要十地的,所以即心即佛,那这个又是一句口头禅到这个地方是实证的。


四、世第一地,非心非佛。功夫到此,因地所修之中道与果地所证之中道,俱无所见,心佛皆不现,若认心认佛,则仍是境。于一念中,本自具足。然后接下来是第四加行为是什么叫非心非佛:你功夫用到这个地方,那么因地所修的这个中道和果地所证的这个中道俱无所见。所以什么叫因地实修的中道就是你用叫闻熏闻修如幻三昧那么一种耳根圆通的修行方法,你修的就是这种。所以我们讲要用中道的方法,叫中中流入萨般若海,我用中道的观智,去观这个自性和现在你到这个第四加行位的这个果地所证得的中道已经都没有所见了。什么意思就是说心佛皆不现前,就是心相也没有了,因为前面大家看那个到忍地的时候心,就前两地就是暖地和顶地一个有心相,一个有佛相,所以到他这个世第一地这个地方,心相、佛相都不现前了,所以这个你如果说是认心还有这个心相,或者认佛还有这个佛的这个相的话,其实仍然是静,所以他这个心相的这个静和佛相的这个静都没有,所以于一念中本自俱足,这个时候他已经达到了世间最高的这个这个位次所以叫世第一地。那么什么叫世第一地就是还没有入圣,所以我们讲世,就世相当于说在初地之前还是世的这个概念。那么马上要进入圣贤的这么一个阶位了,所以这个四加行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四个口头禅全部在四加位行位落地了、证得了。


好,那么菩萨到这个地方他就开始为进入初地做准备,那我们知道的这个初地的这个历史人物,佛宣记过的就是龙树菩萨,是佛宣记过在佛经里面宣记过,他是证得了欢喜地的。其它的其实没有特别的这个就是佛的宣记,所以大家就知道初地是非常非常难入,其实不要说初地,光初住都很难入,那么就初地的这个龙树菩萨,他活了有两百岁,他还是求生极乐世界了,所以这个我们要想到这个龙树菩萨他是八宗共祖。就是不管是净土、还是禅宗、还是那个相宗等等各种宗、性宗。不管什么宗他是被尊为共同的这个第一祖,这个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一直也是劝大家去极乐世界的,这个地方我突然想起一个小故事,我可以花一两分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北魏的时候在南北朝到北魏的时候有一个昙鸾大师,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其实原来先学过佛,后来又这个得了一场重病又修了道,他希望长生不老到以后,然后又遇到了一个佛弟子,很厉害的一个佛弟子,然后他就问,说哎你们这里有一个长生不老的这个方法有没有我们中国的道教好,然后那个人说你想要长生不老,你找我找对了,说我给你一部经保证你永远的长生不老,他说什么经,他说给你一本观无量寿经。所以这个昙鸾大师就通过观无量寿经入了这个净土法门,他在临走之前做了一个梦,他梦里面就梦到了龙树菩萨,那个龙树菩萨就过来跟他讲,然后他见到了这个人,而且因为他也看过龙树菩萨的像,他又知道是这个龙树菩萨来告诉他,他什么时候要走,这个是都是历史记载的,这个不会是有虚假的。而且昙鸾大师也不会忘记,所以他临终的时候,在龙树菩萨梦里的这个指引下是非常潇洒的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当时他往生的时候,整个寺庙里面参与助念的人全部看到了从西方来了各种非常殊胜的这个宝幢、然后幡盖、然后天乐。这个是真的就是凡夫都是亲眼所见,这个是非常有意思,所以你还怀疑极乐世界是否真实存在吗。这个是因为我想到欢喜地,我突然想起龙树菩萨给大家插一句,到后面我们还会详细地分享昙鸾大师,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他升天以后,他突然看到天空有一道门,天门、六欲天的整个的景象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后面再跟大家分享那个三大千世界的时候,再详细讲这个故事。他很有意思,那我们现在还是回到十地这个境界。行那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一下,下面再讲那个十地。




感恩所有文字校对、默默奉献的师兄们,你们辛苦了!功德无量!

感   恩   分   享        功   德   无   量

    





往期阅读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7 (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6(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5 (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34 (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共享版图文 中册修门 17-35讲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共享版图文 上册悟门 1-16讲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3(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2(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1(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30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9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8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6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4(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2(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1  (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0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9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8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6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2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1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0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9(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8(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0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2 (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1(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中国首部以真人演绎的佛教电影《首楞严演义》第一部

圆瑛法师用整整半个世纪注解《楞严》


关注我们

学习僧伽吒经
学习高僧大德开示
学习楞严经


点个“在看”再走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