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陕西省分地市GDP解析:下个十年,西北第一省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本年度系列推送,相较往年在立意上我们做了明显的调整,改变了过去对所有省区采取相近侧重点的方式,对不同区间省区讨论重点重新立意:对前面的九省区我们重点找问题,对中间的九省区我们着重谈发展,对后面的九省区我们主要谈人文。

同时,考虑到本系列初衷在于简要回顾各省上年度区域格局,为不过多占用大家的时间,所以该系列推送的篇幅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在这里,山川网恭祝所有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事业有成!


山川网:我不知道大家对今年各省的卫视春晚了解多少,但我想只要是经常关注网络新闻的朋友,应该都会或多或少了解到今年的河南卫视春晚,爆火了,出圈了,天下皆知了。

如果你看过河南卫视的春晚,或者看过网络上热议的那几个口碑极佳的节目,应该能够明白这样一件事儿。就是无论是一省一市,还是一个人,他的历史底蕴,他的文化修养,是一定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来的。

河南卫视春晚的成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许多外省网友认为的河南省春晚节目组导演、演员以及一众工作人员用心了、用功了,所以无论是节目的立意、创意还是舞美,都让观众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原历史、中原文化有所了解的话,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这样一场既古朴大气、寓意深刻,又秀美灵动、意味隽永的成功晚会,会出自中原大地河南省的手笔。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的各省各地的历史积淀,整体来说相较于其他国家地区都有着近乎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在我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底蕴与厚度,依旧还是有相应的差异的。这其中,如果说堪称站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巅的地区,那么必然就是河南与陕西两省。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汉民族的根基所在。

本系列河南篇在春节假期期间我们已经安排了推送,而河南省作为全国经济体量第五、中部地区第一的省份,我们的侧重点自然有所不同,区域文化并未作为对应推送的重点介绍。而今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探索的陕西省,相应的侧重点也会有所调整。从经济总量排名来看,陕西省目前排在全国中游位置的第十四位。按照本系列的立意设定,原本是应该不谈或少谈存在的问题,多讲多聊未来的广阔前景。

但正是由于陕西省之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特殊性,我还是认为其当下的综合发展水平,距离绝大多数国人的预期值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这值得我们将其与全国经济排名靠前省份放在一起,多做一些思考,多找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少讲一些面子。

也只有这样,陕西省才有可能真正更有前景,更有未来。一个的年轻人的成长需要支持与鼓励,而一个成熟个体的进步更多需要的是反思与自省,这是我一贯以来对个体的一种成长观,我也认为一定程度上适合区域经济领域。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山东的做法值得许多地区参考学习,能够正视问题,正视差距,这是进步的基础。《礼记·中庸》讲“知耻近乎勇”,意指知道羞愧就接近勇敢了。而在区域经济中,我认为更合适的思路应该是“知后近乎勇”,就是知道并能够正视自身落后了,就是走向更好明天的开始。

同时,也是我们对于虽然现阶段经济体量位于中国省区中游水平,但是定位为“西北第一省”的陕西未来,报有更高的期许。而如果本文中提到的问题在接下来都能够逐一获得有效解决,那么陕西省的发展无疑会登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于经济数据】

上年度经济运行主要数据方面,我们还是延续本系列的一贯风格,只做简单的分享。如果你还没看过,那么可以再简单回顾一下,如果已有了解跳转至下一章节即可。

整体:202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618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7.5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11362.58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12551.74亿元,增长2.8%。

工业: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增速低于上年4.2个百分点,年内累计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16.1%,装备制造业增长14.7%,分别高于规上工业15.1个和13.7个百分点。

投资: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4.1%,增速较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2020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0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较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4452.07万平方米,增长1.2%;商品房销售额4375.33亿元,增长10.5%。截至202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92.81万平方米,下降8.8%。

社消:2020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5.92亿元,比上年下降5.9%,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675.07亿元,下降5.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43.65亿元,比上年下降6.0%;乡村1062.27亿元,下降5.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78.86亿元,下降11.9%;商品零售8627.06亿元,下降5.2%。

金融:202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090.26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年末加快2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4864.89亿元,新增额创历年新高。其中,新增住户存款3079.79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63.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905.47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较上年末加快2.3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4792.28亿元。

财政:2020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2257.23亿元,比上年下降1.3%,降幅自6月份以来持续收窄。其中,各项税收1752.14亿元,下降5.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7.6%,占比较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505.09亿元,增长14.3%。全省财政支出5933.78亿元,增长3.8%。


【关于区域格局】


回顾陕西省“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省会西安市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的明显提升。当然,与之同时发生的还有地区房价的显著攀升。地价上升了,财政丰盈了,继而西安市内的轨道交通建设自然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那么接下来,陕西省的区域格局再优化之路,又该往哪个方向去呢?实话实说,陕西省在大区域(西部地区)之内,可参考的对象并不多。大家回看一下上文中的“2020年中国西部各省区经济数据及占比全国、全地区情况”表格,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和大区内第一位的四川相比,陕西经济规模相差2.2万多亿,基本上接近倍数关系。人口体量上,陕西省不到4000万的常住人口,对比人口超过8000多万的四川省同样也是倍数差距。所以此前我曾经有过一个观点,虽然同在西部地区,但适合四川的发展之路,未必适合陕西;适合成都的发展方向,也未必适合西安。

在中国的国情下,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存在显著差异的地区之间,往往在区域发展定位层面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化,所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地区间的“异”就会日益彰显,人们往往很容易被这种地区间的“异”所吸引,但却忽略了事物本身客观情况的巨大区别。

和大区内第三位的重庆相比,两地的经济规模倒是接近了不少,只有1000多亿的差距。常住人口上,两地也同处于3000万+的区间。但是内部区域格局却差别明显,重庆作为直辖市,并没有下辖的地级市,这与作为标准省级行政区的陕西,需要平衡下辖10个地市级的执政思路、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和大区内第四位的云南相比,经济规模差别不大,人口体量差别也不大。但是,两省的区位情况差别又十分巨大。云南作为我国西南边陲省份,从地理位置上就注定要成为中国内地地区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商贸往来的桥头堡,而陕西省作为内陆省份,两者之间的未来定位也无法重叠。

所以回顾过去这些年,陕西省无论整体的发展定位,还是作为省会市的发展定位,都是存在一定模糊和游移的。从全国版图来看,所谓成都市“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是的确合理且合适的,因为成都再往西就直接进入了青藏高原,不再适宜于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商业化。

而西安市几经发展,最终成为“西北区域中心城市”这件事儿,我认为是利弊共存性更加凸显。关于西安地理区位够不够西北这件事,此前我们曾经提到过。


如果是按照今日中国之版图,西安市的位置是决然称不上偏西的,而是更偏向中部地区。西安市偏西北这个结论,一定是要加一个前置条件的,就是相较于我国胡焕庸线以东地区,西安的确是该地理(人口)分割线附近西北方向最重要城市。

另外一个讨论西安市是否应该自我定义为西部城市的方法,是看与入海口的距离。西安市东距连云港直线距离只有900多公里,而成都市东距上海港(或宁波港/舟山港均可)直线距离则达到了近1700公里,两者几乎已经是倍数关系。

而如果是看完整的中国版图,大家参考西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成都的经度线,直着向北去找,很快就可以发现就区位而言,兰州市才是最恰当的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候选。

但是,由于兰州市在地形情况、人口规模、历史基础、商业环境、交通条件等等一系列因素上相较西安市的短板,以及如果按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方向,兰州市发展上限明显更低的明显劣势,所以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必然只能由西安市来担任,别无其他选择。

从这个维度讲,我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个省份,河北。综合来看,河北省是最像中部省份的东部省份,陕西省则是最像中部省份的西部省份。而从各自定位上,两省却依旧各自按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标准进行。

对于陕西省而言,这样一来优势和弊端都是显而易见的。优势是有了大区(西北)区域中心的国家定位,那么在投资规模上可以持续加码,可以设定比普通省会城市更高级别的发展规划。弊端是由于西安市本身并不足够西北的区位,造成西安市周边方圆三百公里乃至四百公里,都没有任何一座实力相对突出,可以和西安市组团成群发展的西北城市。

所以西安市虽然顶着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皇冠”,但是向西与“三三相近”的真正意义上的西北地带兰州、西宁、银川三市相距甚远,地域间联系度并不足够高,自然更就难以谈及辐射与带动。因为即使是一线城市,目前也没有能力辐射半径500公里外的地带。

而向东来看,郑州市作为同样是历史文化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同时又是人口规模超过9600万的省区中心城市,自然又是自成一体,难以与西安之间形成城市群进行区域协同。

在过去我们讨论的许多省份中,我们时常讲到要借势、借力,从而达到加速发展的结果。但是就陕西省目前的状态而言,最难就莫过于周边是无势可借的。

在相声段子中,有一句话叫作“平地抠饼,对面拿贼”。作何解释呢?“平地抠饼”,意思也就为从一块平地上画一个圆,跑江湖的演员们在里头表演,就像抠出一个饼(吃食、生计)来。有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之意 。“对面拿贼”,是讲要手里有真本事硬家伙的,才能真刀真枪对着干,否则要拿贼恐怕没那么容易的。

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为了发展,是坚定的“东向”主义者,一路向东,最终得以一统七国。而今天的陕西省,我却认为在向东的动力上,始终不太充足。而向西呢?上文中我们也讲到了,同样是动力欠缺的。核心在于哪里?预期可获利益不明确,自然动力就会不足。

所以陕西省能够有今日的发展表现,省会西安市因历史原因而掌握的一众科研、教育、医疗城市发展硬资源,可谓是功不可没。


【关于区域中心】


上文我们讲到过去的几十年,在几经游移之后,陕西省最终既没有决定向西,但也没有决定向东,而是选择了自成体系,所以方才有了近些年的全省资源向省会西安市全面聚集,开始走中西部省份最常用的道路。老实讲,道路的选择无关对错,但是极重效率。陕西省做大西安的这个思路我们暂且其他不论,首先在时间上就存在明显偏晚的情况。

但实际上,陕西省如此选择亦有其必然性。因为在我国除了像新疆、西藏这样情况相对比较特殊的边陲大省之外,陕西省(西安市)在区域格局中有一个点很吃亏,就是距离所有邻省省会的距离都很远。

打开地图,我们就按照最短的直线距离来说,西安市与周边太原、兰州、银川、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距离均超过500公里,最近的还是与河南郑州之间,直线距离也超过400公里。这种情况,在中国区域格局中是极其特别的。

在国内除西藏、新疆这样的特殊边陲省份中中,在这点上和陕西省情况有相似之处的是广东省和福建省。(两省省会)广州市和福州市距离相邻省份省会城市距离也普遍较远,但是两省作为沿海省份,将各自的省会设定在更接近省域版图边缘的入海口附近,是有其必然选择的。

那么,距离周边省份省会城市,或者说是周边省份区域中心城市普遍较远,最大的劣势是什么呢?在过去的城市各自单独发展阶段,差异尚不明显。但是到了城市群发展阶段,这一劣势就表现得十分突出。所以在过去的十年间,西北地区获得的最大利好是西安市成为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但关中城市群概念则落地艰难;西南地区获得的最大利好自然就是成渝城市群成为国家战略,目前各项政策正在密集落地。

长三角沪苏浙皖四个区域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彼此之间,最短距离均只有两三百公里。所以在国内所有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无论经济规模还是地域面积,均十分突出。

广州市作为省会虽然远离长沙、南昌、南宁、福州等四省省会城市,但是好在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主阵地,自身的经济总量就可以一顶二,甚至顶三。所以广州市与省内的珠江三角洲其他成员城市一起,组成了单省即可完成的紧凑型城市群形态。

而上一篇我们推送的福建省,同样是属于无法与邻省共同组成城市群的案例。但与此同时,福建还受限于经济总量与人口规模,所以厦漳泉都市圈的概念虽然偶有提及,但是近些年来实际性的推进情况同样是并不突出的。

在关于陕西省的一些区域格局优化思路上,我最常看到一个就是呼吁“西咸合并”。关于这个提法,的确是十分悠久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官方始终都并没有对此有过明确表态,一直都仅限于媒体和民众自发的讨论。

西咸合并或许的确是陕西省优化区域格局,进一步提升省会地位的方式方法之一,但是在目前还完全看不到执行希望的阶段,陕西区域性媒体或智库如果长期只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此单一的设想上,性价比是有所欠缺的。另外,凡事均有利弊,西咸合并也是一样,不能只看到其能够做大西安市经济总量的一面,而忽视后续真正的地市融合漫漫长路。

在此前关于地区行政区划调整优化的相关思考之中,我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以区域面积而言,在一万平方公里之下的地市,通过合并周边行政区做大版图的性价比是相对较高的。而对于面积已经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市而言,性价比相对就会打折扣。西安和咸阳两市均为一万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的地市,两者合并后的实际结果未必会很快出现“乘法”效应。而如果只是“加法”效应,那么为之付出的巨大行政成本,显然是不合适的。

而至于一些朋友提到的只讲咸阳主城区划入西安市,其余部分则分散划入周边其他地市的想法,那无疑是在进一步加大此操作的难度和成本。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参与调整区划的不再是两个地级市,而有可能变成三个甚至四个,这不是在地图上简单比划就可以完成的。

另外,陕西省在同期全国各省的发展状态来说,依旧处于一个非常不易的阶段。在本文开篇时,我就讲到了陕西省经济体量位于全国第14位。但是陕西省目前2.6万亿的经济总量,距离第13位北京市的3.6万亿太远,但是却和第15位江西省的2.5万亿十分接近。真可谓是再进一步极难,但随时却有后退的风险。

在这样的区域大背景之下,陕西省官方对于任何区域行政区划调整上态度的审慎,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从短期来看,我认为陕西省在处理西咸两市的关系上,可以参考广佛同城,也可以参考南京市都市圈的相关经验,先将两市做到除行政区划以外其他各维度的全面“真一体化”,再讨论最后的行政一体化,或许更为恰当。


对于陕西而言,如果想要荣誉和骄傲,只须往回看;但如果还想要往前走,还想要走得快,那就绝不能抱着传统的思维来发展经济。因为我们看到,即使是在陕西省原本应该极具优势的文化艺术领域,现阶段陕西对应行业发展也仅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相较于经济而言,文化艺术显然是更加注重继承传统的。而众所周知,文化如果想要保持长青,艺术从业者如果想要成为大家,都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开拓创新。

今天我们讲的是陕西,但是其实思考的是目前国内众多和陕西省发展现状有高度相似的一众省份。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是,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成绩,但是时至如今,虽然仍就位列国内省区经济发展的中游水平,但是和历史上的区域发展“高光时刻”相比,显然是存在不小的心理落差的。

但在不同的时代大环境下,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具体的各个省市之间,其定位和预期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真正能够在中国版图上屹立千年,始终地位如一的所在,那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最后,我们以《易经》中的一句话为本篇收尾——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其下,无所得矣。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安徽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丨 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市  辽宁、黑龙江分市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分市  河南、湖北、河南分市  广东、广西、海南分市  四川、贵州、云南分市  陕西、甘肃、宁夏分市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